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歲月走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家裡漏水,不偏不倚就在我創作書桌的上方,於是我就歇了幾天的筆,直到將電腦搬到書房。

對我而言,我會相當重視環境的提示,雖然只是漏水,但是總是會賦予我不一樣的想像空間,或許是我寫得夠久了,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之類的事。

在左腦和右腦,理性和直覺之間,我最終選擇右腦直覺,對於環境的變化開始偏向用心裡的直覺來判斷。

在我的過往生命中有許許多多的巧合,讓我不禁認真地思考起生命或生活的真實狀況或意義,譬如說前幾天參加的高中同學會,我在學校和39特別有緣,我高三是「3」年「9」班,又曾是「39」號,那一年畢業時是「39」屆,就連當兵都是16「39」梯,同學會主辦人以前是班長,高中時曾斷言我以後會是一個大文豪,至少是一個作家跑不掉,而我大學聯考落榜那年,我的父親也因為車禍往生,算是符合許多作家的父親都在青少年離世這個條件。

講了那麼多還沒有講到主題,我之所以會那麼看重直覺這件事,其實是跟我考試有關,因為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考試每猜必錯,簡直衰到一個極點,在升學考試競爭激烈的年代,有時大家實力相當,這時靠的就是運氣,也就是猜題的成功率,而我在面臨猜題時第一次猜的答案都對,第二次再猜的答案都會是錯的,偏偏我都是使用第二次猜的答案。

後來我才明白,第一次猜時,用的是直覺,第二次猜用的是經驗或邏輯,還摻雜了憂慮或恐懼的情緒,憂慮和恐懼會影響你對於人事物的真實判斷,我花了很多時間了解了我憂慮恐懼的來龍去脈,然後開始用直覺猜題法,即使覺得答案不太可能,因為反正題目也不會,只好給它猜下去。

最經典的就是大學聯考時,我重考那年數學一樣很難,很多題目根本看不懂也不會算,只好開始進行直覺猜題法,可是這種方法選擇題的單選題或複選題可以這樣操作,那填充題怎麼辦?我那時心中的直覺認為最複雜的問題其實答案愈簡單,於是我都用1或0來當答案,結果居然猜中很多題,當電腦時代開始用1和0來操作複雜的運算程式時,我才發現我當初的設想是對的。

我花很多時間思考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大大小小事件,試圖找出這些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也試著去修正對我造成的不良影響,我是用能量的角度來理解這些事件,意思是人身上的能量會隨著這些傷害被封印起來,當這些傷害被醫治了,能量才能回歸,讓人重新掌握一種能量充沛的感受。

我們對於時間的感受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實時間,一種是心理時間,就一般的狀況來看,現實時間過得比較快,心理時間過得比較慢,而當你關注外在急遽的世界變化時,你的時間會過得比較快,可是當你專注於內在豐富多采的心靈世界時則會過得比較慢,對一些超脫世俗的高人來說,時間只是幻象,正所謂「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啊!

我自歲月走來,雖然歷盡風霜,可是卻也不斷地去了解生活或生命本身所要帶給我的寶藏或禮物,而我始終專注於學習、成長,從生活中擷取智慧,這樣的心態是否能夠解釋多年不變的樣貌?或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5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2/26
探討「我在」的哲學意涵,從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觀看風景影片、逛夜市、打籃球等,引發對意識存在與空間的反思,並藉由禪宗公案與機器人理論,進一步探討意識在不同狀態下的流動與定位。文章最後鼓勵獨立思考,即使思考內容看似光怪陸離,也能為生活增添色彩。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4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年輕時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以及如何在社會標準與個人價值之間取得平衡。從高中時期被成績框架束縛,到大學後追求自我解放,作者分享了在職場和生活中尋找自我滿意度的體悟,並最終體會到接納自我、降低標準,才能獲得真正的舒心快意。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2025/01/22
參加同學會時,常有找不到當年自我的感覺,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改變了我們的性格。本文探討如何找回過去的「最佳自我」,並運用這個「最佳自我」來應對現在的挑戰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