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來到低谷時,不知道大家會做哪些事?
所長會去拜拜、擲筊、算命,什麼紫薇斗數、塔羅牌、還有各種方式。沒辦法,此時的自己實在太迷茫了,因此想要有個終極解答,直接告訴我如何做就好,只是、可是、但是、麻煩的是,如果得到的答案不是心中預期的,通常會撒潑耍賴。簡單的說,所長要的並不是終極的答案,而是一個在自己理想中可以完全掌控的答案。
不確定感,讓自己難受,然而超出於自己掌控的答案,一樣讓自己很難受。
大家有相同的經驗嗎?如果有,那可以停下來看看所長這次介紹的書,這本書已經出版很久了,也有改編成電影,書名是《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作者丹.米爾曼(Dan Millman),譯者是韓良憶。
這本書是作者的半自傳小說。作者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家人間的感情很好,生活也很豐足。作者本身是個出色的體操選手,成績相當優秀,除了體育表現出色外,學業成績也是可圈可點,因此在學校也算是一個風雲人物。依照現在的說法,作者到唸大學這個階段,可以算是人生勝利組。
但是,如此順利的人生,卻沒有為他帶來平靜,反而越來越憂鬱,到後來還會時不時從夜夢中突然驚醒。他反覆做著同一個惡夢:穿著黑色斗篷的死神,朝向他大步走去,並嘲笑他的恐懼。
有一天惡夢再次襲來,令他輾轉難眠,於是他決定不再繼續躺在床上,起身穿好衣服之後,離開溫暖的房子,獨自走在街上,走著走著,就走到了加油站,在那裡遇到了人生導師—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是作者為他取的名字。其實,他是夜間在加油站工作的一個老人,然而作者之所以稱呼他為蘇格拉底,是因為他像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一樣,是個充滿智慧的人。是智慧,不是知識,更不是資訊。
他們的相遇之後,蘇格拉底開始透過各種方式,讓作者開始學習關於生命的課題。
蘇格拉底在作者開始學習之前告訴他,他就像一個裝滿油的油箱一樣,裡面充滿了太多的先入為主的觀念,還有許多無用的知識,雖然他有許多事實與看法都沒有錯,但是卻還不了解自己。因此開始學習之前,要先清空自己的油箱。
「清空自己的油箱」,對所長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提醒。
一直以來,所長都太過自以為是,也太過驕傲,畢竟在這顆不算大的腦袋中,確實塞了一些知識。這些知識的數量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只不過,這些知識到底對生命來說有沒有用,仔細想想真的好像用途不大。很多時候,生命問題解答不是透過這些知識給予的,反而是據點那些自稱沒讀過什麼書,很多事不懂的長者們說出來的話更有力量。
過去頂著「知識份子」的光圈,便誤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其實啊!當自己真的處在低谷時,還生不出邁開腳步往上走的韌勁。內心總是希望著,如果可以的話,為什麼不能直接跳過呢?經驗的過程實在太磨人了。
現在才真正明白,只有透過經驗,才能磨掉無知的傲慢,拿走遮蔽雙眼的屏障,重新學習生命。如同蘇格拉底對丹:「了解是智力單一面向的理解,它帶來知識;領悟則是頭腦、心靈和本能三個面向同時都能理解。只有直接的經驗才讓人有所領悟。」
因此,光只是知識或資訊的接收,都不會帶來真正的領悟,而過去所長卻以不斷吸收資訊為傲。於是,在邊看這本書的同時,腦中不斷出現那句充滿力量的話:「我可能錯了!」噢!不是我可能錯了,是我真的錯了!
榮格杯杯曾說:「人需要困難,困難是心理健康的必需之物。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地喚醒。」在這本書中,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作者,並非一帆風順。反而是經驗過車禍所造成的身體苦痛,婚姻帶來的迷惘,還有對工作與生活的迷失。但也因為他經驗了,通過了之後,整個人依然完整好好的,同時也從這些經驗中學會了謙卑。
生命到底是苦?還是禮物?所長無法給予答案。而且面對迷惘時、面對不安,所長依舊渴望得到可以令自己滿意、可控制的答案,看似一點都沒有改變,其實還是不同的。什麼地方不同呢?不同之處在於,即便沒有滿意且可控的答案也沒有關係,繼續往內在耕耘,直到種子開始發芽,根鬚慢慢深札,終有一天可以安穩地立身於塵世之中。如同作者在後記中所寫的一句話:「迄今,我的腦袋仍在雲嶺,雙腳卻更堅定植栽在堅實的大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