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2. 白話文 聰明的人不輕易發言,說話的人往往不是真正明白。應該封閉其口,關閉其門;削弱其鋒芒,解開其糾紛;與光和諧,與塵同在,這就是所謂的玄同。因此,它既不能親近,也不能疏遠;既不能帶來利益,也不能造成損害;既不能高貴,也不能低賤;所以它被視為天下最貴重的事物。 3. 解釋 這段話反映了道家哲學中關於「無為」和「道」的核心觀念,特別是強調了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智慧。首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指出,真正的智慧不在於多言,而在於深思熟慮與內斂。那些真正理解道的人,往往不會隨便發表言論,而是保持沉默,因為他們知道過多的言語往往無法真正表達真理,反而會誤導他人。 接下來,“塞其兌,閉其門”意指應該控制言語與行為的發散,避免過度表現自己,這樣可以保持內心的清明與平靜。道家強調「無為」,即不強行去做什麼,只是自然地讓事物發展。這裡的“挫其銳,解其紛”講的是要減少衝突與糾紛,抑制自己的強烈欲望和對抗,達到一種和諧、平靜的狀態。 “和其光,同其塵”則是強調要順應環境的變化,與周圍的世界達成一種和諧的關係。在道家看來,人的真正智慧不是要與周圍的世界相對立,而是要融入其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外界達到和諧共處的狀態。這也是所謂的「玄同」,即達到與自然、與宇宙萬物相同的深層境界。 最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表達了道家的無執著思想。真正的智慧、道的境界,是無法被具體獲得的,也無法被依賴或控制。它無法被過度親近,也無法被遠離,它不會帶來明顯的利益或損害,既不會讓人高貴,也不會讓人卑賤。正因為如此,它才被視為最貴重、最值得追求的境界。 總結來看,這段話強調了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與「玄同」的理念,告訴我們在面對生活和世界時,應該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和諧,不過度追求名利與外在的影響,從而達到真正的智慧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