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夏。《夏日燥熱感與排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夏季養生:夏天的燥熱感與排寒
現代人的夏季

現代人普遍有體溫降低、寒氣滯留現象。

由於生活型態與習慣,使得身體寒氣滯留,例如:
●不分季節吃入許多寒涼蔬菜瓜果、冷飲。
● 常匆忙吃飯、吃過飽。
● 缺乏運動、勞動,少有機會流汗。
● 常久坐,或大量、過度用腦。
● 工作須在空調環境中一整天。
● 時常或長期服用消炎藥等西藥。 ...… 等等因素


身體有寒氣,在夏季容易產生的現象

寒氣停滯,造成氣血不通暢、經絡瘀阻,在夏季容易呈現:
□ 身體疼痛
□ 散熱困難、易煩躁、悶熱
□ 皮膚長斑、長痘子
□ 易上火、口乾舌燥
□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發炎
□ 打噴嚏特別是早晨起床時
人體陽氣充足,免疫力就佳。雖然,入夏了,但是隨著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我們還是要留意,夏天排寒的重要。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夏季的特性:分陽暑、陰暑 夏日炎熱,一般大眾都從小已學習到:要盡量避免在大熱天大太陽底下待的時間過久、曝曬過度,以免發生眼睛發黃、頭痛、昏厥、吐瀉...... 等中暑現象。以中醫學來說,上述的現象,稱為「陽暑」;另外,還有一種夏季常見的症狀,稱為「陰暑」......
夏季的食補:牛蒡的妙用 〝牛蒡根〞 【性味歸經】歸肺、心經。味苦、甘,性涼。 【功能】主要為“清熱解毒”,可除煩悶、消脹、改善四肢無力, 幫助消化,有益於改善三高體質,幫助減重、回春 ...... 等。 〝牛蒡茶〞 夏日飲用牛蒡茶,可以緩解煩悶、口渴、四肢無力、胃口差。 改善咽喉腫痛,以及脖子淋
《 薑,傻傻分不清...... 》 在中醫知名的醫書《傷寒論》裡面,大量運用了“薑”,這一味家家戶戶廚房常備的辛香食材。 夏季,是「嫩薑」盛產的季節,也是夏日利濕保健的必需品。 之後“細皮白肉”的嫩薑,就會越來越“老”,變成表面黃白色的「粉薑」了。 若繼續生長,未採收就會再更纖維化 ......
夏季的保暖:〝養身先養暖,治病先治寒。〞 隨著俗語說:〝夏有真寒,冬有真火〞,現代人跟古人居住環境不太相同,因為非常便利,所以,在夏季更容易因為怕熱貪涼,而飲食偏涼、吹涼風、久待冷氣房內 ...... 等,而傷於寒。 人體應該注意下面部位的保暖:肩頸、後腰、尾骶、丹田、膝蓋、小腿肚
【 夏天還是要”暖”的身體部位 】 俗語說:“夏有真寒,冬有真火”, 現代人由於生活便利, 所以在夏季更容易因為怕熱貪涼, 而飲食過於寒涼、吹涼風、久待冷氣房內 ...... 等, 而傷於寒。 人體在夏季,依然需要注意下列部位的保暖 ......
夏季飲食的味道 4 "吃辛香,開肺竅" 夏日炎熱,皮膚毛細孔張開,中醫學以〝酸味斂汗養心〞,並以〝辛味養肺益心〞。 《黃帝內經》中提到:〝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味為苦〞、〝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夏季,相應五臟為〝心〞, 五味方面
夏季的特性:分陽暑、陰暑 夏日炎熱,一般大眾都從小已學習到:要盡量避免在大熱天大太陽底下待的時間過久、曝曬過度,以免發生眼睛發黃、頭痛、昏厥、吐瀉...... 等中暑現象。以中醫學來說,上述的現象,稱為「陽暑」;另外,還有一種夏季常見的症狀,稱為「陰暑」......
夏季的食補:牛蒡的妙用 〝牛蒡根〞 【性味歸經】歸肺、心經。味苦、甘,性涼。 【功能】主要為“清熱解毒”,可除煩悶、消脹、改善四肢無力, 幫助消化,有益於改善三高體質,幫助減重、回春 ...... 等。 〝牛蒡茶〞 夏日飲用牛蒡茶,可以緩解煩悶、口渴、四肢無力、胃口差。 改善咽喉腫痛,以及脖子淋
《 薑,傻傻分不清...... 》 在中醫知名的醫書《傷寒論》裡面,大量運用了“薑”,這一味家家戶戶廚房常備的辛香食材。 夏季,是「嫩薑」盛產的季節,也是夏日利濕保健的必需品。 之後“細皮白肉”的嫩薑,就會越來越“老”,變成表面黃白色的「粉薑」了。 若繼續生長,未採收就會再更纖維化 ......
夏季的保暖:〝養身先養暖,治病先治寒。〞 隨著俗語說:〝夏有真寒,冬有真火〞,現代人跟古人居住環境不太相同,因為非常便利,所以,在夏季更容易因為怕熱貪涼,而飲食偏涼、吹涼風、久待冷氣房內 ...... 等,而傷於寒。 人體應該注意下面部位的保暖:肩頸、後腰、尾骶、丹田、膝蓋、小腿肚
【 夏天還是要”暖”的身體部位 】 俗語說:“夏有真寒,冬有真火”, 現代人由於生活便利, 所以在夏季更容易因為怕熱貪涼, 而飲食過於寒涼、吹涼風、久待冷氣房內 ...... 等, 而傷於寒。 人體在夏季,依然需要注意下列部位的保暖 ......
夏季飲食的味道 4 "吃辛香,開肺竅" 夏日炎熱,皮膚毛細孔張開,中醫學以〝酸味斂汗養心〞,並以〝辛味養肺益心〞。 《黃帝內經》中提到:〝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味為苦〞、〝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夏季,相應五臟為〝心〞, 五味方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白天還是常有炙熱高溫,夜晚微涼的時間慢慢增加,早晚溫差變得更加明顯,空氣中的溼悶感降低了,出現了乾燥訊號,開始有了秋天的味道。 空間中的溼度開始下降,我們的肌膚感到乾癢不適,喉嚨會發癢乾咳,鼻腔、嘴唇及口內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乾燥的狀況也連帶影響到消化道,讓排便乾結
Thumbnail
夏天到來,金色陽光中充滿著熱情活力,沐浴於陽光之下,讓我們擺脫陰霾情緒,注入滿滿正能量,是最有力量的時節,讓我們衝勁十足,迎接生活的挑戰。 天氣的炙熱也考驗我們的控制力,溫度升高讓我們開始心浮氣躁,做事時帶著不耐情緒。熱也讓我們注意力不集中,白天昏沉難安,思考力下降。夜晚因夏熱難眠,淺眠易醒,睡眠
Thumbnail
🌞這夏,可以不昏了🌞 暑氣冷房必備 🌞最炎熱的日子來臨了!也是戶外活動最旺盛、最需要冷氣的時候,一熱就想躲到冷氣房,一冷一熱之間身體溫度來不及調節,就容易有暑氣冷房症候群,需多留心注意。無論是長時間處於高溫或冷氣吹太久又缺乏水分,身體就易產生各種不適症狀,這都可能是中暑前兆或徵兆!
Thumbnail
接近冬至,大家關心的都是如何補冬,但有許多丹粉反應最近老是有口乾舌燥,舌尖泛紅但舌苔白膩,痰多黏稠的狀態。 ❇這有可能是因為今年的夏季炎熱之氣過盛,冷氣吹多了,暑濕熱留存體內,到了秋季天氣仍然悶熱,肺氣該降卻沒辦法順利收斂,兩季之熱傷了身體津液,顯現出乾燥的體感,所以即使入冬,卻還有著燥熱上火之感
Thumbnail
在炎炎夏日,熱食讓人感到食慾不振,不妨試試清爽的沁涼飲食。
Thumbnail
大暑是一年中陽氣最盛、氣溫最高的時節。一些預防中暑的方法包括保持養生飲食、注意保持環境涼爽、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等。此外,還可以透過放鬆心情的方式來減輕煩躁情緒。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時序入秋,白天還是常有炙熱高溫,夜晚微涼的時間慢慢增加,早晚溫差變得更加明顯,空氣中的溼悶感降低了,出現了乾燥訊號,開始有了秋天的味道。 空間中的溼度開始下降,我們的肌膚感到乾癢不適,喉嚨會發癢乾咳,鼻腔、嘴唇及口內也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感覺乾燥,容易口乾舌燥。乾燥的狀況也連帶影響到消化道,讓排便乾結
Thumbnail
夏天到來,金色陽光中充滿著熱情活力,沐浴於陽光之下,讓我們擺脫陰霾情緒,注入滿滿正能量,是最有力量的時節,讓我們衝勁十足,迎接生活的挑戰。 天氣的炙熱也考驗我們的控制力,溫度升高讓我們開始心浮氣躁,做事時帶著不耐情緒。熱也讓我們注意力不集中,白天昏沉難安,思考力下降。夜晚因夏熱難眠,淺眠易醒,睡眠
Thumbnail
🌞這夏,可以不昏了🌞 暑氣冷房必備 🌞最炎熱的日子來臨了!也是戶外活動最旺盛、最需要冷氣的時候,一熱就想躲到冷氣房,一冷一熱之間身體溫度來不及調節,就容易有暑氣冷房症候群,需多留心注意。無論是長時間處於高溫或冷氣吹太久又缺乏水分,身體就易產生各種不適症狀,這都可能是中暑前兆或徵兆!
Thumbnail
接近冬至,大家關心的都是如何補冬,但有許多丹粉反應最近老是有口乾舌燥,舌尖泛紅但舌苔白膩,痰多黏稠的狀態。 ❇這有可能是因為今年的夏季炎熱之氣過盛,冷氣吹多了,暑濕熱留存體內,到了秋季天氣仍然悶熱,肺氣該降卻沒辦法順利收斂,兩季之熱傷了身體津液,顯現出乾燥的體感,所以即使入冬,卻還有著燥熱上火之感
Thumbnail
在炎炎夏日,熱食讓人感到食慾不振,不妨試試清爽的沁涼飲食。
Thumbnail
大暑是一年中陽氣最盛、氣溫最高的時節。一些預防中暑的方法包括保持養生飲食、注意保持環境涼爽、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等。此外,還可以透過放鬆心情的方式來減輕煩躁情緒。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