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戒嚴與民主運動:從獨裁到自由的歷史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期韓國總統尹錫悅無預警宣布「戒嚴」,引發各界譁然,除了韓國外,與韓國一樣曾有過戒嚴歷史的台灣民眾也相當關注。


儘管這場鬧劇在短短6小時後便宣告結束,但卻讓我想起了韓國自建國以來便命運多舛的民主,以及韓國40多年以來追求自由民主的血淚史。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上周二(12/3)無預警發動戒嚴,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戒嚴令僅維持短短六小時便結束,但後續在韓國社會掀起的風波至今仍未停歇。(圖源/今周刊)

韓國總統尹錫悅於上周二(12/3)無預警發動戒嚴,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戒嚴令僅維持短短六小時便結束,但後續在韓國社會掀起的風波至今仍未停歇。(圖源/今周刊)

那一刻,當維新的心臟倒下

1979年10月26日,對許多韓國家庭來說,原本只是個普通的一夜,然而一聲槍響,卻從此改變了韓國往後的歷史……


那一天,時任韓國總統,同時也是前總統朴槿惠父親的軍事強人朴正熙,在一場晚宴上遭到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開槍射殺。金載圭與朴正熙是陸軍士官學校的同期生,也是朴正熙相當寵信的親信。沒有人想到金載圭會有謀反的意圖。


就如同歷史上許多的叛亂事件一般,金載圭的動機至今仍不明。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甚至有金載圭是受美國中情局(CIA)指使的說法。而金載圭本人則在被處死前為自己辯護:「第一是為了自由民主主義的恢復,第二是為了阻止這個國家國民的犧牲。」


朴正熙的死,扭轉了整個韓國現代史的軌跡,更讓韓國從此陷入更大的獨裁風暴之中……

朴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遭親信金載圭刺殺,此後韓國政局陷入另一波動盪。圖為朴正熙遇刺案的案發現場資料照。(圖源/騰訊新聞)

朴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遭親信金載圭刺殺,此後韓國政局陷入另一波動盪。圖為朴正熙遇刺案的案發現場資料照。(圖源/騰訊新聞)

權力真空,韓國政局陷入混亂

在經歷長期的獨裁政治後,許多民眾早已不滿獨裁者對人民的迫害。他們本以為朴正熙的死,能為韓國社會帶來民主、自由的新氣象。然而,韓國不但沒有成功進入民主時代,甚至出現一位比朴正熙更殘忍、更獨裁的軍事強人。


朴正熙死後,韓國政治出現權力真空。同年12月12日,身為國軍保安司令、合同搜查本部長的全斗煥發動政變。全斗煥先是在幕後操控代理總統崔圭夏,並組織戒嚴師合同搜查本部,在權力真空之時,架空中央情報部。事件發生當日,他甚至召集情報部次長、檢察總長、治安本部部長等搜查機關官員召開會議,宣布「中央情報部帶有嫌疑」。透過架空支撐朴正熙政權的中央情報部,以保安司令部為主體的合同搜查本部控制了軍政、檢調、警方與情治機關,儼然是韓國當時政權的中樞。

全斗煥上位後,於隔年(1980)派空降部隊鎮壓光州地區的民主運動,光州陷入人間煉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便是以光州事件中,計程車司機金四福(化名)載送西德記者法蘭茲·辛茲彼得前往光州揭露光州事件真相的真實事件改編。(圖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電影海報)

全斗煥上位後,於隔年(1980)派空降部隊鎮壓光州地區的民主運動,光州陷入人間煉獄。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便是以光州事件中,計程車司機金四福(化名)載送西德記者法蘭茲·辛茲彼得前往光州揭露光州事件真相的真實事件改編。(圖源/《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電影海報)

蒙塵的民主曙光,光州的血與淚

隔年(1980),全斗煥於5月17日宣布全國擴大戒嚴,並於隔日(5月18日)派出空降部隊鎮壓光州市的民主化運動:當天,韓國陸軍第七空降旅進駐全南大學與朝鮮大學,與約1500名學生爆發衝突,導致逾400名學生被捕,80餘人受傷。次日,市民紛紛加入抗爭,使用鐵棍和燃燒彈抵抗軍隊。20日,20萬人參與抗議,衝破軍隊防線,並縱火攻擊當地文化放送電臺(MBC),因其未報導韓國軍方對民眾的鎮壓。


21日,市民奪取軍械庫武器,占領全羅南道廳,光州與外界交通與通信被切斷。同日,全斗煥決定使用實彈鎮壓。22日,軍隊包圍光州,「市民收拾對策委員會」成立,開始與政府談判。然而,隨後軍方強化鎮壓,數千士兵和坦克進城掃蕩,抗爭者最終被擊潰。28日,軍隊全面搜索光州,逮捕數千名市民,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全斗煥也被韓國民眾評價為「光州屠夫」,成為韓國社會痛恨的對象。

光州事件中,軍方以殘忍手段鎮壓現場民眾,甚至扭曲事實,將光州事件定調為「親北韓的共產黨叛亂。」圖為當時記者拍攝之現場畫面。(圖源/《轉角國際》)

光州事件中,軍方以殘忍手段鎮壓現場民眾,甚至扭曲事實,將光州事件定調為「親北韓的共產黨叛亂。」圖為當時記者拍攝之現場畫面。(圖源/《轉角國際》)

烏雲散去,曙光乍現:韓國民主的萌芽

可幸的是,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仍有人性的光輝。即使在沒有民主的世界,仍有人試圖衝破高牆。


在全斗煥執政期間,以金泳三、金大中等人為首的韓國民主運動者不斷發動民主抗爭,並積極要求政府修憲,卻始終遭到政府漠視。1987年,首爾大學學生朴鍾哲發起民主運動,卻遭當局刑求逼供而死。此事引爆韓國社會的怒火,並迅速演變為大規模的民主抗爭運動,史稱六月民主運動。同年6月29日,總統候選人,同時也是全斗煥親信的盧泰愚發表民主化宣言,並向反對派做出讓步,韓國才真正步上民主化的道路。

金大中為韓國民主運動領袖,在朴正熙、全斗煥執政期間曾多次帶領韓國民眾抗議、衝撞獨裁體制,後當選為韓國第15任總統。(圖源/達志影像)

金大中為韓國民主運動領袖,在朴正熙、全斗煥執政期間曾多次帶領韓國民眾抗議、衝撞獨裁體制,後當選為韓國第15任總統。(圖源/達志影像)

小結:從韓國民主運動看台灣

每當看著韓國的民主運動史,我總會想起台灣。


由於同為冷戰背景下誕生的新興國家,台灣與韓國在發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包含獨裁政治的歷史,以及民主化的進程也是其中之一。


就以獨裁政治這點來說,韓國自1948年建國以來,便長期受到獨裁政權統治,中間雖然曾經有尹潽善與張勉的短暫過渡政權,但沒多久便被朴正熙所發動的五·一六政變推翻。此後韓國政局便經常出現政變,直到1980年代民主化為止。


相較之下,台灣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雖然也是處於獨裁政權統治,但並不像韓國出現如此頻繁的政變。我認為這一點是在觀察兩國民主化過程中,值得深思的一點。


另一方面,台灣與韓國是亞洲國家中,少數民主化較成功的國家,同身為亞洲民主國家轉型的典範,我們更應該深化雙方民主運動與轉型正義經驗的交流,讓民主的種子能夠在更多地方萌芽。





avatar-img
32會員
43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谷吉繼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一位悲劇英雄,他因與好友石田三成的深厚友情而選擇站在同一陣線,最終在關原之戰中犧牲。這篇文章探討了吉繼的生平及其在歷史中的角色,並反思人類對疾病的汙名與歧視。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情義的價值以及面對疾病的態度對歷史的影響。
本文探討了「天王山之戰」在棒球比賽中的意義與背後的日本歷史典故。透過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的故事,我們瞭解到天王山之戰如何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局,以及這一詞語如何在運動界獲得廣泛應用。文章也反思了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段歷史與當前體育文化的關聯。
本文以有馬佳奈這位人氣角色,介紹與其同姓的日本戰國武將有馬晴信之間的關係及其對臺灣歷史的影響。有馬晴信在17世紀的東亞與西方互動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分析其生平與背後的歷史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全面地認識東亞與西方的交流歷程。
近期已故導演齊柏林梔子齊廷洹在苗栗縣演講時遭辱,引發社會關注。本文探討苗栗縣政府的公關危機處理手法,及其與歷史人物伊達政宗的處理方式之間的相似之處。最後提出應用道歉的SOP,分析如何在危機中轉危為安,甚至贏得更多的好感和支持。透過這些案例,期望大家在面對危機時,能夠從中獲得啟發,做到有效的公關應對。
大谷吉繼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一位悲劇英雄,他因與好友石田三成的深厚友情而選擇站在同一陣線,最終在關原之戰中犧牲。這篇文章探討了吉繼的生平及其在歷史中的角色,並反思人類對疾病的汙名與歧視。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情義的價值以及面對疾病的態度對歷史的影響。
本文探討了「天王山之戰」在棒球比賽中的意義與背後的日本歷史典故。透過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的故事,我們瞭解到天王山之戰如何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局,以及這一詞語如何在運動界獲得廣泛應用。文章也反思了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段歷史與當前體育文化的關聯。
本文以有馬佳奈這位人氣角色,介紹與其同姓的日本戰國武將有馬晴信之間的關係及其對臺灣歷史的影響。有馬晴信在17世紀的東亞與西方互動中扮演關鍵角色。並分析其生平與背後的歷史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全面地認識東亞與西方的交流歷程。
近期已故導演齊柏林梔子齊廷洹在苗栗縣演講時遭辱,引發社會關注。本文探討苗栗縣政府的公關危機處理手法,及其與歷史人物伊達政宗的處理方式之間的相似之處。最後提出應用道歉的SOP,分析如何在危機中轉危為安,甚至贏得更多的好感和支持。透過這些案例,期望大家在面對危機時,能夠從中獲得啟發,做到有效的公關應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1作為中國人我不得不承認中共國三河流域是紅色法西斯政權 中國的歷史10000年以上,中共國是統治中國的外來殖民政權不是中國 他是法西斯專制政權,唯有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最後一個本土正統政權1949年後,中國實際上已經滅亡 中共國是左國不是中國 中華民國臺灣 如果不是中華民國 或者中華民國不
近來對岸大動作的所謂懲罰「台獨」一連串的大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而國內政客的反應也很有意思,除了例行的場面話,覺得對岸的法律管不到台灣外,但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啼笑皆非,陷入一種庸人自擾無事惹塵埃的邏輯,其實就其本源來說兩岸都陷入了為一個不存在的議題打稻草人的迷思,首先就字面來說「獨立」是屬地脫離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看到「打壓」在這個國家所造成的「謙和」,因為怕激怒某強國,所以人民從小就學習謹慎,就算國家走向「極」富強,也只表露出一種謙恭..........
Thumbnail
如未經過這些陣痛,就不會有今日臺灣的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1作為中國人我不得不承認中共國三河流域是紅色法西斯政權 中國的歷史10000年以上,中共國是統治中國的外來殖民政權不是中國 他是法西斯專制政權,唯有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最後一個本土正統政權1949年後,中國實際上已經滅亡 中共國是左國不是中國 中華民國臺灣 如果不是中華民國 或者中華民國不
近來對岸大動作的所謂懲罰「台獨」一連串的大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性極強,而國內政客的反應也很有意思,除了例行的場面話,覺得對岸的法律管不到台灣外,但核心的問題其實相當啼笑皆非,陷入一種庸人自擾無事惹塵埃的邏輯,其實就其本源來說兩岸都陷入了為一個不存在的議題打稻草人的迷思,首先就字面來說「獨立」是屬地脫離
Thumbnail
反送中與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現狀是在歷史不斷交織出來的因果所呈現一個個沉痛的問題: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境外勢力威脅抑或是我們本身存在著的認同危機,是否我們必須以次等身分存於國際社會,亦是我們能以台灣/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相互依存?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一言蔽之,蔣介石是「戰後台灣」、蔣經國是「現代台灣」或(轉型台灣) 1950年起的「中華民國」(GRC),其根本問題:缺乏國際法人條件的「國家」。那是源於「軍事佔領」與「政權流亡」的雙重糾葛。 作為國際法人,國家state的四項資格:恆常人口、固定疆域、政府/統治、與他國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