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史(18):心理學的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心理學的崛起


在20世紀初期燃起的各種生理實驗熱潮退去之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似乎逐漸在精神醫學之中找到自己的立基點。


在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以及見識到了戰爭如何使健康的人類走向崩潰的邊緣之後,以創傷和壓抑引起各種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開始被認真的探討起來


根據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衝突、創傷與壓抑才是造就精神疾病的根源,但一如經典的精神醫學理論所言,實際上當時的精神醫學界仍然將生理上的根本原因,當作是研究的重點(實際上現代也是如此)。


只不過,這時基於神經學的精神醫學界,已經開始容納精神分析學的部分理論。


對當時的醫生們來說,生理上的問題固然是精神異常的根本,但他們也不否認,嚴重的壓力與精神創傷,確實有可能對精神疾病的發生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而為了處理這些壓力與精神創傷,需要更多對心理的分析研究,在此,現代心理學的雛型已經逐漸成形。


不過,這樣的發展並沒有促使精神分析學派在歐洲站穩腳步。


很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全歐洲都被德意志納粹捲入戰火之中。文明的歐洲化為一片火海,隨著日本對美國的突擊,直接導致了美國參戰,而美國的參戰改變了世界的趨勢,最終結束了歐洲戰場和西太平洋的戰爭,並打下了現代世界由美國獨大的基礎。


實際上在經歷了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半個歐洲都興起了一股「反德」的風氣,而由於佛洛伊德出身於德國(其實是奧地利,但戰後認為當時的奧地利是泛德意志聯邦的成員,也被牽連)。


這就注定了佛洛伊德和他的理論無法倖免的、被捲入這股反抗德意志聯邦的思潮當中。而這也成了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在歐洲潰敗的其中一個理由。


但這其實是很冤枉的事情,其實佛洛伊德自己是猶太裔,在德意志納粹掃蕩猶太人的時候,佛洛伊德一家都被迫害過,還被納粹黨封殺學術書籍。


說實在佛洛伊德的理論被「反德」風潮排擠,是有點極端,但當時打完二戰的歐洲人,可是恨「泛德意志聯邦」恨之入骨,導致納粹黨徽和納粹舉手禮被封殺到現在。


至今,在歐洲的許多國家,公然舉手45度在街上行納粹禮,可是會被警察關切的。可見歐洲自二戰之後、反德意志風潮到什麼程度。德意志納粹甚至於今日,都還是歐洲人禁止提及的黑暗歷史。


然而不只是被「反德」風潮牽連,精神分析學本身也有許多弱點。


實際上,由於精神分析學本身的立論根基,與當時主張生物性因子為根源的正統精神醫學有著根本上的差異,因此佛洛伊德的理論一直都在歐洲受到挑戰。再加上精神分析本身就有著一股神祕的「相信則靈」般的宗教感無法被證偽的偽科學特性,以至於大多數的學術團體都與精神分析學派保持著一段距離。


而這些零零總總的原因,最終導致了精神分析學在歐洲的失敗,在因緣際會之下,隨著佛洛伊德前往美國進行學術交流,精神分析學開始在新世界紮根,並深深地影響著接下來數十年的精神醫學。


另闢蹊徑


隨著佛洛伊德前往美國發展,精神分析理論的引入,讓精神分析的思想開始融入美國社會,其中對社會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於自美國獨立以來,各種新式基督教會的興起。某些自稱具備「科學性」的新式教會融合了精神分析學的技法,宣稱自己的教會能夠治療各種身心症。


很快的,這種融合了宗教與精神分析學的教會,一如歷史上那些具有影響力的新興宗教團體一般,開始對社會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其影響之甚,不只將精神分析推向流行文化的層級,更差點讓具醫學性質的精神分析轉向宗教王國的懷抱之中。儘管佛洛伊德體系的醫生們痛斥這種科學與宗教不分的行為,卻也沒有辦法阻止這種事情繼續擴散下去。


然而這樣的現象,對於當時部分的精神科醫師來說,反而是一個開拓新市場的好機會。


隨著精神分析概念的普及,那些長時間待在收容所裡面的精神科醫師,也想和新興的學派一樣,在外設立診所、服務那些富有卻飽受精神官能症所苦的資產階級人士。


理所當然的,絕大多數的醫生們都認為這樣子比較好,畢竟比起照顧那些有近乎無解的精神問題的窮人,將市場拓展向好對付的有錢人可是有利可圖的多


而基於這樣的風氣以及美國特有的學術自由風格,原本趨於嚴肅悲觀的精神分析學,開始在民間文化之中變形成別種比較樂觀向上的樣貌。而原本的精神分析學,在經過幾次內部分裂(特別是佛洛伊德與另外一名心理大師榮格分道揚鑣之後)與新世界潮流的形塑後,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樣子,普及化成了現代廣義的心理學


其實,現代所謂的心理學,和當時的精神分析學派已經大不相同,基本上不能當作同樣的東西看待。


但就某種層面來說,原本不受主流精神醫學承認的精神分析學,在美國世俗化之後,反而是主要將精神醫學普及化、推向大眾的重要推手。


佛洛伊德與榮格的分裂


對精神分析學或是心理學有興趣的人,可能都聽過佛洛伊德和榮格這兩個人,這兩位在精神分析學上都是大師中的大師,也被認為是現代廣義心理學的開山祖師。兩人原本是心理學領域的密切合作夥伴,但最終在理念上產生了分歧,最終走向不同的學術道路。


榮格原本是佛洛伊德的主要學生,也被當時的學者們認為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正統傳人,但因為榮格對佛洛伊德學術上的理解不同,終究走向分裂。


這兩人大致上都認同意識潛意識的存在,也認為我們所探知的自身意識不過是冰山一角,人類的心理活動實際上更多潛藏在人類意識無法觸及的地方。


佛洛伊德主張,潛意識的核心,集中於性本能和壓抑。他認為潛意識是個人壓抑的願望、衝動和情感的儲存地,而性欲是驅動人類行為的根本力量。他提出的心理結構模型(本我、自我、超我)中,性本能是本我的核心動力。


在佛洛伊德的論述中,人類所有的行為,始終無法與性慾完全分開。


但榮格不這麼認為,比起受傳統神經學教育的佛洛伊德,榮格是一名廣泛學習東西方哲學的大師,甚至對佛教、道教都有涉獵。


榮格的許多理論受到宗教文化神秘主義的影響,以至於榮格的想法更偏向宗教啟發。如果說佛洛伊德的主張是把人類行為往生物本能的方向極致化,那榮格更多關心於人類潛藏的靈性(甚至是神性),而非生物性。


榮格認為,佛洛伊德對潛意識的理解過於狹隘,將人類心理完全歸結於性本能,並對此出書批判,也就是因為榮格直接出版書籍批評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兩人才真正決裂。


榮格認為,人類具有更高等級的靈性,行為並非完全出自性欲,而是一種複雜自我整合後的表現。此外,榮格還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的概念,認為潛意識不僅包括個人經歷,還包含所有人類共享的心理結構,並提出「原型」(Archetypes)的概念。


榮格的原型,表示著人類自古以來累積的所有經驗,而這種經驗是廣泛存在所有人類的潛意識中。例如不同地方起源的文化,卻同樣會對「父親」、「母親」、「英雄」等等,有類似的期盼、想法和概念。


而為什麼明明是不同文化的社會,卻都普遍共有類似的價值觀?這就是因為所有人類共有一個集體潛意識,而且能從中得知存在於集體潛意識中的、特定的「原型」


就現代的想法,榮格所謂的集體潛意識,就好比全世界的人都共有一個雲端資料庫,大家都可以連線上去,下載同樣一份文件。故大家在看完那份文件後,會產生類似的想法是很正常的。然而,集體潛意識的存在,也讓榮格的理論多了一些神祕主義的色彩。


除此之外,在宗教的層面上,佛洛伊德與榮格也有大有分歧。


佛洛伊德的想法比較傾向唯物主義,他將宗教視為集體幻覺,是人類壓抑願望的投射,並認為宗教對心理發展的作用更多是負面的。他認為宗教的存在,是源於兒童時期對父親理想形象的依賴情結,並通過集體幻想來延續這種依賴,是一種異常的「聖父崇拜」。


也就是說,在佛洛伊德的眼中,宗教就是一群人的集體幻想,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幻覺。


榮格不同,榮格視宗教和神話為人類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認為這些文化現象,正反映了他所主張的原型和集體潛意識,並對個體的心理整合和精神成長具有正面意義。


不同於佛洛伊德對宗教的批判性,榮格對宗教和神秘主義持開放態度,認為它們可以引導人類探索內在的自我,宗教的存在反而可以令自我更加成長


而針對如何正確分析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佛洛伊德認為一切都是源自於壓抑與衝突,人之所以有心理問題,都源自壓抑和衝突無法被解決,而這些問題多是和幼年時的創傷和性慾被壓抑有關。


榮格則認為不能單純用性慾解釋壓抑和衝突,他認為心理問題是更高層次的、涉及個人精神不斷向上整合的過程,會與時俱進,自體也會不斷進化。而藉由回顧那些心理創傷,可以漸漸的把創傷撫平,讓創傷恢復後,再整合回自己的潛意識之中,達成一種昇華。


看到這裡,不難察覺,佛洛伊德和榮格的心理學,從基礎上就有很大的差異,也能夠理解為何這兩個現代心理學的大師,最終會走向分道揚鑣的路。


然而,精神分析學的出現,解決了精神醫學一直以來的大敵嗎?心理學成為了精神醫學期盼千年的救世主嗎?很遺憾的:並沒有。


當時的精神分析學派也知道,就算找出了思覺失調症患者童年的痛楚與壓抑,也無法治療他的精神症狀,對其他那些重大精神疾病,精神分析和傳統精神醫學一樣,全都束手無策。


但很快的,自西元前的希伯來時代開始、始終沒有脫離黑暗的精神醫學,終於要迎來精神醫學史上的第一道曙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itou的沙龍
2會員
69內容數
正在寫與精神醫學有關的東西,完成之後再看看要做什麼。
Meit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苯二氮平類藥物(BZDs)是現代常見的鎮靜、安眠藥。以安全性高、作用快速穩定、選擇多樣和效果好聞名,自登場以來一直以來都是失眠門診和協助快速壓制各種精神病的選擇,但這些藥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
2025/05/02
苯二氮平類藥物(BZDs)是現代常見的鎮靜、安眠藥。以安全性高、作用快速穩定、選擇多樣和效果好聞名,自登場以來一直以來都是失眠門診和協助快速壓制各種精神病的選擇,但這些藥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
2025/05/02
抗精神病劑是歷史上最早出現、首次發現能夠對付重大精神疾病的藥物。 出現時甚至被說是精神醫學的救世主,最早是1950年代合成出來的藥物,橫空出世之後從此改變了精神醫學。本篇介紹各種常見的先發抗精神病劑,這類藥物在多次改良後,用處很多,不單純是針對思覺失調症,對其他症狀有時也有奇效。
2025/05/02
抗精神病劑是歷史上最早出現、首次發現能夠對付重大精神疾病的藥物。 出現時甚至被說是精神醫學的救世主,最早是1950年代合成出來的藥物,橫空出世之後從此改變了精神醫學。本篇介紹各種常見的先發抗精神病劑,這類藥物在多次改良後,用處很多,不單純是針對思覺失調症,對其他症狀有時也有奇效。
2025/05/02
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 主要用來針對躁鬱症的躁狀態使用,幾乎都是由抗癲癇藥體系開發而來,除了天然存在的鋰鹽。 一般學理上認為,情緒穩定劑對躁狀態的控制效果較好。而由於醫學上,能夠控制癲癇的藥理機轉,通常也能夠抑制躁狀態,因此許多情緒穩定劑同時也具有能夠控制癲癇的能力。
2025/05/02
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zer) 主要用來針對躁鬱症的躁狀態使用,幾乎都是由抗癲癇藥體系開發而來,除了天然存在的鋰鹽。 一般學理上認為,情緒穩定劑對躁狀態的控制效果較好。而由於醫學上,能夠控制癲癇的藥理機轉,通常也能夠抑制躁狀態,因此許多情緒穩定劑同時也具有能夠控制癲癇的能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世紀末期,為了世俗對於統合精神病學的需要,一本對精神病學界至關重要的書--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應運而生。 而DSM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精神醫學的走向,並成為了現代精神醫學的基礎。
Thumbnail
20世紀末期,為了世俗對於統合精神病學的需要,一本對精神病學界至關重要的書--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應運而生。 而DSM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精神醫學的走向,並成為了現代精神醫學的基礎。
Thumbnail
在兩次大戰期間,各種麻藥和興奮劑大量應用,以應對大量的傷者與精神不濟的士兵。這些藥物在戰場上發揮了強大的作用,讓全世界失去理智,世界陷入了集體瘋狂。 即便藥物在兩次大戰期間有諸多革新,精神醫學界卻從未等到可以對應重大精神疾病的藥物到來。就在醫界心灰意冷之際,那劃破黑暗的一道曙光,即將出現。
Thumbnail
在兩次大戰期間,各種麻藥和興奮劑大量應用,以應對大量的傷者與精神不濟的士兵。這些藥物在戰場上發揮了強大的作用,讓全世界失去理智,世界陷入了集體瘋狂。 即便藥物在兩次大戰期間有諸多革新,精神醫學界卻從未等到可以對應重大精神疾病的藥物到來。就在醫界心灰意冷之際,那劃破黑暗的一道曙光,即將出現。
Thumbnail
在20世紀初期燃起的各種生理實驗熱潮退去之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似乎逐漸在精神醫學之中找到自己的立基點。 在經過了世界大戰的洗禮、以及見識到了戰爭如何使健康的人類走向崩潰的邊緣之後,以創傷和壓抑引起各種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開始被認真的探討起來。 至此,以精神分析為主的心理治療,開始席捲了歐美世界。
Thumbnail
在20世紀初期燃起的各種生理實驗熱潮退去之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似乎逐漸在精神醫學之中找到自己的立基點。 在經過了世界大戰的洗禮、以及見識到了戰爭如何使健康的人類走向崩潰的邊緣之後,以創傷和壓抑引起各種精神疾病的可能性開始被認真的探討起來。 至此,以精神分析為主的心理治療,開始席捲了歐美世界。
Thumbnail
有鑑於醫學界對於瘋癲的判定越來越寬鬆,到了19世紀末期,神經衰弱與歇斯底里已經變成了精神醫學界的主流疾病。而對於如何治療重大精神疾病,當時的醫生們反而不是很有興趣。 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橫空出世之後,傳統精神醫學受到了挑戰,而後續引起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大幅影響了精神醫學的發展。
Thumbnail
有鑑於醫學界對於瘋癲的判定越來越寬鬆,到了19世紀末期,神經衰弱與歇斯底里已經變成了精神醫學界的主流疾病。而對於如何治療重大精神疾病,當時的醫生們反而不是很有興趣。 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橫空出世之後,傳統精神醫學受到了挑戰,而後續引起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大幅影響了精神醫學的發展。
Thumbnail
就某些層面來看,至19世紀為止,西方醫學對於精神失常的診斷,其實還是停留在一個相對匱乏、且缺乏扎實理論根基的狀態。 突破了信仰年代之後、神經學的出現一度讓精神醫學的前途露出曙光,然而在多年的醫學理論革新之後,精神醫學終究回到了原點。在19世紀的末期,精神醫學正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重新思索瘋狂的根源
Thumbnail
就某些層面來看,至19世紀為止,西方醫學對於精神失常的診斷,其實還是停留在一個相對匱乏、且缺乏扎實理論根基的狀態。 突破了信仰年代之後、神經學的出現一度讓精神醫學的前途露出曙光,然而在多年的醫學理論革新之後,精神醫學終究回到了原點。在19世紀的末期,精神醫學正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重新思索瘋狂的根源
Thumbnail
精神分析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由Sigmund Freud創始。其核心概念包括:潛意識的影響、心理結構(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發展階段、以及自我防衛機轉。精神分析旨在揭露潛意識動機,幫助個體解決心理衝突,提升心理健康。
Thumbnail
精神分析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由Sigmund Freud創始。其核心概念包括:潛意識的影響、心理結構(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發展階段、以及自我防衛機轉。精神分析旨在揭露潛意識動機,幫助個體解決心理衝突,提升心理健康。
Thumbnail
在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的年代,有賴於神經學的發展,對當時的社會大眾和醫生來說,以神經系統的錯亂,來解釋過去千百年來一直難解的精神疾病,儼然是一種新興的潮流。 同時,這樣的解釋也代表著,精神醫學的研究,真正從「心因性的問題」變成「真正的疾病」。 即便如此,事情還是沒有解決。
Thumbnail
在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的年代,有賴於神經學的發展,對當時的社會大眾和醫生來說,以神經系統的錯亂,來解釋過去千百年來一直難解的精神疾病,儼然是一種新興的潮流。 同時,這樣的解釋也代表著,精神醫學的研究,真正從「心因性的問題」變成「真正的疾病」。 即便如此,事情還是沒有解決。
Thumbnail
有賴於神經學在17世紀末的發展,到了18世紀時,新的理論已經能夠套用在難以捉摸的精神疾病之上。 在啟蒙運動和科學出現之後,歐洲迎來了一次大改造的浪潮。隨著宗教改革的風潮,大量的新思維與學說席捲歐洲社會,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再度迎來了一個全面革新的全新年代。 而宗教與科學,即將產生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有賴於神經學在17世紀末的發展,到了18世紀時,新的理論已經能夠套用在難以捉摸的精神疾病之上。 在啟蒙運動和科學出現之後,歐洲迎來了一次大改造的浪潮。隨著宗教改革的風潮,大量的新思維與學說席捲歐洲社會,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再度迎來了一個全面革新的全新年代。 而宗教與科學,即將產生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各位有緣看見這系列專題的讀者,大家好。 這是一個關於精神病學的專題,內容是粗略的講解精神病學在人類歷史上的發展,試圖讓大家淺顯易懂的理解,以西方文明的角度,精神病學究竟是怎麼演變而來,而精神病學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希望能藉此科普精神病學。
Thumbnail
各位有緣看見這系列專題的讀者,大家好。 這是一個關於精神病學的專題,內容是粗略的講解精神病學在人類歷史上的發展,試圖讓大家淺顯易懂的理解,以西方文明的角度,精神病學究竟是怎麼演變而來,而精神病學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希望能藉此科普精神病學。
Thumbnail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Thumbnail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