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既然透露了線索,那就補一下。
韋挺,雍州萬年人。
《舊唐書》裡頭有許許多多的雍州萬年人,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查一下。原來朱雀大街東就是萬年縣。朱雀大街西的居民才算長安人。
而這個萬年縣也不是原來的萬年縣,其實就是隋朝的大興縣。暫且查到這裡就好,感受已經出來了。
雍州萬年人的意思,大致就是「隋之舊貴」。貴還是貴得很核心那種,在皇宮辦事的,不是地方首長大員或武將那類。
韋挺的爸爸韋沖,在隋朝是民部尚書那麼高的官,說多不膩,六部尚書大約是文官從上往下算第三等。如果你比較熟三國,武官第三等大概就是前左右後將軍,五子良將那個級別。
韋挺小時候,跟李建成是好朋友。他的年紀介在建成跟世民之間,比李世民大了八歲。
由於李淵並不是雍州人,所以大概可以判斷,當時李淵跟韋沖都是住在大興城內的。
基於有關係就沒關係的條例,韋挺在李淵入大興城之時,就平步青雲的加入了--李建成的隴西公府。
隴西公府比敦煌公府大氣,記了三個府事,韋挺是其中一個,為祭酒。這情況剛好跟顏師古呈現一個對比,《舊唐書》的互現還挺大方。
不過,這樣看起來顏師古應該跟少年李世民往來過……但顏師古派任襄陽時,李世民不過虛歲五歲就是了。
更妙的是,李世民四歲時,有個自稱會相命的書生去拜訪李淵,給李淵跟李世民看了一相,表示貴不可言。
李淵怕這話傳到太子楊廣耳中,本來要殺了這個書生,結果書生卻消失了。
最後,李淵採用了書生所說的「濟世安民」,給兒子取了名字。
當然,李淵跟顏師古是認識的。或許傳說是假,但濟世安民的名字,就是顏師古起的。
回到韋挺,他的文采武功都不特別厲害,但跟著李建成混,自是一個風生水起。
巧不巧,《舊唐書》雖未明文,偏偏就在李建成最糜爛的這段時光中,說韋挺得到的待遇,遠超過李建成所有的臣子。
看起來,韋挺應該是相當會玩的一個人。
很可惜的是,武德七年的楊文乾之亂,李建成遭到重懲,身為他頭號親信又掌兵權的韋挺,也遭到連累,被流放到益州南蠻。
也就是在這次放逐中,韋挺跟杜淹、王珪一起去見了袁天綱。
袁天綱看三人的骨相,表示這只是一時的災殃,未來必會飛黃騰達。果然,六四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計前嫌,請回韋挺等人,繼續為新的太子東宮服務。
還是那句,韋挺這人沒什麼本事,但王珪很有。
王珪很快取得李世民信任,更舉薦韋挺,一度升上了尚書右丞。這可比當年他的父親更高了一等。
有一必有二,無三不成禮:跟貞觀名臣相比,韋挺真的是不行。很快的又轉了幾個職務,許是皆不稱職,最後拜為御史大夫,做國策顧問。
也跟在李建成手下一樣,雖然幹不了大事,韋挺始終很得李世民喜愛。
李世民曾跟他說:「任命你當御史大夫,是朕一個人的意思,其他人都不支持,你要好好幹知道嗎?」
韋挺還說:「我不是您的親信也不是舊人,資質又駑鈍,難免招人不服,我願意先退居下位的。」
李世民非但不許,還要韋挺跟著高士廉和令狐徳棻去處理貞觀第一大事。
《氏族志》。
《氏族志》到底是怎樣,等慢慢湊齊了再說。先往這次的目標前進。
總之,貞觀十二年,編完之後,李世民又幫韋挺加了銀青光祿,做他唐太宗的黃門侍郎,「兼魏王泰府事」。
這裡就是一個大方:「時泰有寵,太子承乾多過失,太宗微有廢立之意。」
「微有廢立之意」那是一個輕描淡寫,實際就是貞觀朝廷的暗潮開始湧動。
在座的各位不是垃圾,而是經歷過武德太子之爭的人們,哪個不知道要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注意皇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嘿,這叫帝王獨尊視角。
實際上,底下的各方勢力,也要運作起來。
第一個觸犯龍顏的,是杜正倫。這是太子派的人,又要牽涉到另一個大傳,一樣先放著。事後李世民把韋挺叫來,表示已經罰了杜正倫,不希望再罰他,要他好自為之。
這可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李世民明顯傾向魏王這邊多點。不過關於貞觀太子之爭,韋挺傳就提這些而已。
貞觀十八年,李世民打算拔擢韋挺當宰相,基本上應該是侍中。但中書令馬周反對。
馬周曾經是韋挺的下屬,但出身微寒,韋挺很看不起他。這次馬周逮到機會,就參了韋挺一本,說他驕傲狠毒……欸,別看李世民也是驕傲狠毒,他可是以善良仁慈大度能容自詡的皇帝。
最終,侍中一職落到了劉洎頭上。劉洎是跟褚遂良一起阻止唐太宗翻看起居注的大臣。說個八卦,一年後他就被弄死了,那又牽扯到新的權力鬥爭,也是貞觀最後一期。
直接把重臣的傳看完就是這樣,支線一堆在那邊招手。
好,貞觀十九年,李世民決定遠征遼東。
這時候馬周又出來推薦韋挺:像他這種咖小正適合運糧。
國內運糧能有什麼失,當年楊廣也是把這任務交給廢柴楊玄感,只是沒想到楊玄感扮豬吃老虎而已。
不過馬周啊馬周,你個寒士就是不懂,人家高門大族的厲害,不用在自己。韋挺收到詔命,回家翻出了當年他爸參加遼東遠征的資料,獻上給李世民。能不龍心大悅嗎?
馬周以為韋挺會變成運糧仔,哪裡知道人家憑著這些資料,直接當上河北總指揮?
不,或許馬周料到了。
韋挺雖然有資料,但一不得人心二沒有經驗,竟下令儲糧,待來春再送上前線。李世民得知大怒:林北十九年就要立大功,你他媽糧草二十年才來?
派人核實狀況後,李世民隨即拔了韋挺的官,但要他繼續留守參加戰鬥。
更在攻下高麗前線後,要韋挺上前支援。
這是一座遠離大軍的城池,幾乎日日夜夜都在抵抗高麗人的反擊。
不久,李世民那邊抓到一個遼東術士公孫常,不從,自縊而死。但公孫常的行李中,卻搜出了許多跟韋挺往來的書信,都是韋挺在抱怨被拔職跟上前線之事。
雖然不能確認公孫常是否奸細,韋挺是否通敵,李世民還是當機立斷,將韋挺調走,貶往廣西。
那真是天高皇帝遠了。
一年多後,韋挺先李世民一步,離開了人世。
這部貞觀之治中,難得一見的紈褲子弟傳,到此先告一段落。
貞觀太子之爭,也掀開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