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一家人」:職場最危險的謊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都是一家人」:職場最危險的謊言(圖:Pexels)

「我們都是一家人」:職場最危險的謊言(圖:Pexels)

「我們這裡就像一家人!」

這句話在面試時聽起來多麼溫暖,但職場真的適合用「家人」來經營嗎?

大前年拜訪一家新創公司,創辦人熱情介紹他們的「幸福企業文化」,週末會安排團康活動,鼓勵同事一起加班解任務。聽起來有點似曾相識,讓我想起朋友分享過的一個案例。

那是一家科技新創,每到傍晚五點,Slack 群組就會出現:「今晚一起來追進度!訂 Pizza 了喔!」同事們起初還能相視而笑,幾個月後卻漸漸變調。有人私下跟我說,這種「自願性」加班根本是變相壓力,不跟著留下來,就會被說不夠投入。

那位同事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主管總說我們是一家人,但家人會要求你犧牲跟真正家人相處的時間嗎?」

職場是專業的合作關係。工作這幾年,看過太多公司用「家人」的名義,模糊了工作界線。加班費該給就要給,休假權益要受到尊重,這些都是基本的勞資關係。

現在我都會建議求職者特別留意這些跡象:面試時過度強調「像家人一樣」的公司文化、常態「自願」聚會、主管習慣用「向心力」評價員工。這些都可能是工作生活失衡的警訊。

健康的職場關係應該是互相尊重的夥伴。公司可以是友善的,但是要讓每個人都能兼顧工作與生活,而不是用「家人」的名義,消耗員工的私人時間。




我是 Marty,一位職場觀察人

如果你對我的內容感興趣,歡迎加入我的沙龍 :)

avatar-img
15會員
22內容數
Marty Lin,現任南部某科技公司人資部門主管,專注於員工管理與組織文化、人才招募與培訓。熱衷分享職場經驗,固定在個人部落格寫作、參與人資社群討論。希望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幫助更多職場工作者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信箱:martylinbusines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arty 的職場觀察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 LinkedIn 離職感言的真誠性,以及如何在職場中展現真我與建立人脈的平衡。文章點出部分離職感言的矯情與表面功夫,並建議若無真心感謝,保持沉默亦可。重點在於專業能力與工作表現,而非虛假的感謝文。
感謝大家對寫作新手的支持!看到文章被四個平台轉載,最欣慰的是文章真的觸動了讀者!這次獲得轉載的文章,有討論非暴力溝通、職場新人焦慮等主題。這些看似「軟性」的議題,都是職場中最真實的一面。
上一篇文章分享新人訓練三階段:打穩根基、實戰練習、逐步獨立。這一次,我要用實際案例,說明這套架構如何運作。人資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涉及許多細節,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學習重點。
過年跟朋友出遊聚會,還是不免聊到工作。說到新人訓練這個老話題,朋友抱怨:「公司要我負責新人訓練,但連基本的 SOP 都沒有,要怎麼教?」這個議題很重要,我打算分成兩篇文章來談:這一篇先討論通用的新人訓練制度,下一篇分享我在人資部門的案例。
本文提供五個步驟,教你如何撰寫吸引人才的 JD,包含職稱精確、任務清晰、條件分級、使用數字以及公司文化等面向。同時也點出常見的 JD 撰寫錯誤,例如過於籠統的形容詞、不合理的薪資範圍。
公司從前年開始設計尾牙問卷,行政同仁發給各部門調查、人資部門分析需求,再請福委會統籌規劃。這兩年的調查都收到了一個心聲:「希望不要強迫內向的人玩團康」,而且同事們對場地、餐點和活動安排各有期待,籌備團隊決定把重點放在「凝聚」和「交流」。
本文探討 LinkedIn 離職感言的真誠性,以及如何在職場中展現真我與建立人脈的平衡。文章點出部分離職感言的矯情與表面功夫,並建議若無真心感謝,保持沉默亦可。重點在於專業能力與工作表現,而非虛假的感謝文。
感謝大家對寫作新手的支持!看到文章被四個平台轉載,最欣慰的是文章真的觸動了讀者!這次獲得轉載的文章,有討論非暴力溝通、職場新人焦慮等主題。這些看似「軟性」的議題,都是職場中最真實的一面。
上一篇文章分享新人訓練三階段:打穩根基、實戰練習、逐步獨立。這一次,我要用實際案例,說明這套架構如何運作。人資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涉及許多細節,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學習重點。
過年跟朋友出遊聚會,還是不免聊到工作。說到新人訓練這個老話題,朋友抱怨:「公司要我負責新人訓練,但連基本的 SOP 都沒有,要怎麼教?」這個議題很重要,我打算分成兩篇文章來談:這一篇先討論通用的新人訓練制度,下一篇分享我在人資部門的案例。
本文提供五個步驟,教你如何撰寫吸引人才的 JD,包含職稱精確、任務清晰、條件分級、使用數字以及公司文化等面向。同時也點出常見的 JD 撰寫錯誤,例如過於籠統的形容詞、不合理的薪資範圍。
公司從前年開始設計尾牙問卷,行政同仁發給各部門調查、人資部門分析需求,再請福委會統籌規劃。這兩年的調查都收到了一個心聲:「希望不要強迫內向的人玩團康」,而且同事們對場地、餐點和活動安排各有期待,籌備團隊決定把重點放在「凝聚」和「交流」。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常在訪間看到職場書籍裡提及:「職場上沒有朋友」 不要跟下屬之間談感情、當兄弟閨蜜,我們可以當一般朋友,僅限於見面打個招呼,稍微聊個天、開個小玩笑緩解職場上的氣氛和尷尬的這種一般朋友,偶爾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吃飯這樣就好,而不是那種稱兄道弟喊閨蜜。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工作更加愉快。然而在建立與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時,仍是有許多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事項,畢竟在職場上許多工作上,除了上級主管交代下來要執行,不論是單一獨立完成,亦或需要團隊互助合作完成,都攸關公司企業體的內
Thumbnail
你可以選擇朋友,但是不能選擇同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同事未必等於是朋友。在職場,飯可以多吃,話可不能亂說。 個案 在公司很喜歡跟同事們一起八卦,甚至講公司的壞話。 說多了,很多沒有根據的事情也變得像是真的。 然後在通訊軟體上,總會抱怨主管、老闆、或整間公司。 在持續累積這些負面能量之下
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衡量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事。這篇文章探討了我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生活和家庭的平衡,提醒我們要珍惜與親人朋友的相處時光。即使工作很重要,生活與家庭生活同樣重要,我們需要努力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筆者本着這個理念已經很久,並且一直勸戒朋友不要將自己的職場未來,押注在自己的老闆或上司身上。 原因很簡單,除非你的老闆或上司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不然每個人的關係是可以轉變的。今日稱兄道弟的,可能他朝某些原因此情不再。也可能是職場上他需要自保。 在職場上,有很多是互為利益的關係,
Thumbnail
家族企業的傳承一直都是華人家庭中的一大議題,也容易造成家人誤解。 唯有釐清雙方意願,並透過積極的相互溝通及尊重態度,才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本篇榮獲《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專區】刊登分享。 不論你是職場、生活,還是親子教育,都能讓你跟孩子們碰到超級討厭的人,依舊過的很自在喔!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遇過哪幾種為職涯帶來負面影響力的同事類型?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那些可以考慮保持一定安全界限的同事樣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常在訪間看到職場書籍裡提及:「職場上沒有朋友」 不要跟下屬之間談感情、當兄弟閨蜜,我們可以當一般朋友,僅限於見面打個招呼,稍微聊個天、開個小玩笑緩解職場上的氣氛和尷尬的這種一般朋友,偶爾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吃飯這樣就好,而不是那種稱兄道弟喊閨蜜。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達成工作目標,提升工作效率,也能讓工作更加愉快。然而在建立與維護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時,仍是有許多需要注意一些細節事項,畢竟在職場上許多工作上,除了上級主管交代下來要執行,不論是單一獨立完成,亦或需要團隊互助合作完成,都攸關公司企業體的內
Thumbnail
你可以選擇朋友,但是不能選擇同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同事未必等於是朋友。在職場,飯可以多吃,話可不能亂說。 個案 在公司很喜歡跟同事們一起八卦,甚至講公司的壞話。 說多了,很多沒有根據的事情也變得像是真的。 然後在通訊軟體上,總會抱怨主管、老闆、或整間公司。 在持續累積這些負面能量之下
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衡量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事。這篇文章探討了我們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生活和家庭的平衡,提醒我們要珍惜與親人朋友的相處時光。即使工作很重要,生活與家庭生活同樣重要,我們需要努力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
  筆者本着這個理念已經很久,並且一直勸戒朋友不要將自己的職場未來,押注在自己的老闆或上司身上。 原因很簡單,除非你的老闆或上司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姊妹,不然每個人的關係是可以轉變的。今日稱兄道弟的,可能他朝某些原因此情不再。也可能是職場上他需要自保。 在職場上,有很多是互為利益的關係,
Thumbnail
家族企業的傳承一直都是華人家庭中的一大議題,也容易造成家人誤解。 唯有釐清雙方意願,並透過積極的相互溝通及尊重態度,才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本篇榮獲《1111人力銀行》【面試經驗談專區】刊登分享。 不論你是職場、生活,還是親子教育,都能讓你跟孩子們碰到超級討厭的人,依舊過的很自在喔!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遇過哪幾種為職涯帶來負面影響力的同事類型? 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那些可以考慮保持一定安全界限的同事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