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企業需要「壯世代」打破僵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知名人資專家/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黃至堯博士

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20%。還記得我出生的那個年代,每年有近50萬名新生兒, 時至今日全台出生人口僅僅剩下13萬左右。根據推估2025年45歲以上的壯世代人口將達到51%。也就意味著每兩個人就有一人年過45歲。
45歲以上壯世代占比達51%:每兩人就有一人年過45歲,企業再創人力資源新可能。(圖/Canva)

45歲以上壯世代占比達51%:每兩人就有一人年過45歲,企業再創人力資源新可能。(圖/Canva)



人口紅利結束,缺工海嘯倒數


未來四年,台灣工作年齡人口比例將跌破三分之二,從69%降至66.3%,長達數十年的「人口紅利」將正式結束。這將直接改變社會勞動結構,對企業來說更是一大挑戰,企業必須面對勞動人口斷崖式減少,如何善用“壯世代”價值?


壯世代:解決缺工危機的關鍵力量


1. 勞動力特質與挑戰並存

壯世代勞工是指:年滿五十五歲以上或年滿四十五歲以上依法退休者。壯世代不僅擁有豐富的經驗與穩定的職場態度,同時還有極具價值的人際網絡。然而,他們也面臨技能與市場需求錯配的挑戰,加上職場中普遍存在的年齡歧視,使這群中高齡勞工再就業的道路更顯艱辛。因此壯世代不能依老賣老,反而更需要持續學習,與時俱進,以確保自己維持戰鬥力!為企業解決問題,持續創造價值。

2. 產業需求大不同

各行各業對壯世代友善程度差異明顯:

  • 服務業與傳產:缺工壓力最大,因此率先覺醒,認知需要為壯世代調整職位設計,希望盡快吸引中高齡人才加入,以彌補長期以來的空缺。
  • 科技業:步調最慢,對壯世代的接受度較低,仍以「年輕即戰力」為主導,未能充分開發壯世代的潛力。
  • 製造業:被半導體業搶人才搶得兇,逐漸將壯世代納入人才策略,視其為知識傳承的重要資產。多數企業有意以退休後返聘的形式來招募壯世代員工。

3. 企業績效數據揭露友善企業優勢

《商業周刊》與104人力銀行合作進行全台首次「DEI壯世代百強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入選百強友善企業,51歲以上的新進員工也僅只有7%。明顯反映出招募「喜青厭壯」。然而,研究也發現,入選壯世代百強企業近三年EPS均呈現正成長,且邀約45歲以上求職者面試比率比一般企業高出4.25倍。證明重視並善用中高齡人才,將為企業將帶來一定競爭力。


中高齡友善企業:如何善用壯世代?


案例1:台灣鎖王福興企業的知識傳承模式

福興集團創立於1957年,是台灣的門鎖大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2001年成立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以實際行動參與運動、藝文、教育等公益活動。被《商業周刊》評選為「隱身鄉間的世界冠軍」之一。面對少子化“熟練技工逐漸退休”的現況,他們以「師徒制」實現知識傳承。

l   策略一:導入逆向師徒制

福興鼓勵年輕員工學習技術,同時讓壯世代員工透過分享實務經驗,參與創新產品的開發。這種互動模式讓“壯世代”員工覺得自己是企業的核心資產,進一步提升工作滿意度。

l   策略二:彈性工時與返聘計畫

退休後的壯世代員工被公司返聘為兼職顧問,不僅能減少新手培訓期間的技術空窗期,也讓“壯世代”員工在自己熟悉的崗位上, 以更為彈性的工作方式, 繼續發揮專業價值。


案例2:全家便利商店的中高齡人力政策

l   策略一:制定中高齡人力政策與管理辦法

全家專門為“壯士代”員工制定了專屬的中高齡人力政策及管理辦法,設立示範推廣店,鼓勵加盟店主仿效,共同打造友善銀髮門市。

l   策略二:與政府合作,舉辦職場體驗與招募活動

全家與勞動部合作,舉辦職場體驗暨招募活動,讓中高齡求職者現場操作收銀、補貨、製作咖啡,在求職體驗過程中重拾對工作的熱情,建立自信,重返職場發揮所長。

l   策略三:推出「崗位限定」培訓模式

全家經過分析發現,壯世代員工離職多半集中在到職日起的前27天,因此自2024年初開始,全家將壯世代店員到職後的第一步改為「崗位限定」,也就是讓新員工從他們自身較有興趣的崗位開始做起,待熟悉後再往下一崗位邁進,通過輪港循序漸進地適應工作內容,次一舉措有效降低離職率。

l   策略四:. 營造跨世代合作氛圍

全家鼓勵各店舖組成跨世代團隊,店長在任用中高齡夥伴時,以同理心教導工作內容,創造青銀「共融」也「共榮」的氛圍。


壯世代友善政策的核心:共融與創新


1. 打破年齡歧視

許多企業擔心被貼上「老人企業」的標籤,因而對壯世代採取消極態度。然而,真正的年齡共融,應聚焦於能力與價值,而非年齡本身。這要求企業在招聘與績效評估上設立透明且公平的標準。

2. 技能升級與再學習

壯世代的再學習需求高漲,企業可以提供針對數位技能的短期課程,或與政府合作申請補助,降低員工技能升級的門檻,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3. 健康與職場續航力

壯世代的健康是其職場續航力的基礎。企業可以透過健康管理政策,如提供健康檢查、心理諮詢與彈性工時選項,減少壯世代因健康問題離職的風險。

4. 借力多元共融(DEI)文化

推動逆向師徒制(Reverse Mentoring),讓壯世代與年輕員工互相學習、彼此成長,同時設計跨世代團隊建設活動,營造更具包容性的職場文化。



壯世代:企業與社會的雙贏選擇


壯世代的崛起不僅是人口結構改變的結果,更是企業應對未來挑戰的重要機會。在缺工海嘯即將到來的時代,壯世代將成為解決人才短缺問題的關鍵。

企業如果能拋開對年齡的刻板印象,從能力與價值出發,重新設計人力資源策略,不僅能保有競爭力,更能在超高齡社會中佔得先機。

少子化持續,壯世代員工不僅不會是企業的負擔,我判斷他們將成為職場中的性價比最高的“寶藏員工”。企業需要認真面對,實現多元公平與包融(DEI),用好壯世代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人力資源專家 黃至堯 博士
5會員
16內容數
我是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也是人力資源專家 曾任104人力銀行中國區獵才總監,對於人才市場有深入研究 這裡記載我一路走來,獵才、培訓的經歷心得和日常體悟
2025/04/07
MIT研究指出,擁有卓越人才團隊的企業,其市值增長速度高於同行317%。然而,許多企業主卻面臨:即使提供高薪,仍難以吸引到合適的人才;內部培養的中層管理人才要麼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行業挖走,要麼因為過度的工作壓力選擇離開。部分企業主甚至不得不考慮縮編或關閉公司,人才荒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上個月
Thumbnail
2025/04/07
MIT研究指出,擁有卓越人才團隊的企業,其市值增長速度高於同行317%。然而,許多企業主卻面臨:即使提供高薪,仍難以吸引到合適的人才;內部培養的中層管理人才要麼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行業挖走,要麼因為過度的工作壓力選擇離開。部分企業主甚至不得不考慮縮編或關閉公司,人才荒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上個月
Thumbnail
2025/03/12
瞬息萬變的職場中,Z世代(1997-2012年)和Y世代(1981-1996年)正面臨著獨特的職業挑戰。他們需要在快速發展的科技與訊息中競爭,還要應對工作不穩定性、職業倦怠感及人際關係的多重挑戰。因此,若想不被淘汰,除了持續學習別無他法。職場政治學亦成為核心競爭力、應對職場挑戰的重要工具。
Thumbnail
2025/03/12
瞬息萬變的職場中,Z世代(1997-2012年)和Y世代(1981-1996年)正面臨著獨特的職業挑戰。他們需要在快速發展的科技與訊息中競爭,還要應對工作不穩定性、職業倦怠感及人際關係的多重挑戰。因此,若想不被淘汰,除了持續學習別無他法。職場政治學亦成為核心競爭力、應對職場挑戰的重要工具。
Thumbnail
2025/03/10
商業競爭不只是產品的較量,更是信任的競爭。 你可能擁有卓越的商業模式,但如果市場對你毫無認識,客戶憑什麼選擇你? 個人IP不再只是名人或網紅的專利,而是每位創業者、企業家、專業人士都該經營的資產
Thumbnail
2025/03/10
商業競爭不只是產品的較量,更是信任的競爭。 你可能擁有卓越的商業模式,但如果市場對你毫無認識,客戶憑什麼選擇你? 個人IP不再只是名人或網紅的專利,而是每位創業者、企業家、專業人士都該經營的資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隨著臺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企業面臨勞動人口迅速減少的挑戰,壯世代的勞工將成為解決缺工危機的關鍵力量。這篇文章探討了企業如何有效利用壯世代的經驗與技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企業績效,並提供友善的中高齡人力政策案例。面對未來,重新設計人力資源策略是企業持續競爭的關鍵
Thumbnail
隨著臺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企業面臨勞動人口迅速減少的挑戰,壯世代的勞工將成為解決缺工危機的關鍵力量。這篇文章探討了企業如何有效利用壯世代的經驗與技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企業績效,並提供友善的中高齡人力政策案例。面對未來,重新設計人力資源策略是企業持續競爭的關鍵
Thumbnail
2020 年起,這三年多我們觀察到台灣的就業市場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變化(圖一),讓搶人才的大戲開始上演起來。這3年,台灣年均經濟成長率3.81%,經濟成長很好,而就業人口卻減少 ;企業老闆都在喊,找不到人、留不住人,到底人才都到哪裡去了?
Thumbnail
2020 年起,這三年多我們觀察到台灣的就業市場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變化(圖一),讓搶人才的大戲開始上演起來。這3年,台灣年均經濟成長率3.81%,經濟成長很好,而就業人口卻減少 ;企業老闆都在喊,找不到人、留不住人,到底人才都到哪裡去了?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勞參率低於日韓,政府如何提升中高齡就業意願? 台灣的勞動參與率一直低於日本和韓國,尤其是中高齡人口。政府為了因應未來產業人力需求,將落實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提升中高齡勞動意願,目標是讓2030年勞參率升至60.3%。但這個目標是否可行?中高齡人口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和能力繼續工作?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勞參率低於日韓,政府如何提升中高齡就業意願? 台灣的勞動參與率一直低於日本和韓國,尤其是中高齡人口。政府為了因應未來產業人力需求,將落實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提升中高齡勞動意願,目標是讓2030年勞參率升至60.3%。但這個目標是否可行?中高齡人口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和能力繼續工作?
Thumbnail
張鐵軍(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 肆虐全球三年的Covid-19疫情,隨著各國疫苗施打率的逐漸提高而逐步緩解,在時序進入2023年時,台灣卻迎來生育率倒數世界第一的桂冠,2022年台灣新生兒人口為創新低的13.89萬(生育率約0.6%),台灣人口卻第三年邁入「生不如死」。
Thumbnail
張鐵軍(中華民國就業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 肆虐全球三年的Covid-19疫情,隨著各國疫苗施打率的逐漸提高而逐步緩解,在時序進入2023年時,台灣卻迎來生育率倒數世界第一的桂冠,2022年台灣新生兒人口為創新低的13.89萬(生育率約0.6%),台灣人口卻第三年邁入「生不如死」。
Thumbnail
台灣面對少子與高齡化所衍生的勞動力減少困境,開放移民政策也是必然之路。2021 年底在臺工作之外國專業人才4.5 萬多人,僅占同期我國總就業人數之比例約0.4%,較新加坡等亞鄰國家為低。 近年來主要先進國家,包括原本移民政策相對保守的日韓,無不積極延攬外國專業人才、開放國際學生就讀、留用技術人力,視
Thumbnail
台灣面對少子與高齡化所衍生的勞動力減少困境,開放移民政策也是必然之路。2021 年底在臺工作之外國專業人才4.5 萬多人,僅占同期我國總就業人數之比例約0.4%,較新加坡等亞鄰國家為低。 近年來主要先進國家,包括原本移民政策相對保守的日韓,無不積極延攬外國專業人才、開放國際學生就讀、留用技術人力,視
Thumbnail
國內就業市場持續缺工、缺人才,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15歲到64歲核心勞動力人口,從2020年的1683萬人,至2070年將會降低剩下783萬人。 企業將會面臨二個問題 一、如何招募優秀人才? 二、打造多元招募管道? 政府也強力推行留才政策,目標從外國專業人才、移工技術人力、僑外生三大塊著手。
Thumbnail
國內就業市場持續缺工、缺人才,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15歲到64歲核心勞動力人口,從2020年的1683萬人,至2070年將會降低剩下783萬人。 企業將會面臨二個問題 一、如何招募優秀人才? 二、打造多元招募管道? 政府也強力推行留才政策,目標從外國專業人才、移工技術人力、僑外生三大塊著手。
Thumbnail
少子化危機 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 明顯可以看出,25-44歲勞工的增加幅度與人數,都小於45歲以上。 換言之,少子化的趨勢,加上人口老化,已經使得台灣的年輕勞動力人口,正在逐漸減少,是一大隱憂。 台灣面對缺工搶工趨勢 腳步太過緩慢 疫情影響外籍移工來台不便 政府需思考「防疫與缺工」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少子化危機 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 明顯可以看出,25-44歲勞工的增加幅度與人數,都小於45歲以上。 換言之,少子化的趨勢,加上人口老化,已經使得台灣的年輕勞動力人口,正在逐漸減少,是一大隱憂。 台灣面對缺工搶工趨勢 腳步太過緩慢 疫情影響外籍移工來台不便 政府需思考「防疫與缺工」如何取得平衡
Thumbnail
隨著大缺工浪潮來襲,高階人才供給不足的狀況愈趨嚴重,為解決此一狀況,由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共同召集業界專家展開「高階人才供需對策專家座談會」,盼能藉由座談會的意見交流,為目前臺灣的產業人才荒找出對策。 熱門推薦課程 【線上 online】人才留任策略管理師認證班
Thumbnail
隨著大缺工浪潮來襲,高階人才供給不足的狀況愈趨嚴重,為解決此一狀況,由成功大學產學創新總中心與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共同召集業界專家展開「高階人才供需對策專家座談會」,盼能藉由座談會的意見交流,為目前臺灣的產業人才荒找出對策。 熱門推薦課程 【線上 online】人才留任策略管理師認證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