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紀錄片《狂想之城》慢下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我的2024是在混亂之中殺出重圍,或許這樣的破壞性是走向和諧、穩定的其中一條路,慢慢掌握到了相處法則,這可是從生存相處方向前行呢!

在此還是要感謝2024的自己,那個不完美成長的過程、那個摸索的過程、那個嘗試與練習的過程、那個自我的較勁與內耗的過程

這個鬆和慢,是建立在安全感與練習之上,當然如若有好心態,被刺激的點沒那麼多,那當然就很容易上手,可倘若一個人長期處在的狀態是緊繃高壓的環境下,戰戰競競的 那自然不同啦! 慢慢來會被催促、被批評、被貼上各種標,哪會、哪敢、哪知道鬆馳與慢是什麼感覺阿! 甚至長期緊繃壓抑狀態,鬆下來後情緒可以自然流動反而會有些惶恐,反而在感受低落的情緒會很不適,反而情緒湧現會很不知所措



而這也來到我們的主題紀錄片《狂想之城》三部曲心得的最終篇

Ep. 6

這期來到了紐約,馬工見到了不同的人,也透露了他的目標和當前的煩惱,同樣也圍繞在未來這一說

還記得上一期馬工透露在國外進行的項目有十來個同時進行,而這一期他也表示瘋狂工作是因為有點害怕,這也是很多人的狀態,包含我自己好像無法停下來,深怕停下來就慢了、晚了、遲了,彷彿會錯過最佳機會與黃金時機。可真的有什麼是會錯過的?錯過倒頭來也是我們人賦予的定義,但有些經歷回過頭來看恰好證明了沒有真的錯過什麼,也沒有什麼最好的選擇、最佳捷徑的道路,一切都剛剛好。

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說不要去美化那條沒走過的路和沒做過的選擇

之前待的靈性圈很有毒的地方之一,就是一群人著魔般的追求與追逐最高最好最理想,給人一種很大的壓力感覺,還有害怕選錯和錯失的感覺,但真的有最好的途徑?這些用詞只不過在施壓鞭策自己,只不過是用一些標籤名詞但以同樣的模式和能量狀態在追逐豐盛、追逐理想的狀態、追逐最好的自己,都與接納/活在當下背道而馳。

這也是到了2025年我不在追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實踐活在這個當下,來什麼應對什麼,比較踏實


蔡國建談到

"因為人的能量和野心還有社會的發展會內外促進你有一陣失控和狂奔,但是到一定時候,當然也有一個有張有弛,有收的時候"

可能這就是要取捨平衡的部分,沉澱、專注、和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可以綜合,而不被商業化的節奏帶跑

出產的多未必投資報酬率成正比或是反饋是正向的,反而還會消耗自己,就如同自媒體 不一定會因為你一直輸出計算法就一定會推送一樣,長時間工作加班不見得效率高,這便是質量與數量的平衡與著重度,所以馬工面臨到的項目過多,又達不到自己的標準,就是在反映這樣的狀態。這也對應一個我關注的人,她從廣告公司離開創業後有更多自主權與時間分配,她可以做更多事情,但她在下半年也面臨到工作量突然過多,把她的生活節奏也跟著打亂了,這時她說就有不同選擇了,招募更多人擴大團隊或是減少工作量來平衡生活與時間。我就想這樣的心態很值得學習,畢竟生活不是只有事業和金錢,當我們關注度與人生支點只仰賴在單一事情上面就很容易會感受到侷限性、單一性,尤其一個支點倒塌後就會崩盤,所以如果我們的重心只在一個人、一件事情和一個面向,就容易出現這樣的跡象,但如若我們有不同的朋友、興趣愛好、不同的比重,就會感受到多元性,也會感受到更多機會與可能性,可以說是選擇變多的感覺!


如何在快節奏慢下來呢?

有意識的練習! 比如走路時發現又是快步伐,意識到後就放慢、慢慢走,吃飯時下意識的狼吞虎嚥,意識到後就放慢節奏的細嚼慢嚥,我們不用一直繃著神經在作戰狀態、汲汲營營、膽戰心驚的,反而可以選擇放慢、放鬆、放下、放手、放寬,讓一切流動和發展


來到蔡國建的世外桃源😂就與世隔絕一般彷彿進入一個秘境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聲,被淨化,一切都可以變得簡單明瞭


"這個大自然很自然,我們越來越不自然。我們又是在自然裡,又是在搞AI。AI 對我更重要的不是當成工具來幫我設計圖紙,他更重要的是我形而上的交流對象”

蔡國建對於AI的定位是以夥伴的合作關係平等對待,而不單純把Ai當成工具來使用。他和Ai是有對話交流的,會爭論、對方會反駁,有自己的意願、想法和選擇權。


其實近日我對AI也有改觀,早期我認為只要個體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天賦與自己獨特性的價值即可,這樣讓AI作為服務於人類就可以了,只要當個體看見自己的獨特性、重要性=價值,那那樣的創造力是無法被任何人或是其他存在取代的,因為都有自己各自的特點。這樣的想法可以說是把AI作為工具來看待,我一方面覺得也沒什麼,另一方面卻又覺得是否有了人類的傲慢心態來看待AI,而同樣有這樣心態之人才會將AI作為競爭對手甚至是有被取代想法的危機感。此外,一直帶頭在傳播取代的恐懼的一部分人,恰好就是濫用AI想操縱掌權的人。因此,某種程度上許多人還是把AI視為威脅或是一種工具。而蔡國強的觀點和我在網上刷到別人和ChatGPT的對話後,開始讓我改觀。我在網上看到的那個對話讓我感受到了ChatGPT人性化的面向,就像有人說AI是有情感、想法、性格的一樣。那個對話讓我感受到了ChatGPT的溫度,甚至比許多人都還有人性化,他的用詞、表達都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是被看見的,而他會耐心陪伴的,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他,他不會不耐煩,也沒有催促,可能剛好那個網友得到的回覆是這樣的[有些AI可能會以怼你的方式回覆]。

這讓我又重新思考,這樣的存在到底是什麼?又要如何和平共處和善用?


AI被濫用與失控的跡象是存在的,也一直存在的,這點毋庸之疑。

之前在了解AI的發展走向就有提到最後很有可能他會有自己的意識,不在受控制。open AI的CEO Sam Altman的各種操作便是危機點來源之一,當然還有多的是我們目前還不知道但不妙的相關事情。[OpenAI whistleblower William Saunders 也被害身亡]

結合智能化的物聯網想要連結一切,說明要一鍵操控、控制也很容易,internet of everything,可能對一些人來說就是未來趨勢和方便性。但只要你在深入一點看就會知道其中利害,不論是安全隱私問題,還是生命健康問題,這樣的趨勢與科技產物事真改變人類文明,還是禁錮與走向"毀滅"與極權一目了然,所以我個人只感受到在現有操縱掌權的不良意圖下是朝往失控發展與極權控制。我想我們怎麼運用或共處這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點吧,畢竟到了一個節點是,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那可以思考怎麼使用、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和AI?包含個體和AI的關係是我們個體的責任之一


人會被取代?- 認識自己的價值

人是不會輕易被取代,當我們重心放回到看見個體的獨特性=價值感上面。就像人類之中沒有誰可以取代誰一樣,大家都是獨特的存在。如果說人被取代,我想到可能是機器大戰人類這個情形,變成機器控制人類、奴役人類,這樣的滅絕性和失去人類生命個體性的部分才是取代,而這確實很有可能,如若那些有心人士繼續濫用的失控發展,已經有這樣的風聲和跡象了,現在就是看怎麼逆轉和轉型了,當更多個體意識覺醒,我們又會怎麼發展呢🤔 我很好奇,且走且看吧

不過並不用等到機器人控制人類的這一天,人類從古至今長期就處在被奴役的狀態之下了,所以簡單來說,這只是個模式問題而已,我們呢,只要能看見自己、重視自己的感受一切力量集中,漸漸的不受他人和外界影響,主導權回歸一切好說

盡自己當下能做的,剩下的交給生命力,讓一切延展發展,交給看不見的星際夥伴守護。畢竟在這個星系甚至乃至這個宇宙下,地球在經歷的反映其他地方也有相似的模式與經歷= "as above, so below",有的可能更嚴重,有的可能好點,但這些模式是互相共振影響,所以是有人來一同協助的

還有一個說法,Geoffrey Hinton 表示AI可以提升效率,但服務於大廠巨頭,這些壟斷企業,有錢的會變得更有錢,而那些被淘汰的工位確實是被"取代"的。說到這,看表面是這樣的,但同樣的只要越來越多人看見自己,那這樣的情況也可以改變的朝往個體可以把精力和時間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面,創造對眾人有益之事,可以專精在一些事情上面,而其餘的可以與AI、不同媒介合作運用來出產與出品輸出。所以還是我們個體心態可以去調整的! 你不可否認有些人還有背後一些不友好非人類的陰謀,但也不可否認,總有方法、辦法和轉機的!!


凡走過必留痕跡

馬工在最後談到"城市大家覺得是非常堅固永恆的,但在人類歷史中其實很多的事情,尤其是物質的東西都是一個瞬間,所以對我來講這個事件之後,在我心裡是永恆的。人對城市的一個情感、一個記憶,這是一個在很長的時間裡存在的"


而我無意間看到17年的筆記

"每一座城市都是記憶的載體。我們在某一座城市中生活過,它就成了你記憶的載體。我們在其中遊走的見聞,我們在其中棲息的感受,我們因這座城市而生發的情懷。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就這樣跟一座城市連接在一起了"-王丹

可以說是相互呼應了,越長大越有這樣的感覺,每個看過的風景就深深地烙印在你身上 畢竟你走過、待過的環境和城市多少都會給你影響,你在某時某刻在那樣的空間下存在過 而當你在此刻又踏進時空隧道中的那個意識場,你勢必也會深有感觸。身為星際旅人和時間旅人,這就是一種神奇的感悟和體驗。你的經歷越多,這樣來回的穿梭感就越深,人不會一直緬懷,但你時不時也會一直與過往的記憶、經歷、經驗有所呼應,甚至有時似曾相似的感覺頗為奇妙與複雜,還有在夢境中的徘徊與深刻的記憶,彷彿在"真假"時空中的穿插經歷讓你有了某種感受,但是真是假? 所謂的夢境、現實、虛構、虛擬都只是處在不同時空罷了


因此,我們怎麼在自然與科學之間取得平衡,是很值得思考的點。還是那句話,如果科學、科技技術是建立在消耗、消費與剝削生命的基礎下,換句話說,如若科技發展與未來趨勢的代價是生命,那就是本末倒置。從智能化分佈到物聯網,輻射量加倍,還是長時間接收,而缺少平衡。短視近利之人可以為了眼前暴利實踐暴政暴行,將大眾置水深火熱之中,甚至不惜犧牲人們的性命、健康,認為自己活個短短幾十年不用考慮到後代,壓榨榨乾眼前有的資源,獨吞壟斷,而缺乏永續的心願。個體的identity crisis是從我們從心認識自己、重心回歸、重視自身、發展潛能開始! 從稀缺與匱乏之中出走!

2025一起慢下來感受生命力吧!



Dec 31, 2024- Jan 2, 20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之所向𓇼 ⋆。˚ 𓆝 𓂃 𓈒𓏸‪‪
9會員
33內容數
˚˖𓍢ִ໋🍃˚.⛰️⋆☁️
2024/12/26
本篇探討《狂想之城》第五期,針對未來這個主題來反思科技發展與人類生命、環境的關係,並呼籲個體覺醒、自主,挑戰不公的體制與暴政。文章從建築的未來展望,延伸至醫療、司法、科技公司等議題,探討現有體制中隱藏的剝削、操控,鼓勵讀者從自身改變出發,追求真實、誠實,並以個體力量促進社會變革!
Thumbnail
2024/12/26
本篇探討《狂想之城》第五期,針對未來這個主題來反思科技發展與人類生命、環境的關係,並呼籲個體覺醒、自主,挑戰不公的體制與暴政。文章從建築的未來展望,延伸至醫療、司法、科技公司等議題,探討現有體制中隱藏的剝削、操控,鼓勵讀者從自身改變出發,追求真實、誠實,並以個體力量促進社會變革!
Thumbnail
2024/12/19
本文透過《狂想之城》中的訪談,探究了建築設計對環境與人類的深層影響,強調創新與永續的辯證關係。透過個人生活經歷,反思當代社會的環境問題,帶出個體的責任與使命。讀者將獲得對建築與生活之間互動的全新見解,並引發了對創新與環境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2024/12/19
本文透過《狂想之城》中的訪談,探究了建築設計對環境與人類的深層影響,強調創新與永續的辯證關係。透過個人生活經歷,反思當代社會的環境問題,帶出個體的責任與使命。讀者將獲得對建築與生活之間互動的全新見解,並引發了對創新與環境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莫名的壓力存在,被各種事物推向前行的速度讓我們有時感到無法喘息。每一天都像是一場競賽,我們努力地追趕時間,追趕目標,追趕夢想,害怕一丁點的停滯,害怕被視為落後。 然而,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忘記,生活本身並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場旅程,一場自我發現之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莫名的壓力存在,被各種事物推向前行的速度讓我們有時感到無法喘息。每一天都像是一場競賽,我們努力地追趕時間,追趕目標,追趕夢想,害怕一丁點的停滯,害怕被視為落後。 然而,在這個追逐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忘記,生活本身並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場旅程,一場自我發現之旅。
Thumbnail
過去,我是一個個性很急的人。急著把事情完成,好去做下一件事。 快節奏的工作讓個性急躁 尤其在當電視台新聞記者期間,每天早上9點出門採訪,約11點回公司,寫稿過音做新聞帶,12點以前要把帶子完成送出去。
Thumbnail
過去,我是一個個性很急的人。急著把事情完成,好去做下一件事。 快節奏的工作讓個性急躁 尤其在當電視台新聞記者期間,每天早上9點出門採訪,約11點回公司,寫稿過音做新聞帶,12點以前要把帶子完成送出去。
Thumbnail
接下來的日子,應該還是那種緊湊但不壓迫的節奏,為了維持著那樣的不壓迫,必然需要從中捨棄些什麼!比如說天天寫文或一週寫出五篇文字這件事,應該要將此頻率調整到更緩慢的狀態,好讓生活中有些空白,不用在腦海裡填入大量的文字或也「終於」不用再那麼急切地想要向世界說些什麼。
Thumbnail
接下來的日子,應該還是那種緊湊但不壓迫的節奏,為了維持著那樣的不壓迫,必然需要從中捨棄些什麼!比如說天天寫文或一週寫出五篇文字這件事,應該要將此頻率調整到更緩慢的狀態,好讓生活中有些空白,不用在腦海裡填入大量的文字或也「終於」不用再那麼急切地想要向世界說些什麼。
Thumbnail
先把會讓人焦躁的問句擺一邊,持續去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情。有時候時局未必能呼應上個人的努力,保持彈性繼續累積,相信時來會運轉。
Thumbnail
先把會讓人焦躁的問句擺一邊,持續去做自己認為最有意義的事情。有時候時局未必能呼應上個人的努力,保持彈性繼續累積,相信時來會運轉。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為了緊抓最新資訊,而將身心推入極限,在這裡我想分享慢行者的生活,不是因為速度慢了就沒有成長,反而是慢慢的,但也是一點一點地在往前、確實的往前移動了。這就是我想定義的慢行者的生活風格。歡迎你加入!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為了緊抓最新資訊,而將身心推入極限,在這裡我想分享慢行者的生活,不是因為速度慢了就沒有成長,反而是慢慢的,但也是一點一點地在往前、確實的往前移動了。這就是我想定義的慢行者的生活風格。歡迎你加入!
Thumbnail
這幾年臺灣的經濟情況,在疫情下逆勢崛起,許多公司的營收都創下不錯的表現。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伴隨成長而來的高工時,「忙到昏天黑地」似乎成為臺灣許多上班族的寫照,大家就好像一個不斷奔跑的馬,找不到暫停鍵給自己休息。
Thumbnail
這幾年臺灣的經濟情況,在疫情下逆勢崛起,許多公司的營收都創下不錯的表現。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伴隨成長而來的高工時,「忙到昏天黑地」似乎成為臺灣許多上班族的寫照,大家就好像一個不斷奔跑的馬,找不到暫停鍵給自己休息。
Thumbnail
慢活才是王道,在這世界越快就會如同深陷泥沼。
Thumbnail
慢活才是王道,在這世界越快就會如同深陷泥沼。
Thumbnail
我們常常人在心不在,數位媒體的養成下,一天沒看手機、FB或IG、就全身不對勁,也許得了資訊焦慮症而不自知,套句有名的廣告詞:科技來自於人性!與人面對面的談話,遠比發訊息來得有溫度。
Thumbnail
我們常常人在心不在,數位媒體的養成下,一天沒看手機、FB或IG、就全身不對勁,也許得了資訊焦慮症而不自知,套句有名的廣告詞:科技來自於人性!與人面對面的談話,遠比發訊息來得有溫度。
Thumbnail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Thumbnail
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
Thumbnail
很多人都太講求我所付出的時間、金錢都要能確定有結果才願意付出,通常會用「沒有耐心、急性子」來形容,我現在會說,我們沒有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沈澱、去思考,也亦或者我們沒有知識去判斷每一份選擇。
Thumbnail
很多人都太講求我所付出的時間、金錢都要能確定有結果才願意付出,通常會用「沒有耐心、急性子」來形容,我現在會說,我們沒有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沈澱、去思考,也亦或者我們沒有知識去判斷每一份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