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巨嬰現象:當成年人拒絕長大》—上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巨嬰讓人又無奈又痛苦?

台灣社會有一種讓人無力的現象:有些人年過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卻依然像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們在生活中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凡事只考慮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卻從來不願承擔責任。更令人無奈的是,這些人往往看起來沒有惡意,但當問題出現時,他們總會第一時間推卸責任,甚至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不夠體貼、不夠關心、不夠努力?

你可能在職場中遇過這樣的同事,專案有問題他說是你的溝通不到位;感情中,他是那個埋怨你不夠愛、不夠懂他的人;甚至在家庭裡,他可能是讓你一肩扛下所有責任的配偶,卻總抱怨你「太小題大作」。

這些「巨嬰」並不是天生如此。他們的行為與心態,往往來自於成長過程中被過度保護、忽視邊界的結果:小時候,父母不願放手讓他們承擔後果;長大後,家庭與社會又縱容他們繼續依賴他人。久而久之,他們習慣將問題交給別人解決,卻不懂得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

但巨嬰現象不只是一個人的問題,它其實是家庭教育與社會文化共同塑造的結果。這樣的現象,讓受害者感到無奈,讓巨嬰本人裹足不前,更讓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團體陷入無止境的情緒消耗。

巨嬰的形成或許已成定局,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看穿這種現象背後的邏輯,並找到一條解決的出路?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從巨嬰的職場、感情與家庭三個層面,深度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並探討我們如何與巨嬰共處,以及如何幫助他們邁向真正的心理成熟。

一、職場中的巨嬰:問題的製造者

1. 「這不是我的問題」:推責文化的愛好者

台灣職場中最常見的巨嬰行為之一,就是「推責任」。當專案出現問題,他們第一反應是:「這是主管決策有問題」、「其他部門太不配合」,從來不檢討自己有沒有疏失。

這種「甩鍋文化」在某些公司甚至成了默許的生存法則,讓巨嬰型員工能安然無事地在職場打滾,卻讓團隊士氣逐漸崩解。

2. 「我不會,幫我一下」:職場中的媽寶心態

巨嬰不僅推卸責任,還喜歡尋找「職場保姆」。他們在面對新挑戰時,總是第一時間說:「這很難耶,我不會欸,能幫我嗎?」甚至不願意自己花時間學習。久而久之,團隊中願意協助他們的人越來越少,連主管都對他們失去耐心。

3. 為什麼巨嬰能活在職場上?

• 家長式的教育方式:許多巨嬰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過度保護,讓他們習慣性依賴權威或長輩。進入職場後,這種心態被延續,導致他們無法在工作中獨立應對壓力。

• 部分企業文化的縱容:某些台灣企業注重「表面和平」,對於巨嬰行為選擇性忽略,讓這些人得以持續存在,並拖累團隊效率。


二、感情中的巨嬰:愛情的消耗者

1. 「你應該照顧我」:從伴侶索取的無底洞

首月僅1元付費即可解鎖全部文章
本篇內容共 253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點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399會員
606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巨嬰現象背後,隱藏著對責任的逃避與對現實的恐懼。無論是職場甩鍋、感情中的情緒勒索,還是家庭中的依賴,巨嬰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但成長從來也不會太晚。本文將帶你探索如何在職場、感情與家庭中,透過清晰界限與智慧引導,幫助巨嬰完成心理斷奶,同時讓自己成為更有力量的人。學會幫助他人,也成就自己。
Thumbnail
巨嬰現象背後,隱藏著對責任的逃避與對現實的恐懼。無論是職場甩鍋、感情中的情緒勒索,還是家庭中的依賴,巨嬰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但成長從來也不會太晚。本文將帶你探索如何在職場、感情與家庭中,透過清晰界限與智慧引導,幫助巨嬰完成心理斷奶,同時讓自己成為更有力量的人。學會幫助他人,也成就自己。
Thumbnail
《巨嬰現象:當成年人拒絕長大》探討那些成年後仍未成熟的人在職場、感情與家庭中的行為模式。他們推卸責任、情緒勒索、依賴他人,將壓力轉嫁到周圍的人身上,卻拒絕成長。本文剖析巨嬰現象的成因與影響,並提供與巨嬰共處及改變的實用策略,幫助讀者劃清界限,重建平衡關係,走向更加健康與成熟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巨嬰現象:當成年人拒絕長大》探討那些成年後仍未成熟的人在職場、感情與家庭中的行為模式。他們推卸責任、情緒勒索、依賴他人,將壓力轉嫁到周圍的人身上,卻拒絕成長。本文剖析巨嬰現象的成因與影響,並提供與巨嬰共處及改變的實用策略,幫助讀者劃清界限,重建平衡關係,走向更加健康與成熟的互動模式。
Thumbnail
「成年」是代表可以為自己負責了。 「成熟」是能在完成自己的事之餘,對周遭多一分同情理解與擔待。
Thumbnail
「成年」是代表可以為自己負責了。 「成熟」是能在完成自己的事之餘,對周遭多一分同情理解與擔待。
Thumbnail
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做“職場巨嬰”。 所謂職場巨嬰,就是指一個人生理上明明已經成年,但思想卻始終像繦褓中的嬰兒一樣,缺乏起碼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壓能力。 事實上,這種不成熟的工作心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人身上。 著名心理學者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講過這樣的
Thumbnail
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叫做“職場巨嬰”。 所謂職場巨嬰,就是指一個人生理上明明已經成年,但思想卻始終像繦褓中的嬰兒一樣,缺乏起碼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壓能力。 事實上,這種不成熟的工作心態,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很多人身上。 著名心理學者武志紅在《巨嬰國》中,講過這樣的
Thumbnail
巨嬰是指在關係中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的一方,為了避免成為巨嬰,可以遵循三個密訣:建立依賴並信賴的關係、換位思考以理解對方的需求和感受、在關係中堅持自己的底線並與對方共同制定規則和遊戲方法。這些密訣有助於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並避免單方面的付出或接受。
Thumbnail
巨嬰是指在關係中只知索取而不知付出的一方,為了避免成為巨嬰,可以遵循三個密訣:建立依賴並信賴的關係、換位思考以理解對方的需求和感受、在關係中堅持自己的底線並與對方共同制定規則和遊戲方法。這些密訣有助於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並避免單方面的付出或接受。
Thumbnail
幾個虛擬小故事,來說明甚麼是情緒巨嬰。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故事一:自戀的巨婴老闆 在一家新創公司裡,有一位自戀的巨嬰老板,名叫艾倫。他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讓全公司圍著他轉,而且極度自信,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唯一正確的。每次有人提出建議或批評他的決策,他總是口不對心地答應,但事後卻不經思考地拒絕
Thumbnail
幾個虛擬小故事,來說明甚麼是情緒巨嬰。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故事一:自戀的巨婴老闆 在一家新創公司裡,有一位自戀的巨嬰老板,名叫艾倫。他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讓全公司圍著他轉,而且極度自信,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唯一正確的。每次有人提出建議或批評他的決策,他總是口不對心地答應,但事後卻不經思考地拒絕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Thumbnail
─有感前言 小時候我是寄養在親戚家,成長環境屬於問題極為嚴重的壓抑型傳統家庭,從小被灌輸「囡仔人有耳無喙」,導致長大很多心裡真正的想法無法正確表達,甚至不敢對長輩、上司表達自己的意見。由於從小父母離異,爸媽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尊稱,還記得小時候,最愛爸媽過節時來看我,因為我就有好吃的糖和新衣服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