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用 GPT」= 競爭優勢?還是新的壓力?建立 SOP 駕馭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打開 104,越來越多公司開始要求求職者「會用 ChatGPT」。

但問題是——這真能提升效率,還是變相增加員工壓力?

匿名投票

使用GPT後的感覺?

  • 產能變超高
  • 還是很花時間
  • 實際使用就會發現,GPT 在某些情境下反而加重認知負荷,讓人越用越失焦

    大多數人只看到它「省時省力」的一面,卻忽略了它帶來的選擇過多、資訊驗證、提問技巧等隱性成本。這些問題可以透過:設計專屬團隊的「Prompt SOP」來解決,真正把 GPT 變成內部助力,而非新的負擔。


    GPT 為何會讓大腦「超載」?

    史蒂芬・科特勒在《不可能的任務》中提到,大腦每秒最多只能處理 126bt 資訊。光是理解別人在說什麼,就得花 40bt,三個人同時講話就會超載。另一個例子是《零秒思考》提出的「四塊記憶限制」,就像桌面空間一樣,當你想放下第 5 樣東西時,就得移走或整合其他物品,否則桌面就會變亂、難以運作。

    GPT 產生的大量資訊,讓我們的「認知桌面」瞬間塞滿,
    導致注意力渙散、決策困難,甚至增加錯誤率。


    raw-image


    GPT 為什麼會加重認知負擔?

    1. 選擇過載:資訊太多,反而難決策

    GPT 能生成多種回覆,例如 email、文案、解決方案,這雖然提供了選擇,但也可能讓人陷入「選擇過載(Choice Overload)」:

    • 以前回覆只有一種,現在 GPT 一次給 3~5 個版本,反而要多花時間篩選、比較。
    • 且 GPT 生成的內容通常較冗長,還需要額外刪減與修改。

    解法

    • 限制 GPT 回應範圍,例如:「生成一個最直接、不超過 50 字的回覆」,而不是讓它自由發揮。
    • 設定固定模板,讓 GPT 只填補變動部分,而非每次都重新生成整段內容。

    2. 驗證資訊的正確性,反而增加工作量

    GPT 的回答看似流暢,但它可能夾帶錯誤資訊或「正確的廢話」,不得不花時間驗證。

    解法

    • 要求 GPT 提供參考來源,或列出邏輯推理過程。
    • 專業領域問題,可改用 perplexity.ai,它能附上資料出處,提升可信度。

    3. 學習如何提問,變成新成本

    『GPT 的價值在於「提問方式」,而非答案』

    許多人以為 GPT 會自動給出好答案,但其實「會問問題」更重要。問題太模糊,GPT 會給冗長或無關的答案,限制太多又可能失焦,結果卻比自己思考還累。

    解法

    • 建立「最佳提問範本」,例如:「根據 A、B、C 三點,提供不超過 200 字的分析。」
    • 把 GPT 當成對話夥伴,用它來反駁、補充、拆解問題,而不是期待它一次給出完美答案。
    raw-image


    GPT 不是減負,而是我們要「角色轉換」

    當 GPT 成為職務的標配,員工不只是「會用」,更要「會問」,最好是“既能”精準提問,“又會”拆解問題,“還能”引導 GPT 產出最優解,這個既要、又要、還要的分步提問技巧,能更好釋放答案的價值。

    但如果公司組織內部 沒有標準化 AI SOP,反而可能加重內耗——資訊混亂、溝通成本上升、決策更難。Prompt (指令)應該成為組織內的共享資源,別讓它變成各自摸索的工具。透過 AI SOP 和共享意識,能讓員工從「被 GPT 干擾」轉變為「 讓人更具價值」。

    — 索取「50分鐘,短講課程」規劃&預約邀請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eith-avatar-img
    2025/02/07
    工具用得好事半功倍~
    小6姐姐-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07
    Keith 沒錯沒錯!工具要好用~不能變成限制跟壓力源 ><
    avatar-img
    \ 職場小學姊 / 系統思考 軟實力
    54會員
    59內容數
    ❝ 再忙,也要抽空喝杯茶 .ᐟ.ᐟ
    2025/02/07
    直接將:降低 GPT 認知負荷的 5 個層次,套用進「教育訓練」產業中,當然,每個產業和組織部門,都能依據這個邏輯,逐步建構專屬內部的 Prompt (指令) SOP。
    Thumbnail
    2025/02/07
    直接將:降低 GPT 認知負荷的 5 個層次,套用進「教育訓練」產業中,當然,每個產業和組織部門,都能依據這個邏輯,逐步建構專屬內部的 Prompt (指令) SOP。
    Thumbnail
    2025/01/23
    逢年過節,我們是不是表面人聲鼎沸、熱情寒暄,沒過一會,內心又想著差不多了好想回家?這份矛盾糾結,不只是年輕輩如此,父母要回爺奶家也是如此,你是否也有相同共鳴?說到底,就是「邊界感」出問題! 本文先拆解「親、戚、朋、友」的關係結構,對應出適合互動話題,不僅生活能用,職場關係邏輯也能通用~
    Thumbnail
    2025/01/23
    逢年過節,我們是不是表面人聲鼎沸、熱情寒暄,沒過一會,內心又想著差不多了好想回家?這份矛盾糾結,不只是年輕輩如此,父母要回爺奶家也是如此,你是否也有相同共鳴?說到底,就是「邊界感」出問題! 本文先拆解「親、戚、朋、友」的關係結構,對應出適合互動話題,不僅生活能用,職場關係邏輯也能通用~
    Thumbnail
    2024/08/30
    咖啡是如何闖入日常,成為上班族不可或缺的提神飲品?又是如何悄悄改變我們的心態和生活習慣? 其幕後的機制,適合與 消費趨勢好奇者,或 小店經營者、咖啡愛好者 分享! ​ ​▼ 系統思考圖解,快速掌握幕後機制成因
    Thumbnail
    2024/08/30
    咖啡是如何闖入日常,成為上班族不可或缺的提神飲品?又是如何悄悄改變我們的心態和生活習慣? 其幕後的機制,適合與 消費趨勢好奇者,或 小店經營者、咖啡愛好者 分享! ​ ​▼ 系統思考圖解,快速掌握幕後機制成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常常看到不同的講師課程標題,『教你如何快速生成文案』、『打造完美履歷』等等, 再看完吸引的文案與履歷表後,有思考著原因為何嗎? 重點是,下Prompt(關鍵詞)的因素, 把GPT的角色做一個定位,讓他扮演一位文案大師、人力資源主管、小說家或者律師等等,它便會聚焦在該角色上回覆使用者所詢問的問題
    Thumbnail
    常常看到不同的講師課程標題,『教你如何快速生成文案』、『打造完美履歷』等等, 再看完吸引的文案與履歷表後,有思考著原因為何嗎? 重點是,下Prompt(關鍵詞)的因素, 把GPT的角色做一個定位,讓他扮演一位文案大師、人力資源主管、小說家或者律師等等,它便會聚焦在該角色上回覆使用者所詢問的問題
    Thumbnail
    在工作與生活中,您是否曾經遇到過以下困境?花大量時間搜尋資料卻找不到精確答案;處理重複性任務時感到力不從心;想創造新點子卻靈感枯竭?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通過 ChatGPT 有效解決。然而,對於許多初次接觸 ChatGPT 的人來說,如何讓人工智慧不會變人工智障呢?
    Thumbnail
    在工作與生活中,您是否曾經遇到過以下困境?花大量時間搜尋資料卻找不到精確答案;處理重複性任務時感到力不從心;想創造新點子卻靈感枯竭?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通過 ChatGPT 有效解決。然而,對於許多初次接觸 ChatGPT 的人來說,如何讓人工智慧不會變人工智障呢?
    Thumbnail
    打開 104,越來越多公司開始要求求職者「會用 ChatGPT」。 但問題是——這真能提升效率,還是變相增加員工壓力? GPT 不是減負,而是需要我們「轉換角色」思考「怎麼問問題」,最好組織也要有共識,一同設計專屬團隊的「Prompt SOP」。
    Thumbnail
    打開 104,越來越多公司開始要求求職者「會用 ChatGPT」。 但問題是——這真能提升效率,還是變相增加員工壓力? GPT 不是減負,而是需要我們「轉換角色」思考「怎麼問問題」,最好組織也要有共識,一同設計專屬團隊的「Prompt SOP」。
    Thumbnail
    ChatGPT僅推出不到兩個月,用戶數已突破1億,突顯科技飛速進步。特別是人工智慧(AI)的發展,使得員工面臨持續學習新技能的壓力。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保羅·萊昂納迪教授與十家在AI領域卓越表現的企業攜手合作三年,共同研發出一套名為「STEP」的策略框架:劃分工作(Segmentation)、
    Thumbnail
    ChatGPT僅推出不到兩個月,用戶數已突破1億,突顯科技飛速進步。特別是人工智慧(AI)的發展,使得員工面臨持續學習新技能的壓力。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保羅·萊昂納迪教授與十家在AI領域卓越表現的企業攜手合作三年,共同研發出一套名為「STEP」的策略框架:劃分工作(Segmentation)、
    Thumbnail
    這兩條指令都是為了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ChatGPT深入理解用戶的需求並提供更精確的回答。這種方法確實可以提高回答的准確率和深度。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境填充[角色]、[任務]、[結果]和[數量]這些佔位符,來得到更具體的問題和答案。
    Thumbnail
    這兩條指令都是為了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ChatGPT深入理解用戶的需求並提供更精確的回答。這種方法確實可以提高回答的准確率和深度。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境填充[角色]、[任務]、[結果]和[數量]這些佔位符,來得到更具體的問題和答案。
    Thumbnail
    了解這些Prompts,你將領先99%的人。首先,「指令提示」適用於簡單問題。其次,「角色提示」讓AI具角色,如文案專家。再者,「一次性提示」提供GPT範例以學習。最後,「多鏡頭提示」獲全面答案。掌握技巧,使用GPT更有效。
    Thumbnail
    了解這些Prompts,你將領先99%的人。首先,「指令提示」適用於簡單問題。其次,「角色提示」讓AI具角色,如文案專家。再者,「一次性提示」提供GPT範例以學習。最後,「多鏡頭提示」獲全面答案。掌握技巧,使用GPT更有效。
    Thumbnail
    即使現在 Open AI 討論度很高,偶爾還是有人會問我:「 Open AI 主要的服務是 ChatGPT 嗎?」透過這篇快速地釐清究竟什麼是 Open AI?一般公司導入 Open AI 合適嗎?
    Thumbnail
    即使現在 Open AI 討論度很高,偶爾還是有人會問我:「 Open AI 主要的服務是 ChatGPT 嗎?」透過這篇快速地釐清究竟什麼是 Open AI?一般公司導入 Open AI 合適嗎?
    Thumbnail
    最近,企業越來越注重提升業務績效,尤其是在繁忙的商業環境中。所以,為了讓業務開發更加簡便和高效,在現代商業世界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其中一種就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如今最受歡迎的聊天機器人之一,它能夠與用戶自然溝通,並給出有用資訊。在此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結合ChatGPT實現業務開發
    Thumbnail
    最近,企業越來越注重提升業務績效,尤其是在繁忙的商業環境中。所以,為了讓業務開發更加簡便和高效,在現代商業世界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其中一種就是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如今最受歡迎的聊天機器人之一,它能夠與用戶自然溝通,並給出有用資訊。在此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結合ChatGPT實現業務開發
    Thumbnail
    「AI 會不會取代人類」這個議題甚囂塵上。我認為問題永遠在於如何善用工具解題,而不是擔心工具會不會做得比自己好。此篇將以目前最火紅的 chatGPT 舉例,分析服務優劣以及運用技巧。
    Thumbnail
    「AI 會不會取代人類」這個議題甚囂塵上。我認為問題永遠在於如何善用工具解題,而不是擔心工具會不會做得比自己好。此篇將以目前最火紅的 chatGPT 舉例,分析服務優劣以及運用技巧。
    Thumbnail
    Chat GPT做為一個對話AI軟體,它不僅擁有龐大的資料庫,更能夠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很多人會將它當作一個可以簡單問答的機器人,日常生活瑣事都可以問,更進階的甚至可以用來整理文字重點、翻譯、寫程式等等。但其實它的潛力遠比你我想像的多。
    Thumbnail
    Chat GPT做為一個對話AI軟體,它不僅擁有龐大的資料庫,更能夠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很多人會將它當作一個可以簡單問答的機器人,日常生活瑣事都可以問,更進階的甚至可以用來整理文字重點、翻譯、寫程式等等。但其實它的潛力遠比你我想像的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