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2. 白話文 天地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身而活,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運行,因此能夠長久生存。 同樣地,聖人把自己擺在後面,卻反而能夠領先;他看輕自己,卻反而能夠長久存在。 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正因為他不執著於個人利益,反而能夠成就自己的真正價值。 3. 解釋 天地長久,因為它無私運行 「天長地久」,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宇宙運行的核心法則——長久存在的力量來自於「無私」。天地不會為了自己而存在,它不執著於個體的生滅,而是以萬物的循環為重。春夏秋冬更迭,萬物生生滅滅,但天地本身卻依然不變,這就是因為它不自私、不執著於個體的存亡,而是順應自然法則運行。 人類的生命短暫,但若能學習天地之道,就能將影響力延續下去。歷史上真正被記住的,不是那些只顧個人利益的人,而是那些奉獻自己、造福他人者。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等聖人,他們並未追求個人權利或享樂,反而放下自身,將智慧傳承給後世,因此他們的思想才得以長存。 聖人無私,反而成就自己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這句話揭示了人生的一個深刻智慧——真正的領導者並非爭先恐後,而是懂得謙讓與奉獻。那些總是爭名逐利、希望自己先得到好處的人,往往容易失敗,因為他們的目標太短視,反而無法長久。但那些願意讓自己退後、願意成就他人的人,最終反而會成為真正的領袖,因為他們贏得了人心,建立了穩固的基礎。 歷史上,偉大的領袖多半是願意犧牲自己、造福眾人的。例如,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總是謙遜待人,讓賢於關羽、張飛、諸葛亮,因此最終得到了眾人的擁護。而曹操雖然有才,但過於爭權奪利,最終遭遇許多反對。這正印證了「後其身而身先」的道理——願意退讓的人,最終才能真正領先。 真正的私利,來自無私的付出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這句話乍看矛盾,實則揭示了一種深刻的因果關係:真正能夠成就自己的人,往往是那些不計較個人利益、願意奉獻的人。那些總是只考慮自己利益的人,短期內或許能得到好處,但長期來看,終究會失去人心、失去支持,最終一無所有。 例如,一個企業家若只顧自己賺錢,不關心員工福祉或消費者需求,最終他的企業會因為內部問題或市場排斥而衰敗。而那些願意回饋社會、善待員工的企業,反而能夠基業長青,這就是因為他們的「無私」最終成就了自己的「私」。 在個人層面也是如此。真正的友誼與愛情,不是建立在「我要得到什麼」的基礎上,而是在「我能付出什麼」的精神下自然形成的。那些總是斤斤計較、只想索取的人,最終反而會失去關係;而那些願意付出、真心對待他人的人,最終反而能收穫最深的情誼與幸福。 結論 天地之所以能夠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而運行,而是遵循自然法則,使萬物得以循環生息。聖人效法天地,選擇謙遜退讓,不爭名奪利,卻最終成為真正的領袖。真正長久的利益,並非來自於短視的私利,而是來自於無私的奉獻與付出。 這種智慧適用於個人修養、社會治理,乃至企業經營與人際關係。當一個人能夠放下個人執著,願意以更高層次的眼光來看待生命,他將發現,真正的成功與長久,來自於順應自然、無私奉獻,而非短視的爭奪與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