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嬤胡清妹女士,在9月離開了我們。她是一個善良慷慨又可愛的人,留下許多讓我們懷念的話語和行為,亦有值得學習之處。感恩朋友的鼓勵和敲碗,讓我完成這篇短文,與有緣的諸位分享。
.
阿嬤的慷慨眾所周知且津津樂道。據說八七水災後,常有乞者到門前要飯。即使那時並不富裕,自己都很少吃飯,但她不僅每次都會給上門的乞者一大碗飯,還會另外包些白米,說是讓他們帶回去煮給家人吃。
阿嬤對自己也從不吝嗇,她常對後生說:「吃不必省。」我們從小喝阿嬤招牌的香菇肉絲湯、四神湯、排骨山藥糙米粥、現榨柳丁汁⋯⋯各種湯湯水水長大,平常有紅燒現流紅目鰱,週末的餐桌上必須出現乾煎白鯧。
重點是,所有食材,除了自家農場之外,都要由指定店家供應,例如豬肉絕對要是橋頭肉鋪的正宗黑豬肉,而且因為天天吃、常常吃,如果「偷天換日」,阿嬤和我們這些阿嬤帶大的孫輩都吃得出來,非常難搞。店家不是隨意指定;父親和叔叔後來在與市場管理員的閒聊中得知,那些阿嬤光顧的水果蔬菜魚肉商鋪,提供的確實都是本地市場的最優質產品。
熱愛並擅長烹調的阿嬤,很早就備齊快速爐、大鼎、石磨機⋯⋯等等專業店家甚至總鋪師才會有的道具,只為了過年時讓大家吃到真材實料(絕不用市售調和粉!)的發糕年糕湯圓。
.
幾乎不識字的阿嬤,卻有獨到的飲食和養生觀念。她堅持開冷氣時不能緊閉門窗,好像很反直覺;直到近年,科學實證才揭曉這是正確使用冷氣空調的方式。
對於同類型但不同時間取得的食材,「要從新鮮的開始吃」。各式煲湯,她強調喝湯就好,內容物是「渣」,可以丟棄——這讓認為內容物是「料」的母親非常頭痛。對於現代人無可避免的外食,她叮嚀我們儘量選擇麵食,理由是這樣不會吃到凊飯(tshìn-pn̄g,隔夜飯)。
她天天要吃的地瓜葉,我到了美國才發現是當時蔚為風潮的「超級食物」。某天爸爸突然說,原來柳丁有預防失智的功效。確實,阿嬤直到高齡過世都沒有失智,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甚至沒有體檢報告的紅字。
除了飲食,生活也不能馬虎。30年前家裡就配備大容量的儲熱式電熱水器,隨時提供恆溫熱水,加上後來採購的檜木浴桶,在祖宅洗澡是身心靈的享受。
我懷念小時候我們常常手牽手一起散步到巷口洗頭,也記得後來她乾脆請美髮師帶著全部家當上門服務。護理師也曾登門,但更傳奇的是:如果必須上診所,那麼我的阿嬤只願意當第1號病人。至於她的心願如何被滿足,就是另一段教子有方的故事了。
.
阿嬤留給我的禮物,除了無條件的愛,還有緣此而生的自信。她極度擅長誇讚人,毫無保留。阿公過世時,學過花道的阿姨來幫忙調整花籃,阿嬤不厭其煩地向來弔唁的賓客細細誇獎搬家時這位阿姨送來的花,語氣和動作讓阿姨本人都忍不住笑出來——畢竟那已是10年前的事情了,但她還記得清清楚楚,果然是「插花插頭前」。
家族遺傳,我們都身材迷你,但阿嬤仍總是理直氣壯地稱讚:「阮兜查某人內底妳上高」。於是我也從小就覺得自己「乖閣巧」、「走相逐(tsáu-sio-jiok)考試攏第一等」、「目睭真大蕊(tuā luí)、指頭仔白蒼蒼」,簡直天下無雙。
如果我的生活算是豐富多彩、自由自在,那麼我要感謝我的阿嬤給我的一切,胡清妹女士,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