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崇拜偶像或是信服權威的人格特質,似乎特別容易落入心靈詐騙和精神/情感操控的困境,往往出了一個坑又掉進另一個,信了一個神破滅後,又信另一個,總是需要救贖或依靠更高的力量和指引,才能夠獲得面對人生困境的動力和信心,類似容易愛上渣男/渣女的體質,所以在人生和感情道路上總是充滿挫折。
好奇問了一下#chatGPT,它的回答如下:
在心理學上,崇拜偶像或過度信服權威的人較容易受到心靈課程詐騙或精神操控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概念來解釋:
1. 權威服從(Obedience to Authority)
美國心理學家 史丹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 於 1960 年代進行的「服從實驗」顯示,大多數人會服從權威,即使該權威要求的行為可能與個人道德觀念相牴觸。
👉 當一個人過度信任某個「心靈導師」或「課程創辦人」,可能會降低批判性思考,而更容易接受對方的觀點,即使那些觀點可能帶有操控性或誤導性。
2.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美國心理學家 里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提出的「認知失調理論」認為,當人們的信念與行為不一致時,會產生心理不適,並試圖調整想法來減少這種不適。
👉 這解釋了為何一些人即使發現心靈課程有問題,仍可能選擇說服自己「這是有效的」,因為他們已經投入金錢、時間,甚至改變了生活方式,不願面對「我被騙了」的痛苦現實。
3. 依附需求與安全感(Attachment & Need for Security)
約翰·鮑比(John Bowlby) 的依附理論指出,人們天生需要依附於重要他人來獲得安全感。當一個人感到焦慮、迷茫或缺乏方向時,會尋找某種「精神支柱」來依附。
👉 這讓某些心靈導師、靈修團體容易利用這種需求,讓追隨者產生依賴,甚至進一步操控他們的行為。
4. 群體極化與從眾效應(Group Polarization & Conformity)
心理學家 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 的實驗顯示,人們容易受到群體影響,即使自己原本不認同某個觀點,仍可能因害怕被排斥而順從。
👉 在心靈課程或靈修圈子中,參與者經常處於高度情緒化的環境,並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逐漸改變自己的想法,最終深陷其中。
如何避免這些心理陷阱?
✅ 培養批判性思考:質疑課程內容,不盲目接受「老師」或「導師」的話。
✅ 關注科學證據:心理學與靈修不同,應依據實證研究,而非純粹的個人經歷或神秘主義。
✅ 警惕極端承諾:如果某個課程要求完全服從、切斷外部聯繫,可能是操控的跡象。
✅ 避免「沉沒成本謬誤」:就算已投入金錢和時間,也應該理性評估是否值得繼續,而非硬撐下去。
不要盲目的崇拜任何的網路KOL和偶像,擁有自身獨立思考的判斷力,作個聰明冷靜的閱聽人而不是粉絲,就是最好的保護罩。
chatGPT生成圖片
#心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