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創作的指南針!《走入森林--故事結構的五幕之旅》摘要,與心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寫小說的初期,我其實沒有詳細的大綱,全憑直覺創作。
但在完成《水色檸檬之戀》後,我發現了問題:

我的故事結構,似乎隱隱帶著某種雷同?
在男女主角的情感推進上,總覺得缺少一種明快的節奏?

寫小說的這條路,我摸索了許久,也曾在心底渴望~

有沒有一本書,能夠幫助我審視自己的故事結構?
能夠傳遞資深編劇與小說家的經驗與智慧?

直到我讀完 《走入森林--故事結構的五幕之旅》,才深深地吁了一口氣……

這不就是我呼喚多年,終於得遇的『說書人百寶箱』嗎?!


故事結構與戲劇的演變

寫小說其實沒有那麼難,因為每個人對「故事」都有內建的直覺雷達。

我們從小就知道:

三幕劇結構:前、中、後。
考試論文架構:起、承、轉、合。
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敘事框架。

但真正的故事,不只是結構完整就足夠。
它需要人物、情感推進、挑戰與成長,才能動人。

在西方戲劇史上,早期劇作多採用「三幕劇」,
但隨著故事變得複雜,三幕劇的第二幕往往過於冗長、節奏拖沓,
於是「五幕劇」誕生了。

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遵循三幕劇,
但到了《羅密歐與茱麗葉》《哈姆雷特》時期,
他已經改採更具層次的 五幕劇結構~

讓故事的節奏更加緊湊,情感推進更有張力。

這也讓 John Yorke 在《走入森林》中,將五幕劇拆解得更透徹!


〈五幕劇〉的核心架構

Yorke 認為,所有故事都遵從某種「結構模式」,
即使創作者試圖「打破傳統敘事」,最終仍會不自覺地回歸某種架構,
因為,觀眾需要這些模式來理解故事,產生共鳴。

他將五幕劇比喻為 『進入森林的旅程』,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架構:

1️.第一幕:引子(進入森林)

主角面臨問題或挑戰,被迫進入未知的世界,
象徵著與過去生活的分離。

2. 第二幕:迷失與試煉

主角在新環境中歷經試煉,挑戰自我、結識盟友或敵人。
這是故事的探索與成長階段。

3️.第三幕:轉折點(森林的啟示)

主角經歷關鍵事件,獲得全新的觀點與覺悟。
改變了他的抉擇與行動方向。

4️.第四幕:黑暗時刻與覺醒

來到故事的最低谷,主角陷入最大的危機,
這個瞬間,他也獲得真正的成長與力量。

5️.第五幕:回歸與重生

主角帶著新的理解回到原本世界,完成旅程,
但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故事真正結束,主角迎來成長的終點。

這個結構不僅適用於電影、小說,也與心理學、社會學息息相關,
因為 「故事」本質上,就是人類理解世界的方式!


〈五幕劇〉的全新詮釋:從『正邪對決』到『黑暗時刻』

古典戲劇中,「正邪對決」是故事最高潮的關鍵時刻。

然而在《走入森林》Yorke 指出,現代戲劇與電影對於『最重要的情節』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它不再聚焦於對抗敵人,而是深入探索角色的『黑暗時刻』

這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在判定一個故事是否有價值時,關注的焦點已經改變。過去人們渴望看到英雄戰勝惡勢力、克服外在環境的挑戰;如今,我們更想看到主角如何戰勝內在的恐懼與脆弱。


真正的英雄:是能直視內心陰影的人

當代的故事中,英雄不再只是屠妖斬魔的戰士,而是敢於直視自己陰暗面的人。我們期待的故事,不只是單純的勝敗,而是主角如何面對自己的缺陷?如何與內心的軟弱抗衡?最終達成真正的成長!

某種程度上,這顛覆了西洋戲劇長久以來推崇的「英雄的旅程」,但同時又與其一脈相承——英雄仍然需要克服挑戰,只是這場戰鬥不只發生在外界,更多是在內心的深處展開。

這個變化,也與千禧年後的 New Age(新時代)思想 不謀而合。

當人類的意識層次提升,對故事的需求也隨之改變:我們渴望更深層次的探索,而不只是單純的勝利與失敗。

這樣的趨勢,可喜可賀!


讓敘事進化,不落俗套

無論是編劇還是小說作者,都應該將這一趨勢放在心上!

『說故事』這門技藝,與人類歷史同樣悠久,必須隨著時代演變,與當代讀者和觀眾的需求對話。當精神層面的大門被打開,故事的深度與內容也需要同步進化,才能避免落入俗套,流於表面,甚至不自知地與讀者脫節,而遭受讀者冷落。

現代的故事,需要更多的內在轉折、更多的人性展現,因為這些才是真正讓人產生共鳴的情節。

這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英雄旅程』!


創作者的內功修煉

雖然我大學主修戲劇,但相較於理論派,我更偏向「創作派」。
長期創作,讓我自然累積對作品的觀察與掌控,
尤其在 POPO 連載時,讀者的即時回饋更讓我體會到敘事節奏的重要性!

有些讀者和編輯曾告訴我:「你的斷章節奏抓得剛剛好!」
當時我只是微笑道謝,但內心清楚,
這其實就是 Yorke 在書中分析的『小章節也要符合故事結構』的概念!

不論是 上世紀《教父》、《末日狂花》,
或是近代《穿著Prada的惡魔》、《黑暗騎士》,
每個經典作品的小章節內部,都有完整的「起承轉合」。

這就是好故事的關鍵!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對於希望進一步提升「故事結構掌控力」的創作者,
或是想讓作品具備更強 IP 改編價值的朋友,

《走入森林》是一本絕對值得一讀的說書人指南!

它不只是一本講電影劇本的書,
而是從 心理學、哲學、敘事學的角度,
解構「故事」的本質與影響力。

如果你也在寫故事,也曾懷疑自己的敘事節奏,
那麼,這本書或許會是你的 『故事結構指南針』

帶你進入創作的森林,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之路。


推薦給所有說書人,讓我們一起說好故事!




正值臺北國際書展!如果你在攤位上看到<走入森林>,不妨拿起來翻閱👍

覺得滋養,就帶回家吧!

avatar-img
136會員
185內容數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用文字演繹你我人生! 為大家帶來精心挑選的小故事,幽默輕快,療癒暖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生為人類,男性與女性,在溝通上的不夠精準與誤讀,時常困擾我們,甚至帶來家庭與社會的動盪與困擾。 《打造戀愛腦》是一本帶著大家深入探究男女大腦的差異,理解彼此切入觀察的角度與特性,找到溝通與合作的方式。 一、分歧點 從解剖學看到,男性與女性,在大腦結構的發展上,從青少年開始,出現不同的生理演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我用新年假期看完『佈局思維』(為什麼書封是『布』而非『佈』呢?),在收穫滿滿之際,更感嘆這本書應該在出社會之前、甚至是選擇專修科系之前就該閱讀!如果我能即時讀過這本書,也許整個人生都不會一樣呢! 如同書封上的副標,它是一本關於職涯規劃的書。 除了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常會問的問題:如何撰寫履歷,才
認識Emily Chan,因為她為自己和貓咪創作了許多有趣的圖文。六年前的『我愛陳明珠』,至今還是我家孩子愛不釋手的床頭書! 去年得知她有新作問世,毫不猶豫就買下~但沒有想到這一本書內在的重量,是如此的渾厚、刻骨銘心! 如果你也曾經歷過失去所愛、歷經憂鬱的低谷、感受深刻卻無法向周遭傾訴…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生為人類,男性與女性,在溝通上的不夠精準與誤讀,時常困擾我們,甚至帶來家庭與社會的動盪與困擾。 《打造戀愛腦》是一本帶著大家深入探究男女大腦的差異,理解彼此切入觀察的角度與特性,找到溝通與合作的方式。 一、分歧點 從解剖學看到,男性與女性,在大腦結構的發展上,從青少年開始,出現不同的生理演
透過深入認識依戀效應的理論與應用,解開人際關係糾結,並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潛意識,實用可靠的工具書。
我用新年假期看完『佈局思維』(為什麼書封是『布』而非『佈』呢?),在收穫滿滿之際,更感嘆這本書應該在出社會之前、甚至是選擇專修科系之前就該閱讀!如果我能即時讀過這本書,也許整個人生都不會一樣呢! 如同書封上的副標,它是一本關於職涯規劃的書。 除了初入職場的新鮮人常會問的問題:如何撰寫履歷,才
認識Emily Chan,因為她為自己和貓咪創作了許多有趣的圖文。六年前的『我愛陳明珠』,至今還是我家孩子愛不釋手的床頭書! 去年得知她有新作問世,毫不猶豫就買下~但沒有想到這一本書內在的重量,是如此的渾厚、刻骨銘心! 如果你也曾經歷過失去所愛、歷經憂鬱的低谷、感受深刻卻無法向周遭傾訴…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像一齣三幕劇,從鋪陳、衝突到最後的解決。 以前看過很多類似這種自我成長的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很會用故事還有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他想傳遞的價值,不會讓你覺得只是個枯燥、無用的心靈雞湯。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在《故事學2.0》中,歐陽立中老師分享了故事的技巧和公式,以及如何透過故事改變人生。文章中分享了故事的九句話公式、借物法和金句法等寫作技巧,並鼓勵讀者多加練習,為自己的生活寫下扣人心絃的好故事。
Thumbnail
如果故事是一棵樹,那它的核心概念就是種子,隨著創作者的用心培養而不斷茁壯;情節架構則為枝幹,支撐起整篇故事,乘載所有的想法和概念。最後則會結出一顆,驚豔、無比甜美的果實,帶給觀眾啟發或反思。
這邊是不可能SOP的開坑SOP!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上一篇是在設計劇情,那麼按照上一篇提到的,我來完整介紹一下示範用劇情!(這裡我用簡單的大綱,方便呈現,完全是劇情設定,不含任何教學成分,可自行跳過。)   需要的元素為:愛情、友誼、冒險、非人類、多種族、異世界、穿
  嗨!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現在總算要邁入「故事主體」了!   先來解釋一下「劇情」、「情節」兩者的解釋差異。(一般可以不用想這麼多)   「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算是母體,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變化的(要說成是主線也可以),一部作品的劇情不見得只有一個
上一篇淺談「角色」,這邊就將「劇情」補齊。   劇情可簡單分為「完整劇情」、「無實際劇情」。
故事的構成,可以簡單分為劇情與角色,基於這兩件,會衍生出更多項目,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龐大架構。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的故事,他從選擇志願役開始,到轉行從事影像紀錄工作,一步步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書中提到故事的高低起伏如何鋪陳、碰到衝突、解決,讓人心生共鳴。書中分享了作者的成長故事,以及讀者自己的三幕劇,並鼓勵讀者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好故事。
Thumbnail
每篇故事發生在昨日、今日和明日,每篇故事存在虛實之間;存在你我之間。要如何把故事說好,就需從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說起。透過G A T E故事法、一句故事法和異質同構法,製造出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點,讓故事更加有吸引力,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也是一本可以時常翻閱的案頭書,豐富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像一齣三幕劇,從鋪陳、衝突到最後的解決。 以前看過很多類似這種自我成長的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很會用故事還有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他想傳遞的價值,不會讓你覺得只是個枯燥、無用的心靈雞湯。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在《故事學2.0》中,歐陽立中老師分享了故事的技巧和公式,以及如何透過故事改變人生。文章中分享了故事的九句話公式、借物法和金句法等寫作技巧,並鼓勵讀者多加練習,為自己的生活寫下扣人心絃的好故事。
Thumbnail
如果故事是一棵樹,那它的核心概念就是種子,隨著創作者的用心培養而不斷茁壯;情節架構則為枝幹,支撐起整篇故事,乘載所有的想法和概念。最後則會結出一顆,驚豔、無比甜美的果實,帶給觀眾啟發或反思。
這邊是不可能SOP的開坑SOP!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上一篇是在設計劇情,那麼按照上一篇提到的,我來完整介紹一下示範用劇情!(這裡我用簡單的大綱,方便呈現,完全是劇情設定,不含任何教學成分,可自行跳過。)   需要的元素為:愛情、友誼、冒險、非人類、多種族、異世界、穿
  嗨!我們前面講了那麼多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東西,現在總算要邁入「故事主體」了!   先來解釋一下「劇情」、「情節」兩者的解釋差異。(一般可以不用想這麼多)   「劇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算是母體,一個「整體」,而且是有變化的(要說成是主線也可以),一部作品的劇情不見得只有一個
上一篇淺談「角色」,這邊就將「劇情」補齊。   劇情可簡單分為「完整劇情」、「無實際劇情」。
故事的構成,可以簡單分為劇情與角色,基於這兩件,會衍生出更多項目,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龐大架構。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的故事,他從選擇志願役開始,到轉行從事影像紀錄工作,一步步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書中提到故事的高低起伏如何鋪陳、碰到衝突、解決,讓人心生共鳴。書中分享了作者的成長故事,以及讀者自己的三幕劇,並鼓勵讀者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好故事。
Thumbnail
每篇故事發生在昨日、今日和明日,每篇故事存在虛實之間;存在你我之間。要如何把故事說好,就需從尋找故事開始的地方說起。透過G A T E故事法、一句故事法和異質同構法,製造出令人留下深刻的記憶點,讓故事更加有吸引力,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好書;也是一本可以時常翻閱的案頭書,豐富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