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論。
行為是(1)非理性力量、(2)潛意識動機、(3)生命前六年在心性發展的關鍵期所演變出來的生物與本能驅力所決定。
(1) 本我 (Id)
(2) 自我 (Ego)
(3) 超我 (Superego)
三者互動:
可能是佛洛伊德最大的貢獻:了解人類行為與人格問題的關鍵。
精神分析的治療目的:使潛意識動機浮現到意識層面,讓當事人有練習選擇的機會。
潛意識歷程是所有精神官能症的症狀與行為的根源,「治癒」是指揭露症狀的意義、行為的肇因、妨礙健康功能的被壓抑題材等工作。當事人依附舊有模式的需求必須被面質,徹底修通情感轉移的扭曲過程,才能解除此模式。
焦慮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一個核心概念,它被視為心理衝突的結果,特別是當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之間的動力平衡失調時。焦慮的功能是向自我(Ego)發出警告,表明有威脅存在,需要採取行動以保護心理平衡。
焦慮的來源:
焦慮的種類:
(1) 現實性焦慮 (Reality Anxiety)
(2) 神經性焦慮 (Neurotic Anxiety)
(3) 道德性焦慮 (Moral Anxiety)
幫助個體減少焦慮,當自我不能以理性直接的方式控制焦慮時,就會依靠不切實際的方法保護自己。
防衛機轉的兩種特性:
常見的防衛機轉種類:
(1) 壓抑 (Repression)
(2) 否認 (Denial)
(3) 反向作用 (Reaction Formation)
(4) 投射 (Projection)
(5) 置換(替代,轉移,移置) (Displacement)
(6) 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7) 昇華 (Sublimation)
(8) 退化 (Regression)
(9) 內射 (introjection)
(10) 認同 (identification)
(11) 補償 (compensation)
(12) 抵消 (undoing)
(13) 理智化 (intellectualization)
(14) 幻想 (fantasy)
現實生活中無法處理問題時,藉由虛幻的想像世界來得到滿足,幻想把事情想像成自己所希望的。如果積極將幻想付諸行動,可成為解決問題的步驟;但若陷入幻想而無任何行動,則會適應不良。
(15) 情緒隔離 (emotional isolation)
個人可能在情感傷害的情境中,退回被動、冷漠的狀態,以減少情緒的涉入。雖可避免痛苦再次發生,但可能也會妨礙個人主動積極的參與。
佛洛伊德提出,個體的心理和性格發展與特定身體區域(性快感區)相關,這些區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成為滿足需求的主要來源。
(1) 口腔期 (Oral Stage)
(2) 肛門期 (Anal Stage)
(3) 性器期 (Phallic Stage)
(4) 潛伏期 (Latency Stage)
(5) 生殖期 (Genital 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