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公案徹底終結.疑古謬論綜駁.列子公案的起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疑古謬論綜駁

  列子公案是中國學術史上參與者得與老子公案等量齊觀的公案。老子公案中,筆者在《道德經論正》第八冊《疑古謬論綜駁》共反駁、評論了三十六篇文章,參與者的名氣都是其他公案無法比的,唯一能比的就是列子公案。

  然而相比於老子公案,始於對司馬遷被竄改的老子傳的質疑,列子公案的起點就有點荒誕了!居然是東晉註釋者張湛的一篇介紹序。這篇序,主要介紹張湛自己家的《列子》版本(底本)的由來,以及最後因為戰亂的緣故,中途拋棄了其中幾篇,此後,他父親又從其他親戚中取得其他遺失卷數的經過!為什麼張湛要說這些呢?從當時的時代氛圍來分析,大概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那就是藉由介紹抄本(版本)的由來,從外部因素抬高他這本《列子》註的價值!因為張湛家的這本《列子》,不僅自己父親有、劉正輿、傅頴根(傅敷,傅咸的長子。)也都有,而且這三個人都是王氏的外甥,王氏即建安七子之首王粲一族。其中張湛還提到王弼等王氏最終取得了王粲將近萬卷的藏書,而王粲的藏書有很大一部分其實來自蔡邕。王弼的《老子》註可是被當時的吏部尚書何晏大為推崇的作品!那也就是說,張湛所指出的這些人,這些王氏家族都是大有來頭的人物!

  簡單來說,這其實就是想表示是他家的這個版本不是從書肆上隨便找來的版本,是王粲、蔡邕甚至王弼都珍藏過的版本!而提到他父親的幾個小時候的玩伴,以及王弼等愛蒐集文籍的親戚,也無非就是讓人對這個版本的由來有所理解。如果從張湛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了解,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瑯琊王氏在張湛當時的影響力極大,王弼、王導(晉元帝東晉政權得以穩固的重要人物,而晉元帝、晉明帝正是那對化用《列子》日遠、日近的王者父子。)、王羲之(書聖)都是其中一員。張湛曾於東晉晉孝武帝司馬曜手下擔任中書侍郎、光祿勳,他把自家版本的《列子》扯上這些望族,自然有極大的加分作用。反之,在這種情況下,毫無勢力可言的張湛膽敢偽造《列子》而宣稱版本來自王氏,那不是找死嗎?須知,裴啟因為偽造了謝安的說法,說「謝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馬,略其玄黃,取其俊逸。」遭到謝安否認,因此裴啟的《語林》便被封殺絕版了!謝安是王導之後的人,與張湛同時。在這種氛圍下,張湛憑哪一點敢於偽造?遑論裴啟所謂「九方皋之相馬」只出自《列子》!試問裴啟是傻子?敢於拿張湛或誰偽造的《列子》來說謝安說了這些話?甚至為什麼裴啟會認為大家能知道什麼叫做「九方皋之相馬」?無非就是《列子》根本就從未失傳!

  在張湛已經提到王粲、王弼、傅咸的長子傅敷這些遠房親戚、文壇名人之後,居然整個學界還有人會認為張湛偽造了《列子》,那簡直就是嚴重缺乏生活常識的想法!因為如果張湛偽造了《列子》,這篇序無疑是要將自己的父親與當時的名門望族全都給拖下水來陪葬了!這怎麼可能呢?而且古今中外誰偽造一本書,會把自己父親、父親的親戚朋友、望族全拖下水?疑古派的常識究竟在哪裡?這是偽造者為了賣一本書還是怎樣呢?這些人的後代會同意你這樣搞嗎?更扯淡的是,《列子》根本從未失傳,結果一大堆疑古派在整個列子公案中,居然從來沒有證明過《列子》何時失傳,就開始扯張湛或誰偽造!試問,道家經典《列子》,就算在道家的排行擠不進前四(老子、關尹子、文子、亢倉子),至少都算前五了!這樣的一本書,能是你想偽造就偽造的?是在沒有失傳的情況下,你隨便偽造了一本就能取代的?這種想法豈止是荒謬而已!簡直就是沒有常識!但沒有常識,本來就是疑古派的日常表現!也不足為奇!

  根據張湛的序,可知建安七子之手王粲就有此書,而王粲的部分藏書則來自蔡邕,根據本書的引文類證據可知三曹的曹植、建安七子的阮瑀仍有化用《列子》的案例,阮瑀之子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更在自己的文集中大量化用《列子》,而傅咸只比阮籍晚生二十年左右罷了!至於竹林七賢的嵇康也有幾個用例,其中一個甚至是符號化的引用。遑論,高誘註《呂氏春秋》仍指出《列子》有八篇的事實!而高誘與曹植、建安七子是同時人。在高誘之前的文學大家如王充,同時的仲長統都在引用《列子》!在這種情況下,硬扯《列子》失傳,說白點就是書沒讀過幾本,又好賣弄的弊端!

  因此,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張湛的序,同時做點簡單的翻譯介紹:

〈張湛列子注.原序〉:

  湛聞之先父曰:吾先君與劉正輿、傅頴根,皆王氏之甥也,並少遊外家。舅始周、始周從兄正宗、輔嗣(王弼),皆好集文籍。先并得仲宣(王粲)家書,幾將萬卷。傅氏亦世為學門。三君總角,競錄奇書。及長,遭永嘉之亂,與頴根同避難南行,車重各稱力,並有所載。而寇虜彌盛,前途尚遠。張謂傅曰:『今將不能盡全所載,且共料簡世所希有者,各各保錄,令無遺棄。』頴根於是唯齎其祖玄、父咸子集。先君所錄書中,有列子八篇。及至江南,僅有存者,列子唯餘〈楊朱〉、〈說符〉、〈目錄〉三卷。比亂,正輿為揚州刺史,先來過江,復在其家得四卷,尋從輔嗣女壻趙季子家得六卷。(朔雪寒註:這裡就指出了王弼,以及往上追溯的王粲、蔡邕,都有《列子》這本書!)參校有無,始得全備。

  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喪,生覺與化夢等情,巨細不限一域,窮達無假智力,治身貴於肆任,順性則所之皆適,水火可蹈,志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與佛經相參,大歸同於老莊,屬亂引類,特與《莊子》相似。《莊子》、《慎到》、《韓非》、《尸子》、《淮南子》、《玄示》、《旨歸》,多稱其言,遂注之云爾。

 

  第一段,簡單白話的說,張湛先交代了他父親張曠與劉正輿、傅頴根都是王家的外甥,舅舅始周、始周從兄正宗、輔嗣(王弼)都喜歡蒐集書籍。這些人早先都從仲宣(王粲)家裡得到接近萬卷的藏書。(抄錄也可算是得到)傅家也是世代書香門第。(傅玄著有《傅子》,傅玄之子傅咸也有文集傳世,都是文豪。)這三位常常競相抄錄「奇書」。最終,等張湛的父親長大了,遭遇永嘉之亂(發生於西晉永嘉五年,當311年。晉元帝司馬睿是在永嘉元年(307年)聽從王導及東海王妃裴氏的建議,將根據地遷移到建鄴,這時晉元帝、晉明帝才有了化用〈列子.湯問〉日遠、日近典故的故事發生!遠在永嘉之亂前!試問《列子》哪裡消失了?),在逃亡的途中因為車子負重問題,為了加快逃跑的速度不得不捨棄絕大多數書籍,只保留自己喜歡、珍藏的那部分。於是傅頴根只留下了其祖父傅玄、父親傅咸的文集,張湛的父親所抄錄的書籍中有《列子》八篇。等來到江南之後,還剩下的《列子》只有〈楊朱〉、〈說符〉、〈目錄〉三卷而已。(所以張湛的父親那本原本少了六篇,而張曠選擇留下這三篇是大有學問的,〈目錄〉是為了日後重新蒐集全書的重要根據,〈楊朱〉的楊朱因為是老聃的弟子,且原始著作已經失傳,相當於是列子間接保留楊朱的部分著作,相當珍貴。〈說符〉篇根據本書相關統計可知是歷代徵引最多、影響最廣泛的一篇。)由於當時揚州刺史劉正輿在逃難時,已經先過江了,所以張湛父親前去依附或訪問時又在他家得到了四卷(哪四篇不知道,沒說),沒多久又在輔嗣(王弼)女壻趙季子家得到了六卷(哪六篇不知道,沒說)。互相參考校對有無,這才讓張湛父親手上這本《列子》完備了!

  蔡邕可是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以上所直接或間接指出的都是當時非常有名氣的人。如果把列子公案所牽涉到的皇甫謐、張華等人都算進來,那幾乎佔據了當時東漢至東晉整個文壇最重要的人物八成以上。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一堆沒學問、沒常識的疑古派居然會說張湛能偽造《列子》,還寫了這篇序來「不打自招」。用無知的幻想來取代考證,簡直令人無言啊!可是如果疑古派肯多讀點書,又怎麼會來疑古呢?當然,錢鍾書絕對是個例外,書讀了那麼多,智商卻沒跟上!非常可惜!

  第二大段,說明《列子》這本書的內涵、性質與影響力,因此指出《莊子》、《慎到》、《韓非》、《尸子》、《淮南子》、《玄示》、《旨歸》,都引用過《列子》。結果當然毫無意外,疑古派又倒因為果,說是張湛偽造然後抄了這些書的,非常可笑!不僅如此,連那些魏晉南北朝大官的文章,如果與《列子》有關的,也全被說成是張湛抄的。這裡面最大的荒謬在於,如果翻開疑古派搞出的那一大堆垃圾謬論,就不難發現,所謂《莊子》僅內七篇被當成真的、《慎到》、《韓非》、《尸子》全被當成偽書(所以誰抄誰?),所以疑古派從頭到尾都在自相矛盾!說《列子》是張湛偽造的,就說張湛抄了《莊子》、《慎到》、《韓非》、《尸子》、《淮南子》,結果又說這些書是偽造的,把這些書打成假書時,凡是與這些書相重疊的文字又說是這些書抄別人的,所以試問這些偽造的書產生於何時?來得及讓張湛抄嗎?種種莫名其妙、自相矛盾的垃圾屎論居然就能成功成為學界共識,把一大票的先秦諸子都打成了偽書!我除了感嘆清朝結束後,國學研究者的智商多數都在嚴重倒退之外,還能說什麼?這種沒常識的謬論都能信?還有什麼好期待的!

  但最荒謬的又莫過於那些因為張湛序而說張湛造假的疑古派,怎麼個荒謬法?如果張湛序可信,那麼即使是張湛他們家的《列子》都是真;如果張湛序是假,那麼即使是張湛他們家的《列子》也就根本沒有遭遇任何災難!遑論與他們家毫無關係的其他散佈於全天下的《列子》!可是疑古派卻能一方面因為張湛序的真而扯《列子》的假!這跟老子公案玩的是同一個套路!但可以說這個套路實在智障,實在缺乏應有的水平。因為只有在承認張湛序是真的前提下,才有他家《列子》曾經遺失的事實發生(且不論他家的《列子》不等於全天下的《列子》,這又是另外一個邏輯謬誤!),既然承認了張湛序的真,怎麼可能得出《列子》是假的結論?反之,如果認為張湛的序是假的,那麼即使是張湛他家的《列子》也壓根兒都沒遺失過任何一篇,遑論天底下那些也有《列子》的人?結果疑古派,諸如錢鍾書等精通黑格爾《小邏輯》的博學者,居然可以一方面承認張湛序是真(他家《列子》曾經遺失了,然後泛化為全天下的《列子》都失傳了!)的前提下扯張湛序是假的(不然怎麼說張湛偽造《列子》?)!這簡直就是沒水準的自相矛盾的垃圾謬論!然後這種自相矛盾的垃圾謬論,居然還能成功在學界成為主流共識,連所謂民國第一才子、學貫中西的錢鍾書都毫無所覺,甚至傾全力務要把《列子》打成偽書!整個學界認可這種謬論的人,程度真的都不是一般的差!簡直爛透了!而錢鍾書不幸是裡面最荒誕的一個!因為他不僅連證明《列子》何時失傳的問題都避而不談(有些疑古派甚至還要扯一下張湛他老子弄丟了「全天下的《列子》」這種荒謬可笑的說法!但至少還意識到應該解釋一下!錢鍾書是連解釋都懶了!直接咬死!),甚至只要是跟《列子》有關的,管它是先秦的還是魏晉南北朝的,全咬成是《列子》抄的就對了!即便那些在《列子》之後的先秦諸子都不例外!但試問,先秦至東漢班固,《列子》什麼時候失傳了?莊子不是春秋末、戰國初年人,他怎麼知道列子的事情?遑論更靠後的呂不韋、韓非了!這些不是列子當時人的學者唯一能知道列子、《列子》文本的途徑就是讀過《列子》或記載列子的其他更早的文獻(而這些更早的文獻多數也只能來自《列子》)!當然,我們都知道疑古派的老爛招,就是隨便虛構一本書(不知作者、不知書名、不知發表時間、未見載於任何書目、不須證明其真實性)來說,他們可以是從疑古派虛構的這本書裡知道了《列子》,反正呢!就是不准從《列子》知道就對了!至於為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操弄愚痴者的快感!而愚癡者也樂於被操弄、被愚弄!甚至起而維護、捍衛謬論!荒唐可笑!

  列子公案發端於疑古派荒誕的操作張湛序,或者曲解,或者誤導,僅因張湛序提到了他家那本《列子》(而非他老子有全天下的《列子》)曾經遺失過幾篇,但後來從各個還有這本書的親戚朋友那邊補了回來!結果疑古派就把張湛家的《列子》因為保命而刻意丟掉的幾篇曲解成了全天下的《列子》都遺失、失傳了!更妙的是,這種沒常識的論調,與張湛序背道而馳的謬論,即使錢鍾書這種被捧為民國第一大才子、學貫中西的博學強記者都大為認同,甚至親自操刀打假《列子》,用了整整九篇的篇幅!真的離譜可笑到家了!

  一句話總結,在承認張湛序的真實性的前提下,再說張湛偽造了《列子》,那是自相矛盾!而如果不信張湛序,那麼甚至張湛他家那本《列子》都未曾遺失部分篇章,也無法以此推論全天下的《列子》都失傳了!這是只要稍微學過點基本邏輯學知識的人都能理解的事情!(其實只要有基本常識的正常人理應都能理解)結果一個熟讀黑格爾大作的錢鍾書不懂,一大堆錢鍾書的粉絲也不懂,一大堆當代還在扯《列子》是假書的疑古派還是不懂!不懂,都能進中研院,狂撈研究經費!也真是不容易!

  更可笑者,不是班固以後、張湛之前仍有一大堆的運用、化用《列子》的文人與案例!而是根據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左氏〉所引《列子》註透露出服虔曾經註《列子》的事實!也就是說,張湛不是先秦以後第一個註解《列子》的人。東漢服虔才是第一個,而服虔與高誘、仲長統、三曹、建安七子同時!所以這個公案是不是真的很可笑!一大堆無知、沒讀過什麼書的疑古派在那邊嚷嚷了一個世紀,居然把這種自相矛盾的垃圾謬論拱成了學界共識!至於那個書讀很多的錢鍾書,居然不知道王應麟提過服虔曾經註過《列子》?這說出來誰信?還是錢鍾書沒讀過《困學紀聞》(《管錐編》九篇打《列子》就引用了兩次《困學紀聞》)?沒意識到「服虔與高誘、仲長統、三曹、建安七子同時」?不知道王粲收藏過《列子》?不知道高誘仍提到《列子》有八篇?沒聽過阮瑀幫曹操寫的文章化用了《列子》?不知道曹植出典了《列子》?不知道仲長統引了《列子》?什麼都不知道!說穿了,博學強記個屁!

  當然,這一切謬論都將在本書終止了!《列子》為戰國初年著作本無可疑!已無可疑!再無可疑!

avatar-img
36會員
134內容數
本專題有兩類文章:一是考證古籍文字的正誤,一是考證先秦諸子的成書年代與真偽。懂得文字的正確或其他可能的解法,才有機會正確的理解古籍。目前考證的文字已經有數千篇,考證書籍真偽的專書已經有數本。並已徹底解決了孫子、老子、文子等等公案。但有些考證尚未成書,考量生活環境,很多成果恐怕難以成書,因此開了這個專題加以發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朔雪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篇非常短。考證一本書的真偽能用這麼短的篇幅,也是挺可笑的!
每天看這種東西,是很無聊、無趣的!而且疑古派毫無智慧可言!但就是這種垃圾謬論,累積起來就能壓死人!以至於最終疑古派靠著人海戰術噴糞取勝!讓毫無邏輯、常識、文化的謬論成功成為學界共識!只是基於這一點,或許就該讓關心學界的讀者勉為其難的繼續看下去!畢竟,疑古謬論的連載,很多都不是無名之輩!
馬敘倫《列子偽書考》舉出所謂二十個證據企圖證明《列子》是偽造的,程度差就不用說了,很多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但就是這樣的東西,都能在學界立足,取得學界共識!簡直可悲!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所提《列子》是張湛偽造的說法基本上就是完全在編故事,沒什麼營養與價值。但楊伯峻在《列子集釋》引了梁啟超的一段話打假《列子》,則稍講點水準!本文也主要是在反駁這段註文所引發的問題!
疑古派普遍缺乏常識,多數是又蠢又壞!奇葩腦洞目不暇接,鸚鵡學舌聒噪不已,最終還是成就了學界共識!非常可笑!那麼這一則陳三立又要講出什麼令人驚奇的奇葩邏輯呢?
文章指出,曹丕身為魏文帝,無法被稱作「皇子」,此外,作者以《左傳》、《孔子家語》等古籍用例,駁斥光聰諧將「初」「先是」視為後人增竄的論點,強調這些用法在《列子》之前即廣泛存在。文章同時引用《莊子》等文本證明《列子》與同時代文獻風格一致,批判以不當預設否定《列子》真實性的邏輯錯誤,展現深厚的考證功力。
這一篇非常短。考證一本書的真偽能用這麼短的篇幅,也是挺可笑的!
每天看這種東西,是很無聊、無趣的!而且疑古派毫無智慧可言!但就是這種垃圾謬論,累積起來就能壓死人!以至於最終疑古派靠著人海戰術噴糞取勝!讓毫無邏輯、常識、文化的謬論成功成為學界共識!只是基於這一點,或許就該讓關心學界的讀者勉為其難的繼續看下去!畢竟,疑古謬論的連載,很多都不是無名之輩!
馬敘倫《列子偽書考》舉出所謂二十個證據企圖證明《列子》是偽造的,程度差就不用說了,很多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但就是這樣的東西,都能在學界立足,取得學界共識!簡直可悲!
梁啟超《古書真偽及其年代》所提《列子》是張湛偽造的說法基本上就是完全在編故事,沒什麼營養與價值。但楊伯峻在《列子集釋》引了梁啟超的一段話打假《列子》,則稍講點水準!本文也主要是在反駁這段註文所引發的問題!
疑古派普遍缺乏常識,多數是又蠢又壞!奇葩腦洞目不暇接,鸚鵡學舌聒噪不已,最終還是成就了學界共識!非常可笑!那麼這一則陳三立又要講出什麼令人驚奇的奇葩邏輯呢?
文章指出,曹丕身為魏文帝,無法被稱作「皇子」,此外,作者以《左傳》、《孔子家語》等古籍用例,駁斥光聰諧將「初」「先是」視為後人增竄的論點,強調這些用法在《列子》之前即廣泛存在。文章同時引用《莊子》等文本證明《列子》與同時代文獻風格一致,批判以不當預設否定《列子》真實性的邏輯錯誤,展現深厚的考證功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雖然斷斷續續、拖拖拉拉地練寫,前晚還是把《老子列傳》寫完了。 有把一盒字卡寫完,開心🥳 把先前的一起列出來,文意才不會斷😄 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進入中國幾千年古代史中,堪稱最難寫的一個系列。 我們要和一部膾炙人口的偉大小說打擂台。 它雖然三分真七分假,但它偉大到了讓後人們以為那些藝術的加工就是真實的歷史。 這部小說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 沒有這部小說,這段歷史不會有今天的這個知名度與歷史地位,提到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紅丸案相對移宮案案情經過更為單純,但牽連人數較多,也始終爭論不休,畢竟牽扯到內臣和明光宗迅速崩逝的罪責,無人敢輕易放過。天啟皇帝原先想輕處便平息此事,但隨著此案成為君子小人之爭,終究無法拂逆群臣滔滔聲討的壓力,將主要人物分別重處。 明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
Thumbnail
  開啟本專欄的目的主要就是介紹已經完成的成果,並且把尚未編成專書的單篇考證加以發表。這些成果都已經徹底改寫了當前的中國學術史與哲學史。這也意味著當前讀者們所看的中國哲學史是充滿謬誤的。如果你不願意被疑古派潛移默化、牽著鼻子走,那麼務必花點時間理解一下有哪些公案已經被徹底解決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雖然斷斷續續、拖拖拉拉地練寫,前晚還是把《老子列傳》寫完了。 有把一盒字卡寫完,開心🥳 把先前的一起列出來,文意才不會斷😄 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這本書裡,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一方面閱讀唐代詩詞,一方面瞭解唐代歷史文物,另一方面看到不少當時名人的小故事,真是一舉數得啊。
Thumbnail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進入中國幾千年古代史中,堪稱最難寫的一個系列。 我們要和一部膾炙人口的偉大小說打擂台。 它雖然三分真七分假,但它偉大到了讓後人們以為那些藝術的加工就是真實的歷史。 這部小說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 沒有這部小說,這段歷史不會有今天的這個知名度與歷史地位,提到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紅丸案相對移宮案案情經過更為單純,但牽連人數較多,也始終爭論不休,畢竟牽扯到內臣和明光宗迅速崩逝的罪責,無人敢輕易放過。天啟皇帝原先想輕處便平息此事,但隨著此案成為君子小人之爭,終究無法拂逆群臣滔滔聲討的壓力,將主要人物分別重處。 明神宗於萬曆四十八年
Thumbnail
  開啟本專欄的目的主要就是介紹已經完成的成果,並且把尚未編成專書的單篇考證加以發表。這些成果都已經徹底改寫了當前的中國學術史與哲學史。這也意味著當前讀者們所看的中國哲學史是充滿謬誤的。如果你不願意被疑古派潛移默化、牽著鼻子走,那麼務必花點時間理解一下有哪些公案已經被徹底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