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美.史楚貝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06/11
書摘&心得:蔣竣植CFP
用聽的也不錯!
Podcast : https://reurl.cc/04vxq9
「經濟成長、財富增加」等字眼,這些經濟數據對我們來說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嗎?如果在這追求的過程中,無法帶來「快樂」,似乎就失去了追求的目的。
要達到快樂生活,需要學會「斷、捨、離」,因為「快樂」就在這些「東西」的背後。而唯有移開這些「東西」,才能發掘快樂所帶來的美好。
嚴格地說起,或許該斬斷的是無止盡的「物質慾望」。
「降低物質慾望」所帶來的好處有以下五點,而這五點也可算是一個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的過程:
1. 減少未來債務:
物質慾望一旦少了,下個月的卡費帳單金額自然減少。
2. 降低財務壓力:
當需支付的帳單金額少了,入不敷出的壓力也就隨之降低。
3. 減壓帶來快樂:
帳單壓力減輕,財務壓力就能緩解,工作壓力也就不會那麼大了。
4. 快樂能更健康:
工作壓力一旦小了,快樂、幸福感也就會提升。
5. 提昇人際關係:
壓力減輕、快樂提升,在與人的相處上不再感到壓力、不再逃避,能自在地相處,人際關係自然也就能改善。
作者進一步解釋,以「債務」為例,此源自於永不滿足的物質慾望,超出個人經濟能力的消費,在無法支付的情況下,債務自然也就默默地產生。
作者也提醒,若有多筆債務,建議從小金額的開始償還,透過減少債務的筆數,能增加願意持續還款的動力。
1. 物質慾望:
初期可嘗試「買一樣丟一樣」,維持一定的數量。後續再慢慢調整降低囤積的數量。
2. 房屋:
一天有多少時間在你所居住的房子內,有時「小宅、好宅」更勝「豪宅」,回歸遮風避雨的基本功能,或許財務的壓力也能減輕許多。
3. 工作:
上下班的通勤時間一旦過長,腦海中常會浮現「人生的意義何在?」之類的問句。過長的通勤時間會讓工作及生活帶來更大的壓力。原來「通勤時間」和對「生活的滿意度」有著負面的關係。
當慾望下降、支出降低,薪資的多寡再也不是選擇工作的關鍵,反而可藉此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否則,過多的慾望所導致過高的支出,可能再高的薪資也很難追得上,而壓力也就難有下降的一天了。
1. 時間:
「不要讓自己每天75%的時間過得沒有樂趣或是不好不壞,我們可以找出方法將這些時間變得更有趣。」
2. 生活體驗:
金錢能否買到快樂,這關係著這快樂的感受能延續多久?購物的歡愉可能僅有一天,與家人出遊的快樂回憶可能是一輩子。
3. 人際關係 :
試著降低手機的使用,當我們放下手機,才有機會擁抱真正的生活。嘗試多與人接觸,培養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幸福是有溫度的。
4. 分享的美好:
與朋友一起挑戰、分享減量的生活模式,一起體會未來生活的美好。有伴一起執行某個計劃,才有持續前進的動力。我們要記得: 「愛你的生活,而非愛東西」!
( 延伸閱讀: https://vocus.cc/article/66175bdefd897800014ee17a )
財經講座、合作洽談,請Email:georgechiang@mail2000.com.tw
預約財務諮詢:https://www.foreverpeace.com.tw/006_01.html
FB粉絲專頁請搜尋:【阿植聊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