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 在職場上遭受攻擊時,如何優雅且有力地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 「HR 到底是站在員工這邊,還是站在公司的立場?」 「
  • 這個薪酬制度根本不公平,你們 HR 是怎麼訂的?」
  • 「這個人根本不適合這個職位,當初你們 HR 是怎麼招的?」
  • 「這麼爛的績效考核方式,HR 你們到底在幹嘛?」

上述這些話,身為 HR 的你一定不陌生。

HR 在企業裡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既要維護公司的規範與制度,又要在員工與管理層之間找到平衡。


然而,這種「夾心餅乾」的身份,讓 HR 成為組織內部最容易被攻擊的對象。


當員工對薪資、績效考核、晉升制度、甚至是對企業文化變革感到不滿時,他們通常不會也多數無法直接去找 CEO 理論,而是把所有怒氣發洩在 HR 身上。

而當管理層覺得公司運營有問題時,HR 也常成為背鍋的對象,畢竟「用人不當」、「人才管理失敗」這些問題聽起來就像是 HR 的責任。


所以,HR 要怎麼在這種夾縫中求生,甚至反過來利用這些挑戰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這篇文章,我們嘗試從心理建設、話術應對、策略佈局三個層面,全面解析 HR 面對職場攻擊時的最佳應對方式


首先讓我們先從一個關鍵問題開始——為什麼 HR 特別容易被攻擊?



一、為什麼 HR 特別容易被攻擊?


理解攻擊的根源,才能制定最有效的應對策略。



其實理由也很容易發現:簡而言之,因為HR 在企業中往往是變革的推動者、規則的執行者、組織調整的規劃者,這些身份產生的厲害關係,讓 HR 極易被推上風口浪尖。

1. 當HR 是變革的推動者時,利益受損者會反撲

HR 經常負責推動組織變革,例如:

  • 績效考核改革(從年資導向改為 KPI 導向)
  • 薪酬制度調整(縮小加薪幅度,引入市場薪資對標)
  • 裁員計畫(組織重整,提高運營效率)

每一次變革,必然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

當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在調整中被動搖時,他們往往會把 HR 視為「幕後黑手」 ,並發動各種攻擊來試圖阻止變革。

案例:績效改革引發的攻擊
某公司長期以年資作為加薪依據,總經理希望改變,並指派HR 提出規劃,導入 KPI 考核制度,讓績效表現成為薪資調整的依據。 結果,一些資深但績效不佳的員工在制度實施後發現自己年終獎金變少了,開始在公司內部散播:「HR 這群人根本就是幫高層削減成本,完全不考慮員工死活!」

上述案例說明了很重要的一點:HR 推動變革時,必須預判哪些人可能會成為反對者,並提前準備應對策略。

我們稍後會詳細探討這個問題,現在先來看看 HR 另一個高風險的身份——企業規則的執行者


2.當HR 是規則的執行者時,容易成為情緒發洩對象


我們都知道,HR 的一大職責是確保公司政策與規則的落實,包括:

  • 考勤管理(遲到扣薪、請假規則)
  • 績效考核(績效標準、獎金發放)
  • 薪資調整(市場薪資對比、年度加薪幅度)

這些規則往往涉及「公平性」的問題,而人對於「公平」的感知是非常主觀的。

當員工覺得規則對自己不利時,他們通常不會怪罪公司高層,而是直接針對 HR。

案例:HR 因執行規則被攻擊
某公司規定,員工連續遲到 3 次,當月薪資扣 500 元。 HR 按照規則執行,但一位常遲到的員工當場發火:「我每天加班到 9 點,HR 你們就只會盯著我遲到?這樣合理嗎?」

在上述這種情況下,HR 絕不能只強調「這是公司的規定」,而是要用更高層次的話術來應對。

稍後我們會詳細解析「如何在執行規則時,降低員工的敵意」。


但 HR 的風險還不只這些——當企業在裁員時,HR 更容易直接被視為「兇手」。


3. 當HR 是裁員的核心角色時,最容易承受怨恨


當公司進行裁員時,HR 通常負責:

  • 確保裁員流程合法
  • 通知被裁員員工
  • 安排離職面談,處理後續事宜

即便這些決策來自高層,HR 仍然是「執行裁員的那個人」,被裁員的員工往往會把所有怒氣發洩在 HR 身上。

案例:HR 在裁員時的困境
某企業因業務縮減,決定裁掉 10% 的人力。 當 HR 通知其中一位員工時,對方直接在辦公室內大聲咆哮:「HR 你們到底有沒有良心?!我在這裡工作了 10 年,你們居然把我當垃圾一樣丟掉!」

在這種情況下,HR 若只是冷冰冰地說「這是公司的決定」,只會加深對方的敵意

我們稍後也會探討「如何用更高層次的話術來應對裁員時的敵對情緒」。


4. 當HR 需要協調高層與員工,卻往往被當成兩面不是人


HR 在因為企業內部經常被夾在 「管理層的利益」「員工的期待」 之間,處於尷尬的位置。

而當 HR 過於偏向管理層,員工會認為 HR 只是高層的傀儡,毫無人性; 但當 HR 試圖為員工發聲,又可能被高層認為「不夠有大局觀」。

案例:HR 被高層和員工同時攻擊
一位 HR 想要幫助員工爭取更好的加班補償制度,但高層不願意增加成本,直接駁回提案。 之後員工發現 HR 無法幫他們爭取到更多福利,開始質疑:「HR 你們到底是來幫員工,還是來騙人的?」

這說明了HR 必須在高層與員工之間找到精準的平衡點,避免成為雙方攻擊的對象


👉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 HR 為什麼特別容易被攻擊,接下來我們將進入實戰部分——當 HR 被攻擊時,如何巧妙應對?


二、當 HR 被攻擊時,如何巧妙應對?


在前面我們深入剖析了 HR 為何特別容易成為攻擊對象,包括 HR 在推動變革、執行規則、裁員管理、協調高層與員工等角色中,如何被夾在兩難的境地。


現在,我們將進入實戰篇——當 HR 遭遇職場攻擊時,該如何 冷靜應對、反制攻擊、轉守為攻,甚至利用這些挑戰來提升自己的專業影響力?


這裡我們提供 四條核心策略,讓 HR 在面對攻擊時,不僅能夠全身而退,還能贏得更多職場話語權。


1. 先冷靜,讓對方無法利用你的情緒



攻擊者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讓你失控,因為當你情緒崩潰時,你的話語權就會降低,甚至變成「有問題的一方」。

無論是主管公開批評你,或是員工在群組裡對 HR 發動言語攻擊,HR最糟糕的反應就是立刻情緒化地回應,例如:

  • 「我們不是你想的那樣!」
  • 「這根本是公司的決定,關 HR 什麼事?」
  • 「你這樣說太過分了吧!」

這些回應只會讓對方更有攻擊的動力,因為你的失控就是他們的勝利。

#應對策略

👉 先停頓 3 秒鐘,讓對方預期落空

👉 用「反問法」引導對話,而不是直接反駁

👉 用「情緒降溫語」來緩和局勢

案例:HR 被當眾質問「薪酬新制度不公平」
錯誤示範: 員工:「你們 HR 根本不管我們死活,薪資新制度的調整完全沒考慮我們的付出!」 HR(生氣地回應):「我們是根據市場行情來訂定的,你不能這樣說!」(結果員工情緒更激動,攻擊變本加厲)
正確示範: 員工:「你們 HR 根本不管我們死活,薪資新制度的調整完全沒考慮我們的付出!」 HR(停頓 3 秒,微笑):「你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才更合理?」

👉 這樣的回應,讓對方無法持續攻擊,反而得回頭思考自己的論點,降低衝突的強度。


2. 立即記錄對方的攻擊點,防止事後被扭曲

當 HR 被公開指責時,最忌諱的是放任對方隨意發言而不做紀錄,因為對方可能:

  • 事後扭曲事實,說你答應了某件事
  • 在公司內部散播不實言論,讓你的形象受損
  • 甚至向高層投訴,讓你陷入被動

#應對策略

👉 當對方開始攻擊時,立刻掏出筆記本或打開電腦記錄

👉 大聲念出你的筆記內容,讓對方意識到你在「蒐證」

👉 如果在會議上,可以直接說:「我把你的問題記下來,稍後我們一起討論」

案例:HR 在會議上被主管質問績效考核標準
錯誤示範: 主管:「績效考核結果有這麼多抱怨,HR 你們到底怎麼搞的?」 HR(驚慌地回應):「我們是按照流程來的……」 (結果主管步步進逼,HR 無法反擊)
正確示範: 主管:「績效考核結果有這麼多抱怨,HR 你們到底怎麼搞的?」 HR(冷靜地拿起筆記本):「您的重點是,考核標準過於主觀,還是員工的績效評估有問題?」

👉 這樣的回應,讓主管無法繼續情緒化攻擊,反而要開始具體談問題,HR 也能掌握主導權。


3. 拆解對方的攻擊邏輯,避免陷入詢問陷阱

攻擊者通常會使用「詢問陷阱」來讓 HR 陷入被動,例如:

  • 「這次績效考核標準是不是 HR 定的?」
  • 「裁員名單是不是你們 HR 決定的?」
  • 「為什麼這個人可以加薪,我卻不行?」

這些問題如果直接回答 「是」「不是」,都會讓 HR 變成攻擊的焦點。

#應對策略

👉 不要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而是轉移到「共同決策」的概念

👉 把焦點轉向更高層級的討論,例如「整體政策」而非單一事件

案例:HR 被主管質問裁員決策
錯誤示範: 主管:「這次裁員名單是不是你們 HR 決定的?」 HR:「是我們 HR 根據績效考核和業務需求做的評估……」(結果主管開始質疑 HR 標準)
正確示範: 主管:「這次裁員名單是不是你們 HR 決定的?」 HR:「這是我們與業務部門、財務部門一起討論後的決策,主要依據業務需求和成本考量。」

👉 這樣的回應,把責任分攤到「組織決策」,HR 不是單獨的決策者,自然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4. 站在更高的道德層面進行回擊


當 HR 被攻擊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讓自己的立場更高,這樣對方的攻擊就會顯得低級。

#應對策略

👉 用「更大的道理」來壓制對方的攻擊

👉 展現你的專業性,讓攻擊顯得無知

👉 把焦點轉移到「解決問題」而非「爭輸贏」

案例:HR 被員工質疑裁員政策
錯誤示範: 員工:「HR 你們這麼無情,裁掉這麼多人,真的睡得著嗎?」 HR:「我們只是執行公司的決策……」 (結果員工更加憤怒,認為 HR 沒有人性)
正確示範: 員工:「HR 你們這麼無情,裁掉這麼多人,真的睡得著嗎?」 HR:「我很理解大家的心情,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容易的決策。但我們的目標是確保公司能夠長遠發展,讓更多人保住工作,這次的調整是基於這個考量。」

👉 這樣的回應,讓 HR 顯得有格局,對方的攻擊自然顯得無理取鬧。


現在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面對攻擊,下一步,我們要進入更高級的應對策略——如何利用這些衝突來提升 HR 的影響力,讓自己在職場上變得更有話語權!


三、如何利用衝突,讓 HR 在職場上更有影響力?


在前面,我們理解了 如何應對職場上的攻擊,包括如何冷靜回應、如何轉移焦點、如何防止被對方設局、如何站在更高的道德層次回擊等戰術。

但 HR 不能只是被動防禦,真正高級的 HR 應該利用這些衝突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甚至讓 HR 在組織內變得不可或缺!


這一章,我們將進一步探討 如何讓 HR 從「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導職場話語權」,成為企業內部真正的策略夥伴。


1. 不只是解決衝突,而是利用衝突來展現 HR 的價值

#一般 HR 的錯誤做法

許多 HR 在遇到衝突時,會選擇:

  • 逃避問題(「這不是我能決定的」)
  • 被動防守(「我們只是按照政策執行」)
  • 情緒化反應(「你們怎麼可以這樣說我們 HR?」)

這樣的 HR,最終只會讓人覺得 HR 只是個沒權力的行政部門,甚至變成公司裡最容易被替換的角色。

#高手 HR 的做法

真正厲害的 HR,會利用衝突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方法如下:

  1. 在衝突中凸顯自己的專業性(用數據與邏輯回應,讓人信服)
  2. 讓衝突變成討論「更大問題」的機會(把焦點從「抱怨」轉向「組織發展」)
  3. 利用衝突來建立與高層的信任(讓決策者看到 HR 的價值)
  4. 用衝突來強化 HR 在員工間的影響力(讓 HR 成為有溫度的協助者)



2. 把衝突轉變為數據討論,避免陷入人身攻擊

HR 最容易被攻擊的一點是「不公平感」,但「公平」是極度主觀的,每個人對公平的定義不同,因此 HR 需要用數據來建立公信力

#如何做?

👉 當員工抱怨薪資不公平時,用市場數據來佐證

👉 當主管質疑績效考核標準時,拿出數據來說明考核規則的合理性

👉 當高層認為 HR 的決策沒有效果時,提供 HR 的 KPI 來衡量影響力

案例:員工抱怨薪酬不公平,HR 用數據反擊
錯誤示範: 員工:「HR 你們薪資這麼低,這根本是剝削!」 HR:「我們根據市場行情訂的……」(然後就沒下文)
正確示範: 員工:「HR 你們薪資這麼低,這根本是剝削!」 HR:「我們這次薪資調整參考了 XX 顧問公司的市場薪資報告,根據我們所在產業和公司的規模,我們的薪資水平大約落在市場的 P60(前 40%)。但如果你覺得有特別的個人因素影響你的薪資,我們可以再詳細討論。」

👉 這樣的回應,讓員工知道 HR 是有數據依據的,而不是隨意決定薪資。


3. 在衝突中讓高層看到 HR 的戰略價值

HR 最怕的是被視為「低價值的行政部門」,但如果 HR 只是在衝突中被動挨打,HR 的話語權只會越來越低。

真正強大的 HR,會利用這些衝突來證明自己是組織發展的關鍵人物。

#讓高層看到 HR 的價值

👉 把「抱怨」變成「系統性問題」的討論(提升 HR 的決策參與權)

👉 在衝突中提供 HR 的專業解決方案(不要只是執行命令,而是要提出策略)

👉 在高層面前強調 HR 不是「發薪水的」,而是「組織發展的關鍵角色」

案例:主管質疑 HR 的績效考核機制
錯誤示範: 主管:「這次績效考核讓我們部門的團隊士氣低落,HR 是不是該負責?」 HR:「我們只是按照規定來的……」 (結果主管覺得 HR 沒有幫助,甚至開始對 HR 失去信任)
正確示範: 主管:「這次績效考核讓我們部門的團隊士氣低落,HR 是不是該負責?」 HR:「我理解您的擔憂,這次的考核確實比以往更嚴格。但我們也發現,市場上高績效企業通常會有更精準的績效標準,而不是讓所有人都拿高分。我們可以討論如何在保持績效標準的同時,提升團隊士氣,您認為哪些方面可以調整?」

👉 這樣的回應,讓 HR 顯得專業且具備戰略思維,而不是只會防禦。


4. 讓 HR 成為員工真正的盟友,而不是對立面

許多 HR 在面對員工的不滿時,會選擇冷處理或強勢回應,但這會讓 HR 失去在員工心中的影響力,甚至讓 HR 被當成「敵人」。

真正有影響力的 HR,會在衝突中展現「人性」,讓員工覺得 HR 是可以信賴的對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規則執行者。

如何做?

👉 當員工抱怨時,先「認同感受」,再提出理性解釋

👉 在制度內給員工合理的彈性,而不是死守規則

👉 建立 HR 與員工之間的溝通管道,讓 HR 成為資訊透明的橋樑

案例:員工質疑績效考核
錯誤示範: 員工:「這次考核太嚴格了,HR 你們根本不懂我們的辛苦!」 HR:「這是公司規定,我們也沒辦法。」 (結果員工覺得 HR 冷漠,對 HR 產生更大的敵意)
正確示範: 員工:「這次考核太嚴格了,HR 你們根本不懂我們的辛苦!」 HR:「我理解你覺得這次考核比以往更嚴格,我們也聽到不少員工的反饋。這次的考核標準確實是為了讓績效評估更具透明度,但如果你覺得有些地方不合理,我們可以看看有哪些可以改善的部分。」

👉 這樣的回應,讓員工感覺到 HR 是願意聆聽的,而不是死守制度的官僚角色。


四、HR 不能只是「執行者」,更要成為「影響者」!


HR 在職場上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但如果能夠善用這些衝突,HR 其實可以:

讓員工更尊重 HR 的專業性

讓高層看到 HR 在組織發展中的戰略價值

讓 HR 成為真正的影響者,而不是被動的行政角色

HR 不能只是被動應對攻擊,而是要善用這些挑戰來提升自己的話語權,讓自己成為組織內不可取代的關鍵人物!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想成為頂尖HR?別讓年資限制你的成長! 🔍 許多HR工作多年,卻始終停留在基礎行政,而真正脫穎而出的人,靠的不是時間,而是刻意練習!💡 本文深入解析五大HR進化策略,從招聘技巧、數據分析、薪酬設計、職能發展到回饋機制,幫助你突破職場瓶頸,快速升級!🚀
《工作分析的前世今生》深入探討工作分析如何影響薪資、升遷、績效評估與職涯發展,強調這不僅是HR的工作,而是每位職場人都應理解的核心知識。從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學管理到現代職位描述與職位規格,工作分析協助企業制定合理的薪資與發展路徑。
HR 的黑色幽默:職場人性潛規則,你敢不敢看? 你以為 HR 只是負責招人、管人、發薪水?錯了!HR 是職場上的「黑暗騎士」,每天都在現實與理想、人性與制度間拉扯,見證著人性最赤裸的真相。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 HR 內心世界,揭露 20 條職場人性潛規則。
職場上,努力並不等於成功,關鍵在於是否善用槓桿效益(Leverage Effect)。槓桿思維能讓有限資源創造最大價值,區分高效與無效勞動者。文章解析三大槓桿:時間槓桿、人脈槓桿、系統槓桿。掌握槓桿,讓你用一半的努力,創造十倍價值,不再被工作壓榨,而是成為掌控職場規則的人。
本文探討如何提升HR影響力,運用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一書中的七大原則:喜好、互惠、聯盟、權威、社會認同、承諾一致和稀缺,並以HR職場案例說明如何在建立關係、減少不確定性及激發行動三個面向提升影響力,讓HR從幕後走向幕前,成為企業決策的關鍵推手。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中「感恩」的重要性,並提供如何在招聘、面試、企業文化建立等方面篩選及培養員工的感恩心態。文章以案例分析、心理學理論、面試技巧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多個面向闡述,如何透過面試問題、心理測驗、公開感謝機制、感恩日記制度等方法,提升企業的感恩文化,並藉此提升員工忠誠度、降低離職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 想成為頂尖HR?別讓年資限制你的成長! 🔍 許多HR工作多年,卻始終停留在基礎行政,而真正脫穎而出的人,靠的不是時間,而是刻意練習!💡 本文深入解析五大HR進化策略,從招聘技巧、數據分析、薪酬設計、職能發展到回饋機制,幫助你突破職場瓶頸,快速升級!🚀
《工作分析的前世今生》深入探討工作分析如何影響薪資、升遷、績效評估與職涯發展,強調這不僅是HR的工作,而是每位職場人都應理解的核心知識。從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學管理到現代職位描述與職位規格,工作分析協助企業制定合理的薪資與發展路徑。
HR 的黑色幽默:職場人性潛規則,你敢不敢看? 你以為 HR 只是負責招人、管人、發薪水?錯了!HR 是職場上的「黑暗騎士」,每天都在現實與理想、人性與制度間拉扯,見證著人性最赤裸的真相。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 HR 內心世界,揭露 20 條職場人性潛規則。
職場上,努力並不等於成功,關鍵在於是否善用槓桿效益(Leverage Effect)。槓桿思維能讓有限資源創造最大價值,區分高效與無效勞動者。文章解析三大槓桿:時間槓桿、人脈槓桿、系統槓桿。掌握槓桿,讓你用一半的努力,創造十倍價值,不再被工作壓榨,而是成為掌控職場規則的人。
本文探討如何提升HR影響力,運用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一書中的七大原則:喜好、互惠、聯盟、權威、社會認同、承諾一致和稀缺,並以HR職場案例說明如何在建立關係、減少不確定性及激發行動三個面向提升影響力,讓HR從幕後走向幕前,成為企業決策的關鍵推手。
這篇文章探討職場中「感恩」的重要性,並提供如何在招聘、面試、企業文化建立等方面篩選及培養員工的感恩心態。文章以案例分析、心理學理論、面試技巧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多個面向闡述,如何透過面試問題、心理測驗、公開感謝機制、感恩日記制度等方法,提升企業的感恩文化,並藉此提升員工忠誠度、降低離職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根據調查發現,現今還是有7成以上的女性在職場上遇過性別歧視的行為,同工不同酬、質疑專業度、被追問婚育計畫…等,甚至許多女性表示,懷孕後就被公司調離現職或是逼迫辭職的情況。作者從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和職場中所面臨的困境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和策略,在幫助女性在保有自尊和自信的同時,靈活地反
Thumbnail
如果遇到工作時間一到就下班,卻被其他同事酸言酸語、被老闆冷眼相待的經驗,不要因此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觀念。文章內容闡述了公司無故扣員工薪水、開除員工的情況,並詳細解釋了相關的勞動法規定,提供了針對這類情況的應對建議。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壓力和同事關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同時也需要應對各種人際關係問題。
當在職場上有任何人無論位階多高,對方挖個洞給你跳、試圖看你出糗,甚至有抹黑你的動機,此刻不要跳進去。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根據調查發現,現今還是有7成以上的女性在職場上遇過性別歧視的行為,同工不同酬、質疑專業度、被追問婚育計畫…等,甚至許多女性表示,懷孕後就被公司調離現職或是逼迫辭職的情況。作者從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和職場中所面臨的困境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和策略,在幫助女性在保有自尊和自信的同時,靈活地反
Thumbnail
如果遇到工作時間一到就下班,卻被其他同事酸言酸語、被老闆冷眼相待的經驗,不要因此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觀念。文章內容闡述了公司無故扣員工薪水、開除員工的情況,並詳細解釋了相關的勞動法規定,提供了針對這類情況的應對建議。
Thumbnail
曾經看過一個職場文章討論,人資工作被作者歸類到表面行為跟內心傾向差異最極端的公司職務,也就是表面是關懷人本提勞工著想,但內心卻又同時算計如何替公司創造與壓榨最大利益。文章留言也有非常多非人資工作者出來贊同。同樣的內容在自己所處的人資群組就正反兩面意見均有,所以到底我們是勞方還是資方角色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壓力和同事關係。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壓力,同時也需要應對各種人際關係問題。
當在職場上有任何人無論位階多高,對方挖個洞給你跳、試圖看你出糗,甚至有抹黑你的動機,此刻不要跳進去。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是否你也曾在找某些職位工作時,下意識避開某些行業別或職務內容呢? 這樣表示有歧視的意味存在嗎🤔️? 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