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我受邀到學校做了一場關於團隊管理的演講,聊了自己在職場中面對團隊問題的經驗與解決方式。那次分享結束後,我整理了一些內容,覺得還挺實用的,今天就拿出來和大家聊聊,希望能帶來一些啟發。
這篇文章從真實情境出發,聚焦團隊管理的挑戰與解法:當同事態度消極、不願配合時,怎麼用「洋蔥式提問」一層層找到問題的根源?
當溝通中出現誤解或衝突,又該如何用折衷方案化解分歧?
我認為,高價值的管理者需要具備四個關鍵條件!
1.深度思維:管理者思維深度,決定團隊的高度
簡報時,篇幅長短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內容是否直擊核心。
深度思考是超越表面,當別人只計劃三步時,你已經看到第七步,這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2.思考啟發:提問比給答案更有價值
當專案卡關時,別急著給答案。試著問對方:「你怎麼看?有沒有其他辦法?」這不是推卸責任,而是啟發對方獨立思考。人教人,學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3.逆境抗壓:順勢而行簡單,遇事迎難而上才顯價值
面對危機,多數人會慌亂,錯誤決策的機率高達 70%。危機不是災難,而是檢視問題的契機。管理者需要保持冷靜,做好情緒管理、果斷應對,分工合作,降低損失。能力與價值,會在逆境中被顯現。
4.深諳人性:懂人性,才能有效溝通,發掘潛力
同事特性:管理的關鍵是適才適用。執行力強但創意不足的同事,與其糾正短板,不如聚焦他的強項,讓優勢發揮到極致放大優勢。
同事真實想法:當同事說「太累了,想辭職」,你要聽懂背後的聲音,可能是人際矛盾,也可能是缺乏成就感。懂人性,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狀況一:工作會議中,同事態度消極,不太有意願配合工作。
你該怎辦呢?把工作分配給其他人?還是自己全攬下呢?
1.洋蔥式提問法:層層剝開問題的真相
面對失望時,先找原因,詢問對方那裡預期不符?他可能說,之前方向跟現在不同,續追問,目前讓你困擾的點是什麼?直到找出問題。
2.清晰的問題定義:透過回應,界定真正的問題
詢問對方,是否因專案分工不夠公平?進一步確認,解決此問題,是否能化解你的困擾?此時,主管需判斷,問題是能力不足,還是真分配不公。
3.管理者的反問:掌握真實需求和標準
了解對方對公平的期待後,主管不急著給出解決方案,而是接著問:那在你看來,什麼樣的分配才算公平?
4.建構共識:同事的話不能照單全收
提出折衷方案,雙方各退一步。例如,將專案安排與同事合作,其餘由團隊分工處理。既解決分工問題,也保留了合作空間,有助於達成共識。
狀況二:工作會議中,溝通出了問題,導致雙方誤解,甚至可能有衝突,影響到最終成果。
你該怎辦呢?指責對方誤解意思?
覺得自己有講清楚,為何對方沒有聽清楚!
1.情緒、執著、想法:避免情緒化,先給予肯定
結果不如預期,先表肯定,但有些地方需要優化。若結果完全偏離目標,則需直接指出問題,避免過度委婉。
2.需求/目的重述:重申目標,回到初心
雙方在推進這件事時,一定是基於共同目標。不妨聊聊這個目標,看看是否仍與我們當初一起確認的方向一致。
3.結果導向:從結果論來決定方案
如果意見仍無法統一,不妨將各自的方案放到實際情境中測試,用結果對比效益,讓數據和事實來說話。
4.協作力:團結一心才是硬道理
當基本共識達成時,別再糾結於「我的方案沒過」。摒棄三心二意,團隊要全心投入協作,讓計劃順利落地,實現目標。
狀況三:主管在會議上講了些話,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但團隊不願發言,也不主動參與,團隊氣氛低迷。
你該怎辦呢?是大家對這話題沒興趣嗎?
還是大家害羞不好意思說?主管憤怒或是生氣?
1.提升參與感:不用擔心提出的想法很爛
你的意見對我們很重要。鼓勵成員暢所欲言,傾聽每個聲音,讓他們感受到參與的價值。
2.團隊良性競爭:有競爭才有動力
鼓勵團隊積極提出意見,接著通過票選挑選出最具潛力的方案,進一步測試與執行,讓每個成員都參與決策過程。
3.結果成功論:沒想到我的想法會成功
尊重並嘗試每個建議時,不僅可能找到新的突破口,也能讓同事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重視,從而激發更多創意與參與感。
4.激勵或成就感:實質獎勵是最有力的肯定
讓團隊在成功後真正體會成就感,不僅表彰結果,更肯定每一步的努力與付出。這種認可,能激勵大家持續進步,向卓越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