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史(8):黃金年代與黑死病

更新 發佈閱讀 13 分鐘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


大約在公元8世紀至13世紀之間,歐洲正處於黑暗時代中期的時候,在海的另外一邊,伊斯蘭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和文化領域達到了鼎盛。


這兩個地區的發展方向大不相同,當歐洲經歷相對的文化和技術停滯(尤其是中世紀早期),伊斯蘭世界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這主要是因為伊斯蘭世界在羅馬帝國早期(又一說更早,約在古希臘時代)就獲得了古希臘傳下來的書籍,並輾轉改寫成古阿拉伯文。


在歐洲,因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導致歐洲各地被蠻族和海盜劫掠而陷入混亂的同時,伊斯蘭世界的首都巴格達,正經歷一段黃金時代。


他們繼續研究羅馬和希臘的文獻,在首都巴格達成立了研究機構,阿拉伯世界上最頂尖的研究者齊聚一堂,大量古希臘、印度和波斯的著作被翻譯為阿拉伯語,形成了知識的跨文化交流,也確保了古希臘的寶貴文獻能夠傳承下去。


當時的巴格達可說是西方世界最尖端的學術之都,不僅在天文學、數學(阿拉伯數字的普及)及編寫醫學百科上,都有巨大的貢獻。此外,大量古希臘流傳下來的醫學原理,包括希波克拉底學派的論述和治療經驗,都在巴格達獲得了更詳細的研究。


而阿拉伯的哲學家,在古希臘哲學的理念上,加入了伊斯蘭世界的神學,形成了獨有的伊斯蘭宗教觀,更完善了伊斯蘭經典和神學,成為當時獨霸一方的文明強國。


但也因為神學理念的不同,在與歐洲人交流時,不時有理念上的摩擦,這也導致了後續的「十字軍東征」變成了西元後世界史上最早有完整紀錄的大規模宗教戰爭。


比起陷入黑暗的歐洲,當時的伊斯蘭世界可說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在中東地方占了地理優勢、廣大的貿易網絡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商業行為的成功,讓阿拉伯人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


因為富有,許多藝術文化創作也能獲得支持,才有更多伊斯蘭世界的文獻誕生,如《一千零一夜》便是在黃金時期誕生的名著。


同時,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商隊,也為歐洲帶來了新商品與技術(改良過的造紙術等),貿易與文化交流促成了伊斯蘭黃金年代的繁榮,同時刺激了歐洲經濟的發展。


而歐洲的大復興,則是在西元1400年之後的事情了。


最早的精神病院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文化的交流傳播,伊斯蘭世界透過與歐洲人的貿易與戰爭,帶來了許多古希臘醫學文獻。根據最早可信的歷史紀載,伊斯蘭文明建立了歷史上第一間精神病院,而隨著黃金時代下各種學說的演進,儘管許多的醫療行為仍與宗教大有牽連,但當時已經發展出了比較明確的醫學概念,並有把各種疑難雜症開始分科專業化的傾向。


就在文明進步、城市興起的時代背景下,收容所與醫療院所的概念,也悄悄的在這樣的時代下,如同種子一般的被埋下,並在往後的千年,發展出了全球化的大收容所時代。


就在醫療院所廣為設立的同時,在當時,儘管大部分的精神病患多半還是接受家庭式的居家看護,但如果你的家境狀況並不好、而且患有嚴重到大家無法忍耐的精神疾病,那麼,就當時的社會風氣,大家會傾向於把你丟到專門醫治精神病患的醫院去。


而儘管對於該年代遺留的文獻並不多,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當時的醫院環境並不好,草藥醫學也沒有發展到可以處理精神疾病的地步。在當時,病況嚴重的瘋人則會被粗暴的手段對待,而拘束就是最常見的作法。


實際上,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這種出於無奈與無力而訴諸暴力的治療手段,直到二十一世紀才稍微好了點。諷刺的是,就這樣的觀點看來,當時治療的手法與千年後的現代醫療手法相比,其實已經算是很「超乎時代的先進」了。


十字軍東征


大約在西元1000年之後,由於歐洲莊園經濟的緩慢復興,各地的戰亂逐漸受到控制,領主們確保了基本的生產能力,開始擴展各自的領地。


此時的封建歐洲,已經透過和伊斯蘭世界的貿易和衝突中,獲取了一些先進的技術,也透過貿易強化了軍備與物資,眼看勢力就要壯大、黑暗時代即將迎來黎明之際,一場以宗教為名的大戰,即將席捲整個歐洲和阿拉伯世界。


由於阿拉伯人長期壟斷歐洲與印度和遠東地區的貿易,霸佔了香料和絲綢等貴重物資的運輸道路,使的遠東來的貨物價格居高不下。


在歐洲領主們還在搞基礎農業生產、過得苦哈哈的同時,這些阿拉伯商人卻長期抽他們的油水,富的流油。歐洲的領主和國王們在長期的利益衝突下,都對阿拉伯人的「商業行為」很有意見,一直想奪取阿拉伯人佔領的貿易要地。


而想要瓦解阿拉伯人的商業壟斷,光是談判是不行的,在那個不講道理的年代,拳頭大就是正義。


但是師出無名,如果不找一個理由,團結各大國家和領主,並無法攻下中東的重要都市,於是乎大家就開始想理由,如何號召士兵們行動。此時信仰就發揮了最大、但是最糟糕的作用--「作為衝突的導火線」。


由於本土的基督信仰和伊斯蘭信仰一直以來都有所衝突,雙方本來就常因為信仰不同而打起小規模的戰爭。而這種宗教仇恨,在歐洲和中東,一直以來都是掀起戰爭的好理由。


當時的歐洲人普遍信仰基督教體系,本來就對伊斯蘭教的主張有意見,索性就以宗教的名義,發起了這場說是「為信仰而戰、消滅異教徒」實際上卻是對阿拉伯世界進行大劫掠的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共發生八次主要的軍事行動(有些說法則是九次,部分學說把第九次跟第八次合在一起),大約從1096年到1291年,持續了近200年。此外,還有多次規模較小的附加東征,和針對歐洲內部異教徒的行動。


荒謬的是,有幾次十字軍東征,打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自己人。從這裡就看的出來,十字軍到底是不是真心為了信仰而戰,確實是得打上一個問號。


八次主要的東征包括:

  1.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1099):攻占耶路撒冷,建立十字軍國家,控制耶路撒冷。(開啟後續200年的宗教衝突)
  2.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十字軍國家被阿拉伯人攻下,十字軍出兵試圖奪回,但以失敗告終。
  3.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耶路撒冷失陷。由理查一世、腓力二世和腓特烈一世領導,試圖奪回耶路撒冷。
  4.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1204):內部起衝突,十字軍改為攻擊基督教城市君士坦丁堡。(打自己人打最兇的一次)
  5.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1221):攻打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以失敗告終。
  6. 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1229):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談判,拿下耶路撒冷。
  7.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1254):法王路易九世試圖攻占埃及,以失敗告終。
  8.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路易九世再度發兵,目標北非,但因瘟疫失敗。


從幾次東征的歷史中,不難看出,歐洲世界與阿拉伯世界的衝突之激烈,雙方都聚焦於攻下聖城耶路撒冷,因為這是猶太、基督、伊斯蘭三教的共同聖地。十字軍不斷發動大大小小的攻擊,而阿拉伯世界也發動強勁的反擊。


然而,有一些零星的戰鬥,不是要攻下聖地,而是因為財務糾紛,回頭去痛扁自己人。後續幾次攻打埃及,主要是為了搶埃及人的錢和地,而不是要拿下聖地。


如果就歐洲世界的史觀來說,十字軍東征或許有資格說是「第一次世界宗教大戰」。畢竟當時的歐洲主世界觀也只有歐洲、中東以及北非地區。而十字軍東征大量出動了整個歐洲世界的領主與國王,阿拉伯世界的酋長們也全體動員展開反擊。


雖然當年的軍事規模無法像現代這麼龐大,但絕對可說是西元後第一次因宗教總體動員的大戰爭。


這樣的宗教衝突中,還出現了幾個重要的人物,包含著名的伊斯蘭世界守護者:「蘇丹」薩拉丁,以及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等等,為文藝復興之後的英雄文學提供了許多浪漫的騎士精神素材。


名義上,十字軍東征的主要目的,是奪回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及其他聖地(如伯利恆、拿撒勒),確保基督徒對聖地的朝聖自由。


當時的教宗也鼓吹歐洲國王與領主們參戰,這樣的作法不僅只是為了鞏固教宗的權威,也是對伊斯蘭世界向歐洲擴張的強烈警告,表示這些「異教徒」不准挑戰基督系信仰的權威。


而對參戰的歐洲封建領主與騎士來說,十字軍東征提供了掠奪土地、財富和建立王國的機會。在他們眼中,阿拉伯世界處處是黃金,搶到了就是你的,在那個普遍物資貧乏的中世紀歐洲,沒有什麼比掠奪阿拉伯人的財富、還更簡單發家致富的事情了


所以,十字軍東征不僅只是宗教的衝突,更多是利益的衝突。在頻繁的衝突之下,十字軍帶回了許多流入伊斯蘭世界的古文獻,也得到了伊斯蘭世界的知識。


這些劫掠回來的「戰利品」在後世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歐洲後來的文藝復興,就是靠十字軍東征時期帶回的寶貴文獻,才得以重回古希臘時代的榮光。


然而,在十字軍東征結束、雙方都傷痕累累的時候,另外一個從遠東而來的災難,即將毀滅伊斯蘭黃金時期,也讓歐洲進入下一個大衰退時代


黑死病的爆發與文明的衰退


好景不常,就在十字軍東征帶回了寶貴的文獻、文明似乎逐漸在演進之際,蒙古帝國入侵歐洲和中東,將當時的世界書庫巴格達毀滅。阿拉伯世界自此由盛轉衰,大量的文獻被毀,文明倒退,即便在蒙古帝國瓦解之後,花了很長的時間也無法恢復黃金時期的樣貌。


但此時的歐洲比較幸運,蒙古帝國雖然打下了東歐(約在現在的羅馬尼亞、匈牙利附近、沒有實際進入現在的德國以西)但因為負責攻打歐洲的蒙古大汗意外死亡,蒙古帝國的軍隊隨即退回東方草原,蒙古帝國也在後來快速分裂。


實際上歐洲的核心並未受到太大的損傷,但戰爭帶來的流民卻對當時的封建經濟產生了影響。


大量逃難的流民充斥著歐洲社會,原本因為經濟改善而興起的城市,充滿了逃難的人們,帶來了傳染病和治安問題,讓原本趨於安定的歐洲社會再度陷入一片混亂。而後蒙古帝國建立的新貿易路線,也在蒙古帝國解體之後,陷入各自為政的混亂之中。


在蒙古帝國毀滅巴格達約100年之後,14世紀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破壞力驚人的黑死病,這種恐怖的疾病在歐洲世界快速地擴散,對人類文明帶來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而由於當時的公共衛生條件不佳,使得匯聚人潮的城市在這一波黑死病的打擊下首當其衝,大量的人力資源因死亡而短缺,使的情況更加嚴峻。


根據歷史學家的推算,因為這波黑死病而死的人數,約佔歐洲的30%~50%左右,可說是讓歐洲經濟陷入癱瘓。而現代社會如果突然之間少了10%的人口,整個社會就會出現嚴重的經濟斷層,甚至於無法運作。


然而黑死病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歐洲世界爆發了,其實在更早一點的黑暗時代早期,約在6世紀至8世紀之間,也爆發過許多因鼠疫引起的大規模瘟疫。瘟疫每次肆虐,歐洲就死傷慘重,中世紀的歐洲之所以一直無法大規模發展經濟,就是因為爆發過多次瘟疫大流行,令勞力密集的農業缺乏人手,使人口無法快速擴張。


而現代研究認為,中世紀後期的黑死病,是從東方一路傳來的。懷疑傳遞路徑就是蒙古帝國打下東歐之後,新開發的幾個貿易路線。雖然研究上對於黑死病的病原到底是不是鼠疫桿菌還有疑問,但基本上都認為是由東方的老鼠和寄生的跳蚤帶來的。


要說蒙古帝國對歐洲最大的破壞,其實是後續不受控制傳來的黑死病,而不是蒙古西征本身。


在如此令人絕望的情況之下,原本就宰制醫學界的宗教,再度成為了尋求解套的主要出口,而對於自古以來便把瘟疫的流行當成天譴的基督文化世界更是如此。


在當時,由於一些宗教上的意義,某些「聖人」的遺物,會被當作是具有神聖力量的宗教遺物保存起來。而似乎早在黑死病發生之前,人們就有前往「聖地」朝拜聖遺物並尋求幫助的習慣,而這點在黑死病爆發、城市的醫療資源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後更是如此。


黑死病的傳染,讓人們前往聖地聚集,而聚集的人們則擴大了傳染


在那個公共衛生觀念不存在的年代,沒有什麼事情,比在高致死率的瘟疫中,進行大規模群聚來的更危險。加上中世紀的歐洲城市普遍髒亂不堪,街道成為老鼠和跳蚤的溫床,這更加劇了瘟疫的流行,讓歐洲文明再度受到一次重擊。


而儘管黑死病在視眾生為平等的帶走人們的性命這件事,乍看之下似乎對於精神病患來說沒有什麼差別,但實際上,許多知識分子的死亡(特別在當時識字率不佳的時代下,知識分子的大量死亡將會帶來毀滅性的影響)更是直接撼動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根基。


對於醫療資源的缺乏和知識的失傳上,黑死病的爆發無疑是大幅度(甚至是致命性的)減緩了醫學進步的腳程。尤有甚者,更將原本有機會提早大量建立起來的專科醫療院所機制,退回宗教治療的原點。


而這種大規模的破壞,要直到文藝復興之後,透過原本因戰爭流傳至伊斯蘭世界的文獻,重新被歐洲的新興學者們研究後,才結束了這長達一個世紀的大衰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itou的沙龍
3會員
69內容數
正在寫與精神醫學有關的東西,完成之後再看看要做什麼。
Meit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主要收錄除了SSRIs以外的抗憂鬱劑,基本上就是非主流SSRI類的藥物紀錄集。 其實抗憂鬱劑的選擇挺多的,效果不好就換一種,慢慢試總會有比較適合的,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這部分只能靠耐心慢慢測試。有些沒有詳細寫到的,就是筆者也沒吃過。順便在此篇文末科普大麻,大麻以前曾是廣泛拿來當抗憂鬱藥用的東西。
2025/04/21
主要收錄除了SSRIs以外的抗憂鬱劑,基本上就是非主流SSRI類的藥物紀錄集。 其實抗憂鬱劑的選擇挺多的,效果不好就換一種,慢慢試總會有比較適合的,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這部分只能靠耐心慢慢測試。有些沒有詳細寫到的,就是筆者也沒吃過。順便在此篇文末科普大麻,大麻以前曾是廣泛拿來當抗憂鬱藥用的東西。
2025/04/21
作為目前主流抗憂鬱劑的SSRI,大多是1980年代之後才陸續上市的抗憂鬱藥物,用以取代前一代副作用太多的傳統抗憂鬱劑。本文介紹主流使用的SSRIs,以及治療理論與特性,若對這些藥物的理論和效果有疑慮,可以參考本文的內容。
2025/04/21
作為目前主流抗憂鬱劑的SSRI,大多是1980年代之後才陸續上市的抗憂鬱藥物,用以取代前一代副作用太多的傳統抗憂鬱劑。本文介紹主流使用的SSRIs,以及治療理論與特性,若對這些藥物的理論和效果有疑慮,可以參考本文的內容。
2025/04/21
在正式提及藥物使用之前,必須先清楚辨認藥品名稱的方法。首先,一種藥品通常只會列一種「通用名」,而這個通用名往往會在藥品名稱的最後以英文表示。而藥物的商品名稱則因為各藥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子。本篇教大家如何辨認拿到的藥物學名是什麼,基本上能做到分辨學名是什麼,即可有效閱讀後面的篇章。
2025/04/21
在正式提及藥物使用之前,必須先清楚辨認藥品名稱的方法。首先,一種藥品通常只會列一種「通用名」,而這個通用名往往會在藥品名稱的最後以英文表示。而藥物的商品名稱則因為各藥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子。本篇教大家如何辨認拿到的藥物學名是什麼,基本上能做到分辨學名是什麼,即可有效閱讀後面的篇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藝復興的起源、發展及其影響,涵蓋人文主義思想、十字軍東徵、義大利的商業繁榮、關鍵人物和藝術作品,以及黑死病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藝復興的起源、發展及其影響,涵蓋人文主義思想、十字軍東徵、義大利的商業繁榮、關鍵人物和藝術作品,以及黑死病的影響。
Thumbnail
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經歷中世紀的社會衰敗以及黑死病的肆虐之後,在14世紀的義大利,一部分的上流社會人士開始發起新的文化運動,並接著對後續的幾個世紀發揮了長足的影響。
Thumbnail
文藝復興的開始 在經歷中世紀的社會衰敗以及黑死病的肆虐之後,在14世紀的義大利,一部分的上流社會人士開始發起新的文化運動,並接著對後續的幾個世紀發揮了長足的影響。
Thumbnail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 大約在公元8世紀至13世紀之間,歐洲正處於黑暗時代中期的時候,在海的另外一邊,伊斯蘭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和文化領域達到了鼎盛。 眼見歐洲就要藉由伊斯蘭世界傳回來的知識再度起步,但好景不常,正要復興的歐洲,很快的被黑死病的陰影籠罩,進入了一個大衰退的時代。
Thumbnail
伊斯蘭的黃金時代 大約在公元8世紀至13世紀之間,歐洲正處於黑暗時代中期的時候,在海的另外一邊,伊斯蘭世界在科學、技術、哲學和文化領域達到了鼎盛。 眼見歐洲就要藉由伊斯蘭世界傳回來的知識再度起步,但好景不常,正要復興的歐洲,很快的被黑死病的陰影籠罩,進入了一個大衰退的時代。
Thumbnail
信仰年代,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醫學 在西元年正式的到來後,歐洲世界承襲著上古時代的醫學知識與信仰文化繼續向前邁進,在與諸多不同文明與信仰長年的征戰、以及因征戰促成的文化交流之下,開啟了一段以宗教為名,彼此征伐、由戰爭強迫文化移轉的「信仰年代」。
Thumbnail
信仰年代,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醫學 在西元年正式的到來後,歐洲世界承襲著上古時代的醫學知識與信仰文化繼續向前邁進,在與諸多不同文明與信仰長年的征戰、以及因征戰促成的文化交流之下,開啟了一段以宗教為名,彼此征伐、由戰爭強迫文化移轉的「信仰年代」。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Thumbnail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的這段時期。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
Thumbnail
歐洲人對香料的渴望,有人說是為了掩飾沒有冰箱時代,肉類放久了的腐臭味。也有人說是對於遙遠東方那神祕香氣的一種迷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料之路透過南洋群島的土著酋長,經由印度洋上幾次甚至十幾次的轉手短距離運輸,到阿拉伯人手上,穿過紅海,在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交由威尼斯或熱那亞商人載運回歐陸。
Thumbnail
歐洲人對香料的渴望,有人說是為了掩飾沒有冰箱時代,肉類放久了的腐臭味。也有人說是對於遙遠東方那神祕香氣的一種迷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料之路透過南洋群島的土著酋長,經由印度洋上幾次甚至十幾次的轉手短距離運輸,到阿拉伯人手上,穿過紅海,在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交由威尼斯或熱那亞商人載運回歐陸。
Thumbnail
世界史的中古時期部分應該是許多最好眠的章節,除了內容繁多之外,最麻煩的是課本編排的滿混亂的,所以許多人讀著讀著就自動睡著入教了。其實讀中古時期要抱持著:「看歐洲怎麼從保守的樣態蛻變成為一個活潑、充滿動力的歐洲。」的心態,才能醒著讀下去。
Thumbnail
世界史的中古時期部分應該是許多最好眠的章節,除了內容繁多之外,最麻煩的是課本編排的滿混亂的,所以許多人讀著讀著就自動睡著入教了。其實讀中古時期要抱持著:「看歐洲怎麼從保守的樣態蛻變成為一個活潑、充滿動力的歐洲。」的心態,才能醒著讀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