進入德拉楠部落,向山林學習永續飲食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在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邀請下,我們跟著媒體產業交流團,來到位於烏來山區的泰雅族部落- 德拉楠(tranan)。原名為大家耳熟能詳的福山部落,位於新北市、宜蘭縣、桃園縣的交界,距離新店搭車大約40分鐘,是我這幾年最容易到達的部落。󠀠

因為便利的特質,過去許多族人隨著經濟發展,漸漸的離開原生的部落到大城市生活,文化、物產隨之改變、流散。直到近年,族人對於自身文化的保留有所意識,一個接著一個返鄉,包括這次的幽默風趣的嚮導頭目Gabay。󠀠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把文化種回來

在行程開始前,計畫主持人婉琳分享到,現代人有許多可以向德拉楠部落學習。德拉楠規模其實不算大,許多作物、物產很難穩定量化與山下競爭。所以,他們思考是否可以把「文化作為一個產品」,以更永續的方式,讓大家看見。許多遊程設計的啟發,都來自先人留下來的「山林智慧」。當地的小米種植文化消失至今近七、八十年。為了找回失去的種子,德拉楠族人到了桃園復興部落借種子,今年四月,族人帶著國小學童一起播種,沒想到七月就豐收了。我們才有福氣,喝到香甜的小米酒。在旅程之中,另外不斷被提到的則是「不殆盡的智慧」,在Gabay跟我們講解泰雅族的狩獵模式的時候,說到這些動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供氧我們,所以長輩總是不管動物或植物,都會取所需的量。如果捕捉到尚未成熟的魚苗、幼仔,也都會放生他們,回歸山林、水裡。因為,如果貪心多拿了吃不完,祖靈之後就不會讓你抓到。󠀠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抵達部落後,烈日無雲體感38度下,我們先是在號稱山上的冷氣房休息,竹構鐵皮建築外加特製灑水器,直接降溫。這個山中的大草原廣場,叫做 德拉楠文化營,一個可以全面傳承、體驗部落文化的基地。󠀠



我們排排坐下來後,Gabay開始娓娓道來德拉楠的故事。德拉楠是泰雅族的其中一個分支,起源自南投山區,而因為隨著人口增加,獵場不足,逐漸北遷,而德拉楠正是最北端的其中一個部落。而這些歷史的傳遞,我覺得很詩意,族人遷徙每過一個山頭,就會聽著不同部落耆老唱著古調,而這些古調之中,都會巨細彌遺的紀錄著大家移動的路程,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搬過來的,好像聲音地圖。󠀠

飲食看文化,文化看飲食。父系為主的泰雅族,多為男人打獵,女人採集。所以,在這次的遊程之中,我們真的捲起袖子、冒著大汗,從山中植物的認識、採集、捕獵、容器製作、烹煮,全面的體驗。󠀠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永續天然食器製作

自大學認真學竹編一年後,大概就沒有再劈一根竹子。桂竹在泰雅文化中是很重要的植物,食衣住行有超過20種用途。我們輪流把竹節鋸下,短的當杯子,長的當飯桶。藍色桶子裡面裝著事先泡好一天以上的小米與糯米。原來古時候,只有食用小米的習慣,而日據時期,日本人帶來了糯米,而形成了我們現在市面常見的白白的竹筒飯。Gabay快速劈了幾個竹片當作勺子,讓大家把米裝進竹筒中。高度放到七分滿,水微微蓋過。接著,以芭蕉葉製成的「保鮮膜」,我們封住口之後,逐一用植物標記,放進大鍋中,拿去柴火中燒製,等待一小時後吃。所有的餐具,都可以從自然中取得,使用完之後直接放在土壤上,自然分解。而這些不管是竹管或是葉子的應用,皆是源自於先民們打獵時,方便攜帶、食用食物的方式。


󠀠

等待的過程,我們跟著Gabay走進部落,一路上都會遇到熱情打招呼的「頭目們」。「看到什麼,我們就講什麼」走到部落的過程之中,道路兩旁的草與樹,暗藏許多智慧。󠀠



有用途的才有名字

「在部落,有用的才有名字,沒用的就沒有。」此話一出,大家都笑了。Gabay拿著獵刀,從草叢中切出不同的植物展示給大家看。印象最深刻的是長梗紫苧,在手中揉捻後,汁液塗在水鏡上,可以保持一天不起霧,方便潛水捕魚用,是山羊愛吃的主食。月桃葉,除了包裹食物之外,曬三天後可以做繩子,猴子喜歡吃很像生薑的根。姑婆芋,是山豬的最愛,最喜歡吃中間花蕊的部分,如果出去打獵時,臨時沒有容器喝水,可以把它摺起來當一個天然紙杯。如果下雨,姑婆芋也可以簡單折一個帽子擋雨。幾乎每一種看見的植物,Gabay都能夠立刻告訴我們季節、喜歡吃的動物是什麼,是近期最豐富的植物課。

󠀠沿著上坡路,走到李茂岸聚落,牆上的一男一女舉杯成婚的彩繪塗鴉,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類比排灣族連杯合飲的文化,泰雅族則是一個小杯子兩人臉貼臉共喝,更加緊密。男生畫像的耳朵非常特別,一個咖啡色的柱狀,穿過耳洞,耳飾是以蓪草製成。如果大家看過蓪草(很常在台灣文具店能看到,常常被染色做DIY裝飾,是天然的保麗龍),纖維中空的部分,他們會填入小米、種子、火藥。種子是為了打獵時,註記路徑使用,這樣下次來,如果看到長出來的植物,就知道是對的道路。

󠀠回到營地,輪流取回自己的竹筒飯,由長老用力敲開後,熱澎澎的米飯在燒燙的竹片上閃閃發光。帶著飯,我們開始享用由 食在森林 所準備的山菜buffet。老闆娘跟我們分享著,最新研發的醃豬肉小米飯,兩側由大黃瓜薄片包覆,把傳統的食材重新組合成漂亮、美味的小食。而最後一個環節,則是體驗烤豬肉,肥美的五花插在竹片上,炭火上左右轉動,配上竹筒飯,真的太滿足。󠀠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補充體力過後,我們正式要體驗獵人的行程。Gabay說到他們沒有成年禮,幾乎有意識以來,年紀很小就已經時常自己入山打獵跟著水鹿、山豬跑。由小葉赤楠製成的獵刀,大概會在男孩14、15歲的時候由父輩傳承下來。󠀠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泰雅族的捕獵方式初步分成四種:

  1. 圍獵(刀)
  2. 射獵(獵劍、弓)
  3. 陷阱(十幾種,捕帝雉、竹雞、飛鼠、山豬、山羌、穿山甲)
  4. 漁獵(魚筌,捕苦花、鰻魚)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在引導之下,我們從營地後方的小門,走入滿山蓊鬱的森林秘境。右邊山壁,左邊南勢溪,藍綠色的河水在山壁間流動,陽光從植物縫隙灑入,我們抓著欄杆,爬著木頭鋪成的階梯,進入學習「陷阱製作」的小徑。這是我這次最喜歡的課程。所有的陷阱,自古都是可以隨著獵人身邊樹枝、野草、石料,現地取材製成,常常在旁邊營火過夜時搭建,隔日就有獵物可以加菜。我們學習的三個捕獵結構,都是充分的運用槓桿原理,有的透過壓制把小型動物,像是老鼠壓扁。有的透過更細緻的機關,讓鳥類、小型動物穿過線圈觸動後,自動繩圈拉緊捕捉。這幾個陷阱的造型與觸發的機制,讓我想到許多古代儀式性的圖鑑。這些當初為了存活、果腹形成的設計,結構中自然地體現了力與美的平衡。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提供,陳宇暘攝


回到營地後,我們體驗來到尾聲。最後我們啜飲著馬告咖啡,一邊分頭學習苧麻製作、射箭及搗麻糬。苧麻,這些年接觸這麼多纖維編織,大概是跟香蕉絲並列高難度的類型。還好,由 烏來由奈工房 汪秀琴老師,帶我們簡單從原株植物認識,學習初步的撥麻、刮麻、撚線。第一次接觸苧麻,比想像中的更輕盈。樹皮剝開後,樹心白色很像蓪草,這個部分我們通通都不要,只要取樹皮與樹心間的強韌纖維。老師分享說到「古時候,族人都會脖子掛一捆線,打獵路上邊走邊撚,下山就有一小團線。隔天繼續,把兩線撚接,收集一陣子就會一大捆線」。我們初步把線分出來,整理整齊後,就會過過清水,洗掉上面一些黏著的樹液,掛在戶外曬乾後,等待未來織成布料,製作傳統的服飾。󠀠



射箭則是繼續由Gabay帶領,真的是挑戰我們肌耐力與精準度。我們使用的弓箭,有幾把是他親手製作的。下盤腳步站穩,左手抵著弓的側邊,右手以食指中指拉著弦貼近臉部。「咻~阿又沒中」,拉了幾次之後,決定下山回家多練臂力了。放下弓箭,最後的甜點花生麻糬,也必須付出勞力才能吃到。手持體感4kg的木杵打上小米麻糬團,拉力也完全不輸重訓拉力帶,為了省力,全身也要帶著腳,一前一後的保持韻律移動,遠遠地被其他團員拍起來,很像在跳營火舞。

「現在人類已經走到一個對於精美包裝疲乏,追求真實的時代了。」

這幾天,跟好友聊到當前大家對於品牌塑造出許多刻意的敘事感到疲憊了。很多時候,更喜歡是純粹、單純的事物。當你累了,走一趟德拉楠,以身體的勞動,打開五感,去體驗豐富的部落文化與山林智慧,一定會很有收穫。

󠀠

如果對於相關課程、遊程有興趣,
可以在Facebook找到永續在地 x 飲食文化未來式的粉絲專頁。
想預約遊程找德拉楠文化營粉絲專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若潔 jochieh huang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2025/01/31
這幾天,偶然跟朋友聊起北美館德國觀念藝術家/攝影師/雕塑家Thomas Demand「歷史的結舌The Stutter of History 」個展,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少數超幸運搶到票,有機會親自聽他超詳盡2小時導覽的幸運兒。我簡單整理一些當天導覽時,本人親自補充、展場沒有說明的細節!
Thumbnail
2025/01/31
這幾天,偶然跟朋友聊起北美館德國觀念藝術家/攝影師/雕塑家Thomas Demand「歷史的結舌The Stutter of History 」個展,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少數超幸運搶到票,有機會親自聽他超詳盡2小時導覽的幸運兒。我簡單整理一些當天導覽時,本人親自補充、展場沒有說明的細節!
Thumbnail
2025/01/24
隨著班尼頓集團(Benetton Group)虧損2.3億歐元,全球關閉500間店、總部裁員900人的消息陸續傳出。年底,前同事傳來噩耗:「這次是真的了,12月31日之後,Fabrica會正式關閉」。一個橫跨30年、影響當代設計、視覺傳達、藝術、媒體脈絡重要、夢幻的創意機構,正式劃下一個句點。
Thumbnail
2025/01/24
隨著班尼頓集團(Benetton Group)虧損2.3億歐元,全球關閉500間店、總部裁員900人的消息陸續傳出。年底,前同事傳來噩耗:「這次是真的了,12月31日之後,Fabrica會正式關閉」。一個橫跨30年、影響當代設計、視覺傳達、藝術、媒體脈絡重要、夢幻的創意機構,正式劃下一個句點。
Thumbnail
2024/12/17
2024夏末,我們跟著宜蘭海波浪團隊,從島嶼歷史、島民、永續飲食角度切入,深度的走讀龜山島社區。熱愛海鮮的台灣人,我們是在未來旅遊中,能否有更永續的飲食選擇?
Thumbnail
2024/12/17
2024夏末,我們跟著宜蘭海波浪團隊,從島嶼歷史、島民、永續飲食角度切入,深度的走讀龜山島社區。熱愛海鮮的台灣人,我們是在未來旅遊中,能否有更永續的飲食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4年夏季,我們跟著媒體產業交流團,來到位於新店山區泰雅族的德拉楠部落(Tranan)。從飲食到工藝,採集到獵人文化,我們深度的體驗山林智慧。作為觀察者,探索永續與觀光可以怎麼平衡,讓自然的地方文化豐盛。
Thumbnail
2024年夏季,我們跟著媒體產業交流團,來到位於新店山區泰雅族的德拉楠部落(Tranan)。從飲食到工藝,採集到獵人文化,我們深度的體驗山林智慧。作為觀察者,探索永續與觀光可以怎麼平衡,讓自然的地方文化豐盛。
Thumbnail
【原民部落體驗】宜蘭寒溪泰雅獵徑|尋根野營二日|原民獵徑探險 💥全台獨家!這次讓宜蘭寒溪的泰雅獵人帶你一起體驗尋根野營。 📌全程由專業合法的泰雅獵人陪同執行活動,讓旅遊回歸大地。 📌風趣幽默的泰雅獵人帶領一起製作獵人餐包DIY、尋找傳統獵徑、陷阱狩獵、野菜採集。 📌給自己兩個太陽一個
Thumbnail
【原民部落體驗】宜蘭寒溪泰雅獵徑|尋根野營二日|原民獵徑探險 💥全台獨家!這次讓宜蘭寒溪的泰雅獵人帶你一起體驗尋根野營。 📌全程由專業合法的泰雅獵人陪同執行活動,讓旅遊回歸大地。 📌風趣幽默的泰雅獵人帶領一起製作獵人餐包DIY、尋找傳統獵徑、陷阱狩獵、野菜採集。 📌給自己兩個太陽一個
Thumbnail
福山部落,以泰雅族語發音稱之為「德拉楠」,是烏來最山裡的部落,也是泰雅族人從桃園復興鄉上巴陵,翻山越嶺來到烏來的第一個落腳之處,因為位處深山,還保留許多傳統泰雅文化。
Thumbnail
福山部落,以泰雅族語發音稱之為「德拉楠」,是烏來最山裡的部落,也是泰雅族人從桃園復興鄉上巴陵,翻山越嶺來到烏來的第一個落腳之處,因為位處深山,還保留許多傳統泰雅文化。
Thumbnail
科學家曾說過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遠大於自身地球的海洋,我們似乎也忘了親近自身這塊島嶼。很多人對日本當地拉麵如數家珍、酒友們熟捻地塊與葡萄品種,卻忘了在這塊土地孕育四五千年的小米
Thumbnail
科學家曾說過人類對宇宙的認識遠大於自身地球的海洋,我們似乎也忘了親近自身這塊島嶼。很多人對日本當地拉麵如數家珍、酒友們熟捻地塊與葡萄品種,卻忘了在這塊土地孕育四五千年的小米
Thumbnail
大鳥部落的亮點,有開部落觀光但卻不會為了賺錢跑去市區或者外縣市,只會讓觀光客自己走進來部落。
Thumbnail
大鳥部落的亮點,有開部落觀光但卻不會為了賺錢跑去市區或者外縣市,只會讓觀光客自己走進來部落。
Thumbnail
旅行就是要好好放野自己~ 野營、野溪、野炊之旅  這次 #「野趣大同系列」泰雅深度之旅,真的很好玩 不走「觀光客」走馬看花式的旅遊體驗,而是要你直接穿起泰雅的服裝 拿起小米酒,跟上敬神儀式敬祖靈與山神,因為我們是泰雅族的朋友,我們來了 #不走「觀光客」休閒路線,直接走過日常生活不喝酒會暈的吊橋
Thumbnail
旅行就是要好好放野自己~ 野營、野溪、野炊之旅  這次 #「野趣大同系列」泰雅深度之旅,真的很好玩 不走「觀光客」走馬看花式的旅遊體驗,而是要你直接穿起泰雅的服裝 拿起小米酒,跟上敬神儀式敬祖靈與山神,因為我們是泰雅族的朋友,我們來了 #不走「觀光客」休閒路線,直接走過日常生活不喝酒會暈的吊橋
Thumbnail
生活、縱橫在高山的布農族人,鍋子裡煮些什麼?種植哪些作物?獵人以勇氣和汗水帶回來的獵物要如何保存?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的「獵人餐桌」,以文化體驗和一道道傳統滋味,帶領大家走入布農族純粹而深邃的世界。
Thumbnail
生活、縱橫在高山的布農族人,鍋子裡煮些什麼?種植哪些作物?獵人以勇氣和汗水帶回來的獵物要如何保存?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的「獵人餐桌」,以文化體驗和一道道傳統滋味,帶領大家走入布農族純粹而深邃的世界。
Thumbnail
五峰獵人學校的成立,為和平部落注入新活水,不只傳承泰雅文化、也創造新的能量,為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斷層填補缺口,也成為大眾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好媒介。 「五峰獵人學校」企畫的遊程相當多元,另外,也透過講述真實發生在五峰的歷史故事,讓參與者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進而加深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五峰獵人學校的成立,為和平部落注入新活水,不只傳承泰雅文化、也創造新的能量,為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斷層填補缺口,也成為大眾認識原住民文化的最好媒介。 「五峰獵人學校」企畫的遊程相當多元,另外,也透過講述真實發生在五峰的歷史故事,讓參與者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進而加深與土地的連結。
Thumbnail
​ 卡浪馬固是一個集合風味餐餐廳、南澳鄉旅遊規劃、泰雅族文化獵人營、朔溪、生態教育的工作室。卡浪馬固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這裡是個泰雅族部落,成立於民國一百零二年,由泰雅族在地青年葉勝雄先生結合在地族人所創立。來到此地不只是吃美食、旅遊、體驗、採購紀念品的多重功能文化據點。 卡浪馬固相關資訊::
Thumbnail
​ 卡浪馬固是一個集合風味餐餐廳、南澳鄉旅遊規劃、泰雅族文化獵人營、朔溪、生態教育的工作室。卡浪馬固位於宜蘭縣南澳鄉金洋村。這裡是個泰雅族部落,成立於民國一百零二年,由泰雅族在地青年葉勝雄先生結合在地族人所創立。來到此地不只是吃美食、旅遊、體驗、採購紀念品的多重功能文化據點。 卡浪馬固相關資訊::
Thumbnail
接著,領唱者的情緒帶動整體的律動,漸漸開始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歌者換氣後重新追隨一個已存在的音調加入共鳴,蜂群一般的嗡嗡聲此起彼落,雖然每個歌者都是自由追隨唱一個單音,但整體音響的感覺卻像和聲繁複的旋律。
Thumbnail
接著,領唱者的情緒帶動整體的律動,漸漸開始以逆時鐘方向緩步繞行。歌者換氣後重新追隨一個已存在的音調加入共鳴,蜂群一般的嗡嗡聲此起彼落,雖然每個歌者都是自由追隨唱一個單音,但整體音響的感覺卻像和聲繁複的旋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