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法的告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為印儀學苑的貓

圖為印儀學苑的貓


去年佛學班畢業前,深感學習佛法對我幫助莫大,發願要把所有作業分享在社群上,佛度有緣人。上星期,分享完最後一篇佛學班作業,把兩年來的課堂作業全分享完了。

我是無神論者,認為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幸福全靠自己創造。但就算勞動創造價值,實踐檢驗真理,還是得面對焦慮、壓力、孤寂、徬徨。我在上佛學班前,跟一群朋友用一整年讀完佛洛姆的《愛的藝術》,處理很多自己的生命課題。但這些心理學的東西,很難跟長輩交流,成為我2023年去上佛學班的動力之一,或許能透過佛法跟長輩分享什麼。

我上了幾堂課後就發現自己太天真,在流傳2500多年的東方心理學面前,說什麼「處理很多自己的生命課題」,逗得佛陀都嘴角上揚了。煩惱即是菩提,行住坐臥皆是禪,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都是在修行。而何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

佛法的辯證思維,與我多年來學習唯物辯證法產生許多共鳴。當法師上課說佛法強調唯心,但不是唯心論時,更讓我深感在知識上的親近性。在上佛學班的兩年中,我持續閱讀一些心理學暢銷書,比如《被討厭的勇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心流》、《逃避自由》等,這些來自西方心理學書籍的內容與我在佛學班課程所學相呼應,加深我對佛法的理解,反之,也加深我對這些心理學內容的學習。

一位朋友說佛法是用宗教包裝的哲學,精闢地反映我學習佛法的心得。過去我把宗教視為鴉片,如今,當我看著拿香虔誠祝禱的人們,看到跪拜誠心祈福的信徒,我對宗教多了份敬畏。若能讓人們不被生活中的苦難擊倒,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

但不是所有宗教都是好的,尤其宗教很容易成為心靈脆弱的人的倚靠,被以宗教之名施行不義之舉。人不該被自己創造出來的事物反過來主宰,不論是資本還是宗教,我們稱之為異化。如果宗教變成壓迫,使人自我懷疑,變得賴以為生,導致傾家蕩產,無法離苦得樂,成為壓迫根源,那這種宗教有何存在的意義?

但如果有一套哲學方法讓你能更主宰自己的生命,做自己的主人,讓你喪志時獲得希望,徬徨時得以安心,自卑時備受鼓舞,對境遇物來順應,更能照顧身心,慈悲地對待他人,那就算不是宗教,不是佛法,也讓人心馳神往。

於我而言,我的人生際遇與知識積累讓我親近了佛法,在既有的價值觀上,多了一個能主宰自己生命的思想武器,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時,也能認識自己與改造自己。

這是我的因緣,分享給有緣人。就算對佛法沒興趣,或許也能從中獲得些什麼。在分享完佛學班作業的最後,以此作為對佛法的告白,阿彌陀佛!



raw-image

印儀佛學研讀班 招生中
https://reurl.cc/7dQ43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12
謝謝您的分享❤️
阿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2
旅人小萌 謝謝鼓勵❤️
avatar-img
阿崇
3會員
20內容數
工作與生活中,透過書寫探索「為什麼寫」。
阿崇的其他內容
2025/02/06
面對當前全球詭譎多變的局勢,人們不斷見證各種前所未有的歷史。難道,就沒有一種語言,能闡述我們個人跟宏觀的歷史變局之間的關係嗎?我想,這才是我給自己的命題,找回某種敘事方式,敘述我們個人跟宏觀局勢之間的關係,然後在芸芸眾生裡看見自己,又從自己看見芸芸眾生。
Thumbnail
2025/02/06
面對當前全球詭譎多變的局勢,人們不斷見證各種前所未有的歷史。難道,就沒有一種語言,能闡述我們個人跟宏觀的歷史變局之間的關係嗎?我想,這才是我給自己的命題,找回某種敘事方式,敘述我們個人跟宏觀局勢之間的關係,然後在芸芸眾生裡看見自己,又從自己看見芸芸眾生。
Thumbnail
2025/01/28
我雖然只回去短短不到一天,卻感受到鄉下鄰里相互幫忙扶持的力量。然而,家園重建遙遙無期,心累更勝身體的疲憊,對當地居民來說,這個年實在不好過。
Thumbnail
2025/01/28
我雖然只回去短短不到一天,卻感受到鄉下鄰里相互幫忙扶持的力量。然而,家園重建遙遙無期,心累更勝身體的疲憊,對當地居民來說,這個年實在不好過。
Thumbnail
2025/01/22
2024年,我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勉,2025年期許自己「踩著錯誤前進,抱著希望努力」,這是屬於我的「嚴厲的鞭子和腳前的提燈」,希望我能勇敢地、謙虛地踩著錯誤前進,從中體驗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Thumbnail
2025/01/22
2024年,我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自勉,2025年期許自己「踩著錯誤前進,抱著希望努力」,這是屬於我的「嚴厲的鞭子和腳前的提燈」,希望我能勇敢地、謙虛地踩著錯誤前進,從中體驗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看了聖嚴法師《佛陀的正見》,裡面提到自皈依,如果融合現代身心靈的概念,皈依佛性本身,原本讀過去只是一段文字,直到最近讀了心靈的八種意識:第八識啟動事件,事件啟動第七識的情緒標籤,如同一段光譜,光譜兩端看似不相容的價值觀同時亮燈,在個人整合的過程,我沒辦法不用吵架的方式溝通,不一樣的觀點無法好好說
Thumbnail
在看了聖嚴法師《佛陀的正見》,裡面提到自皈依,如果融合現代身心靈的概念,皈依佛性本身,原本讀過去只是一段文字,直到最近讀了心靈的八種意識:第八識啟動事件,事件啟動第七識的情緒標籤,如同一段光譜,光譜兩端看似不相容的價值觀同時亮燈,在個人整合的過程,我沒辦法不用吵架的方式溝通,不一樣的觀點無法好好說
Thumbnail
我認識並學習佛法以來,一直很著重「回到自己」,認為大道之行,不責於人。反求諸己或能從自省中解脫,但能做到真正成就智慧的自省談何容易。於是,我開始想,塑我心中的那尊佛。
Thumbnail
我認識並學習佛法以來,一直很著重「回到自己」,認為大道之行,不責於人。反求諸己或能從自省中解脫,但能做到真正成就智慧的自省談何容易。於是,我開始想,塑我心中的那尊佛。
Thumbnail
學佛的人都說要自利利他。「自利」,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學佛修行實踐佛法,佛法在你身上真的產生許多的功德,這些功德自己會得到利益,比如煩惱就會不那麼重,越來越生出智慧;以前有很多的邪知邪見,現在因為聽聞佛法的正知正見,慢慢導正。
Thumbnail
學佛的人都說要自利利他。「自利」,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學佛修行實踐佛法,佛法在你身上真的產生許多的功德,這些功德自己會得到利益,比如煩惱就會不那麼重,越來越生出智慧;以前有很多的邪知邪見,現在因為聽聞佛法的正知正見,慢慢導正。
Thumbnail
來學佛要把佛法的正知正見,放在自己的相續當中,作為為人處事、判斷善惡的準則,這叫做佛法的智慧入心,體現在你的生活中。如果對佛法沒有勤於修學,沒有融會貫通,一知半解。雖然皈依佛門,但是在社會上、家庭、工作中的緣境,還是常常跟著自己的欲望、煩惱、情緒去走,跟沒學佛的人,不是沒兩樣嗎?
Thumbnail
來學佛要把佛法的正知正見,放在自己的相續當中,作為為人處事、判斷善惡的準則,這叫做佛法的智慧入心,體現在你的生活中。如果對佛法沒有勤於修學,沒有融會貫通,一知半解。雖然皈依佛門,但是在社會上、家庭、工作中的緣境,還是常常跟著自己的欲望、煩惱、情緒去走,跟沒學佛的人,不是沒兩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參加法鼓山菩薩戒受戒的心得。這次參加活動讓我內心相當富足,並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也提到了曾寶儀的書《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分享了書中的感動引起的觸動。作者也分享了在追尋內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參加法鼓山菩薩戒受戒的心得。這次參加活動讓我內心相當富足,並體會到活在當下的重要性。文章中也提到了曾寶儀的書《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你自己》,分享了書中的感動引起的觸動。作者也分享了在追尋內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以及對當下生活的態度。
Thumbnail
加上佛教的戒律,即便很嚴苛又很嚴肅,不過這一切都是在保護自己,免於陷入困境,人為什麼會有紛爭不斷?也源自於貪欲而造成的,摒除這項問題,唯獨規則可以克制身口意,當然這是針對僧人才會這麼做,那麼我們普通人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加上佛教的戒律,即便很嚴苛又很嚴肅,不過這一切都是在保護自己,免於陷入困境,人為什麼會有紛爭不斷?也源自於貪欲而造成的,摒除這項問題,唯獨規則可以克制身口意,當然這是針對僧人才會這麼做,那麼我們普通人該怎麼做呢?
Thumbnail
在佛教,開悟是指依佛陀所教導的真理修行而有所體會的見地,稱為「體驗性智慧」,可以使修行者明白生命的本質是無常,世間萬物瞬息之間千變萬化,而執著與貪婪,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因此,開悟可以被理解為對生命的覺醒,意味著眾生從迷惑與無明中解脫,認識到真實的自我和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在佛教,開悟是指依佛陀所教導的真理修行而有所體會的見地,稱為「體驗性智慧」,可以使修行者明白生命的本質是無常,世間萬物瞬息之間千變萬化,而執著與貪婪,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惱與痛苦。因此,開悟可以被理解為對生命的覺醒,意味著眾生從迷惑與無明中解脫,認識到真實的自我和生命的本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