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意思是說因為無知所以沒有畏懼。

剛剛在思考時,突然想到「無知者無畏」這句話,越是無知的人越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反而會產生自信。

「達克效應」,可以說是心理學家,從心理認知的層面,理論地解釋了「為什麼無知者會無畏」。

「達克效應」(DK Effect)是「達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的簡稱,是社會心理學所指的一種認知偏差/認知偏見。

越是無知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低估他人,誤以為自己比現實中更優秀,同時也認為現實中比自己優秀的人,和自己也差不了多少。這類的人,大概就是人家常說的「沒有自知之明」或是「自我感覺良好」。

螢幕前的你,可曾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者是遇到文章中提到的「無知的人」?如果你願意分享,請留言告訴我。


本篇內容參考了這篇文章,想要更深入了解的話也可以點進去看看:https://kknews.cc/psychology/2oxvplr.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nica ko的沙龍
4會員
8內容數
一個業餘作家的沙龍
Monica k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是的,如標題一般,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幹嘛。
2025/04/17
是的,如標題一般,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幹嘛。
2025/02/16
輕鬆的半日旅遊行程(高雄)
Thumbnail
2025/02/16
輕鬆的半日旅遊行程(高雄)
Thumbnail
2025/01/20
2025/01/20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
Thumbnail
★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
Thumbnail
自尊心、自負和自卑是心理學上常見的概念。自尊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價值和能力的主觀評價,而自負和自卑則是自尊心的兩個極端表現。以下將分別談到這三個概念。 自尊心是一種對自己價值和能力的主觀評價,可以影響個人的情感、行為和思考 [1]。有適當的自尊心可以提高個人的自信和幸福感,有益於心理健康。而過高或過低的
Thumbnail
自尊心、自負和自卑是心理學上常見的概念。自尊心是指個人對自己價值和能力的主觀評價,而自負和自卑則是自尊心的兩個極端表現。以下將分別談到這三個概念。 自尊心是一種對自己價值和能力的主觀評價,可以影響個人的情感、行為和思考 [1]。有適當的自尊心可以提高個人的自信和幸福感,有益於心理健康。而過高或過低的
Thumbnail
什麼是「偏見」?偏見就是人們以不正確或不充分的資訊為依據,而形成的對其他人、群體或者事件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除了我們熟知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之外,還有四本書在討論偏見跟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什麼是「偏見」?偏見就是人們以不正確或不充分的資訊為依據,而形成的對其他人、群體或者事件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除了我們熟知的小說《傲慢與偏見》之外,還有四本書在討論偏見跟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恐懼管理理論指出,在受到死亡威脅的焦慮下,人們的防衛反應包括:更強化原本所持的意見與立場,向同溫層取暖來強化自信,更賣力說服自己的正確性與卓越性,更貶抑對立立場者,並且極端化對不同立場的外團體的評價,越容易採取攻擊性的行為,越渴望具有集權式的領導型態。 放心,心理學有解,只是實作困難!
Thumbnail
恐懼管理理論指出,在受到死亡威脅的焦慮下,人們的防衛反應包括:更強化原本所持的意見與立場,向同溫層取暖來強化自信,更賣力說服自己的正確性與卓越性,更貶抑對立立場者,並且極端化對不同立場的外團體的評價,越容易採取攻擊性的行為,越渴望具有集權式的領導型態。 放心,心理學有解,只是實作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