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根本沒被取代,寫作者的身價反而水漲船高
我今年狂跑 5 場國際行銷活動、積了好幾萬哩程,就為了搶先知道在 AI 時代,內容創作者的最新出路。
沒想到講者們根本沒建議什麼新出路,是繼續強調內容的重要性。
不是吧?我花一堆門票和機票錢,準備「跳槽」搶先,結果你跟我說:在 AI 新時代依舊是老套的「內容為王」?
對。寫作,在 AI 時代反而更深化,更專精,更被深深需要了。
那種感覺就像 iPhone 剛出,「智慧型手機」掀起新裝置的革命之後,傳統工程師們不但沒失業,身價還飆高 —— 因為全世界都需要大量人才來寫 APP。
當 AI 語言模型席捲世界,它不是「取代寫手」這種格局,它是空降全新的一個生態圈,讓每個人都進到新生態裡面「幫它打工」,就像在智慧型手機生態圈寫 APP 那樣,為 AI 寫作。
像 APP 那樣,在時代巨輪的生態底下,創造更多細分、深化、初始範圍涵蓋不到的領域。
「GPT 根本就沒有取代寫作的任何跡象。」
—— 山姆 · 阿特曼,OpenAI 執行長
國際趨勢就是:AI 新世界需要更多新寫手,比以前更專業、更難,身價更高的寫手。
▋寫手沒被取代,另一群人先卻倒霉了
想想這些人處境,你就懂了:
• 寫手主管
• 求職面試官
• 改作業的學校老師
你看:大家都在「AI 寫作」,結果寫手還沒被淘汰,寫手的主管們就收到「AI 農場文」了。
還有,那些收到「AI 寫作業、AI 投履歷」的人,早就暗自承受重擊般的傷害值。
我怎麼知道?因為我就是苦主本人!
當 AI 寫作工具問世,我同時身為內容業主和品牌方,馬上就訂閱最新的工具包、第一手掌握脈動,同時更新合約遊戲規則:「寫手不得以任何形式,靠 AI 創作」。
沒想到,就算做到這樣,依然躲不掉各種「拼貼、剪裁、AI 分頁輔助、聽打寫作⋯⋯」這種彎繞、作弊式違約內容。
當產出的品質低落,首先斷絕的,就是來自客戶的預算。
為了止血,夥伴幫我發明的最新招式是「人工判定」—— 只要「讓人感覺起來像 AI 」就付清稿費、解除合作。簡潔,粗暴,有效。
預算大力集中給那質出眾、全然獨創的寫手。
想達到同樣的內容水準,案件管理的複雜度飆高了,能留下來的寫手也變貴了。
想達到同樣內容水準,品牌方找到好顧問的難度飆高了,出眾的內容專家也變貴了。
AI 興起,優秀的創作者更稀有,身價漲更高,難度也超高。
▋寫作之難
孕育出知名公司 OpenAI 的作家和創業者保羅 · 葛拉漢,針對 AI 崛起表示:「寫作很難」。
「寫作之難,在於寫作的本質不是寫字,是思考。想要寫好?你得先把事情想好。想把事情想好?太難了。」
每種職業都要寫作。職位越高,思考的段位就要越高,要用的寫作能力也越高 ——
溝通是寫作;
說服是寫作;
銷售是寫作;
管理,也是寫作。
就和所有傳統的職業一樣:越高薪的工作,往往更耗腦、更困難、更貴。
清晰的思考,值得比誰都高的薪水,因為它太難了。
▋想不到:讀者教我思考
我花超過整整 10 小時,認真訪問多位讀者:「你為什麼對寫作有興趣?」
讓我超意外、重複性超高的答案是:「有很多想法,想整理」。
傻眼。整理想法?這種文藝感答案,你是不是追蹤錯人了?
我根本就是個商人,然後才是創作者啊!
你看,我寫的題材 100% 都是商業。要嘛談賺錢,要嘛就是在談「賺錢的路上」——行銷,文字裡簡直充滿濃濃「銅錢的味道」,什麼整理想法?
讀者耐心回覆我:「不是你講的題材。是你寫出這些事,背後的思考。」
「到底要怎麼想,才有辦法寫得出這麼多東西、然後表達出來?」
我才了解,原來超多人都有靠寫作「整理想法」的需求 —— 思考變得清晰的需求。
「寫作的本質,是思考。」原來我才是那個想不透的人。
在讀者看來:持續寫作的人早就習慣持續思考,也就忘了「讀者也想要」的需求。
▋偏激的筆戰
除了寫銅錢的味道,我還寫偏激論調、寫兇狠下標。
有讀者進一步分析:吃瓜的人除了看得很起勁,觀戰也是為了想「偷學」這樣的能力。
「我根本就不是同意這傢伙的立場。但他的文字,實在有夠會凹!」
有時候過激的言論,哪怕讓人覺得「欸,沒必要吧」、「有點幼稚耶」,但在社群上能和人爽快雄辯一場,激出讀者的思考火花,是很多人嚮往的事。
寫作還有「半匿名性」,就算「I 人」也不用拍桌站起身,就能有組織、有邏輯的大聲表達自己。
讀者說:「我最希望看到的成果,是有人留言和我深度討論。哪怕只有 1、2 個也好。」
當時我再次傻眼。學商業寫作,不就是為了大流量、為了變現?
但讀者教我:產生影響力,是比變現更早想到的理想目標。
寫作能激發思考 —— 就算是用幼稚形式、像岸邊丟石頭的屁孩,也總能在平靜湖面激起波瀾。
這種「影響力」正是注意力稀缺時代最缺乏的技能。
▋文字 → AI → 人
在 AI 時代下,寫作不但沒有不見,反而默默的霸佔了「C 位」,你有發現嗎?
• AI「詠唱」圖片,生成影音的提示語:靠文字
• AI「語言」模型:靠文字
• AI 搜尋:還是靠文字
AI 是工具。
人類使用工具,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不是活得更少。和人溝通、影響他人,是你使用 AI 的真正目的。
開 AI 洗內容,真正的目標不是撈流量,是流量背後的客人;
讓自己品牌優先顯示在 AI 搜尋,真正的目標不是撈曝光,是曝光背後的客人。
整理筆記、自動產文、智慧客服⋯⋯這些都是為了騰出人類的時間,終點是為了人。
只要 AI 沒能取代人的靈魂,AI 就不會取代人。
我參加完大量行銷會議,在最方便「跳槽」的時間點觀望之後,發現一個現象:AI 新時代,需要更多寫作者。
人們寫作,產出文字;這些文字是訓練 AI 工具、提升輸出表現的關鍵;人們使用 AI 工具,為了什麼?為了和人互動。
所以,這裡出現了一個不斷增強的循環:文字 → AI → 人 → 文字⋯⋯
在 2025 年的 AI 浪潮下,寫作是最有價值的任務。
(延伸閱讀:如何在文字裡,悄悄烙下專屬於你的浮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