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道經-第七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2. 白話文 天地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身而活,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運行,因此能夠長久生存。 同樣地,聖人把自己擺在後面,卻反而能夠領先;他看輕自己,卻反而能夠長久存在。 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正因為他不執著於個人利益,反而能夠成就自己的真正價值。 3. 解釋 天地長久,因為它無私運行 「天長地久」,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宇宙運行的核心法則——長久存在的力量來自於「無私」。天地不會為了自己而存在,它不執著於個體的生滅,而是以萬物的循環為重。春夏秋冬更迭,萬物生生滅滅,但天地本身卻依然不變,這就是因為它不自私、不執著於個體的存亡,而是順應自然法則運行。 人類的生命短暫,但若能學習天地之道,就能將影響力延續下去。歷史上真正被記住的,不是那些只顧個人利益的人,而是那些奉獻自己、造福他人者。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等聖人,他們並未追求個人權利或享樂,反而放下自身,將智慧傳承給後世,因此他們的思想才得以長存。 聖人無私,反而成就自己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句話揭示了人生的一個深刻智慧——真正的領導者並非爭先恐後,而是懂得謙讓與奉獻。那些總是爭名逐利、希望自己先得到好處的人,往往容易失敗,因為他們的目標太短視,反而無法長久。但那些願意讓自己退後、願意成就他人的人,最終反而會成為真正的領袖,因為他們贏得了人心,建立了穩固的基礎。 歷史上,偉大的領袖多半是願意犧牲自己、造福眾人的。例如,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總是謙遜待人,讓賢於關羽、張飛、諸葛亮,因此最終得到了眾人的擁護。而曹操雖然有才,但過於爭權奪利,最終遭遇許多反對。這正印證了「後其身而身先」的道理——願意退讓的人,最終才能真正領先。 真正的私利,來自無私的付出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這句話乍看矛盾,實則揭示了一種深刻的因果關係:真正能夠成就自己的人,往往是那些不計較個人利益、願意奉獻的人。那些總是只考慮自己利益的人,短期內或許能得到好處,但長期來看,終究會失去人心、失去支持,最終一無所有。 例如,一個企業家若只顧自己賺錢,不關心員工福祉或消費者需求,最終他的企業會因為內部問題或市場排斥而衰敗。而那些願意回饋社會、善待員工的企業,反而能夠基業長青,這就是因為他們的「無私」最終成就了自己的「私」。 在個人層面也是如此。真正的友誼與愛情,不是建立在「我要得到什麼」的基礎上,而是在「我能付出什麼」的精神下自然形成的。那些總是斤斤計較、只想索取的人,最終反而會失去關係;而那些願意付出、真心對待他人的人,最終反而能收穫最深的情誼與幸福。 結論 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而運行,而是遵循自然法則,使萬物得以循環生息。聖人效法天地,選擇謙遜退讓,不爭名奪利,卻最終成為真正的領袖。真正長久的利益,並非來自於短視的私利,而是來自於無私的奉獻與付出。 這種智慧適用於個人修養、社會治理,乃至企業經營與人際關係。當一個人能夠放下個人執著,願意以更高層次的眼光來看待生命,他將發現,真正的成功與長久,來自於順應自然、無私奉獻,而非短視的爭奪與佔有。

avatar-img
3會員
10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 白話文 「谷神」是指虛空而生生不息的本源,它永遠不會消亡,因此被稱為「玄牝」(神秘的雌性)。 這個神秘的雌性之門,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起源。 它細微而綿延不絕,似乎若有若無,但它的運行並不需要刻意地強求,
1.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私心,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後被丟棄的草狗一樣,不特別偏愛或憐惜任何一個個體; 聖人同樣無私,他治理百姓時不會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
1.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2. 白話文翻譯 不刻意推崇賢能之人,百姓就不會爭相競爭;不過分珍視稀有的財貨,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白話文 當世人知道「
1.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 白話文 「道」如果能夠被明確地言說,那它就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道」;「名」如果能被確切地定義,那它便不是萬物真正的名
1. 原文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 白話文 「谷神」是指虛空而生生不息的本源,它永遠不會消亡,因此被稱為「玄牝」(神秘的雌性)。 這個神秘的雌性之門,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本起源。 它細微而綿延不絕,似乎若有若無,但它的運行並不需要刻意地強求,
1.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私心,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祭祀後被丟棄的草狗一樣,不特別偏愛或憐惜任何一個個體; 聖人同樣無私,他治理百姓時不會
1.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2. 白話文 「道」是虛空而流動的,無論如何運用,它都不會枯竭。 它深邃無底,如同萬物的根源。 它使鋒芒變得圓潤,化解紛爭,使光芒溫和,
1.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2. 白話文翻譯 不刻意推崇賢能之人,百姓就不會爭相競爭;不過分珍視稀有的財貨,
1.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 白話文 當世人知道「
1.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 白話文 「道」如果能夠被明確地言說,那它就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道」;「名」如果能被確切地定義,那它便不是萬物真正的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蔣經國真正人生故事的實例,他無私為臺灣奉獻一生的故事,應成為當今年輕人的典範。同時該篇文章闡述了目前臺灣的環境與政治現況,以科學的觀點指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為己而生,所以能長生。 聖人以外在事物為優先,把自己放在最後,反而先收到正向回饋;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成就其身。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篇講的是道生成於無形的天,生生息息周而運行的天是大地的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蔣經國真正人生故事的實例,他無私為臺灣奉獻一生的故事,應成為當今年輕人的典範。同時該篇文章闡述了目前臺灣的環境與政治現況,以科學的觀點指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其不為己而生,所以能長生。 聖人以外在事物為優先,把自己放在最後,反而先收到正向回饋;將自己置之度外,反而成就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