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職場以來,一直都在比較新創的環境下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有些人嚮往、也有些人不以為然。以工程師為例,有人喜歡在大廠工作、有人喜歡在小團隊發揮所長,從以前只談論「待遇」,到開始談論「福利」、談論有多少「個人發揮的空間」、是否「Work Life Balance」,漸漸地,人們工作的目的也從賺錢養活家庭,慢慢轉回到個人身上。
去年從書中曾看過一個觀點,大意是指,這個時代的新工作倫理更強調「個人責任」,大家追求有更好的時間管理方法、追求更快速調適身心的方式,人們漸漸會認為必須「學習去學習」,讓自己有能力去應付高度不確定的市場,這有效地將工作環境的許多偶發狀況和矛盾轉由工作者來承擔,市場不確定性和競爭的巨大重擔亦被轉嫁到個人身上。
這個現況讓人們低估了組織對工作者可以提供的協助,可能也高估了自己的成長能力,意識到這件事情之後,除了對以往的工作挫折稍微釋懷了一點以外,更多的反思來自於:「我想從這樣的新工作倫理中得到什麼?」
回到自己的工作期待,即使可能要負擔更多責任,但換來的自由與掌握,是我想要、也可以承擔的後果,甚至我也能享受在「學習去學習」的過程裡面,儘管過程可能並不完全舒適。
想起「夠好的工作」這本書裡面提到:
「工作始終是工作。有些人工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些人工作是為了下班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哪一個比較高尚。」
是呀,沒有孰優孰劣,一切都是 trade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