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蘊QA|夏天中暑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不少來進行代謝力重建的朋友,都中暑了~所以每次在開始課程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幫課程的朋友進行「刮痧」散熱,才能進一步的進行重建課程。

所以,大家知道如果中暑了該怎麼辦嗎?

下面幫大家整理4點中暑時,可以因應的方式,還請大家參考囉~

1.遠離高溫、高濕度的環境:

在高溫、高濕度的環境中,人體容易失去大量水分並且無法有效散熱。因此,盡量避免在中午至下午這段時間進行戶外活動,選擇待在陰涼、通風良好的地方。此外,使用風扇或空調來幫助降低室內溫度,保持舒適的生活環境。

2.補充水分:

即使沒有感到口渴,也要定時補充水分。尤其是大量出汗後,更要飲用足夠的水來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避免飲用含有酒精或咖啡因的飲品,因為它們可能會導致脫水。

3.毛巾包裹冰塊冰敷降溫:

如果感覺到頭暈、噁心等中暑症狀,可以用毛巾包裹冰塊進行冰敷,放置在額頭、脖子和腋下等血管豐富的部位,幫助身體降溫。冰敷時間不宜過長,每次10-15分鐘即可,以免造成凍傷。

4.鬆開衣物,平躺讓頭部放低休息:

中暑時要立即鬆開身上的緊身衣物,減少身體的束縛,幫助散熱。平躺休息,並將頭部放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恢復。

如果真的中了暑,不舒服的症狀一直消散不掉的話,建議一定要趕快就醫!以免發生遺憾唷~

更多行蘊Q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蘊初行蘊的沙龍
1會員
43內容數
秉持一顆照顧家人的心,提供多元健康管理方案,協助您改善身體的健康品質。透過原創代謝力重建、體重健康管理、垂直律動、負離子能量岩盤浴、微循環檢測等服務,客製化打造由內而外的健康方案,讓生活美好行蘊流水。
蘊初行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8
很多有健康保養意識的朋友常問:「代謝力重建按摩的頻率,應該要多久一次?才能達到最佳的放鬆與保健效果?」 其實,根據不同需求,我們有不同的頻率建議: #放鬆身心舒緩壓力:每月進行1-2次,讓緊繃的肌肉得以舒緩,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緩解肌肉緊繃或疼痛:如果肌肉長期僵硬或有疼痛困擾,可以考慮兩週
Thumbnail
2025/02/18
很多有健康保養意識的朋友常問:「代謝力重建按摩的頻率,應該要多久一次?才能達到最佳的放鬆與保健效果?」 其實,根據不同需求,我們有不同的頻率建議: #放鬆身心舒緩壓力:每月進行1-2次,讓緊繃的肌肉得以舒緩,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緩解肌肉緊繃或疼痛:如果肌肉長期僵硬或有疼痛困擾,可以考慮兩週
Thumbnail
2025/02/18
駝背,是許多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容易養成的亞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久坐、久站等,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小習慣逐漸累積成身體不適。 而「駝背」不僅影響體態,更會對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不容忽視的連鎖反應: 頭部前傾:導致頸部僵硬,讓脖子經常疼痛不適。 肩膀內縮:肩關節負擔增加,肩膀變得僵硬。
Thumbnail
2025/02/18
駝背,是許多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容易養成的亞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久坐、久站等,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小習慣逐漸累積成身體不適。 而「駝背」不僅影響體態,更會對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不容忽視的連鎖反應: 頭部前傾:導致頸部僵硬,讓脖子經常疼痛不適。 肩膀內縮:肩關節負擔增加,肩膀變得僵硬。
Thumbnail
2025/02/18
許多朋友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時,發現自己長時間的坐姿不對,導致腰酸背痛或是體態問題。很多人以為坐著只要找個舒服的位置就好,但其實正確的坐姿非常講究,不僅能保護脊椎,還能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以下是正確坐姿的幾個重點: #視線平視螢幕:螢幕應該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 #背部伸直貼合椅
Thumbnail
2025/02/18
許多朋友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時,發現自己長時間的坐姿不對,導致腰酸背痛或是體態問題。很多人以為坐著只要找個舒服的位置就好,但其實正確的坐姿非常講究,不僅能保護脊椎,還能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以下是正確坐姿的幾個重點: #視線平視螢幕:螢幕應該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 #背部伸直貼合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不少來進行代謝力重建的朋友,都中暑了~所以每次在開始課程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幫課程的朋友進行「刮痧」散熱,才能進一步的進行重建課程。 所以,大家知道如果中暑了該怎麼辦嗎? 下面幫大家整理4點中暑時,可以因應的方式,還請大家參考囉~ 1.遠離高溫、高濕度的環境: 在高溫、高濕
Thumbnail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不少來進行代謝力重建的朋友,都中暑了~所以每次在開始課程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幫課程的朋友進行「刮痧」散熱,才能進一步的進行重建課程。 所以,大家知道如果中暑了該怎麼辦嗎? 下面幫大家整理4點中暑時,可以因應的方式,還請大家參考囉~ 1.遠離高溫、高濕度的環境: 在高溫、高濕
Thumbnail
體感溫度已經來到40度!這種天氣真的要請大家務必記得補充水分,因為高溫身體會以流汗蒸發散熱的方式,調解體溫,此時補充水分是有絕對必要性,避免造成中暑的發生。 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
Thumbnail
體感溫度已經來到40度!這種天氣真的要請大家務必記得補充水分,因為高溫身體會以流汗蒸發散熱的方式,調解體溫,此時補充水分是有絕對必要性,避免造成中暑的發生。 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 ↓↓↓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
Thumbnail
「夏至」過後,進入「小暑、大暑」天氣將會進入夏的高峰,酷暑時節如何讓身心可以安適地歡度夏日時光,甚至可以是養生調理以達到「冬病夏治」的好時期,而這些只需要從一些小地方去留心觀叉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益呦。   這個時節容易中暑,很多都是因為身體體溫調節不良造成,如果常時間在戶外過度流汗而造成水分
Thumbnail
「夏至」過後,進入「小暑、大暑」天氣將會進入夏的高峰,酷暑時節如何讓身心可以安適地歡度夏日時光,甚至可以是養生調理以達到「冬病夏治」的好時期,而這些只需要從一些小地方去留心觀叉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益呦。   這個時節容易中暑,很多都是因為身體體溫調節不良造成,如果常時間在戶外過度流汗而造成水分
Thumbnail
消防署提醒夏日高溫的威力 不論在室內還是室外 都可能讓你「中暑」🌞 發現身體有暈眩、大量出汗、全身無力、體溫飆高等不適症狀 就有可能是因為中暑引起的💦 快速降溫是防止中暑嚴重的關鍵 若無緊急處理嚴重甚至可能引發休克❗️ 不可輕忽熱中暑的威力 一起來看看中暑可以做的幾個步驟 ​1
Thumbnail
消防署提醒夏日高溫的威力 不論在室內還是室外 都可能讓你「中暑」🌞 發現身體有暈眩、大量出汗、全身無力、體溫飆高等不適症狀 就有可能是因為中暑引起的💦 快速降溫是防止中暑嚴重的關鍵 若無緊急處理嚴重甚至可能引發休克❗️ 不可輕忽熱中暑的威力 一起來看看中暑可以做的幾個步驟 ​1
Thumbnail
  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逐漸增高炎熱,想進行戶外活動或運動時往往會擔心中暑的問題,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意願。然而,中暑症狀會依據熱傷害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例如:輕度中暑會發生頭痛、想吐、發燒等症狀。若是較嚴重的情形會出現體內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頭暈暈眩、行為無法集中.....
Thumbnail
  隨著天氣的變化,氣溫逐漸增高炎熱,想進行戶外活動或運動時往往會擔心中暑的問題,進而降低戶外活動的意願。然而,中暑症狀會依據熱傷害的程度會有所不同,例如:輕度中暑會發生頭痛、想吐、發燒等症狀。若是較嚴重的情形會出現體內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頭暈暈眩、行為無法集中.....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再談中醫〝陰暑〞&〝陽暑〞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等,有許多不相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再談中醫〝陰暑〞&〝陽暑〞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等,有許多不相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部,各地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都有許多不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的「陽暑」問題,這些基本觀念...
Thumbnail
夏季,養生要看生活環境! 台灣北、中、南,東與西部,各地生活環境與產業分佈,都有許多不同。「節氣飲食」與天氣、生活、工作,這幾項「生活環境」因素非常有關係。例如:整天在冷氣房內工作,夏天需注意夏日受寒的「陰暑」現象;需在豔陽下工作、或室內外跑進跑出者,則需注意微中暑的「陽暑」問題,這些基本觀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