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章分享~在和解中得著救贖

2023/08/3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聖經:創45:1-15

古倫神父在他所寫的「家庭是人生的冒險」這本書中,寫到「在家庭中操練寬恕」。他提到人和人之間不可能不寬恕,因為在互動中多少都有彼此傷害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寬恕。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有許多的互動機會,就有可能產生衝突,彼此傷害。所以,家庭是操練寬恕很好的場所。有時,我們無法寬恕人,是因為自己受傷很重,無法踏出第一步。古倫神父提出四個步驟讓我們學習寬恕。第一步,「面對傷痕」,我們必須面對傷痕,也是面對自己生命最軟弱的地方。第二步,「接受自己的生氣」,因為「生氣」讓我們和傷害我們的保持距離。將「生氣」轉化成一種力量,讓我們倚靠自己,在心中尋找到堅定立場。第三步,「退後一步」,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這件事為什麼造成傷害,我們內心怎麼想,對方怎麼想,了解這樣的狀況,比較容易保持距離。第四步,「寬恕和好」,寬恕不代表我們讓步,對方可以欺人太甚;相反,「寬恕和好」是一種釋放。當我們內心的傷害、負面的情緒釋放出來,釋放自己,也斷開和傷害我們的人的連結,為「寬恕」開出一條路。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怪你,不過我堅持自己,保留原本的我,堅定自己的立場。因為寬恕必須要時間,所以,並不用勉強自己,勉強對方,讓彼此有空間,等待寬恕的時間來到。 

在創世記,約瑟的故事包括了兄弟之間的衝突。從37章開始提到年輕的約瑟常常向父親雅各打小報告,說出哥哥所做的錯誤,雅各最疼的也是約瑟,這使得哥哥們嫉妒他,不愛與他好好說話。之後,約瑟做夢,夢的內容和意思很清楚,預言未來包括所有的兄弟和父親都要跪拜約瑟。因為這樣的衝突,哥哥們趁一個機會把約瑟賣掉,後來約瑟就去到埃及做奴隸。在這個家庭衝突很大,若是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身上,大部分的人絕對會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撕破臉,永遠不再來往。再加上約瑟在埃及所遭遇的事情,為侍衛長波提乏做事時,本來很順利並獲得讚賞,波提乏的太太卻來引誘他,陷害他,導致被關在監獄裡面。最後透過替埃及王解夢,讓約瑟有機會做宰相治理埃及。雖然結果是好的,在這過程中,約瑟確實吃了很多的苦。所以,我們不能假設約瑟對哥哥們沒有任何的怨恨,因為若我們遭遇相同的事,絕對是更加怨恨出賣我們的人,即使最後出頭天,事業、財富、生活都很順利,也不可能都不怨恨。用這個角度,再來看約瑟兄弟們在饑荒去到埃及買糧食時,約瑟看到他的哥哥們,認出他們,他的哥哥沒有認出他,到底他的反應帶有怨恨嗎?

根據42章的記載,當約瑟面對他的哥哥們的時候,在42:9描述他立刻想起以前所夢的夢,他就開始指控他們「你們是探子,是來偵察我國虛實的。」」(42:9)過去,我們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通常早就知道結局,最後約瑟接納他們,而且讓父親雅各和他的兄弟全家族進入埃及。當約瑟指控他的哥哥,一般會認為約瑟只是覺得和哥哥們相認的時機未到,就算心中有一點點疑問,我們也會認為將他的哥哥關在監獄,最後留一個人,只是要確定他們會再回來。無論約瑟怎麼做,我們都認為他心中的計畫就是將全家族接來埃及住,卻很少認為約瑟心中有所怨恨。若是重新來看這段記載,我們會發現第一次在埃及見到哥哥們的時候,很有可能帶著怨恨指控他們、陷害他們,將他們關在監獄裡,設計他們將「最小的弟弟」帶來埃及。所以,我們會看到42:21,約瑟的哥哥們彼此說「當初我們陷害弟弟,現在受報應了!我們看見他的痛苦,他向我們哀求,我們不加理會!因此我們遭遇這災難。」(42:21)雖然,我們知道當時的哥哥們還沒認出那位宰相是約瑟,卻也說出了心中的話,他們知道過去對約瑟所做的是犯很大的罪,現在他們受報應,才會遭遇這麼大的災難。當約瑟聽見他們所說的話,在42:24描寫「約瑟轉身退去,哭了一陣」,有時我們不知道約瑟哭的原因,若是用怨恨的角度,約瑟的哭,很有可能想起過去哥哥們賣掉他時,所遇到痛苦的日子。若是這樣,更加確定約瑟還沒放下怨恨的心,寬恕他的哥哥。

再來,他們把西緬留在埃及,回到迦南地,發現袋子裡有他們買糧食的錢,過去我們認為這是約瑟貼心的動作,其實帶來這些哥哥以及雅各很大的壓力,因為很有可能認為埃及宰相約瑟只是想要陷害他們。就如同,在42:36,雅各說「你們要我失掉所有的兒子嗎?約瑟完了!西緬也完了!現在你們要把便雅憫帶走!災殃都歸到我身上來!」(42:36)雅各已經認定他過去失去約瑟、現在失去西緬,若是照宰相約瑟所命令的帶便雅憫去埃及,雅各未來也會失去便雅憫。照這樣看來,照這樣看來,約瑟根本不是貼心的動作,若是,應該當場將錢退還給他們,而不是偷偷放在袋子裡。他怨恨的心,不斷將重擔加添給他的哥哥,這個重擔延續到從埃及帶回來的糧食已經吃完了,他們不得不再去埃及購買糧食。雅各心不甘情不願答應他們帶最小的弟弟便雅憫去到埃及,因為他們認定只有按照約瑟所交代的,才有可能買到所需要的糧食。當約瑟看到便雅憫所流露的真情,包括再一次受不了而跑出去哭,在吃飯時,所分的食物比較多,實在令人感動。不過,這更加傳達一個信息,就是約瑟並沒有真正放下怨恨的心,因為便雅憫不只是和他同父母,在賣約瑟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參與,也沒在現場。所以,他並不怨恨他是正常的,無法證明約瑟對哥哥已經沒有怨恨了。

約瑟開始願意和他的哥哥們相認,根據44章後面所記載的,猶大替便雅憫求情,不斷提到父親雅各的情況,讓約瑟無法再控制他的情緒。根據45:1-2所記載的,這次,他並不是躲起來哭,反倒是命令身邊的人離開到外面去。他向他的兄弟們表明真正的身份,之後就放聲大哭。針對猶大前面所說的,他對猶大問起父親雅各的情況,他說「我就是約瑟!父親還健在嗎?」(45:3a)他知道他的父親還在世上,他問的是父親的健康情況。對於哥哥們來說,他們的焦點不是父親,是他們所面對那位他們曾陷害的弟弟約瑟。所以,第3節後段描述說「兄弟們一聽見這話都嚇呆了,答不出話來。」(45:3b)這樣的描述表達出他的哥哥們並沒感受到約瑟已經寬恕他們。約瑟邀請他們進前來,在45:4b提到「我就是被你們賣到埃及的弟弟約瑟」。約瑟直接講,並不是看不出哥哥們心中的害怕,約瑟也沒打算指責他們,讓他們感到羞恥,沒要求他們認罪,也沒提到想要寬恕他們。反倒是,約瑟想要消除他們的害怕,他們的害怕來自於用過去所做的來看現在,約瑟邀請他們用現在來看過去的事情。約瑟對他們說「你們不要為這件事焦急自責。上帝為了保存大家的性命,親自差我先到這裡來。」(45:5)從現在來看,若是當時約瑟沒被賣掉,約瑟就無法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當他們遇到饑荒的時候,能夠提供糧食給他們,最後保守他們的生命。

對約瑟來說,他並不是認為哥哥們所做的是是好的,他認為這是上帝透過哥哥們所做的錯事,成就了祂所要成就的。所以,在45:8,約瑟強調「這樣看來,差我來的是上帝,不是你們」上帝先派約瑟來到埃及,在發生饑荒時,在迦南地的家族遇到很大危機時,透過約瑟做埃及的宰相,讓全家族的性命都保存。接著,約瑟要求他們趕緊回到迦南地將父親接來埃及,讓他們度過再五年的饑荒。有時,我們感覺很奇怪,上帝透過人所做錯誤,卻成就祂的作為和旨意。其實,站在人的角度來看事情,對於上帝的救贖來說,就是因為人的錯誤行為,才需要上帝拯救我們的生命不是嗎?對於約瑟來說,他站在現在,他看到上帝在整件事裡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保存人的性命,施行救贖的恩典。若是,站在過去呢?他可能還沒真正饒恕他的哥哥們,和他們和解。對比創世記最後一章,在50:17,雅各死後,哥哥們仍然害怕約瑟報復他們。他們就託人向約瑟提到父親生前所交代的話說「你哥哥們得罪了你,求你饒恕他們的罪過」(50:17),透過這樣,哥哥們盼望約瑟能夠饒恕他們。最後,在50:20再重複45:5類似的話,約瑟說「你們本來想害我,但是上帝卻化惡為善,為的是要保存許多人的性命」(50:20)再一次強調,這些哥哥所做的錯誤,卻成就了上帝的旨意,讓許多人得到拯救。最後,約瑟所說的話才真正看到他對於哥哥們的饒恕,和他們和解。在50:21,約瑟說「你們用不著害怕,我一定照顧你們和你們的兒女。」(50:21)約瑟用仁慈的話安慰他們,讓他們放心。

對約瑟來說,走在饒恕哥哥們,和他們和解到這條路上,不是簡單的的事情。就像古倫神父所說的,約瑟想要饒恕哥哥們,需要練習,而且必須按照四個步驟去做。第一步,約瑟面對被哥哥賣掉的傷痕,就像他第一次在埃及認出他哥哥們的時候,他大哭,很有可能是想起當時被他們賣到埃及的痛苦。第二步,約瑟要接受自己是「生氣」的。有時,我們會代替約瑟想,認為他在刁難哥哥的時候,不是還在生氣,是為了完成上帝的計畫。不過,這樣說,所有一切就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約瑟的計畫。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約瑟仍然生氣,不過,他很快就進入第三步,就是「退後一步」,他漸漸了解,他經歷這麼多的苦難,都是為了實現上帝的旨意,就是保存每一個人的性命。經歷了這三個步驟之後,我們看到約瑟讓哥哥們仍無法完全放心,不知是否得到約瑟的赦免。不過,對我們看這些經文故事的人來看,其實,約瑟早就已經走在饒恕、和哥哥和解的道路上。最後,約瑟進入了第四步,就是用行動饒恕哥哥們,和他們和解。他自己也走出了哥哥們對他的傷害,自己的生命得著救贖,也讓全家族的人無論是肉體或是心靈上都得到救贖。

當我們質疑為什麼上帝會在人的錯誤行為顯明祂的美好旨意,那是因為我們用過去和現在,停留在人過去的錯誤,對我們的傷害。上帝的救贖恩典,讓我們用現在看過去的傷害,過去人所做的錯誤行為。過去的事是無法重來的,所以上帝的救贖恩典很重要,能夠彌補人所做的錯誤,對別人的傷害。當然這不是將所有的錯誤和傷害,都當作沒看到。對於約瑟來說,一方面承認上帝用人的錯誤行為成就祂美好旨意;另外一方面,他並不是立刻饒恕他的哥哥們,和他們和解。反倒是,在怨恨中,他願意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過去,他深深地感受上帝有祂美好的旨意,讓他做宰相,能夠保存全家族的人之性命,再進一步他的哥哥們和解,完成上帝美好的旨意,讓所有人得到救贖。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在我們生命中,有可能是在家庭中受傷,有可能是在教會裡受傷,也有可能在學校、在社會、在與所有人的互動中受傷。面對別人對我們所做錯誤的行為,對我們的傷害,不需要去否認,也應該接納自己「生氣」的情緒。不過,第三步驟變得很重要,因為只有我們願意退後一步,拉長距離來看,甚至用上帝在每一件事都有祂美好旨意的角度來看待所有發生的事情,我們會不知不覺走在饒恕別人,和別人和解的道路上。最後,無論是我們自己或是傷害我們的人都有機會得到救贖。

8會員
22內容數
主日禮拜講章分享,請勿抄襲,可參考,吸收後再重寫擴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