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介紹>>
打給鶴!
我是威爾,來自熱情的南台灣
是一位『商科出生工科底』因緣際會認識保險的理性業務後來因實際理賠事故感受到保險價值,並努力傳遞保險價值的小小業務經理
<<前言>>
加薪!是所有勞工最期待的事情,也是企業主面面臨政策改變後須承擔的責任
今年因應最低工資法上路後首次調整,而這雖然是對於基層員工一大福音
不過對於台灣整體總經生態中也會影響到了許多層面的問題
今天就來為讀者們做個年初複習,讓勞工朋友們守護好自己的權益,企業主們能善盡自己的義務

<<薪資調整與社會保險費率調升>>
今年114年基本工資因應政策調漲
將月薪人員的最低薪資從27,470元上調到28,590元 (增加1,120元)
而時薪人員最低基本時薪則從183元上調到190元 (增加7元)
在於勞保費率部分也將原先的12%調高成12.5% (增加0.5%)
而職災保險的費率部分也從0.17%上調到0.19% (增加0.02%)
對於就保、健保費率則是維持不變

<<加薪與費率上漲帶來的影響>>
而這樣的加薪政策其實並不只是調漲薪水那麼簡單
最直觀的就是雇主在僱用勞工時的成本會因此上升,因為雇用員工的成本不只是薪資而已,還有其他的隱形成本(如勞保、災保、就保、健保、勞退提撥)
這些項目都會隨著基本薪資的更動會連動的上漲

對於員工,薪水上漲是好事
但對於企業老闆,不斷上漲的成本就是直接壓縮到了公司的獲利
不僅原物料成本壓力大,現在又加上薪資和隱形成本增加,可能使得企業必須將終端
商品調漲才可以維持原本應有的利潤

這樣可能使得通膨愈發嚴重,若薪資漲幅不大或不足以對抗通膨
可能使得民眾降低非必要性消費,而企業因為銷量下降只能再提高商品金額維持利潤
一來一往陷入通縮的惡行循環
BTW在台灣之所以加薪困難其實也算是政策使然
因爲台灣的『法定勞動成本』偏高,一但調薪就會影響到連動的法定保險成本
也間接造成雇主不太願意為員工加薪的原因之一(但就是有利於勞工摟!
<<企業主的責任>>
而拉回到企業經營面向,因為費率的調整以及薪資上漲
不僅需要遵守法規最低的給付內容外(勞保、災保、就保、健保)
也記得要修正各個社會保險的投保級距以及勞退提撥金額(尤其以勞保及災保尤其重要

現在台灣社會常有所謂高薪低報狀況,透過低報薪資來壓縮成本
看似短期省了小錢為企業拉高獲利,但這在員工發生職災時影響甚大
因為不管勞保或災保的給付都參照的投保薪資去給付
以職災身故作為舉例
根據勞基法規範若員工因執行勤務時間不幸身故,雇主應一次性給付45個月死亡補償
(5個月喪葬費用+40個月死亡給付)
若實領薪資為4萬元應投保級距為40,100元*45個月=實際領取補償1,804,500元
而倘若投保薪資低報僅為28,590元*45個月=1,286,550元
一來一往就差了近52萬元!(而這只是針對勞基法責任,若事故原因僱主有責任還可能遭致民事求償)
而這些差額都是由老闆需自行負擔(畢竟就是沒投保正確的級距,已經省了保費就要付保額
再來還會遭受到政府機關的開罰實在得不償失

<<結論>>
經過這樣的政策調整會產生幾大影響

1.多數基層人員受惠
政府已經連續九年時間調整基本工資,讓領取基本薪資的基層勞工擁有更多保障薪資
2.中產階級生活變慘(薪資沒加+通膨
若薪資並非最低,恐怕遇到企業因為成本增加反而像上面所說的將終端商品漲價
導致實際購買力又變得更加低落,而原本可能會加薪的預算
卻因為要拿來加薪在基本薪資人員而被迫暫緩或延遲(有點像是變相減薪)
這也是目前大眾遇到的問題
加薪與我無關,通膨和我息息相關
3.企業與個人負擔變重
因為社會保險費率以及薪資的改變
除了企業以外個人每個月的薪資扣項也會因此增加
(根據不同社會保險會有雇主、員工、政府負擔比例,比例不變金額母數變大,負擔就會變大)
4.反映物價
企業可能因為成本的上漲,在需要維持基本利潤的狀況
被迫把商品價格調漲以利對抗不斷上升的成本
解決方法
而上述這些影響也並非都沒有解決辦法
以筆者的角度和經歷來說會建議個人部分可以以這幾種方式因應
若本身工作為最低薪資人員,此時雖因政策有利於自己,但也務必不要因此感到安穩
而是藉由這樣的政策盡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儲蓄率並且趕快培養自身能力跳脫最低薪資階層
而如果剛好是在中間階段的民眾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上面所說的『可能沒加薪』與『通膨』雙管齊下的壓力
這時我們可以透過儲蓄理財的方式來擺脫通膨,甚至在工作之餘的時間選擇兼職多一份工作收入
最後則是仔細思考,目前所處行業、公司未來成長性如何
薪資是否能夠以期望的速度增長,還是受限於體制或職位數量讓我們遲遲無法增加收入
這時就該考慮轉換跑道另尋發展
<<結語>>
本篇的分享就到這邊,希望透過幾分鐘的文章
讓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再次複習2025年的最低薪資調漲
也更了解這樣的政策推動後對於小自勞資雙方大至整體社會來說會產生的影響
提升自己的能力來為自己加薪遠比等待被動性的政策加薪來得實際
感謝耐心觀看的這邊的讀者
期許大家在新的一年能朝自己目標持續前進
若您有關於政策法令、職涯跑道轉換有任何疑問
也歡迎直接來訊與我討論,給您一點方向與建議(下面有我的電子名片拉~)
https://linkbio.co/6061214CfW5yI
想多看看其他主題也可以點擊以下連結🔗
我都會定期在個人部落格更新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