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治療(上):潛意識、防衛機轉與發展階段《諮商理論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精神分析治療 Psychoanalytic Therapy

一、創始人:Sigmund Freud

  • 一種人格發展模式、一種人性哲學、也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 啟動行為的心理動力因素。
  • 聚焦於潛意識的影響作用。
  • 發展第一個可用來了解與修正個人基本性格結構的心理治療程序。
  • 無意識心理 (Unconscious Mind):人類行為受到無意識動機的影響。
  • 心理結構 (Id, Ego, Superego):包括本能驅力 (Id)、自我調節 (Ego)、以及道德原則 (Superego)。
  • 心理性發展階段 (Psychosexual Stages):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 重要技術
    • 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 夢的解析 (Dream Analysis)
    • 移情與反移情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二、核心概念

1. 人性觀

決定論。

行為是(1)非理性力量、(2)潛意識動機、(3)生命前六年在心性發展的關鍵期所演變出來的生物與本能驅力所決定。

  • 本能(insincts)是佛洛伊德學派的核心概念。
  • 性慾力(libido)原本代表「性的能量」,後來拓展為所有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s):成長、發展、創造等所有可帶來悅樂的活動,避苦求樂。
  • 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s):攻擊驅力,死之意願、自傷與傷人意願。


2. 人格結構

(1) 本我 (Id)

  • 定義:心理結構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於個體的無意識層面。
  • 功能
    • 驅動人類的基本需求本能,例如飢餓、渴望、性慾和攻擊性。
    • 遵循快樂原則 (Pleasure Principle),即追求即時滿足,不考慮現實後果。
  • 特徵
    • 完全無意識。
    • 缺乏邏輯與道德考量,只追求滿足衝動
  • 例子:飢餓時哭鬧的嬰兒。


(2) 自我 (Ego)

  • 定義:心理結構中的現實調節者,幫助個體在本我的需求和外部世界的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 功能
    • 遵循現實原則 (Reality Principle),即延遲滿足需求,直到找到適當的方式。
    • 像裁判一樣,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
  • 特徵
    • 部分有意識,部分無意識。
    • 運用理性與計劃來解決問題。
  • 例子:想吃蛋糕但等待合適場合再吃。


(3) 超我 (Superego)

  • 定義:心理結構中的道德指導者,代表內化的社會價值和規範
  • 功能
    • 遵循道德原則 (Moral Principle),促進行為符合倫理與理想
    • 包含兩個子系統:
      1. 良心 (Conscience):抑制不道德的行為,帶來罪惡感
      2. 自我理想 (Ego Ideal):推動向理想行為邁進。
  • 特徵
    • 部分有意識,部分無意識。
    • 經常與本我衝突。
  • 例子:拒絕欺騙他人,儘管可能有利可圖。



三者互動

  • 本我像是內心的衝動(例如:「我現在就想要!」)。
  • 自我負責調節現實(例如:「慢點,這樣做會有後果。」)。
  • 超我則是內在的道德律(例如:「這樣做是不對的!」)。 三者之間的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關鍵,失衡可能導致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


3. 意識與潛意識

可能是佛洛伊德最大的貢獻:了解人類行為與人格問題的關鍵。

  • 潛意識(unconscious)儲存了個人全部的經驗、記憶與被壓抑的題材。
  • 需求和動機無法知覺,是超乎意識所能控制的。
  • 大多數的心理功能都存在知覺領域之外。
  • 支持潛意識的臨床證據:
    • 夢:潛意識需求、願望與衝突的象徵
    • 說溜嘴和遺忘
    • 催眠後的暗示作用
    • 透過自由聯想技術獲得的題材
    • 經由投射技術獲得的題材
    • 精神症狀的象徵內容

精神分析的治療目的:使潛意識動機浮現到意識層面,讓當事人有練習選擇的機會。

潛意識歷程是所有精神官能症的症狀與行為的根源,「治癒」是指揭露症狀的意義、行為的肇因、妨礙健康功能的被壓抑題材等工作。當事人依附舊有模式的需求必須被面質,徹底修通情感轉移的扭曲過程,才能解除此模式。


4. 焦慮

焦慮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核心概念,它被視為心理衝突的結果,特別是當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之間的動力平衡失調時。焦慮的功能是向自我(Ego)發出警告,表明有威脅存在,需要採取行動以保護心理平衡。

焦慮的來源:

  • 本我 (Id) 的原始衝動(如攻擊性或性慾)威脅到自我控制。
  • 超我 (Superego) 的道德約束對自我施加過多壓力,導致罪惡感。
  • 外部現實中,某些事件或情境對個體造成威脅。


焦慮的種類:

(1) 現實性焦慮 (Reality Anxiety)

  • 定義:源自外部世界的威脅。
  • 特徵
    • 實際的危險情境引發(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
    • 生存本能相關。
  • 例子:擔心走在懸崖邊上可能會掉下去。


(2) 神經性焦慮 (Neurotic Anxiety)

  • 定義:當本我的衝動威脅到自我,可能突破到意識層面時產生。
  • 特徵
    • 與內部的無意識衝動相關。
    • 可能導致不合理的恐懼過度反應
  • 例子:害怕失控地做出攻擊性行為。


(3) 道德性焦慮 (Moral Anxiety)

  • 定義:當超我的道德要求與自我的行為不一致時產生。
  • 特徵
    • 個體可能感到罪惡羞愧
    • 與內化的社會規範和價值觀相關。
  • 例子:對某些行為或想法感到內疚,因為它們違反了道德標準。


5. 自我防衛機轉(Ego-defence mechanisms)

幫助個體減少焦慮,當自我不能以理性直接的方式控制焦慮時,就會依靠不切實際的方法保護自己。

防衛機轉的兩種特性:

  • 否認與扭曲現實
  • 在潛意識層面運作


常見的防衛機轉種類:

(1) 壓抑 (Repression)

  • 定義:將令人痛苦或威脅的思想、感受或記憶壓入無意識中,使其無法進入意識層面。
  • 作用:避免面對焦慮的根源。
  • 例子
    • 一個人完全忘記了童年時期的創傷性經歷,因為那段記憶過於痛苦。
    • 法官總是對扒手從重量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想起過去曾經被扒過,當時很生氣但後來忘了。憤怒的情緒一直存在潛意識裡,干擾法官量刑。


(2) 否認 (Denial)

  • 定義:拒絕承認現實中令人不安的事實或感受。
  • 作用:避免面對痛苦的事實或情境。
  • 例子
    • 一個酗酒者堅持認為自己沒有酗酒問題。
    • 愛子喪生後,媽媽仍每天照常整理孩子房間、等孩子回家,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3) 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

  • 定義:以與內心衝動完全相反的行為或態度來掩蓋內心的真實感受。
  • 作用:防止內在衝突暴露於意識。
  • 例子
    • 一個暗戀某人但無法接受自己的情感的人,對那個人表現出強烈的敵意。
    • 一個人對某事極度恐懼,卻極力表現得毫不在意。


(4) 投射 (Projection)

  • 定義:將自己無法接受的思想、情感或衝動歸因於他人
  • 作用:減輕內心的罪惡感或不安。
  • 例子
    • 一個人暗自對同事感到嫉妒,但指責同事在嫉妒自己。
    • 一位家長過度擔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批評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太高。


(5) 置換(替代,轉移,移置) (Displacement)

  • 定義:將不被接受的情感或衝動轉移到一個較安全的對象或目標上。
  • 作用:避免直接面對威脅源。
  • 例子
    • 在工作中受到上司批評,回家後對家人發脾氣。
    • 一個人在朋友面前忍住怒氣,但回到家後踢椅子。


(6) 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 定義:用看似合理的理由為自己不被接受的行為或失敗辯解。
  • 作用:避免面對行為背後真正的動機。
  • 例子
    • 得不到自己全力追求的職位,告訴自己是自己一點都不想要那個職位。
    • 一個失戀的人說:「分手是好事,反正我們不合適。」
    •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 自己考不好,說是老師教不好。


(7) 昇華 (Sublimation)

  • 定義:將不被接受的衝動轉化為社會可接受的活動或目標。
  • 作用:以建設性方式處理內心的衝突或壓力。
  • 例子
    • 將攻擊性衝動投入到武術訓練或運動中。
    • 一個人將性壓抑轉化為藝術創作或科學研究。


(8) 退化 (Regression)

  • 定義:在面對壓力或焦慮時,退回到較早的心理發展階段,以尋求安全感。
  • 作用:回避當前壓力,尋求過去的舒適行為。
  • 例子
    • 成年人在壓力下開始啃指甲或玩弄頭髮。
    • 孩子在弟弟出生後開始尿床或哭鬧。


(9) 內射 (introjection)

  • 定義:個人接受和吞入他人的價值觀與行為標準。有正向與負向的型態。
  • 作用:減輕焦慮,通過內化他人來減輕孤獨感或恐懼感。
  • 例子
    • 將父母的價值觀,或治療者的價值觀,整合成自己的一部分。
    • 受虐子女接受父母的處理方式,長大後也虐待子女。
    • 戰俘認同侵略者的方式,來接受敵方價值觀,而減少焦慮。


(10) 認同 (identification)

  • 定義:認同成功的人物或組織,以提高自己的價值感,使自己有被重視的希望。
  • 作用:減輕焦慮、建立安全感或強化自我認同,保護個人不致產生失敗感。。
  • 例子
    • 孩子模仿父母的行為,如說話語氣、生活習慣等,逐步形成自我價值觀。
    • 學生認同敬仰的老師,努力學習和追求成就。
    • 新進員工認同優秀的主管,學習對方的管理風格,以應對職場挑戰。


(11) 補償 (compensation)

  • 定義:將弱點善加偽裝,或發展其他正向特質來彌補缺陷,有導正適應的價值。
  • 例子
    • 運動很差,用知識上的成就來彌補運動的失敗。


(12) 抵消 (undoing)

  • 定義:用一些象徵性的動作,來抵銷或彌補不愉快的事件或不被許可的想法,通常是重複或拘泥儀式的。
  • 例子
    • 打破碗,說歲歲平安。
    • 不忠的丈夫買花給妻子,排斥小孩的父母買禮物給子女。


(13) 理智化 (intellectualization)

  • 定義:用抽象理性的方式來分析或描述情緒受威脅的情境,讓情境變超然,以逃避該情境帶來的焦慮。
  • 例子
    • 醫護人員面對病人。


(14) 幻想 (fantasy)

現實生活中無法處理問題時,藉由虛幻的想像世界來得到滿足,幻想把事情想像成自己所希望的。如果積極將幻想付諸行動,可成為解決問題的步驟;但若陷入幻想而無任何行動,則會適應不良。


(15) 情緒隔離 (emotional isolation)

個人可能在情感傷害的情境中,退回被動、冷漠的狀態,以減少情緒的涉入。雖可避免痛苦再次發生,但可能也會妨礙個人主動積極的參與。


6. 人格發展

佛洛伊德提出,個體的心理和性格發展與特定身體區域(性快感區)相關,這些區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成為滿足需求的主要來源。

(1) 口腔期 (Oral Stage)

  • 年齡:出生至 1 歲
  • 性快感區:口部(如吸吮、咬東西)
  • 特徵
    • 嬰兒透過嘴巴獲得滿足(如吸吮母乳或奶瓶)。
    • 依賴性是此階段的核心議題。
  • 未解決的影響
    • 過度滿足可能導致過度依賴性格。
    • 缺乏滿足可能導致吸煙、咬指甲等行為。


(2) 肛門期 (Anal Stage)

  • 年齡:1 至 3 歲
  • 性快感區:肛門(如排便的控制)
  • 特徵
    • 兒童開始學習控制排泄,體驗控制感
    • 父母的管教方式對個體性格影響深遠。
  • 未解決的影響
    • 嚴格的訓練可能導致潔癖和強迫性格。
    • 寬鬆的訓練可能導致懶散或無序。


(3) 性器期 (Phallic Stage)

  • 年齡:3 至 6 歲
  • 性快感區:生殖器
  • 特徵
    • 兒童開始注意生殖器,對性別差異產生興趣。
    • 戀父情結 (Oedipus Complex)戀母情結 (Electra Complex) 出現。
  • 未解決的影響
    • 未能妥善處理可能導致性格問題,如對同性或異性的過度競爭或恐懼。


(4) 潛伏期 (Latency Stage)

  • 年齡:6 至青春期
  • 性快感區:此階段性驅力被壓抑
  • 特徵
    • 兒童專注於學校、人際關係與技能發展。
    • 性能量被轉移到非性的活動中
  • 未解決的影響
    • 此階段通常對人格發展影響較小。


(5) 生殖期 (Genital Stage)

  • 年齡青春期以後
  • 性快感區:生殖器
  • 特徵
    • 性驅力再度活躍,轉向異性關係。
    • 目標是建立成熟的愛情關係和性滿足
  • 未解決的影響
    • 若早期階段未解決,可能在此階段出現親密關係困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分鐘的沙龍
21會員
29內容數
自由行難規劃?帶小孩的親子行程怎麼排?每篇一分鐘,帶你安排行程不燒腦,美食景點懶人包,旅行這樣安排輕鬆玩!
一分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4
本文介紹九種常見的家庭治療取向,包括鮑文家族系統治療、經驗取向家庭治療、結構取向家庭治療、策略取向家庭治療、米蘭系統模式、認知行為取向家庭治療、焦點解決模式、敘事治療模式等,針對其創始者、發展年份、核心理念、焦點、治療師角色、主要技術及適用情境摘要說明。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介紹九種常見的家庭治療取向,包括鮑文家族系統治療、經驗取向家庭治療、結構取向家庭治療、策略取向家庭治療、米蘭系統模式、認知行為取向家庭治療、焦點解決模式、敘事治療模式等,針對其創始者、發展年份、核心理念、焦點、治療師角色、主要技術及適用情境摘要說明。
Thumbnail
2025/01/05
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治療歷程、治療目標、治療者角色、個案經驗與早期記憶等面向,並探討治療中的情緒反應與其背後意義。
Thumbnail
2025/01/05
阿德勒心理治療的治療歷程、治療目標、治療者角色、個案經驗與早期記憶等面向,並探討治療中的情緒反應與其背後意義。
Thumbnail
2025/01/0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Adlerian Therapy)的核心概念,包括其人性觀、對現實的主觀知覺、自卑感、個體心理學的全人概念、生命風格、社群感與社會興趣、私人邏輯和生活任務等。它強調個人的整體性、社會連結和生活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對事件的主觀詮釋如何塑造其人格。
Thumbnail
2025/01/03
阿德勒個體心理學(Adlerian Therapy)的核心概念,包括其人性觀、對現實的主觀知覺、自卑感、個體心理學的全人概念、生命風格、社群感與社會興趣、私人邏輯和生活任務等。它強調個人的整體性、社會連結和生活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對事件的主觀詮釋如何塑造其人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代人容易被情緒左右,影響生活品質和生產力。本文從斯多葛哲學出發,探討情緒的形成機制,並提供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文章解構了情緒的三階段模型(生理反應、判斷、情緒),並說明如何透過質疑判斷、區分控制範圍等方法,有效管理情緒,最終活出更自由、更平靜的人生。
Thumbnail
現代人容易被情緒左右,影響生活品質和生產力。本文從斯多葛哲學出發,探討情緒的形成機制,並提供實用技巧,幫助讀者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文章解構了情緒的三階段模型(生理反應、判斷、情緒),並說明如何透過質疑判斷、區分控制範圍等方法,有效管理情緒,最終活出更自由、更平靜的人生。
Thumbnail
投射(projection)  佛洛依德認為當個體產生焦慮時,為了不在意識層次經驗到痛苦與壓力,而產生自我防衛機轉(ego-defense mechanisms)將其壓抑。常見的方式有投射、否認、合理化等。
Thumbnail
投射(projection)  佛洛依德認為當個體產生焦慮時,為了不在意識層次經驗到痛苦與壓力,而產生自我防衛機轉(ego-defense mechanisms)將其壓抑。常見的方式有投射、否認、合理化等。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根據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任何困擾或問題,其實都是由人們自己賦予某個事件的意義,雖然已發生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與想法,仍是可以改變的。換句話說,是一種將患者的負面消極思維轉換成正面積極思維,進一步修正其行為的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此療法承繼了斯多葛派的思想。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我們經常聽到心理輔導這個詞,但對於它的重要性和價值可能還存在一些誤解。事實上,心理輔導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心理狀態最終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和整體幸福感。本文將探討心理輔導的重要性,並闡述心理如何影響生理的幾個方面。 一、心理
Thumbnail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和幸福。我們經常聽到心理輔導這個詞,但對於它的重要性和價值可能還存在一些誤解。事實上,心理輔導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心理狀態最終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和整體幸福感。本文將探討心理輔導的重要性,並闡述心理如何影響生理的幾個方面。 一、心理
Thumbnail
情緒無所不在,是我們內在並深層的情感狀態或心理反應,通常與個人主觀體驗、感受和記憶息息相關,它會主導我們的思考模式,更會決定我們的行動,影響我們的人際互動和工作表現,對於我們成功的可能性,也有著相當大的決定性,因此,負面情緒療癒(情緒障礙清理)對個人的生活甚至健康都至關重要 找出真正的情緒障礙是一
Thumbnail
情緒無所不在,是我們內在並深層的情感狀態或心理反應,通常與個人主觀體驗、感受和記憶息息相關,它會主導我們的思考模式,更會決定我們的行動,影響我們的人際互動和工作表現,對於我們成功的可能性,也有著相當大的決定性,因此,負面情緒療癒(情緒障礙清理)對個人的生活甚至健康都至關重要 找出真正的情緒障礙是一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賞:情緒管理是探索真實自己的能量旅程,靈性科學與情緒管理:認知科學融合道德經與佛經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賞:情緒管理是探索真實自己的能量旅程,靈性科學與情緒管理:認知科學融合道德經與佛經
Thumbnail
面對自己的情緒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處理情緒,以及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以下是一些面對自己的情緒的方法,這些方法來自於搜索結果[1]和[3]。 首先,接納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即使它們不是很好。當我們接納自己的情緒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並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處理
Thumbnail
面對自己的情緒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處理情緒,以及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以下是一些面對自己的情緒的方法,這些方法來自於搜索結果[1]和[3]。 首先,接納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即使它們不是很好。當我們接納自己的情緒時,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並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處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