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線上線下整合成功:挑戰亞馬遜與好市多的零售巨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從疫情以來,美國超市巨頭Walmart企圖想要從線下轉型到線上,一度併購了線上零售網站JET,開啟了沃爾瑪的線上銷售。不過在疫情期間銷售並不如預期,一度還被亞馬遜打趴,完全被甩在身後。

但是,隨著疫情結束,消費者重新回到實體購物後,沃爾瑪開始回到實體銷售的優勢,加上這幾年線上系統跟運輸系統的整合,讓沃爾瑪這幾年逐漸把線上零售打開。

更重要的是,沃爾瑪善用既有的實體系統作為線上的銷售中心,讓運輸更為便利,不再是亞馬遜專門的領域。也因此,沃爾瑪不僅營收持續創新高,也逐漸拉開跟好市多的差距。

那麼,沃爾瑪到底有什麼優勢?未來沃爾瑪線上是否可以跟亞馬遜競爭?好市多會不會跟沃爾瑪差距越來越遠?沃爾瑪的股票是否被高估?

首先,我想從幾個角度來做分享:

1.中產階級的成長。 過去沃爾瑪的產品被認為便宜,但是品質普通,主要的消費族群是中低收入戶。但是疫情之後,通膨成長迅速,消費者對於物價的敏感度也增加。沃爾瑪注意到除了原本的消費者,更多中產階級消費者更在乎價錢。

為了因應消費者的需求,沃爾瑪不僅維持價錢,更在品質跟種類上提高,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目前沃爾瑪的消費者中有75%是年收入超過10萬美金的顧客, 代表沃爾瑪已經從『物美價廉』, 轉型成為高品質的購物中心。

其中,沃爾瑪翻新了800家的門店,除了販售食品以外,更投入了許多有機產品,跟自有的設計品牌開發。光是去年,沃爾瑪推出了七千種新產品的上架,相對於食品大約3%的利潤, 服飾跟有機產品帶來更好的利潤,也讓沃爾瑪的毛利率持續上升。

2.電商業務開花結果。今年第三季,沃爾瑪電商收入年成長22%,比亞馬遜還快。 目前沃爾瑪在電商雖然仍然落後亞馬遜,但是已經穩坐零售業第二。

沃爾瑪有一些策略,值得我們關注。

首先,沃爾瑪善用零售據點的優勢,把全美4600家店,當作倉庫跟運送據點,負責運送16公里外的訂單。因此在運送速度跟時效性都非常快,每筆訂單大概在30分鐘內運送就可以到達。

其次,沃爾瑪在去年會員收入已經超過10%, 利用這些會員的消費習慣, 可以分析實體店面的消費跟線上消費的差異,幫助沃爾瑪可以做更好的調配跟備貨的選擇。

第三,線上收入越來越穩定之後,沃爾瑪在廣告發展持續成長。目前沃爾瑪的會員跟廣告收入已經超過3分之一的營收。更在今年併購VIZIO強化自己的電商跟廣告平台,未來廣告收入會成為沃爾瑪很重要的一部分。

3.沃爾瑪值得期待。目前沃爾瑪在美國擁有4600家店,營收的部分佔了所有零售的25%,是市佔率最高的,也是Costco的三倍,目前線下的銷售,沃爾瑪是沒有對手的。

此外,沃爾瑪善用自己的議價優勢,把價格壓得更低,目前毛利率大約25左右, 比Costco的12%高出大概一倍,大量進貨跟產品的成本控制上比對手更有優勢。

線上的部分, 這幾年沃爾瑪的自動化,運輸系統跟線上平台,都逐漸接近亞馬遜的水準,而線上系統轉虧為盈,未來會有更多的商家,在沃爾瑪的平台上進行廣告。

目前零售產業的廣告投放約540億美元,年成長200%,一旦沃爾瑪可以把線上跟線下更好的整合,未來沃爾瑪將是零售產業投放廣告的首選,因為不論是亞馬遜或是好市多,目前主要還是在線上或是線下其中一種,並無法像沃爾瑪可以做到兩者完美的整合。

股價來看,目前沃爾瑪的本益比大約33, 亞馬遜為42,好市多為52,如果考慮零售的毛利跟線上整合,我認為未來沃爾瑪的本益比更接近亞馬遜,再加上今年的EPS預估2.5塊,沃爾瑪有機會挑戰超過$100大關。 

我認為沃爾瑪一旦線上整合完畢, 將會對Costco亞馬遜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幸好,亞馬遜不單著重在零售,也有AWS穩固亞馬遜的獲利。反而是好事多,未來如果線上系統沒有辦法建構起來,將會被沃爾瑪壓縮,更不用說當地的零售業者—Safeway,Target.


avatar-img
12會員
47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日本汽車產業在自駕系統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比較。作者認為,日本車廠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相對保守,但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開始積極投入自駕系統的開發,並與輝達等晶片公司合作。
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
特斯拉股價近期大幅震盪,本文分析其背後原因,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挑戰,包含中國電動車崛起、特斯拉應對策略、歐盟政策、亞洲車廠競爭以及自駕計程車發展等面向。作者認為特斯拉已來到短期高點,未來股價走向仍需觀察其在自駕計程車領域的表現。
日本三大車廠本田、日產、三菱合併,預計2026年推出單一品牌,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本文分析此合併案的優缺點,探討其對日本汽車產業的影響,並點出日本企業合併常面臨的挑戰,例如:合而不併、各自為政等問題。
美國晶片領先地位面臨挑戰,本文探討維持領先的策略,認為技術研發與盟友合作比單純限制中國更為重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與臺灣、韓國等盟友分工合作,才能維持長遠競爭力。過度限制中國反而會影響全球產業鏈,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
日本的記憶體公司鎧俠最近在日股IPO上市,股價表現良好,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抱持樂觀。然而,鎧俠面臨來自中國及其他強勁競爭對手的挑戰,尤其是在記憶體產品的多樣性及市場佔有率方面。文章探討了鎧俠的歷史背景、市場挑戰及未來發展前景,分析了地緣政治風險如何影響其成長,提出了對於日本在全球記憶體市場地位的思考。
本文探討日本汽車產業在自駕系統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比較。作者認為,日本車廠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相對保守,但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開始積極投入自駕系統的開發,並與輝達等晶片公司合作。
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
特斯拉股價近期大幅震盪,本文分析其背後原因,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挑戰,包含中國電動車崛起、特斯拉應對策略、歐盟政策、亞洲車廠競爭以及自駕計程車發展等面向。作者認為特斯拉已來到短期高點,未來股價走向仍需觀察其在自駕計程車領域的表現。
日本三大車廠本田、日產、三菱合併,預計2026年推出單一品牌,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本文分析此合併案的優缺點,探討其對日本汽車產業的影響,並點出日本企業合併常面臨的挑戰,例如:合而不併、各自為政等問題。
美國晶片領先地位面臨挑戰,本文探討維持領先的策略,認為技術研發與盟友合作比單純限制中國更為重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與臺灣、韓國等盟友分工合作,才能維持長遠競爭力。過度限制中國反而會影響全球產業鏈,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
日本的記憶體公司鎧俠最近在日股IPO上市,股價表現良好,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抱持樂觀。然而,鎧俠面臨來自中國及其他強勁競爭對手的挑戰,尤其是在記憶體產品的多樣性及市場佔有率方面。文章探討了鎧俠的歷史背景、市場挑戰及未來發展前景,分析了地緣政治風險如何影響其成長,提出了對於日本在全球記憶體市場地位的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季財報揭示零售業的變革浪潮 零售業曾經是穩定且可預測的產業,大型零售巨頭們似乎牢不可破。然而,電商的崛起徹底改變了零售業的格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波動和激烈競爭。持續的通膨更進一步重塑了消費者的行為,他們更加注重價值和價格。 消費者支出模式也開始從疫情期間的商品消費轉向服務、福利和體驗
Thumbnail
如果你也跟過去的小編一樣,認為談錢好俗氣,那一定要來看看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和企業公司沃爾瑪 (WalMart) 的小故事。 1962年,沃爾頓先生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鎮開了第一家沃爾瑪超市,號稱「天天平價」。因為農村人口稀少、收入低,沒有太多營利空間,當時的零售商店其實都集中在城市。沃爾頓則認為小地
Thumbnail
•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美股代碼: WBA ) (若不喜歡看文字多的,可用視頻看,連結如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NBhe_dtmE )   ★重點結論: •      又大: 全美最大藥房零售商
Thumbnail
跨境電商交易主要依賴於第三方平台,其中國際上的主要電商平台包括Amazon、eBay、Rakuten和Walmart等,這些都深受人們喜愛。本文將深入探討其中的佼佼者——亞馬遜。
Thumbnail
想做電商,卻不知道該選哪個平臺?亞馬遜、ebay、Shopee、Lazada、阿里巴巴,各家平臺都有哪些優缺點? 一文看懂五大電商平臺的優缺點,助你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臺! 根據你的產品、目標市場和自身能力,選擇最適合你的電商平臺,開啟你的電商之旅! 更多電商乾貨,請關注電商小百科!
Thumbnail
台灣零售媒體第一品牌 TenMax,透過即時報導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深度觀點分析,本週快訊收錄了近期三樁零售合作與收購案來切入零售媒體的發展趨勢:Nectar360 與 The Trade Desk (TTD)的合作案對零售站外媒體的影響; Walmart 收購 Vizio 智慧電視製造商背後的因素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不同公司經營的故事, 像是亞馬遜改變既有購物的商業模式; Line推出全新的數位金融業務; 全家便利商店及星野集團改變內部流程, 以配合世代演替中社會期待和需求。   這些公司的作法可以拼出成為一幅經營地圖, 向企業領導人及投資人有系統說明, 公司可以透過何種方法發現
Thumbnail
近期,阿里巴巴集團國際事業表現強勁,特別是AIDC的所有零售平臺都實現了顯著增長,尤其是由跨境AliExpress Choice業務推動的。CEO強調提升用戶體驗和促進淘寶和天貓集團增長,以及加強市場領先地位的計劃。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上商店已經成為現代消費者的首選。網上商店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全天候運作,具有成本效益,提供個性化體驗,方便比較和評論,以及利用數據分析和追蹤來優化業務。
Thumbnail
2016 年 Walmart 以 3620 億美元的銷售額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即使以「天天低價」的策略穩坐全美最大零售商的寶座,仍然要面臨數位浪潮的挑戰! 隨著科技與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實體零售市場不斷被被亞馬遜等電商平台攻城掠地,在這波數浪潮下 Walmart 該如何因應,才能繼續保有競爭優勢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一季財報揭示零售業的變革浪潮 零售業曾經是穩定且可預測的產業,大型零售巨頭們似乎牢不可破。然而,電商的崛起徹底改變了零售業的格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波動和激烈競爭。持續的通膨更進一步重塑了消費者的行為,他們更加注重價值和價格。 消費者支出模式也開始從疫情期間的商品消費轉向服務、福利和體驗
Thumbnail
如果你也跟過去的小編一樣,認為談錢好俗氣,那一定要來看看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和企業公司沃爾瑪 (WalMart) 的小故事。 1962年,沃爾頓先生在美國阿肯色州的小鎮開了第一家沃爾瑪超市,號稱「天天平價」。因為農村人口稀少、收入低,沒有太多營利空間,當時的零售商店其實都集中在城市。沃爾頓則認為小地
Thumbnail
•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美股代碼: WBA ) (若不喜歡看文字多的,可用視頻看,連結如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NBhe_dtmE )   ★重點結論: •      又大: 全美最大藥房零售商
Thumbnail
跨境電商交易主要依賴於第三方平台,其中國際上的主要電商平台包括Amazon、eBay、Rakuten和Walmart等,這些都深受人們喜愛。本文將深入探討其中的佼佼者——亞馬遜。
Thumbnail
想做電商,卻不知道該選哪個平臺?亞馬遜、ebay、Shopee、Lazada、阿里巴巴,各家平臺都有哪些優缺點? 一文看懂五大電商平臺的優缺點,助你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臺! 根據你的產品、目標市場和自身能力,選擇最適合你的電商平臺,開啟你的電商之旅! 更多電商乾貨,請關注電商小百科!
Thumbnail
台灣零售媒體第一品牌 TenMax,透過即時報導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深度觀點分析,本週快訊收錄了近期三樁零售合作與收購案來切入零售媒體的發展趨勢:Nectar360 與 The Trade Desk (TTD)的合作案對零售站外媒體的影響; Walmart 收購 Vizio 智慧電視製造商背後的因素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不同公司經營的故事, 像是亞馬遜改變既有購物的商業模式; Line推出全新的數位金融業務; 全家便利商店及星野集團改變內部流程, 以配合世代演替中社會期待和需求。   這些公司的作法可以拼出成為一幅經營地圖, 向企業領導人及投資人有系統說明, 公司可以透過何種方法發現
Thumbnail
近期,阿里巴巴集團國際事業表現強勁,特別是AIDC的所有零售平臺都實現了顯著增長,尤其是由跨境AliExpress Choice業務推動的。CEO強調提升用戶體驗和促進淘寶和天貓集團增長,以及加強市場領先地位的計劃。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網上商店已經成為現代消費者的首選。網上商店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全天候運作,具有成本效益,提供個性化體驗,方便比較和評論,以及利用數據分析和追蹤來優化業務。
Thumbnail
2016 年 Walmart 以 3620 億美元的銷售額繳出漂亮的成績單,即使以「天天低價」的策略穩坐全美最大零售商的寶座,仍然要面臨數位浪潮的挑戰! 隨著科技與消費者的行為改變,實體零售市場不斷被被亞馬遜等電商平台攻城掠地,在這波數浪潮下 Walmart 該如何因應,才能繼續保有競爭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