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領域中,「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句話經常被掛在嘴邊。喊得響亮,聽起來也很有道理,彷彿只要把價格降得夠低,任何商品都能找到買家。然而,這種過度簡化的思維,實際上害慘了不少創業者和商家。
迷思的危險之處
1. 忽視了商品價值的本質
當我們過度執著於「降價就能賣」的想法時,容易忽略最根本的問題:這個商品是否真的能解決顧客的需求?一個沒有市場需求的商品,就算降到一塊錢,最終也只是在浪費資源。
2. 惡性循環的開始
- 降價→利潤減少→品質下降→顧客流失→再降價: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只會導致企業走向死胡同
3. 傷害產業生態
當市場充斥著低價競爭時:優質廠商難以生存創新動力被抑制整體產業水準下降
正確的思維方向
1. 專注於價值創造
與其一味降價,不如思考:
- 如何提升商品的價值如何更好地滿足目標客群的需求如何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
2. 找對目標市場
每個商品都有其適合的目標客群:
- 精準定位目標市場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提供符合期待的解決方案
3. 建立品牌價值
- 打造獨特的品牌定位提供優質的客戶體驗建立長期的品牌忠誠度

實務案例警示
以下是一個常見的錯誤示範:服飾店不斷調降價格,最終淪為低價批發,失去了原有的品牌價值餐廳為了競爭,降低食材品質,導致顧客流失更嚴重科技產品一味降價競爭,最終壓縮了研發創新的空間
結語
「沒有賣不出去的商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句話的危險在於,它過度簡化了商業的複雜性。真正的商業智慧不在於盲目降價,而在於:
- 創造真正的價值找到對的客群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下次當你聽到這句話時,請記住:有些商品之所以賣不出去,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價值的問題。與其一味降價求售,不如花時間思考如何為顧客創造更多價值。這才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