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公案徹底終結.疑古謬論綜駁.劉汝霖《周秦諸子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二十一、劉汝霖《周秦諸子攷》

劉汝霖《周秦諸子攷》(摘鈔):

  (上略)由此(張湛序)知道張湛的本子是由幾種殘缺的本子相合而成。他的原本只有〈楊朱〉、〈說符〉兩篇,此書既經一次變亂,各篇的殘缺,必定不少。裏面就不免有許多後人補充的材料,真偽攙雜,所以後人因之懷疑全書。〔朔雪寒駁:「必定不少、不免有許多後人補充的材料、真偽攙雜」不過都是自己的想像之詞,所以後人懷疑全書?我們從一開始的柳宗元看到現在,到底哪一個人是因為這些因素才懷疑的?有誰真的指出了「真偽攙雜」的部分?「殘缺」了什麼?有《群書治要》還是其他版本可以比對嗎?否則如何得知?〕我現只舉一個很顯明是後人加入的例子於下。〔朔雪寒駁:最不幸的莫過於劉汝霖所舉的這個例子,僅僅是因為他自己知識量太少所導致的錯誤認知罷了!〕

〈湯問〉篇載: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獻錕鋙之劍,火烷之布。其劍長尺有咫,練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火烷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為無此物,傳之者妄。蕭叔曰:「皇子果於自信果於誣理哉!」

 

〈抱朴子.論僊〉說:

  魏文帝謂天下無切玉之刀,火烷之布。及著典論,常據言此事其間。未期二物畢至,帝乃歎息,遽毀斯論。

 

  魏志景初三年二月,西域重譯獻火烷布,注曰:

  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至是西域使至而獻火烷布焉,於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

 

  可以知道列子所說皇子的事情就是魏文帝的事情。〔朔雪寒駁:「魏文帝」不能被叫做「皇子」是一個「基本的文化常識」,結果一眾疑古派竟集體無知起來!簡直不可思議!皇帝之子才能叫做皇子,而曹丕是稱帝之後才追封曹操為帝的,試問曹操哪個兒子能叫做皇子?豈不可笑!而葛洪所稱也是魏文帝,誰叫曹丕皇子過?一個偽造者連這麼基本的文化知識都沒有,除了當疑古派以外,還能有什麼出路?連基本的文化常識都沒有又怎麼有本事偽造出《列子》這種書呢?更智障的是,一個要偽造先秦典籍的人究竟為什麼要把三國曹丕的事蹟給加進書裡?還指名出自太子、皇子之手?而且列子之時什麼時候可以有「皇帝之子:皇子」這種稱號的存在?這到底是要偽造先秦典籍還是要偽造三國典籍?這個所謂的偽造者到底是錢鍾書所誣陷的善於偽造還是文化白癡?〕再考魏文帝著《典論》的時候。《意林》引《典論》道:

  余蒙隆寵,忝當上嗣,憂惶踧踖,上書自陳,欲繁辭博稱,則父子之間不文也。

 

  可以知道《典論》之作,正在魏文帝為太子時。由太子或王子的名子轉為皇子,補《列子》的人,誤把皇子認作人名。所以把這段採入。〔朔雪寒駁:所以疑古派所謂「補《列子》的人」是智障不成?而且如果這個所謂的造偽者會蠢到把「皇子」當成人名?請問他從哪裡看來這段?按照疑古派的說法,不就是《典論》嗎?既然是《典論》,上面不是就已經寫明了是曹丕、魏文帝寫的了嗎?哪來皇子?究竟是哪一段文獻提過,這一段關於刀、布的段落不是引自《典論》而出自《典論》卻引用為「太子」這種泛稱的作者的,從而才有機會在多次轉寫下,讓抄寫者從太子誤為王子再誤為皇子,最後作偽者還不知道皇子不是人名!而且還不知道曹丕在《典論》寫過同樣的話?而且如果所謂的偽造者寫太子是要指明出處,那不是蠢到家了嗎?去做賊還要跟人說自己是賊?那蕭叔又是誰?既然蕭叔評論皇子的事情,難道蕭叔不知道皇子是誰?然後看到蕭叔評論的這個所謂作偽者還不知道誰是蕭叔口中的皇子?所以講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僅僅是這一段劉汝霖就作了多少不當的、毫無證據的假設!自然,這些胡扯般的說法,也毫無效力可言!尤其曹丕《典論》名氣這麼大,連《意林》都能節錄,書在當時也還沒失傳,怎麼這個被疑古派編造出來的智障,連當時流傳不久的《典論》都沒看熟,卻還能編出《列子》這樣的經典?不過在疑古派的眼中,幾乎所有作偽者都可以跟低能兒、智障畫上等號,也不足為奇了!只是疑古派在評論作偽者時找不出破綻就都會稱其善於偽造,譬如《子華子》公案以及本公案即是!且《意林》所引此段之前明明白白指出出於「〈太子篇〉序」,表示那只是《典論》中的一篇!無法以此定《典論》的成書時間!〕

  後人以列子書由張湛保存下來,就疑心此書是張湛偽造。〔朔雪寒駁:這一段講的又是沒常識到可笑的地步,怎麼全天下就張湛有這本書?別人都沒有了?張湛的序看過沒?別人的他是借來抄的還是搶來抄的?抄完了還要燒掉不成?就張湛的父親的親戚朋友有這本書,天下其他人都不許有?這不是莫名其妙、沒常識的說法嗎?怎麼學界竟有這麼多人會信這種謬論呢?〕我看〈仲尼〉篇「孤犢未嘗有母」句下注道:「未詳此義。」〈楊朱〉篇晏平仲問養生於夷吾條下注道:「管仲功名人,可相齊致霸,動因成謀,任運之道既非所宜,於事勢不容此言。又上篇復能勸桓公適終北之國,恐此皆寓言也。」此書若是張湛偽造,他竟寫出自己都不能明白的話,又寫出與事實不合的事情而加以解釋,這種騙人的伎倆,未免太笨了。〈楊朱〉篇末尾載:老子曰:「名者實之賓,」這本是〈莊子.逍遙遊〉的話卻錯加在老子身上。老、莊的書,本是魏晉人日常讀的,若是魏晉人作偽書,斷不至有這樣錯誤。〔朔雪寒駁:這不是很可笑嗎?誠如劉汝霖所說,老、莊名氣這麼大,試問魏晉以後誰偽造這種書,多處細節都能留意,偏偏把莊子的話說成老子的,還把老子的話說成是黃帝的?又把曹丕的說成是皇子的?而且從漢朝初年開始,黃老之學就大盛,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哪個作偽者還會犯這樣的錯誤?更扯的是,魏晉人日常讀的不是還有《列子》嗎?看本書整個魏晉南北朝的引文證據之龐大即可知之!試問,一本從未被證明失傳過的、魏晉人日常讀的《列子》是如何能被偽造出來的書籍所取代的?整個時代的人都是智障不成?

  我們在此處不得不信張湛序中的話,他說過江的時候只存得〈楊朱〉、〈說符〉、〈目錄〉三卷,後來又在朋友家得兩種殘本才合成全書。可知《列子》的後兩篇是張氏的原本,前六篇是雜協成功。既由雜協而成,所以不免有前後重複的話,又有時顯出補綴的痕跡,〔朔雪寒駁:如果雜湊而成的書都有這種重複的話,那有這種重複的話是否表示是雜湊出來的?那麼《論語》是不是也算雜湊出來的?而且這裡也明明就能看出張湛父親重新收集《列子》的過程,表明其父親的多個親戚朋友家也都有這本書!怎麼整個疑古派的人全都視如不見?硬說成張湛偽造的!試問,一個人就算再怎麼癡呆,他自己偽造一本書時,會把自己的父輩、父輩的親戚朋友全都拖下水?被拖下水的人會甘願被當成騙子?到底疑古派的生活常識在哪裡?〕如〈黃帝〉篇載「孔子觀於呂梁,懸水三十仞……」一段故事,又見〈說符〉篇。又如〈仲尼〉篇「子列子學也……」一段是由黃帝篇鈔來,看中間「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句,似乎是列子自己的話;但看「子列子學也」一句,又不像列子本人的話。我們由此可以悟出這段自「三年之後」句下本是〈黃帝〉篇「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一段的脫簡,被張湛誤補在此處,後來又覺得這段上面有脫文,就順便添上「子列子學也」一句,卻不想到和後面的口氣不合。〔朔雪寒駁:全是想像之詞。

  《列子》原書成立的年代,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我看此書雖不是魏晉人偽造,卻也不是先秦的作品。〈周穆王〉篇稱「儒生」,「儒生」是秦以後的稱呼。〈湯問〉篇引岱輿、員喬、方壺、瀛州、蓬萊,後三山始見於史記》,就是神仙家騙秦始皇所稱的三神山。又稱女媧氏練五色石補天的故事,俱盛行於漢代,可以斷定此書是漢時的作品。〔朔雪寒駁:以上全部都是倒因為果的不當預設,儒生、仙山、女媧的辯論請見相關章節,不贅!〕〈藝文志〉已見著錄,所以至晚是西漢晚年的作品。〔朔雪寒駁:所以這些疑古派指稱一本他們所謂的偽書是哪一個時代的作品,都是輕鬆寫意、隨意下定論!至於什麼詞彙年代的考證、作品思想內容的特色分析,全部一概欠缺!這種文章,豈不好作!

 

朔雪寒駁

  劉汝霖程度太差,連曹丕不能稱為皇子都能硬抝,連列子之時沒有皇子(皇帝之子)存在的可能都不知道,還有什麼好說的?這種程度來搞考證,只是造成反駁者的時間浪費而已。相關反駁,隨文反駁已經講得很清楚,就不再多事了!

avatar-img
36會員
135內容數
本專題有兩類文章:一是考證古籍文字的正誤,一是考證先秦諸子的成書年代與真偽。懂得文字的正確或其他可能的解法,才有機會正確的理解古籍。目前考證的文字已經有數千篇,考證書籍真偽的專書已經有數本。並已徹底解決了孫子、老子、文子等等公案。但有些考證尚未成書,考量生活環境,很多成果恐怕難以成書,因此開了這個專題加以發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朔雪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列子公案可以說是中國學術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公案之一。而其愚蠢荒謬的程度很不幸的也可肯定是穩坐第一了!能比的大概只有孔子家語公案了!那麼這個愚蠢至極的公案是怎麼發生的?其間眾多學者的群起圍攻究竟能蠢成怎麼樣?以及這麼愚蠢的公案為什麼最終能把「列子是假書」搞成學界共識?
這一篇非常短。考證一本書的真偽能用這麼短的篇幅,也是挺可笑的!
每天看這種東西,是很無聊、無趣的!而且疑古派毫無智慧可言!但就是這種垃圾謬論,累積起來就能壓死人!以至於最終疑古派靠著人海戰術噴糞取勝!讓毫無邏輯、常識、文化的謬論成功成為學界共識!只是基於這一點,或許就該讓關心學界的讀者勉為其難的繼續看下去!畢竟,疑古謬論的連載,很多都不是無名之輩!
馬敘倫《列子偽書考》舉出所謂二十個證據企圖證明《列子》是偽造的,程度差就不用說了,很多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但就是這樣的東西,都能在學界立足,取得學界共識!簡直可悲!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所提《列子》是張湛偽造的說法基本上就是完全在編故事,沒什麼營養與價值。但楊伯峻在《列子集釋》引了梁啟超的一段話打假《列子》,則稍講點水準!本文也主要是在反駁這段註文所引發的問題!
疑古派普遍缺乏常識,多數是又蠢又壞!奇葩腦洞目不暇接,鸚鵡學舌聒噪不已,最終還是成就了學界共識!非常可笑!那麼這一則陳三立又要講出什麼令人驚奇的奇葩邏輯呢?
列子公案可以說是中國學術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公案之一。而其愚蠢荒謬的程度很不幸的也可肯定是穩坐第一了!能比的大概只有孔子家語公案了!那麼這個愚蠢至極的公案是怎麼發生的?其間眾多學者的群起圍攻究竟能蠢成怎麼樣?以及這麼愚蠢的公案為什麼最終能把「列子是假書」搞成學界共識?
這一篇非常短。考證一本書的真偽能用這麼短的篇幅,也是挺可笑的!
每天看這種東西,是很無聊、無趣的!而且疑古派毫無智慧可言!但就是這種垃圾謬論,累積起來就能壓死人!以至於最終疑古派靠著人海戰術噴糞取勝!讓毫無邏輯、常識、文化的謬論成功成為學界共識!只是基於這一點,或許就該讓關心學界的讀者勉為其難的繼續看下去!畢竟,疑古謬論的連載,很多都不是無名之輩!
馬敘倫《列子偽書考》舉出所謂二十個證據企圖證明《列子》是偽造的,程度差就不用說了,很多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但就是這樣的東西,都能在學界立足,取得學界共識!簡直可悲!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所提《列子》是張湛偽造的說法基本上就是完全在編故事,沒什麼營養與價值。但楊伯峻在《列子集釋》引了梁啟超的一段話打假《列子》,則稍講點水準!本文也主要是在反駁這段註文所引發的問題!
疑古派普遍缺乏常識,多數是又蠢又壞!奇葩腦洞目不暇接,鸚鵡學舌聒噪不已,最終還是成就了學界共識!非常可笑!那麼這一則陳三立又要講出什麼令人驚奇的奇葩邏輯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國淵,是青州黃巾大盛時,逃往海外遼東的一名學者。青州黃巾,就是魏書十一最重要的舞台之一。 同時,這些逃難學者的人脈,也指向了曹丕好友中第一名,魏初實權更在司馬懿之上的那個大臣。 很多東西,開始慢慢浮出檯面了。
Thumbnail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Thumbnail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1 若干問題的澄清 2.2 虛字 一 北宋錢塘僧人文瑩撰寫了一部筆記體野史《湘山野錄》,凡三卷,記載了一段不知真假的趙匡胤和趙普的對話﹕ 太祖皇帝將展外城,幸朱雀門,親自規畫,獨趙韓王普時從幸。上指門額問普曰:「何不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Thumbnail
管寧傳最後附錄了兩名高士:張臶加減看,胡孔明可是農場文常客,不要錯過。
Thumbnail
國淵,是青州黃巾大盛時,逃往海外遼東的一名學者。青州黃巾,就是魏書十一最重要的舞台之一。 同時,這些逃難學者的人脈,也指向了曹丕好友中第一名,魏初實權更在司馬懿之上的那個大臣。 很多東西,開始慢慢浮出檯面了。
Thumbnail
蜀漢降魏之後,譙周並沒有跟著劉禪北上入洛。 他走到漢中就不去了。 然而,晉武帝司馬炎卻是心心念念要邀請譙周來他身邊當官,為著是什麼? 當譙周抵達洛陽,仍不願為晉服務,促使司馬炎頒布了一條禁令。同時,這個勸劉禪投降的老學者,其真面目也隨之揭曉。 那也是串起整篇《蜀書十二》的關鍵。
Thumbnail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