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道經-第三十三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2.白話文 能夠了解他人的人,稱為有智慧;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有真正的明悟。能夠戰勝別人的人,算是有力量;而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大。懂得滿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能夠堅持努力向前的人,是意志堅定的人。能夠守住自己的本性與原則的人,才能長久存在。而雖然肉體會死亡,但精神與影響力得以流傳不滅,這才是真正的長生。 3.解釋 這段話探討了人生智慧、內在修養與真正的長久之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他人的思想、行為與動機,這是一種聰明與智慧,但真正能夠深入認識自己、理解自身優缺點與本質的人,才是真正的「明」,即達到更高層次的覺悟。許多人善於分析別人,卻無法真正看清自己,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自身的深刻認識。這也與現代心理學強調的「自我認知」相符,唯有認清自己的價值與局限,才能真正做出正確選擇。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表面上能夠戰勝他人,需要的是外在的力量與技巧,但最難戰勝的其實是自己。克服自己的弱點、慾望、恐懼與惰性,才是真正的強者。許多偉大的領袖、哲學家、修行者都強調內在的自律與修煉,因為真正的力量來自於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而不是單純的外在勝利。 「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不在於擁有多少物質財富,而在於內心的滿足。一個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物質條件有限,也能感受到幸福與安穩;反之,若總是貪求更多,即使擁有無數財富,內心仍可能感到貧乏與不安。這與儒家「知足常樂」的觀念相似,也符合現代幸福學的研究——人的幸福感來自於內心的滿足,而非無止境的追求外在財富。 「強行者有志」,真正的堅持與毅力來自於內心的志向與信念。一個有強烈目標的人,不會輕易被困難打倒,而是能夠堅定向前,即使遇到阻礙,也不輕易放棄。這句話提醒人們,意志力與決心是成功的關鍵,無論是學習、事業、修行,只有堅持不懈,才能達成目標。 「不失其所者久」,能夠守住自己本心與原則的人,才能長久立足於世界。在變動的環境中,不被外在的誘惑、壓力所動搖,堅守自己的價值觀,這樣的人才能真正長久不衰。這與《道德經》中「道常無名」的觀點一致,真正符合「道」的人,會長久存在於天地之間,而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消失。 「死而不亡者壽」,表面上看似講長生不死,但其實指的是精神與影響力的長存。一個人即使肉體消亡,但如果他留下的思想、智慧、道德或貢獻能夠影響後人,那麼他就並未真正消失。歷史上許多偉大的哲人、聖賢、藝術家、科學家,雖然肉身已逝,但他們的思想與成就仍影響著後人,這才是真正的「不亡」。這句話提醒人們,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單純的壽命長短,而在於我們如何活出有意義的一生,讓影響力延續下去。 這段話整體來說,強調了內在修養的重要性,從智慧、力量、財富、志向、持久力,到精神不朽,點出了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與其追求外在的勝利與財富,不如追求內心的強大與滿足,這才是真正長久之道。

avatar-img
3會員
10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原文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2.白話文 「道」本質上是無名的,就如同質樸的原始狀態,即使看似微小,卻無法被天下人所臣服或掌控
1.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1.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白話文 以「道」輔佐君王的人,不會依靠武力來征服天下,因為凡是強行得來的,最終
1.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2.白話文 若有人想要用強力去掌控天下,我看他最終必然無法成功。天下如同神聖而精妙的器物,
1.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2.白話文 明白剛強的特質,卻保持柔順的態度,就能
1.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白話文 真正高明的行動,無
1.原文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2.白話文 「道」本質上是無名的,就如同質樸的原始狀態,即使看似微小,卻無法被天下人所臣服或掌控
1.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1.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白話文 以「道」輔佐君王的人,不會依靠武力來征服天下,因為凡是強行得來的,最終
1.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2.白話文 若有人想要用強力去掌控天下,我看他最終必然無法成功。天下如同神聖而精妙的器物,
1.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2.白話文 明白剛強的特質,卻保持柔順的態度,就能
1.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白話文 真正高明的行動,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制敵,而是克己。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比較上中下的水平差異,何為「有道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關於內外、長久、知與勝的修養維度。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師與資為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兩類人,需在能相互對照的環境方能識別。
說明真人的境界,以及如何透過掌握天地的力量,成就人生幸福。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勝利,不是制敵,而是克己。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比較上中下的水平差異,何為「有道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Thumbnail
關於內外、長久、知與勝的修養維度。
Thumbnail
良好的觀察理解,培養出優秀的同理心。
Thumbnail
師與資為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兩類人,需在能相互對照的環境方能識別。
說明真人的境界,以及如何透過掌握天地的力量,成就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