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品,或許可以採用「暫時的保管物」的概念對待之。
誠然,物品在買賣當中易主極其正常,推動買賣發生的,一是獲利,一是需求,再一個是擁有的欲望,其中末者殺傷力最強。欲望無窮,放任、忽略、壓抑都不是妥善的處置,唯有與之共存才能使心舒坦,所以才有了前一段的念頭。以前的我愚昧的可愛,總想要將世上好書都收入囊中──同樣的問題,世上的書何其多,怎麼收集得完呢?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擺脫莫名的失落感,之後就盡量租借書了。
「暫時的保管物」最根本的想法是,物品從來都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的,它只是恰好在你的手裡,而你能做的惟有好好愛護它,用盡力氣吸取它的價值,然後鄭重地把它交給下一個人。如此,此物的一生才算完美。
另一件事,剛在削蘋果時,對霎時的紅黃變化著迷,天是何其厲害,該如何做才能生得如此趣味的寶貝呢?這讓我想到:人啊,在習慣環境帶來的刺激後,不再驚訝、慨嘆於常物,變得麻木,生活了無生趣。有的甚至轉而追求科技帶來的官能新鮮感,奉那些企業 CEO 為新的「上帝」,盲目崇拜。此舉無助於人類心靈的昇華,反而招致更多「可能的藝術家」往俗人路上走,可怕可怕。
我花了很多力氣,有意識地對抗那些讓我墮落的「俗物」,所以剛剛就在想,要如何保持藝術家的心呢?
說到底,那種心像什麼呢?對萬事萬物皆抱持好奇心,敏於受影響卻又卓然自立?我想一種形容可能合適:如同男人好色是本能、是莫名的衝動,藝術家之好雅,是否可以比擬?倘若相似的話(其實應該不太像),隨時維持這種衝動,就是藝術家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