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忘記若是處理與“人
”有關的事,
那可是跟‘’做實驗‘’有所不同的。
實驗做完,就完成了,結束了。
但處理人事,這次處理完,一樣的事情下次可能還要再處理一次。
❦ 總是愛挑釁他人的孩子,總會再次挑釁他人。
❦ 總是愛在人際上搞小團體排擠他人的孩子,總是會再次排擠他人。
❦ 總是愛用成績和能力來鄙視他人的孩子,總是會再次鄙視他人。
❦ 總是愛作弄他人的孩子,總是會再作弄他人。
❦ 總是不守規定的孩子,總是會再次不守規定。
❦ 總是說謊的孩子,總是會再次說謊。
不管跟他們晤談了幾次,
不管他們在你面前保證了幾次,
不管他們被處份過幾次,
總是,
還會有下一次……
#🤦我應該先做好心理準備的……
#看著孩子們閃亮亮的眼睛,我總是直接相信ta對我說的話。
#所以我發現ta再犯時,會覺得ta背信,會覺得ta太健忘?會覺得ta是故意的?會覺得ta欺騙我,會覺得心傷又動怒。
#我是不是對ta抱持了不合理的期待?(這樣應該是我的問題)
#但如果我不要那麼全面相信ta,ta說的話我都打折,看前科紀錄,來決定打折數,那ta再犯時,我應該,就是已在預判狀態,應該,就不會那麼沮喪難受了吧?!
#不要那麼相信他人,真的是現代人,必得養成的能力……
#一個孩子,是一個無法讓他人信任ta的人,不知道,ta自己會不會覺得沮喪難受?
#但至少ta已得到為所欲為的快樂?總的來說,ta是贏家?!
#《我們為什麼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一書中提到「真相偏誤」這個概念,它是指「相信別人告訴我們的事物」這種人類基本傾向,我們會假設他人說的是實話, 因為通常是這樣。比如,你在一個新的城市向陌生人問路,你可能不會想到他們會故意讓你迷路,一般來說,信任他人對於正常運作的社會是必要的。我們不可能活在每個人都認為其他人在說謊的世界裡。
但真相偏誤會讓我們陷入真正的麻煩,看到現在詐騙猖獗就能證明這一點。
#身為老師或家長,我們的角色能(該)做的就是,每遇到一次就再次提醒孩子一次,再原諒孩子一次,並且對於『ta下次會改進』這個可能性保持期待,誰叫我們就是ta身邊要教導ta良好行為的大人呢?
#因為人性天生會『習慣化』,所以好品格需要時時提醒
,直到ta內化成ta的"習慣",ta才不(太)會再犯。
#而且當看到孩子真的不再犯的時候,也是真的很令大人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