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對植物最重要的微生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說,我對植病其實並不熟,過去在部落格上介紹過的病菌,記得的大概就是稻瘟病菌(稻熱病)、香蕉的尖孢鐮刀菌寥寥幾種而已。


昨天分享了一篇10個最多人研究的細菌以後,我就在想,有哪些微生物對植物比較重要呢?


於是,我就去問了我的AI顧問團,得到了一個清單。

製表:老葉

製表:老葉


顧問團一致同意的微生物包括:根瘤菌、菌根真菌、假單胞菌、枯草桿菌。


首先,根瘤菌(Rhizobium)能夠與豆科植物形成共生關係,透過酵素(nitrogenase)固定空氣中的氮氣,將其轉化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這個過程對提升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非常重要。我想,應該不會有人認為,根瘤菌對植物不重要。


接著,菌根真菌 (Mycorrhizal Fungi)與90%以上的陸地植物根系形成共生關係,幫助植物吸收磷、鋅等礦物質,同時增強植物抵抗乾旱和病害的能力。特別是叢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作用最為顯著。


第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p.)具有抑制植物病原體的作用,能分泌植物生長激素,促進植物生長。特別是螢光假單胞菌(P. fluorescens)能產生抗生素和抗真菌物質,抑制植物病原體的生長,增強植物的抗病性。


第四,芽孢桿菌 (Bacillus) 能產生多種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分解有機物質,增強植物免疫力、抑制病害,並增強植物抗逆性。其中枯草芽孢桿菌(B. subtilis)尤其重要,它能產生多種抗生素和酵素,抑制植物病原體生長,並促進植物生長。


接著,得到三票的有:放線菌、解磷菌。


放線菌 (Actinomycetes) 能分解複雜的有機物質,產生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原體,並促進養分循環。鏈黴菌屬(Streptomyces)是其中最重要的類群。


解磷菌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能將難溶性磷酸鹽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提高磷素的有效性。磷在土壤中其實很容易沉澱,所以解/溶磷菌對植物的重要性當然不必多說,如Bacillus megaterium就是其中的一員。


得兩票的包括了:光合細菌、乳酸菌、固氮(螺)菌。


光合細菌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可以固定氮氣,產生生長素與維生素,提高土壤有機物質含量。紫色非硫細菌尤其重要。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參與分解有機物質,改善土壤環境,增強植物抗病性。


固氮(螺)菌: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spp.)與多種草本植物根系共生,促進植物氮代謝和生長;固氮菌(Azotobacter)是自由生活的固氮細菌,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增加土壤肥力。


其他還有一些只得一票的,如硝化細菌、草生固氮菌、灰色木黴菌好像也蠻重要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心裡的名單可以來分享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只看過乳酸菌(逃~)XD 感謝分享~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1/15
謝謝老師分享!我心裡的名單都在老師的文章裡了!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7會員
62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2025/04/27
臺灣的茶產量與種植面積,近年來的狀況就是越來越少啊,不只是產量,種植面積也是。不過,如果有在關心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種茶本來就是勞力活,採茶更是辛苦。 不過,我在整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卻遇到了一點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事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之間,是地球上最古老且普遍的共生關係之一。這段夥伴關係讓植物能夠從土壤中更有效率地吸收磷等礦物質,而真菌則從植物獲取碳。 但是,他們倆之間的互動也是精密調控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不只是植物會調節,連真菌也會喔!
Thumbnail
植物與叢枝菌根真菌之間,是地球上最古老且普遍的共生關係之一。這段夥伴關係讓植物能夠從土壤中更有效率地吸收磷等礦物質,而真菌則從植物獲取碳。 但是,他們倆之間的互動也是精密調控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不只是植物會調節,連真菌也會喔!
Thumbnail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Thumbnail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Thumbnail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根瘤菌會與植物共生,幫助植物固氮,這個可說學過生物的人應該都聽過。不過,我們在研究根瘤菌時,通常都是關心植物的時候比較多;但是細菌遇到植物時,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使用了不同植物的萃取物來測試根瘤菌,結果還蠻有意思的!
Thumbnail
還記得《阿拉伯芥如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裡面的Tip1嗎? 其實早在2022年,就已經有研究團隊找到「小芥夢幻24」囉!這24個基因,對協調植物與細菌之間的互動很重要,而且其中有一些基因,只要少掉一個,不僅對細菌在植物表面的數量發生很大的影響,也會讓植物對病原菌變得比較敏感喔!
Thumbnail
還記得《阿拉伯芥如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裡面的Tip1嗎? 其實早在2022年,就已經有研究團隊找到「小芥夢幻24」囉!這24個基因,對協調植物與細菌之間的互動很重要,而且其中有一些基因,只要少掉一個,不僅對細菌在植物表面的數量發生很大的影響,也會讓植物對病原菌變得比較敏感喔!
Thumbnail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無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的植物喔!
Thumbnail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無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的植物喔!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Thumbnail
你,從來不只是你, 而是你,加上一大群微生物。 一本讓祖克柏放床頭、比爾.蓋茲撰文推薦 大開你我眼界的微生物解謎之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年度百大注目好書 ●一推出旋即與《自私的基因》共列科普經典 ●《經濟學人》、《史密森尼》雜誌、《科學大眾》、《科學》期刊、《衛報》、《泰晤士報》等二十餘家國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