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本書裡談的事情「一如既往」,那我們還該讀它嗎?
這是我拿起《一如既往》(Same as Ever)時的心情。尤其這本書的作者是Morgan Housel——前作《致富心態》是我多次翻閱並推薦給身邊朋友的財務入門書,可說是「出道即巔峰」——老實說,有時讀這類作者的後續作品,會有種狗尾續貂的失望感……
・
先說結論,本書仍然值得一讀。第一,Housel 說到做到,確實如同書裡說的,「贏在好故事」(Best Story Wins),別人說過的同樣道理,他講起來就是比較深入淺出,容易閱讀吸收。
Housel 不藏私分享幾個好故事法則:「遇到複雜的主題時,故事就像槓桿」,能舉重若輕。我認為,這就像日本小說家井上廈說的:「讓困難的事物變得簡單,讓簡單的事物變有深度,讓有深度的事物變有趣」。
好故事像個好編輯,能將觀眾的注意力匯聚在我們想表達的焦點上;若想增加好故事的說服力,那麼要盡量掛勾觀眾的親身經歷。
更有趣的是,在各界使盡渾身解數用好故事競逐注意力的現在,Housel 提出了面對「好故事」的正確心態:「哪些事情我信以為真,但其實只是高明行銷的產物?哪些人知道正確答案,只是因為口才拙劣而被我忽略?」
・
歷史學家Will Durant說:「邏輯是人類的發明,可能會被宇宙忽視。」
如果我們體認到混亂——沒效率、情緒化、雞同鴨講、推託、貪小便宜⋯⋯——無所不在,那麼我們就不該問:「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一切?」
正確的問題是:「要在一個混亂而不完美的世界裡走跳,我應該忍受到什麼程度才最恰當?」
用經營大師許文龍生動的比喻來說,房子裡、社會上,有1、2隻老鼠存在是自然的;但如果有「很多隻」,那也不能再忍了,得去檢討引來老鼠生長的環境和制度條件。
我們如果期望世界以「理性的」方式運轉,那麼「現實會令人崩潰」。而「一如既往」的生活守則是:「你的幸福取決於你的期望」。
相信許多人都會聯想到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同樣提醒我們,應對人生挑戰的法門是:要有幽默感、不要期望太高、讓自己置身於親朋好友的愛。
・
然後我最喜歡的部分來了:「我們深受複雜、能啟發智識的事物所吸引,對簡單但非常有效的事物不屑一顧,偏好複雜但效率較差的事物。」這就是人類「一如既往」的怪癖。
「真理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簡單……但是複雜的事物持續散發出一種病態的吸引力。」於是很多寫字樓裡都會出現一個(或者很多個)把事情複雜化,聽起來「不明覺厲」,令人景仰的「專家」。
書中舉例相當實用,例如Housel 這位基金合夥人坦承:在財務領域,只要知道「開銷低於收入、把收支差額存起來、保持耐心」這三件事,基本上就能掌握「財務管理所需的九成工作」。但我們還是需要MBA學位。
健康領域的核心原則是:「睡八個小時、多運動、吃原型食物(但不要吃太多)」。但是現在流行什麼?葉黃素、魚油、益生菌……有業配的話要刪除這段嗎。
有時在想,或許是簡單的事情往往太難做到了,所以我們選擇相信複雜而困難的解釋,以便安慰自己,「所以我做不到啊」。
或許也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Housel 慷慨地給了我們另一個超實用生活技能:「在必要時忍受痛苦,而不是假設有規避痛苦的祕訣或捷徑。」
「一如既往」,這聽起來也很容易明白,但我們真的能夠忍耐痛苦、忍耐「簡單」嗎?
・
為了提供最有趣的資訊,讓我們像Housel和Mark Twain所說的趣味專家(俗稱小孩)一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講完就停」。
很高興在這裡見到你,迴響與合作,請洽 hiclaydee AT proton.me
格友雪梨不約而同地發表本書書評,摘要內容完全不重複,歡迎大家延伸閱讀:
也對「簡單即是困難」有感觸的三峽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