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與源流
《馬太福音》第二章主要描述耶穌誕生後的故事,從東方的博士來朝拜耶穌,到耶穌一家逃往埃及,再到回到以色列的歷程。最重要的,是耶穌誕生後的神跡與對舊約預言的應驗,祂的降生影響不僅是猶太人,也包括外邦人。
舊約:
- 彌賽亞的誕生預言:彌賽亞將在伯利恆誕生,預告耶穌誕生的地點(彌迦書5:2)。
- 神的帶領與救贖: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恆的父、和平的君(以賽亞書 9:6)。
二、基本的詮釋
1. 博士來朝拜耶穌
東方的博士被星象所引導,來到耶穌誕生的地方,並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藥,這三種貴重的禮物象徵著耶穌的身份:黃金象徵王的身份,乳香象徵神性,沒藥象徵祂為救贖而死。
2. 逃往埃及
由於希律王試圖殺害耶穌,天使警告約瑟帶著瑪利亞和耶穌逃往埃及。這一事件也應驗了舊約《何西阿書》11:1的預言:“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
3. 回到以色列
當希律死後,約瑟接到天使的指示,帶領家庭回到以色列。儘管希律的兒子亞基律王仍統治猶太地區,約瑟擔心後續的危險,因此轉到加利利的拿撒勒居住,應驗了預言(馬太福音2:23)。
三、經文的分析
1. 觀察
- 2:1-12:博士來朝拜耶穌
- 描述博士在星象指引下尋找到耶穌,並獻上貴重的禮物。。
- 2:13-15:逃往埃及
- 天使的指示讓約瑟帶著家人逃往埃及,這段記載 神如何透過天使的引導保護耶穌。
- 2:16-18:希律王的殘暴
- 希律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命令屠殺伯利恆所有兩歲以下的男孩。
- 2:19-23:回到以色列與拿撒勒的居住
- 記錄耶穌一家回到以色列並選擇住在拿撒勒,耶穌作為“拿撒勒人”的身份。
2. 解釋
- 博士來朝拜的象徵意義:
- 博士的來訪象徵著耶穌對所有民族的吸引力。
- 祂的誕生不僅是猶太人期待的彌賽亞,也成為外邦人的希望。
- 逃往埃及的應驗:
- 耶穌的逃亡不僅顯示神對祂的保護,也是 神計劃的一部分。
- 神如何在困難和危險中保守祂的應許。
- 希律的殘暴:
- 耶穌誕生所引起的威脅和敵意。
- 神的救贖計劃會面臨反對和試煉。
- 回到以色列的預言應驗:
- 耶穌的回歸與在拿撒勒定居,強調祂的謙卑與與人同在的身份。
- 應驗了舊約的預言。
3. 應用
- 個人層面:當我們面對困難或不確定的時候,順服神的帶領計劃與保護。
- 家庭層面:像約瑟帶著瑪利亞和耶穌逃避危險一樣,神會指引我們。
- 社會層面:福音是為所有民族和文化所預備的,應包容的態度看待他人。
結語
《馬太福音》第二章敘述耶穌一生的開始,也標誌著 神對人類救贖計劃的新階段。
這段經文傳遞的信息是,耶穌的誕生不僅是猶太人的福音,更是全人類的福音,顯明耶穌是所有人類的救主。同時也提醒我們,在面對試煉時, 神的計劃總會在適當的時候成就,並且祂會保護我們,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這段經文彰顯了福音的普世性,教導基督徒以開放的心態接納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並傳遞 神的愛與救恩,讓更多人領受祂的恩典。
思考與反芻
耶穌的誕生儘管面臨著來自政治和權力的挑戰,但祂的到來將改變整個世界。
耶穌帶來的是普世的榮耀與救贖,祂的愛超越了種族、文化與國界。
神願意將希望與平安賜予每一個願意接受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