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本《為什麼我們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了解『習慣化』與『去習慣化』,就像擁有控制人性的兩把神奇鑰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習慣化如何左右人生

Tali Sharot & Cass R. Sunstein,時報出版.2024/07.莊安祺譯.



我看的這本的封面

我看的這本的封面

推薦給:

❦ 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對好事麻木??對壞事容忍??的人

❦ 想深刻理解「習慣化」與「去習慣化」,並應用於真實生活的人!



第162本《真我布蘭妮》:她的故事可以給我們什麼借鏡?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習慣化」會讓人沉浸於習慣中,忘記思考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是否恰當?忘記自己是有權決定與自己有關事情的人

這就是「習慣化」的威力。


「習慣化」是生物本能,能讓生物節約生理資源,並避免過度的擔憂。老鷹在天上盤旋的時候,小雞會驚荒逃避,但如果是紙飛機在天上飛,小雞慢慢就知道它對自己無害,就不會再驚荒失逃,而可繼續安穩覓食。

紙飛機無害,但不良的生活作息、不健康的飲食、不友善的人際關係……這些也會令人慢慢"習慣",卻對人有害!但別擔心,若有覺察的話,藉由「去習慣化」這把鑰匙,讓自己"重新開始",讓自己再次清醒、再提醒自己一次---自己是有選擇權、決定權去改變的!


而且最令我驚訝的是,"習慣化"的層面比我想像中更廣、更快!作者提醒我們,人們時時刻刻都在對所有事物習慣成自然,包括財富、貧窮、權力、風險、婚姻、歧視,以及習慣任何情緒,不論好壞,例如愛、恨和羞恥感……這些習慣是來自於不同神經元之間的主動抑制

當令人驚訝或意外的事情發生時,你的大腦會做出強烈的反應,但是當一切都如預測的一樣時,你大腦的反應就會減弱,有時甚至根本不做反應。
這是因為要求生存,你的大腦就必須優先考慮不同的新事物:突然聞到的氣味、一隻極餓的獅子朝你奔來,或者美女俊男走過你身邊。為了凸顯這個意想不到的新事物,你的大腦會自動過濾掉已經在你意料之中的舊事物。


這本書非常好看,作者們舉了很多科學的實證,讓我更了解「習慣化 vs 去習慣化」在大腦運作的實際生理學原理,及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可以調控,讓我更能得心應手地使用這"兩把鑰匙"!閱畢此書,讓我對一些人生疑問又有了新的見解,並回頭註記在曾經發佈的文章留言中。

書中也舉了一些社會運動的例子,讓我對照著現下世態、不勝唏噓,也有許多感憾……

雖然我不能替別人作決定,但在知道習慣化與去習慣化的"人性"後,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好的品行或行為,可以藉由"習慣化"這把鑰匙,讓自己習慣,讓這些好的品行及行為變成自己的"反射動作"一般,那就能更不費吹灰之力的去執行它、完成它。


那不恰當的觀念或行為呢?即可藉由"去習慣化"這把鑰匙,來避免習慣它!


以下分享書中三個令我最有感的去習慣化主題:「說謊生理學」、「假訊息竟變成真理的過程」,以及「打破習慣化的束縛」!


❦ 說謊生理學

一個人每多撒一個謊,他腦部杏仁核反應就減少一點---這是對說謊的一種習慣形式。

他的大腦對他不誠實的敏感度下降愈大,下回有機會的時候,他就愈會撒謊。

如果沒有人們在做不道德行為時通常會經歷的不安感,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不誠實。

當一個人已習慣了自己的謊言,他就不會注意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個實驗,讓即將參加考試的學生服用一種叫作ß受體阻斷劑的藥物,可以減少情緒激動,結果與服用安慰劑的學生相比,他們作弊的可能性是服用安慰劑學生的兩倍!這種藥物人為地減少了原本可以抑制作弊的負面感覺(有點像是由於反覆說謊而形成的習慣)。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我們的道德本性深刻反映了我們的自我,然後透過一顆小藥丸,調節了我們的生物功能,也改變了我們的道德本性。

我們想說的是,小謊言可以且確實會導致更繁頻、更大的謊言。

了解不誠實的行為會因習慣化而惡化,對於如何在家庭和工作中減少不誠實行為具有明顯的意義:防患於未然


如果你忽視小的過失,它們可能會像滾雪球一樣,逐漸發展成帶來嚴重後果的行為。人們可能會習慣於不誠實,不再認為這是錯的。


在家裡,當孩子撒謊時給予指正,讓他們悔恨,可以降低他們對不誠實習慣化的機率。在情況惡化前,這樣的干預措施將明確的規範,讓孩子明白什麼可以容忍、什麼不能容忍。


在工作場所,如果你創造不接受小謊(例如虛報幾塊錢開支)的氣氛,應該比較明智,並且能避免更大的問題。


小過失立即解決,以傳遞明確的訊息。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將來出現更大的過失(例如違反科學倫理的行為),因為那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負面後果,不僅是對那個不誠實的人,而且對我們團隊內外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我們的行為準則通常很嚴格:(永遠)不說謊、(永遠)不偷竊,(永遠)不能不尊重父母,(永遠)不洩露機密資訊,(永遠)不違背承諾。嚴謹的規範似乎有點極端,但這就是重點。它們會導致強烈的情緒反應,使人們更難接受自己的道過失行為。


這就是善用“去習慣化”的這把鑰匙,用以關閉不好的習性。



❦ (假)訊息是如何變成"真理"的?

口號應該不斷地重複,直到最後一個人都明白了這個想法。---阿道夫.希特勒。

只要你重複某句話的次數夠多,人們就可能會開始相信它。

希特勒知道,有些網紅也知道,重複,會讓你產生一種熟悉感。

當某件聽起來熟悉,你就會認為它是真的。這是因為在生活中,熟悉的感覺常常(正確地)與真相聯繫在一,而驚訝的感覺常常(正確地)與荒謬聯繫在一起。


例如,我告訴你有一隻會說中國話的七色貓,你必然會感到驚訝,這種感覺是一個很好的指標,顯示有些事情不對勁,你應該放慢速度,並仔細考慮這個陳述。

「比較熟悉,比較真實」的捷思法不壞,但是當人們有錯誤的想法,或者試圖傳播假訊息,使謊言因重複而變得熟悉時,問題就會出現。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你的大腦非常擅長指認出「我以前聽過這種說法」(即這是「熟悉的」),但不擅長記住你以前是在哪裡?由誰?在何處?什麼情況下聽過這個說法。貯存額外的資訊需要付出怒力,並且需要寶貴的資源。


這表示你必須小心,不要重複謊言,即使是為了揭穿它們。

不要讓錯誤訊息的“習慣化”在不經意發生。


有時最好完全忽略謊言,以避免它獲得認同。誠然,有時需要與謊言正面對決,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也應該避免重複錯誤訊息,而應陳述事實。

例如,如果想反駁有關「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的貼文,你認為下列哪種說法更好?

A「美國只有不到10%的囚犯是移民。」

B「美國91%的囚犯都在美國出生。」

在本質上,這兩種說法都傳達了相同的想法,然而,A在人們的心中把「移民」與「囚犯」連結在一起,連結這兩個概念可能會在無意中觸發熟悉感信號,導致幾週後,人們再度聽到「美國大多數的囚犯都是移民」這個陳述時,就會覺得它很合理。但陳述B則避免了這個陷阱!



❦ 打破習慣化的束縛

一個明顯的難題的是,如果習慣化是普遍且完全的,那麼以打破這種束縛為目標的運動就不可能發生。

如果習慣化不改變,情況就會永遠固定如此。就如George Orwell小說《一九八四》中的一個冷酷角色說的:「如果你想要一幅未來的景象,就想像一隻靴子踩在人臉上---永遠。」


社會運動要發生,必須有人未完全習慣化---對某些做法或某種情況感到不滿,並且願意對此說些什麼或做點什麼。


社會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他們的態度也各不相同。

有些人已經完全習慣了現有的事物,包括不公不義,他們會把目前的做法視為背景噪音,或視為生活中正常且自然的一部分。

有些人已經大致上習慣了,他們會聽到自己腦海中抗議的聲音,只是那個聲音相對比較安靜。

有些人只習慣了一點點,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會感到憤怒或震驚,但他們也會敏銳地意識到改變很困難或不太可能,這表示他們會讓自己保持沉默。他們可能會認為,明知道會徒勞無功,又何必枉費心機?這些人所做的就是「假裝偏好」;由於現有的規範,他們不會透露自己的實際偏好和想法。他們或許會願意這麼做,但前提是規範得要改變。

人們會有不同的行動門檻。習慣化最低的人最有意願採取行動,即使他們孤單而沒有同伴,我們姑且把他們稱為「零」。

其他已稍微習慣的會願意行動,但不願打頭陣,他們需要有人帶領,我們把他們稱為「一」。

還有一些雖然願意採取行動,但不會做第一或第二批,他們需要先驅,他們是「二」,二後面是三,三後面是四,四後面是五,一直到無限(就是已經完全習慣化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反抗)。

在這個說明中,只有在正確的社會互動發生之後,才會發生變化,如果一看到零行動,他們就會跟著行動,二看到一和零,那麼二就會跟著行動。最後我們就會看到一種社會的連鎖反應,大規模的運動就因此發生。


但仍有一個神祕之處:我們如何解釋不習慣化的人---零?

對這個問題,我們提不出完整的答案,但我們認為,部分原因在於他們在某個階段可能接觸到「去」習慣化的事物---讓現有的做法不再自然,也不再必然,而這讓他們產生了一種震撼或驚喜。

讓他們去習慣化的事物,可能是在其他時空的不同做法,可能是由某些遭遇或經歷所激發的想像情境。我們把這些人稱為「去習慣化的倡導者」。

#小昕認為,也有可能是透過大量閱讀



❦ 寫在最後---去習慣化的未來

如今要當實驗者或觀察者都比以往容易得多。你可以在網路上接觸你震驚的文字、圖像、影片和虛擬實境。你遇到的事情可能使人反感,也可能令人興奮。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它都可能讓你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處境和生活,並對眼前的事物感到驚訝。

這些接觸都可以充當「去習慣化的機器」,讓我們脫離自己的現實,然後再次回到自己的現實。在某些情況下,它的結果會令人不安和不快,我們會突然看到可怕的事物,但在其他情況下,我們希望,我們的世界將會重新煥發光彩。



##

🔮小昕藏書

🤐腦神經心理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d-avatar-img
2025/04/11
大量閱讀造成原意思考,接收知識的比例也變大
❦ 莊小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2
Red 謝謝紅兄分享!「原意思考」,單純可靠!!
彼得潘-avatar-img
2025/04/11
人類除了穿上褲子還會說話寫字也會擠出笑容 這幾樣已經超越其他物種不知凡幾。 人生的課程似乎無窮盡 雖說“學海無涯勤是岸”很勵志 但除開義務教育的功課和更進階的大學碩博的專業科目 要面對的也許還更多 這時又有“活到老學到老”繼續勉勵鞭策你我。 因為人的七情六慾和生心理困擾就夠一輩子來修正檢討或懺悔彌補 而且往往新一輪的煩惱能見縫插針在以為可鬆口氣的時候就來敲門。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自我教育是我自己對人生修為進程的看法和歸類 家教讓人中規中矩 學校讓人適應團體意識也學習基本知識 自我教育就精采了 要培養人生觀 建立價值觀 甚至關懷全球的世界觀……這些人生的功課並不考試也不頒發文憑和畢業證書(因為生命終了前也不可能修完課程)但對人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影響 這些牽扯的範疇很大很廣 甚至還有學派之分 尤其把話說得曲曲折折的哲學更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該信從誰呢? 為什麼麻木和容忍?因為灰色地帶不斷的在擴大 舊時說真理不怕考驗真金不怕火煉 但什麼是審查真理的依據和誰來評是非(老莎那句沒有對錯的話又重現江湖嘍)我如今選擇寬容的對待別人和自己 舊時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對自己太殘忍 但寬以待己嚴以律人又太自私 那麼灰色地帶正是理想的境地。 拙作兩篇 請賜教 謝謝! https://vocus.cc/article/63fa87a2fd89780001deeac4 學有止境(上) https://vocus.cc/article/63fab529fd89780001dfdb0e 學有止境(下)
❦ 莊小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2
彼得潘 謝謝彼得大滿滿分享!《學有止境(上)(下)》的內容也很讚! ❦自我教育就精采了,要培養人生觀 建立價值觀、甚至關懷全球的世界觀……這些人生的功課並不考試也不頒發文憑和畢業證書(因為生命終了前也不可能修完課程,但對人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影響。 ❦ 灰色地帶正是理想的境地!
鏡-avatar-img
2025/04/12
習慣最難改,不過給人植入思想倒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真不可怕、假也不可怕、真假相伴最可怕~
❦ 莊小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2
鏡 謝謝鏡的分享,那要看看植入的是何種思想?😆😆我也覺得真假相伴最可怕!!
真然-avatar-img
2025/04/12
謝謝莊老師的分享!
❦ 莊小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2
真然 謝謝真然賞文❤
宇牛-avatar-img
2025/04/11
習慣很可怕!
❦ 莊小昕-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12
宇牛 習慣有時也很方便!
avatar-img
莊小昕❦祕密學院
218會員
798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書探討習慣對生活的影響,作者深入研究為何我們會習慣化,以及如何去習慣化。書中提到,休息可以降低對美好事物的習慣,創造更長久的歡樂。同時,破除低期望的束縛,對生活美好期待,可以為未來注入更多希望。最後,書籍鼓勵讀者參與同事的話題,選擇去習慣化那些負能量的話語,以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構成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習慣造就了每個小結果,最終影響人生。改變始於足下,從性實習慣開始,最終影響整個世界。
Thumbnail
習慣構成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習慣造就了每個小結果,最終影響人生。改變始於足下,從性實習慣開始,最終影響整個世界。
Thumbnail
所謂工欲善其事,預先利其器,此書屬於工具書,是一本幫助人們建立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強大工具,首先提到習慣的重要性,在提到一些盲點,最後提出一個框架,根據框架每個部分去各個擊破,提出培養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方法,最後還有重點整理,非常方便使用
Thumbnail
所謂工欲善其事,預先利其器,此書屬於工具書,是一本幫助人們建立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強大工具,首先提到習慣的重要性,在提到一些盲點,最後提出一個框架,根據框架每個部分去各個擊破,提出培養好習慣,擺脫壞習慣的方法,最後還有重點整理,非常方便使用
Thumbnail
如果覺得建立好習慣或戒掉壞習慣很難,問題不在你,而在於你的系統~
Thumbnail
如果覺得建立好習慣或戒掉壞習慣很難,問題不在你,而在於你的系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