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很紅的炎上事件,講一位中年男性在家庭中被要求洗碗分擔家務,但是他發現洗碗連結到小時候被媽媽照顧的感受,被要求洗碗讓他失去被照顧的感覺,因此感到創傷而落淚,他描寫自己覺察了這個情感的過程,並且進行「薩提爾心理學」工作坊的課程招生。
兩性角色的在家庭中的刻板印象
網路上的反應大部分是希望男性直接買一台洗碗機解決,作者沒想到在描述個人創傷經驗時,意外觸發了另一個族群的集體PTSD,畢竟女性在家庭刻板印象的角色中,才是合理得到「洗碗創傷症狀」的群體,所以大部分評論認為當事人如同媽寶,不夠成熟,只想享受照顧卻不想付出,本能接受母親和另一半的家務付出,認為它是愛的表現,卻無法以相應的行動回報對方,似乎有某種表達缺失;或是他潛意識已認定性別角色的分工,女性是照顧者,所以表達愛的方是洗碗(含一切家務),男性是經濟支柱,表達愛的方式就是賺錢回家,與家中妻子的認知和價值觀產生落差,帶來了不小的磨擦,這可能才是問題的癥結,要不然解決了洗碗,仍會有其他問題浮現。chatGPT對兩性刻板印象分工的說明
男性的角色與工作(刻板印象)
- 家庭經濟支柱
- 賺取收入,負責主要的家庭經濟來源。
- 在外工作,通常承擔高壓或長時間的職業角色。
- 家中決策者
- 修理與體力活
- 修理家電、家具或處理技術問題。
- 從事重體力勞動,如搬運物品或園藝工作。
- 保護者
- 被期望保護家庭成員的安全,特別是在緊急情況或危機時。
- 情感克制者
女性的角色與工作(刻板印象)
- 家庭照護者
- 負責孩子的撫養、教育以及日常照料。
- 照顧老人或其他需要關懷的家庭成員。
- 家務主導者
- 清潔、整理房屋,洗衣、洗碗等日常家務。
- 籌劃和準備三餐,以及管理家庭食材庫存。
- 情感支持者
- 扮演家中情感上的「潤滑劑」,緩解矛盾,提供安慰。
- 傾聽與支持丈夫、孩子的困難與需求。
- 美化與社交責任
- 被期待保持個人形象整潔,為家庭在外維護「門面」。
- 安排家庭聚會或負責親友之間的聯繫。
- 兼職收入補充(部分地區)
- 從事兼職或靈活工作的女性,被期待在不影響家務的情況下,補充家庭收入。
刻板印象的影響
這些傳統分工源自過去社會的分工需求,但也容易導致:- 男性的壓力:被期待在經濟和安全方面負全責,情感無法表達。
- 女性的壓力:同時承擔家務與情感支持的負擔,忽視個人發展。
不合情也不合理的創傷
另一部分聲音支持不擅覺察和表達的男性坦誠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無論創傷多麼小或不合理,都有其存在的原因。
明知道是錯的,明知道自己有問題但卻無法解決和跨越,一直重覆錯誤和傷害的行為,類似成癮或強迫症,的確可能是來自一種情感上的認知和連結而產生的創傷。
例如:藥物依賴,食物、酒類成癮行為,或是情緒失控,暴力行為等。
正確的覺察是第一步,了解成因,慢慢將行為與深層的情感動機作和解或解套,而不是找到情感動機之後,進一步鞏固原本的行為模式,並且營造環境讓旁人去容忍或協助這個有害的行為模式。
舉個例子:在超級過重者的家庭中,通常都會伴隨一個縱容當事人的協助者,如果這個縱容者和家庭環境沒有配合改變,通常減重計畫都會失敗。
最近炎上的洗碗事件,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文中的解決方式很可能忽視了當事者妻子的感受,問題沒有緩解,當事人的家庭關係仍是充滿壓力,最後受傷的仍是在關係中的兩人。
若受創的一方向妻子坦誠原因,無法用洗碗和作家務表達自己對另一半的愛,主動負擔其他工作或提出代替方案,來表達對妻子承擔家務的感謝,相信應該就會有幫助,兩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分配,只要溝通好,依照個人意願和喜好,保持彈性互相分擔,彼此體諒,就是最契合的神隊友,不用被既定或外界的框架所束縛。
作者文中提到的薩提爾心理學,請AI補充資料如下:
薩提爾心理學(Satir Model)是由美國心理治療師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發展出的心理治療模式,專注於家庭系統與個人內在成長。其核心概念強調人際溝通、情感表達,以及自我價值的建立,目標是促進個人和家庭的整體健康與和諧。以下是其主要論述:
核心理念
- 自我價值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當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健康時,便能更自信地面對挑戰、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 家庭系統觀
家庭被視為一個互相影響的系統。家庭中的角色、規則和互動模式會深刻影響每個成員的心理健康與行為。 - 正向改變
薩提爾相信,每個人都有內在的資源來促進改變,治療的目的是激發這些潛能,讓人更有彈性地應對生活中的問題。 - 人際溝通模式
薩提爾特別強調溝通的影響力,認為不良的溝通模式會導致誤解和衝突,並提出五種典型的溝通模式: 討好者:犧牲自己滿足他人,避免衝突。 指責者:責備他人以掩蓋自己的不安全感。 超理智者:過度依賴理性,忽視情感。 打岔者:避免正面回應問題,轉移注意力。 一致者(平衡型):坦誠表達情感,平衡自我與他人的需求(理想狀態)。 - 冰山理論
個人行為的表現(冰山上層)是由內在深層(冰山下層)所驅動,包括情緒、期待、信念、渴望等。了解和處理冰山下層的情感與需求是改變行為的關鍵。
治療目標
- 幫助個人提升自我價值感。
- 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與理解。
- 促進情感表達,突破防禦模式。
- 協助個人找到內心的資源與力量,應對外在挑戰。
薩提爾心理學因其人本主義取向與強調溫暖支持的治療氛圍,對現代心理治療及輔導工作有深遠影響,被廣泛應用於家庭治療、個人成長、教育及組織發展中。
chatGTP直接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