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約瑟被賣的故事時,常會感嘆說,假如約瑟沒有一再跟兄弟們講自己做的夢去刺激他們,也許他就不會被兄弟們陷害,被賣到埃及當奴隸了。
好像約瑟所遭遇的苦難,在他身上也是可以找到原因的。
是因為約瑟單純又天真,沒有顧及到兄弟們的情感嗎?
《創世記》的三十七章一開始,說雅各住在了他父親寄居的地方。雅各的心裡有了一種落葉歸根的需要,這預示他漸漸要退出舞台的中央,他的兒子們將要成為後來故事的主角。
但聖經並沒有按著長幼順序來介紹眾子,而是直接將雅各最愛的兒子約瑟,帶到了讀者面前。於是在三十七章1-11節中,我們看到了約瑟,以及他在家裡的處境。
首先是父親“以色列原來愛約瑟過於愛他的眾子,因為約瑟是他年老生的”。父親還“給約瑟做了一件彩衣”,這導致約瑟的哥哥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
約瑟的哥哥們已經嫉恨約瑟了,但約瑟似乎沒有感知到這一切。
他做了一個夢,就去告訴哥哥們。在夢里,“我們在田裡捆禾稼,我的捆起來站著,你們的捆來圍著我的捆下拜”。
哥哥們一聽更恨了,這分明是說你要作我們的王,要管轄我們啊。
哥哥們的恨,並沒有阻止約瑟做第二個夢,並繼續告訴他的哥哥們。“看哪,我又做了一夢,夢見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我下拜”。
這一次連父親都生氣了,“難道我和你母親,你弟兄果然要來俯伏在地,向你下拜嗎?”於是哥哥們都嫉妒他,連父親都生氣那我們的恨不就很正常嗎?
這就是十七歲的約瑟面臨的處境,也是他後來被賣的原因。
讀這一段的時候,我有時會將自己代入到約瑟這個角色問我會把這樣的夢告訴弟兄們嗎?答案是應該不會吧。
有時我也會將自己代入到弟兄們的角色,覺得哥哥們的反應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樣一來對聖經的理解還是順乎了人性的反應,體貼人性,自然就認為哥哥們後來賣約瑟固然是惡,但約瑟不該去刺激哥哥們心裡的惡啊。
然而神在哪裡呢?若是看不見神,那麼對聖經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了人際關係層面,落入是非判斷中,反而心生不平。
反之,當我們從神的視角來思考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的衝突時,我們的思想才能觸及到故事的核心,並由此進入到屬靈層面的思考,進而認識到人的反應和神的啓示之間所存在的張力。
以下是進一步的思考:
一、約瑟的夢是從神而來的啓示。約瑟的兩個夢顯然不是少年的幻想,而是來自啓示,它不但關乎約瑟的個人命運,也涉及以色列家族的未來。
夢是信息的載體。
二、約瑟的恩賜,伴隨著神的托付。
既賜給約瑟異夢,也就賜給他先知先覺的悟性,那麼伴隨恩賜而來的,也有托付。於是約瑟的命運與“傳講信息”這一使命緊密聯繫在一起。夢不僅是啓示的載體,更成為了約瑟生命故事的線索。從被出賣到入獄再到成為埃及宰相,約瑟一生跌宕起伏的命運都與夢有關,也就是跟傳講信息這一托付有關。神通過夢顯明祂的計劃,約瑟也始終忠於托付,將啓示傳遞出來。這種忠心與勇氣其實是約瑟生命中最寶貴的品格之一。
三、兄弟們的反應體現了人的罪性。
約瑟的哥哥們的嫉妒和憤怒是人性中普遍的反應。
他們只看見父親的寵愛,弟弟有特殊的屬靈啓示、他們想到的是人的榮耀,他們感受到了威脅和不公平,他們選擇了對立和排斥。
人的罪性使他們喪失了屬靈的敏銳。
四、父親雅各的反應提供了屬靈的對比。
父親雅各的反應是,一開始也生氣(出於人的情緒反應),接著把這話存在了心裡(來自屬靈的閱歷與智慧)。
他知道這些夢可能有更深的意義,因此願意等待時間的驗證。
五、屬靈的意義高過人際關係。
在面對啓示時,人際關係和人的反應常常顯得矛盾和複雜。
哥哥們因嫉妒而陷害約瑟,這是不義的行為;但從神的計劃來看,這正是實現祂旨意的過程。
於是約瑟的苦難超越了人性的恩怨,具有了永恆的意義。
二十多年後,當兄弟們俯伏在地向約瑟下拜時,即是啓示應驗的時候到了,約瑟會想起他十七歲做的那個夢,他的兄弟們也會想起。
時間,會使一切都顯明。願我們也能從人生所經歷的曲折與坎坷中,看見神美好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