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品質,可以從小慢慢養成|《小茴香班班親會》

|做事的品質,可以從小慢慢養成|《小茴香班班親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年紀小小,也能把一件事做好。不管速度快或慢,

都能在一段時間後,看見小小的成效。這是很振奮人心的。

老師說「要把聯絡簿放在小D書包的那一邊」,

一個指令下來,孩子聽進去,也看到了,但手不一定能做到。

這是需要身體能力等待的。

大人有耐心,孩子就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練習,練習的足夠,

那充滿自信的笑容肯定會在某天出現,然後說「我可以、我做到了」。

每當這時後,就會覺得信心的出現,是連動出來的。

核心素養,都潛藏在生活裡面。

但要大人在意,在意才會有意識。

孩子要有意識,也是來自於大人先有,先做了。

孩子看到了,跟著一起做,然後有經驗,最後形成了意識。

這是一個長串的模組與歷程。

透過提醒、規範、教導、行動,實踐,示範,陪伴⋯⋯

都是慢慢慢慢慢⋯然後那小小的成效,有一天就出現了。

一場班親會,大人透過老師的分享,瞭解了孩子,更多的、更深入的。

這些都是為了在孩子成長的歷程中,讓我們可以有素材、有資源、

知道該如何設定目標,如何調整孩子。學習是一個共同體,

在0-6歲這麼寶貴的時區裡,我們都共同參與了孩子的現在,

而未來也在遠方等著我們。小茴香,香香的,可可愛愛的。未來仍是!

我們一起陪伴孩子長大吧!

#下週繼續接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的沙龍
30會員
3.4K內容數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每一個討論都有著下一步, 這下一步是因為有目的在前面導引著, 當孩子願意跟著做,也信任老師,那麼目的肯定會達成。 而要孩子願意信任老師, 也必須來自於老師全然的相信孩子, 有這股有能量在互動,就能讓孩子勇敢放手去做。 這個學期,小班的方案是表演。 生活中就是唱歌、跳舞、遊戲, 有
這個小小的、幼幼的年紀,還在長大。 能看見最多的進展就是, 可以比較不用哭泣的方式表達需求。 但這這狀態仍上上下下。 這時我們必須持續的相信孩子, 他們是用著自己最能盡力展現的力量, 去應對著這個世界了。 「指令」,對他們而言,就像一把鑰匙, 有指令,就似乎能打開一個開關。 以
鼓勵孩子去研究、去探索,需要時間。 當我感受了現場的聆聽, 我也感受著老師正在報告的課程, 更感受著家長在聽的時候的感覺。 這些感受對我來講重要, 因為我必須確認這件事情是對的。 為什麼能夠確認這些事情是對的? 因為我看到孩子的熱度、看見孩子的喜愛與渴望。 最重要的是
到了班親會結束,這個學期就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這個時候,去回顧這個階段,似乎會很清楚, 有些東西的經歷是必然的。 你必須得經過、才會知道那是什麼? 否則日子一樣過、孩子一樣在長大, 那不知不覺中,一晃眼而過的或許都是機會。 面對你無需太用力,與太用心,孩子一樣在長大的事實, 難免會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依照著把
班親會先從後面說起。這方案的尾端,是藝術創創作也是科學實驗。 記得小時後的幼兒園,大家做著一樣的作品, 材料一樣,外型一樣,功能一樣~雖然捧著作品的成就感一樣很大! 但那背後的意義其實差很多。材料包既簡單又方便。 完成的過程,當然仍有一些精細動作的挑戰。 可能也會上色,仍也是個藝術創作
每一個討論都有著下一步, 這下一步是因為有目的在前面導引著, 當孩子願意跟著做,也信任老師,那麼目的肯定會達成。 而要孩子願意信任老師, 也必須來自於老師全然的相信孩子, 有這股有能量在互動,就能讓孩子勇敢放手去做。 這個學期,小班的方案是表演。 生活中就是唱歌、跳舞、遊戲, 有
這個小小的、幼幼的年紀,還在長大。 能看見最多的進展就是, 可以比較不用哭泣的方式表達需求。 但這這狀態仍上上下下。 這時我們必須持續的相信孩子, 他們是用著自己最能盡力展現的力量, 去應對著這個世界了。 「指令」,對他們而言,就像一把鑰匙, 有指令,就似乎能打開一個開關。 以
鼓勵孩子去研究、去探索,需要時間。 當我感受了現場的聆聽, 我也感受著老師正在報告的課程, 更感受著家長在聽的時候的感覺。 這些感受對我來講重要, 因為我必須確認這件事情是對的。 為什麼能夠確認這些事情是對的? 因為我看到孩子的熱度、看見孩子的喜愛與渴望。 最重要的是
到了班親會結束,這個學期就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這個時候,去回顧這個階段,似乎會很清楚, 有些東西的經歷是必然的。 你必須得經過、才會知道那是什麼? 否則日子一樣過、孩子一樣在長大, 那不知不覺中,一晃眼而過的或許都是機會。 面對你無需太用力,與太用心,孩子一樣在長大的事實, 難免會
長大的孩子,有著愈來愈清楚的思維邏輯, 它會幫助許多東西: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與人如何合作, 開始有能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長大很好, 因為能做的事愈來愈多,能思考的廣度愈來愈開闊, 可以深入的探索與研究,也帶來更多的學習意願。 這是我們樂見的學習軌跡。而不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依照著把
班親會先從後面說起。這方案的尾端,是藝術創創作也是科學實驗。 記得小時後的幼兒園,大家做著一樣的作品, 材料一樣,外型一樣,功能一樣~雖然捧著作品的成就感一樣很大! 但那背後的意義其實差很多。材料包既簡單又方便。 完成的過程,當然仍有一些精細動作的挑戰。 可能也會上色,仍也是個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