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迴避型人格》08-如果你愛上了一個忽冷忽熱的人,該怎麼辦?

林思齊-avatar-img
發佈於恆星計畫🪐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創作靈感|《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迴避型人格》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我的過去。我曾經也是迴避型人格,害怕親密、習慣後退,當對方越靠近,我越想抽離。直到後來,我才發現,這不是不愛,而是不確定自己能否承擔愛。

📖 靈感來源:

✔ 自身經歷—— 過去的情感模式,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總是逃避?」

✔ 心理學閱讀—— 《依戀》、《親密關係》,幫助我理解迴避型依戀的運作

✔ 社群觀察—— 許多讀者的留言,與我曾經的心境如出一轍

💡 寫作目的:

1️⃣ 讓讀者理解迴避型依戀,不是故意傷害,而是一種內在矛盾。

2️⃣ 提醒那些愛上迴避型的人,愛不是單方面的努力,界線很重要。

3️⃣ 幫助自己與讀者,找到愛與自由的平衡,不再活在拉扯中。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曾經的我不懂怎麼去愛,但現在的我想告訴你,愛應該是安心,而不是試探與拉扯。

🔹「他有時候很愛我,有時候又好冷淡……我該堅持,還是該放手?」

如果你正在愛一個像我這樣的人,

你或許也有過這種感覺——

✔ 當他熱情時,你彷彿擁有了全世界,覺得這份感情是對的。

✔ 但當他退縮時,你開始懷疑,這段關係是不是只有你在努力。

✔ 你試圖找出他的模式,想知道什麼時候該靠近,什麼時候該給他空間。

這不是你的錯,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本來就很折磨人。

因為當你以為自己抓住了他的心,他卻在下一秒,把自己藏了起來。

這是一場情感的角力,而你,正在承受它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

🔹 1. 他不是不愛你,而是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愛得好

《愛上我,是一場拉鋸戰》這篇裡,我提到過——「當你靠近,我的大腦就會發出警報,提醒我:太親密了,快退後!」

這種忽冷忽熱的行為,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種本能,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 當他覺得你不在乎時,他會主動靠近,因為他害怕失去你。

✔ 但當你開始投入,他又會退縮,因為他害怕這段關係變得沉重。

✔ 他並非不愛,而是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承擔這份愛。

所以,他試圖掌控這段感情的「距離感」,讓它不會太遠,也不會太近,讓他仍然保有「安全感」,但又不至於真正失去你。

這不是成熟的愛,但這卻是他唯一知道的「愛的方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恆星計畫🪐、極光計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40會員
232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6,000 萬次閱讀、100 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某些人來說,愛是甜蜜的;但對我來說,愛是一種本能抗拒的拉扯。當你靠近,我感到壓力;當你想離開,我又害怕失去。我不是不愛,而是害怕愛帶來的期待與承諾,害怕自己給不起,害怕失去自由。如果你曾經愛過一個像我這樣的人,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理解,這不是不愛,而是我還沒學會如何安心地愛。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病態性人格者的冷血與操控,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造成的?研究顯示,他們的情感缺失,來自先天與後天的雙重影響——有些人天生缺乏同理心,有些則是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情感無用論」。但不論他們是否曾是受害者,當他開始傷害別人時,就已經成為加害者。你可以理解他的過去,但這不代表你必須忍受他的傷害。
這篇文章深入解析病態性人格者的「冷靜」本質——這並非成熟理性,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缺陷。他們的大腦無法共鳴你的痛苦,情感記憶只是短暫的策略,關係的本質是「支配與控制」。當你崩潰,他卻冷漠旁觀,這不是無情,而是因為他的世界裡,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愛」。
這篇文章探討病態性人格者如何操控他人,透過「讀懂人性卻無同理心」、「理想化—貶低—丟棄」的手法,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落入控制。他們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暴力,而是讓你開始懷疑自己。如果你曾在關係中感到疲憊、內疚,甚至無法拒絕對方,這篇文章能幫助你識破這些操控,學會保護自己,拿回情緒與人生的主導權。
我發現,許多人在感情裡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剛開始是他主動,後來卻變得冷淡?」這種改變,往往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越親密,越害怕」——害怕無法承擔對方的期待,害怕失去選擇的自由,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維持這段關係。這篇文章,寫給那些「愛上一個迴避型人格的人」,也寫給所有「在愛裡總是不自覺後退的人」。
對某些人來說,愛是甜蜜的;但對我來說,愛是一種本能抗拒的拉扯。當你靠近,我感到壓力;當你想離開,我又害怕失去。我不是不愛,而是害怕愛帶來的期待與承諾,害怕自己給不起,害怕失去自由。如果你曾經愛過一個像我這樣的人,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理解,這不是不愛,而是我還沒學會如何安心地愛。
我不是不渴望愛,而是害怕愛會讓我失去自己。單身,對我來說,比戀愛更安全,因為這樣我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與生活,而不必承擔愛帶來的責任與不安。如果你愛上一個像我這樣的人,請別急著改變我,讓我知道,愛不是束縛,而是自由與陪伴。
病態性人格者的冷血與操控,是天生如此,還是後天造成的?研究顯示,他們的情感缺失,來自先天與後天的雙重影響——有些人天生缺乏同理心,有些則是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情感無用論」。但不論他們是否曾是受害者,當他開始傷害別人時,就已經成為加害者。你可以理解他的過去,但這不代表你必須忍受他的傷害。
這篇文章深入解析病態性人格者的「冷靜」本質——這並非成熟理性,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感缺陷。他們的大腦無法共鳴你的痛苦,情感記憶只是短暫的策略,關係的本質是「支配與控制」。當你崩潰,他卻冷漠旁觀,這不是無情,而是因為他的世界裡,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愛」。
這篇文章探討病態性人格者如何操控他人,透過「讀懂人性卻無同理心」、「理想化—貶低—丟棄」的手法,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落入控制。他們最強大的武器,不是暴力,而是讓你開始懷疑自己。如果你曾在關係中感到疲憊、內疚,甚至無法拒絕對方,這篇文章能幫助你識破這些操控,學會保護自己,拿回情緒與人生的主導權。
我發現,許多人在感情裡經歷過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剛開始是他主動,後來卻變得冷淡?」這種改變,往往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越親密,越害怕」——害怕無法承擔對方的期待,害怕失去選擇的自由,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維持這段關係。這篇文章,寫給那些「愛上一個迴避型人格的人」,也寫給所有「在愛裡總是不自覺後退的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愛一個人,是喜歡他最原始的樣子,喜歡他的本質。但如果對方身上的一點讓你不能接受,你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探討了喜歡卻不適合的感覺,以及愛一個人應該包容的程度。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並且在關係中,仍然曖昧不明時,我們的心情經常會隨著彼此互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小事起伏:
Thumbnail
塔羅牌是愛情的指南針,幫助你探索情感的深淵,找到愛情的答案。這篇文章通過占卜結果解析了暗戀對象、曖昧中、交往中或與前任保持聯繫的情況,解釋了忽冷忽熱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了相應的建議。
Thumbnail
高自我監控者有著獨特的戀愛特點,從溝通能力到形象管理。對於這些人來說,戀愛關係可能更複雜,更難以維持。面對戀愛的困難,人們需要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接受不同形式的愛。這篇文章探討了高自我監控者在戀愛中的表現,以及如何應對戀愛困難。
Thumbnail
這是很多人在青年、成年時期不斷會遇到的問題,遇到自己心儀、欣賞的另一半,也有機會越走越近,但在曖昧不明時,變成一場對自己「甜蜜的折磨」,在這局裡面很難受,卻又渴望更多,不想離開。 究竟在曖昧時期,對方有喜歡上你嗎? 有沒有一些客觀的標準可以衡量?或是該怎樣樣做能讓自己不至於淪陷太深? 以心理分析
太冷的心別暖,太遠的人別愛,愛對的人,你所有的付出才會有意義。
愛與不愛,時間會給你答案,愛情總是讓人捉摸不定。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愛一個人,是喜歡他最原始的樣子,喜歡他的本質。但如果對方身上的一點讓你不能接受,你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探討了喜歡卻不適合的感覺,以及愛一個人應該包容的程度。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並且在關係中,仍然曖昧不明時,我們的心情經常會隨著彼此互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小事起伏:
Thumbnail
塔羅牌是愛情的指南針,幫助你探索情感的深淵,找到愛情的答案。這篇文章通過占卜結果解析了暗戀對象、曖昧中、交往中或與前任保持聯繫的情況,解釋了忽冷忽熱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了相應的建議。
Thumbnail
高自我監控者有著獨特的戀愛特點,從溝通能力到形象管理。對於這些人來說,戀愛關係可能更複雜,更難以維持。面對戀愛的困難,人們需要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接受不同形式的愛。這篇文章探討了高自我監控者在戀愛中的表現,以及如何應對戀愛困難。
Thumbnail
這是很多人在青年、成年時期不斷會遇到的問題,遇到自己心儀、欣賞的另一半,也有機會越走越近,但在曖昧不明時,變成一場對自己「甜蜜的折磨」,在這局裡面很難受,卻又渴望更多,不想離開。 究竟在曖昧時期,對方有喜歡上你嗎? 有沒有一些客觀的標準可以衡量?或是該怎樣樣做能讓自己不至於淪陷太深? 以心理分析
太冷的心別暖,太遠的人別愛,愛對的人,你所有的付出才會有意義。
愛與不愛,時間會給你答案,愛情總是讓人捉摸不定。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