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bstract illustration with alcohol ink paint. There's a swirling pattern in shades of blue, green, and purple. The background is a light beige colour.
中國近年來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備受矚目,隨著全球半導體競爭加劇,中國不斷推動技術自主化,並在成熟製程、先進製程及半導體設備領域展開布局。然而,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與出口限制,中國在突破先進製程技術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將探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現況、挑戰與未來展望。
1. 中國半導體製程的現況
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成熟製程擴產、先進製程突破、自主設備研發。
(1) 成熟製程擴產
成熟製程(28 奈米及以上)是中國目前最具競爭力的領域。中芯國際(SMIC) 和 華虹半導體 是中國主要的晶圓代工廠,均在不斷擴充成熟製程的產能:
- 中芯國際 目前在 28 奈米、40 奈米、55 奈米製程 方面擁有較為成熟的技術,並獲得大量國內外企業的訂單,尤其是車用、工控、物聯網等領域。
- 華虹半導體 則聚焦於 55 奈米、90 奈米、130 奈米製程,其產品應用於功率半導體、微控制器(MCU)等市場。
隨著中國市場對於成熟製程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晶圓廠積極擴建產能。然而,市場也擔憂產能過剩的風險,因為隨著台積電、三星等國際廠商也在擴增成熟製程,可能會加劇市場競爭,導致價格下降。
(2) 先進製程的突破
中國在 7 奈米及以下的先進製程 方面受到美國技術封鎖的影響,主要挑戰包括 EUV(極紫外光刻機)設備的缺乏 和 半導體設計工具(EDA)受限。然而,中芯國際仍在有限條件下推動先進製程發展:
- 中芯國際的 7 奈米技術:根據國際研究機構 TechInsights 的拆解報告,中芯國際已經成功生產 7 奈米製程的晶片,並應用於部分中國品牌的設備。但這項技術主要依賴 DUV(深紫外光刻機),而非台積電與三星使用的 EUV,意味著製程效率較低、良率較難提升。
- 5 奈米及以下的技術挑戰:由於 ASML(荷蘭光刻機大廠)受美國出口管制影響,中國目前無法獲得 EUV 設備,這使得 5 奈米及以下的技術發展受限。中國企業正在嘗試 開發國產光刻機,但距離量產仍需多年努力。
雖然中芯國際在 7 奈米製程上取得突破,但在 5 奈米以下的技術上仍遠落後於台積電和三星。中國目前的戰略可能是 延長 DUV 製程壽命,透過軟體與製造技術的改進來優化 7 奈米及以下的生產效能。
(3) 自主設備與材料的發展
由於西方對中國半導體技術的封鎖,中國正積極推動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的國產化:
- 半導體設備:中國的 中微半導體 在 刻蝕機 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與全球前三大刻蝕設備商(應用材料、Lam Research、東京威力)競爭。
- 光刻機:中國的 上海微電子裝備(SMEE) 已開發出 90 奈米製程的光刻機,計畫進一步推動 28 奈米製程的設備,但短期內難以突破 7 奈米以下的技術門檻。
- 半導體材料:中國企業如 江豐電子、華特氣體 等,在晶圓製造關鍵材料(如光刻膠、硅晶圓、電子氣體)上取得進展,逐步降低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中國政府通過「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等政策,積極支持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業的發展。雖然仍需時間縮小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鏈正在逐步強化。
2. 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挑戰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然持續發展,但仍面臨以下挑戰:
- 關鍵技術受限:先進製程需要 ASML 的 EUV 光刻機,而美國的出口管制使中國難以取得相關設備。
- 半導體人才短缺:儘管中國政府積極培育半導體人才,但高階製程工程師仍供不應求,人才流動問題嚴重。
- 國際市場壓力:中國企業在先進製程上與台積電、三星仍有技術落差,且在成熟製程上也面臨全球產能過剩的風險。
- 供應鏈不穩定:中國雖加強自主供應鏈,但仍依賴日本、韓國等國的半導體設備與材料。
3. 中國半導體的未來展望
中國的半導體發展戰略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
- 發展成熟製程:中國將持續擴充 28 奈米及以上的成熟製程,以鞏固本土市場需求,並降低對外依賴。
- 突破 7 奈米以下製程:雖然短期內難以量產 5 奈米,但中國企業將透過 DUV 技術改良、國產設備研發,努力縮小差距。
- 加強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研發:中國將持續投資 國產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減少對國際供應鏈的依賴。
- AI 半導體發展:由於 AI 晶片不一定依賴最先進製程,中國可能在 AI 晶片領域(如寒武紀、華為昇騰)尋找突破機會。
4. 結論
中國的半導體發展雖然面臨技術封鎖,但透過 成熟製程擴產、先進製程突破、自主設備研發,已經在部分領域取得進展。隨著政府持續投資、企業技術創新,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將逐步提升。然而,要在 5 奈米及以下的先進製程上與台積電、三星競爭,仍需長時間的努力與技術積累。
未來,中國半導體的成功關鍵在於:
- 如何突破設備與材料的限制
- 如何提升半導體設計與製造能力
- 如何發展 AI 晶片等新興領域
面對全球競爭,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仍然充滿挑戰,但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