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



●「你覺得呢?」

這是一本為害怕聽到這句話的人量身定做的書。

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明明已經很忙,卻無法拒絕別人的請求。

聚餐時總是配合選對方想吃的餐廳。

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意見。

撰寫或寄發電子郵件時,總是不安地多次修改和確認。

因為心思太敏感,容易精神疲勞。

這些都是「內向者」的特徵。

 

●「缺乏自信」是內向者最大的特徵

身處科技不斷推陳出新,

人工智慧取代許多工作機會的現代社會,

敢大聲說出「我對自己很有自信!」本來就相當艱難。

因此,缺乏自信其實是常態。

可是如果沒自信到會影響生活,

那可就是大問題了。

內向者就是因為沒有自信,

生活裡才會充滿各式各樣的難題。

首先,內向者不擅長拒絕別人的請求。

當聽到有人說「我是為你好」

或是「我非常建議你這麼做」的時候,

往往因為缺乏自信而不敢提出反對意見。

即使內心隱約覺得「真的是這樣嗎?」

「應該有更好的選擇吧?」,

仍會因為「也許是自己太孤陋寡聞」

「我可能搞錯了」而無法堅信自己的想法。

像這樣「無法拒絕別人」的個性,

有時也會讓自己身陷險境。

 

●學會保護自己的溝通方式

如果對每個人的請求照單全收,

遲早會超出負荷。

所以不擅長拒絕的內向者,

首先要學習的是「保護自己」,

避免為了別人的事情而昏頭轉向。

改變自我不一定要採取大刀闊斧的行動。

我們可以學會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

在遇到難以應付的狀況時巧妙脫身,

即便無法迴避也能夠請求別人幫忙。

 

●當你已經表明不願意,

對方仍打著「這是為你好」的名號無理取鬧,

或是出現類似恐嚇的行為時,

就要趕快逃跑。

在可能的情況下,

請立即封鎖對方的聯絡方式。

若是在公司、學校、家庭這類無法避開的場合也許只能忍耐,

但若發現自己難以忍受時,

請實質上「拔腿就跑」,

在當下盡可能逃離現場吧。

人心相當脆弱。

沒有人可以長期忍受痛苦,

與其坐等精神崩潰,

逃避絕對是更好的選擇。

 

●提升感染力的溝通5步驟

1.製造共鳴:透過提問激發好感度

2.提升信賴:關鍵字是「提供給你參考」

3.共感建議:與對方站在同一陣線

(1)確認對方是否有意解決煩惱

(2)說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和對方一起思考可行性

(3)提出佐證

4.讓出決定權:用「你覺得呢?」延續對話

5.儲存信賴:屬於內向者的自我推銷

 

●暫時拉開與社群媒體的距離

內向者很容易跟別人發展成互相依賴的關係。

他們總在不知不覺之間受到人際關係的層層束縛,

即使想跟手機保持距離,

可能也沒辦法如預期般順利。

無論是現實或網路世界,

尤其社群軟體上,

有時難免遇到喜歡隨時聯繫的人,

如果自己傳的訊息沒人回覆就氣憤不已。

其中也不乏控制型的人,

如果發現你有想拉開距離的跡象,

便會用盡一切手段來延續雙方的關係。

想要改善手機依賴性時,

社群媒體另一端的這類人就是最大的阻礙。

碰到這種情形,

只靠一個小時不滑手機這種半吊子的方法,

可能無法得到順利的進展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可以先向身旁的人解釋原委,

然後停用所有社群帳號。

帳號不一定要刪除,但絕對不能點開。

我們要利用這個方式找回心靈上的平靜

雖然這段時間可能會短暫切斷人際關係,

不過真正對你有幫助的往來,

不會因為這樣而消失。

重視你的人會耐心等待你回到他們身邊。

如果有人試圖用「這樣我會很擔心」強烈阻止,

他很有可能是需要小心的人物。

真正出於關心的人如果了解原由必定能夠體諒,

不會強迫他人配合。

 

●內向者的房間可能到處充斥著毫無章法的物品,

然後在某天突然覺得整理很麻煩,

乾脆一口氣全部斷捨離,讓自己從雜物堆解放。

有時候也會在斷捨離時,

不小心將真正必要的東西也一併丟棄。

丟掉物品讓人神清氣爽,

可是不分好壞全部丟棄的行為,

等於沒有正視內心真正的想法。

學著替必要及不必要的物品排列先後順序,

也藉此整理紊亂的心靈。

 

●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說話者是誰,而是對方所說的内容。

話雖如此,我們需要足夠的經驗才能辨別哪些話是謊言,

哪些話值得信任。

練習反駁成功人士所說的話,

可以培養出對抗權威的力量。

而所謂的練習方法,

就是對著電視節目反駁。

電視上的政論節目經常會請評論家針貶時事,

聽完他們發言後,

請試著提出認同及反對的看法,

例如「我同意,因為……」

或「我反對,因為……」。

在場沒有第三者會聽到你說的話,

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

透過評論權威者所說的內容,

我們將慢慢培養出不被權威之名欺騙的基礎判斷能力。

除了政論節目以外,

美容領域的 Youtuber評論,或是時尚評論家的感想等等,

也都可以用來當作練習。

 

●翻轉內向者劣勢的七個習慣

1.保留「給自己」的時間

2.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3.學會掌控自己的身體

4.不被權威之名蒙蔽雙眼

5.理解價值的意義

6.別讓金錢成為弱點

7.拓展人際關係

 

~蔭山洋介/企業講稿寫手、溝通指導師。客戶範圍與接案類型廣泛,除了經營表達相關的線上課程,替企業經營者、政治家或私人演說擬稿,也擔任企業溝通策略及品牌行銷顧問。~《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不必能言善道,也能精準溝通、發揮影響力》
~《「気弱な人」の失敗しない話し方》

 

#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 #安靜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書店購買《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

【金石堂書店購買《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偶希都理
373會員
2.5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以現代藝術史的「流派」做為分界, 說明受到相同的事物或風格所啟發藝術作品。
Thumbnail
2025/04/30
★以現代藝術史的「流派」做為分界, 說明受到相同的事物或風格所啟發藝術作品。
Thumbnail
2025/04/22
《三個邏輯學家去酒吧》 ★以日常生活中完全沒有過的方式使用你的腦袋,為僵硬的腦袋舒筋活血!
Thumbnail
2025/04/22
《三個邏輯學家去酒吧》 ★以日常生活中完全沒有過的方式使用你的腦袋,為僵硬的腦袋舒筋活血!
Thumbnail
2025/04/21
《大好人圖鑑:讓地球充滿愛,讓你我一生平安!》 ★發現自己也是好人,你會更喜歡自己!
Thumbnail
2025/04/21
《大好人圖鑑:讓地球充滿愛,讓你我一生平安!》 ★發現自己也是好人,你會更喜歡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
Thumbnail
★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
Thumbnail
孫子兵法提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古代的戰場是打仗,現代的戰場就是職場。在現代的職場競爭中,了解競爭對手和你的優缺點,能在職場上更有優勢。如果了解你自己而不了解對手,最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但如果連你自己的特質都不了解,真的會一敗塗地。
Thumbnail
孫子兵法提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古代的戰場是打仗,現代的戰場就是職場。在現代的職場競爭中,了解競爭對手和你的優缺點,能在職場上更有優勢。如果了解你自己而不了解對手,最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但如果連你自己的特質都不了解,真的會一敗塗地。
Thumbnail
探討內向及高敏感、介紹其定義和特點,並提供應對這些特質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探討內向及高敏感、介紹其定義和特點,並提供應對這些特質的實用建議。
Thumbnail
正確的說法是,內向者對於立即性的資訊,無法馬上精準處理(白話解釋:我們是接不到快速球的),我們的苦惱的軸心不是「人」,而是「資訊」。
Thumbnail
正確的說法是,內向者對於立即性的資訊,無法馬上精準處理(白話解釋:我們是接不到快速球的),我們的苦惱的軸心不是「人」,而是「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