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不上班賺更多: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書或許是為了吸引讀者,而將「不上班賺更多」放超大在主標。但事實上,全書文眼是副標的「複合式職涯」,強調你的薪水是由不同收入所組成,而非只是單一來源(即傳統的正職薪水)。面對AI世代來臨,作者Emma Gannon認為,如何在新的工作型態中讓自己不過時、找尋全新的個人成功定義、未來職涯擅用科技自我賦能,會是複合式工作所能帶來的啟發。 

複合式工作者:職涯不再是一座線性的階梯,而是可以前後左右攀爬的牆面

作為複合式工作者,你的人生途徑便脫離傳統大家想像中「步步高升」的職涯遊戲,這時,建立屬於自己的成功定義至關重要。當你以全新視角去看待職涯的組成,從你的興趣或擅長的事情,以拼圖的形式去擘劃自己想要的成分,新的圖像便隨之而來。 

作者認為,經營副業並不代表一定要辭去正職工作,而是有工作以外的嗜好,能添加到你原本所做的事情上。我很喜歡作者提出的觀點:她認為,在生活中放上一些「個人複合物」,其實是一種自我照顧,所做的事情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或放鬆,又或是能發展並享受學習新技能的過程(當然,能因此獲得收入是更好不過)。 

複合式工作更需注意工作與生活的界線

現在有許多工作,無論是正職或是兼職,都擁有遠距辦公的權利;若是作為自由工作者,更是不受時間、空間的拘束。但在彈性自由的背後,作者提醒也要留意不要讓工作與生活過度混雜在一起,不然很容易就會陷入好像24小時全年無休的疲困狀態。作者提出3種避免過度混合的方法:

  • 即便不進辦公室,也要為自己設定辦公時間。
  • 午餐休息時間,不要看社群媒體(作者過往是社群媒體經理)。
  • 讓自己對別人負責,例如若你總是懶於去運動,跟別人相約一起會是個好方法。 


另外,避免他人的干擾也是保護自己時間與精力的重點,作者提出設下界線的3個訣竅:

  • 預先控制期望:例如讓主管/同事知道,下班後不會回覆工作訊息。
  • 採用「不在辦公室通知」:設定罐頭信件或行事曆。
  • 連結到預先準備好的答案:可跟前一點連動,在通知信件中先列好常見的FAQ。


複合式工作法的10大要領

要開始複合式工作,作者提供以下建議:

一、找出自己的獨特混合:弄清楚你的「工作職稱」,亦即界定混合後的你是誰?以及該如何建立信心去推銷擁有許多組成部分的自己。通常找出不同技能之間的共通主題會是一個可嘗試方向。 

二、培養並維持一群微型受眾:亦即一群真正實在的觀眾,因為你所做的事情認識你。漲粉不是目標,重點TA是真的能為你帶來轉換的人。要能培養這樣的受眾,作者認為可行的做法包括:

  • 認真傾聽與回應。
  • 發文要有意識,發文前要問自己為什麼要發這種文。
  • 展現真實,盡可能貼近現實生活中的你。
  • 安排小型活動或聚會。
  • 提供價值,無論是機會、資訊、贈品、訣竅等,始終都要回頭去想「為什麼」要這樣做。
  • 開辦電子報。
  • 發文頻率及追蹤者都是「重質」大於「重量」。

 

三、始終處於測試模式:持續學習新知與技能,並利用受眾測試新想法(例如投票收集意見)。時刻微加改善新功能,不用大改版。 

四、接納個人化時代:了解自己最適合在哪種環境工作?目前工作型態中,適合自己的地方有哪些? 

五、做自己的公關與行銷部門:去了解與你類似的人、品牌、志同道合者、可能對你的產品/內容有興趣的人,都在看什麼?透過觀察「同溫層」的觀眾群、追蹤其追蹤者,或互相feat的方式,為雙方各自帶來新訪客。

六、你不必辭掉你的正職:這能在經營副業的初期,降低你的經濟風險。 

七、複合式工作者不是多工者:雖然可能同時擁有多樣專案或身分,但你在進行其中某項事物時,仍能完全專注於手頭上的任務。 

八、微型行動,微型思考:善用及思考如何達成每天的小成就,並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洞察產業整體趨勢。 

九、善用精力:了解自己身體、心理和個人節奏,記下會讓你精力充沛和消耗精力的事,或是精力的高峰與低谷,以將時間做更有效率的個人化安排。 

十、別替別人免費做事。 

複合工作者如何吸引更多連結、拓展商務機會?

關於這個問題,作者提供9個要點:

  1. 避免在網上發輕率爭辯型的文章或留言,注意自己的數位足跡。
  2. 貼文發出前認真檢查。
  3. 挑選適合自己的平台:例如是重圖像/短影音的IG、發短文的X(以前的Twitter)、還是自行架設網頁。
  4. 自我行銷很重要,但要保持平衡,不要為了分享而分享。
  5. 要花心思投資你的視覺呈現。
  6. 擁有一個有格調的Email。
  7. 檢查你的個人頁面是否有區分公共與私人頁面。
  8. 花時間做好SEO,讓自己的網頁能出現在Google第一頁。
  9. 平時就要做功課,留意自己在線上時,什麼會吸引你的目光。

 

作者提醒,作為複合式工作者,重點不是你認識誰,而是誰認識你,要建立別人與你的信任關係,讓人能立刻覺得「我知道你在幹嘛」。 

另外,複合式工作帶來的好處,是提供彈性,緩解朝九晚五被綁在辦公桌前的痛苦,但請拿掉「當自己老闆」的濾鏡,不要錯將工作解讀為擺脫不想做的事,或不用跟不想共事的人為伍。畢竟不管如何,你終究都會有客戶存在,跟單一正職比起來,要負責的對象搞不好更多。自由的背後,是自律與選擇。作者提醒,請精挑細選你參與的專案,有策略地在過程中,建立你自己的個人品牌,才能達成工作自主的目標。

avatar-img
82會員
71內容數
🌏 小小的國家與島嶼 💼 微型事業與職涯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的核心,在於引入商業模式圖(亦即商模九宮格),教人用「商業」的眼光,來評估自己的現況及調整職涯,甚至生涯規劃。整體方法論分成「商業模式圖」、「反思」、「修正」、「行動」四大階段。
「一家新創公司怎樣才會成功?」這是本書作者Ash Ali和Hasan Kubba的核心提問。他們依自身經歷及豐富的創業經驗,經過多年觀察,認為每個人事實上都有獨一無二的「不平等優勢」,應善加發揮,使你在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本書作者Chris Guillebeau是創業家/旅行家/《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也是名副其實的「複業家」。本書是他歸納發展複業的27天行動計畫心法,用5周架構,day by day告訴你如何邁步向前,把小小的點子,轉化為替存款戶頭「增值」的推進器。
現代許多人都說,人生下班才開始,我想《原子時間》這本書的作者柳韓彬真真是這句話的最佳代言人。本業獸醫的她,利用下班後的晚間4小時,嘗試並經營多采多姿的副業。這本書是柳醫生分享她的下班時間管理術,鼓勵大家匯聚散落的時間碎片,重新組織規劃,為自己打造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大家或許都曾耳聞創業的艱辛,以及那微乎其微的成功機率。《不離職創業》作者Patrick J. McGinnis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前,也未曾想過要有多重「斜槓」兼差的念頭,在大公司已有一席之地的他,保守想著安穩度日。平日工作就已經夠忙碌了,下班跟周末還要兼差,開什麼玩笑!?
回想自己對於微型創業或一人公司的初始好奇,似乎便是由《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該本書所點燃。做為一個在國家層次嚮往小國寡民,組織偏好認為目標專一、人少,事才能做得精巧的人而言,這本書在在打中我心底那個模糊不清的理想意念,將之形諸實質文字傳達給大家。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的核心,在於引入商業模式圖(亦即商模九宮格),教人用「商業」的眼光,來評估自己的現況及調整職涯,甚至生涯規劃。整體方法論分成「商業模式圖」、「反思」、「修正」、「行動」四大階段。
「一家新創公司怎樣才會成功?」這是本書作者Ash Ali和Hasan Kubba的核心提問。他們依自身經歷及豐富的創業經驗,經過多年觀察,認為每個人事實上都有獨一無二的「不平等優勢」,應善加發揮,使你在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本書作者Chris Guillebeau是創業家/旅行家/《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也是名副其實的「複業家」。本書是他歸納發展複業的27天行動計畫心法,用5周架構,day by day告訴你如何邁步向前,把小小的點子,轉化為替存款戶頭「增值」的推進器。
現代許多人都說,人生下班才開始,我想《原子時間》這本書的作者柳韓彬真真是這句話的最佳代言人。本業獸醫的她,利用下班後的晚間4小時,嘗試並經營多采多姿的副業。這本書是柳醫生分享她的下班時間管理術,鼓勵大家匯聚散落的時間碎片,重新組織規劃,為自己打造下班後的第二人生。
大家或許都曾耳聞創業的艱辛,以及那微乎其微的成功機率。《不離職創業》作者Patrick J. McGinnis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前,也未曾想過要有多重「斜槓」兼差的念頭,在大公司已有一席之地的他,保守想著安穩度日。平日工作就已經夠忙碌了,下班跟周末還要兼差,開什麼玩笑!?
回想自己對於微型創業或一人公司的初始好奇,似乎便是由《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該本書所點燃。做為一個在國家層次嚮往小國寡民,組織偏好認為目標專一、人少,事才能做得精巧的人而言,這本書在在打中我心底那個模糊不清的理想意念,將之形諸實質文字傳達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在工作上、職涯發展遇到挑戰或困擾時,往往是自己先掙扎好一會兒,接著才可能舉手向他人求救,又或者是尋求書籍、網路等管道。 這次根據幾種常見的職涯情境,來分享相關書籍,讓迷惘或是希望有更多刺激、輸入的人們,可以有參考依據。 此外,由於書籍數量較多,會分成兩篇文章。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常見但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實習和兼職工作究竟有什麼不同?哪一個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和職業目標都不同。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兩者的不同之處,並找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Thumbnail
又是被副標題吸引了...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這不是在說我嗎?
Thumbnail
本書的最後一篇我們來談談職業表現。在成為「理想自我」的道路上,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會是老闆,但你也可能一開始是打工仔,要幾份工作後,學到技術、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往「理想自我」邁進。這都不要緊,因為每個人的起始手牌就都不一樣,所以能做的選擇也不同,能達成理想的時區也不同。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兼職工作對於一些人來說可以提供額外收入和彈性的工作時間,但也可能帶來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工作不穩定性和職業發展限制。本文將深入探討兼職工作的利與弊,以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兼職工作。
Thumbnail
職業興趣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換句話說,職業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環境感,而不單單是指一份工作職務或技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過去的職業規劃講求的是「往上走」,可能是「升職、加薪、跨國」,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往上走反而離自己「理想的生活」越來越遠,工時長、壓力大是原因,但在我看來也有可能是「好學生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守著一份不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新型的職業規劃應當是「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逼近,找到自己擅長的天職工作」。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在工作上、職涯發展遇到挑戰或困擾時,往往是自己先掙扎好一會兒,接著才可能舉手向他人求救,又或者是尋求書籍、網路等管道。 這次根據幾種常見的職涯情境,來分享相關書籍,讓迷惘或是希望有更多刺激、輸入的人們,可以有參考依據。 此外,由於書籍數量較多,會分成兩篇文章。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常見但頗具挑戰性的問題:實習和兼職工作究竟有什麼不同?哪一個對你的人生更有幫助?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和職業目標都不同。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兩者的不同之處,並找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Thumbnail
又是被副標題吸引了...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這不是在說我嗎?
Thumbnail
本書的最後一篇我們來談談職業表現。在成為「理想自我」的道路上,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會是老闆,但你也可能一開始是打工仔,要幾份工作後,學到技術、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往「理想自我」邁進。這都不要緊,因為每個人的起始手牌就都不一樣,所以能做的選擇也不同,能達成理想的時區也不同。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兼職工作對於一些人來說可以提供額外收入和彈性的工作時間,但也可能帶來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工作不穩定性和職業發展限制。本文將深入探討兼職工作的利與弊,以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兼職工作。
Thumbnail
職業興趣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換句話說,職業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環境感,而不單單是指一份工作職務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