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迴避型人格》08-如果你愛上了一個忽冷忽熱的人,該怎麼辦?

林思齊-avatar-img
發佈於極光🪢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我的過去。我曾經也是迴避型人格,害怕親密、習慣後退,當對方越靠近,我越想抽離。直到後來,我才發現,這不是不愛,而是不確定自己能否承擔愛。


📖 靈感來源:

✔ 自身經歷—— 過去的情感模式,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總是逃避?」

✔ 心理學閱讀—— 《依戀》、《親密關係》,幫助我理解迴避型依戀的運作

✔ 社群觀察—— 許多讀者的留言,與我曾經的心境如出一轍


💡 寫作目的:

1️⃣ 讓讀者理解迴避型依戀,不是故意傷害,而是一種內在矛盾。

2️⃣ 提醒那些愛上迴避型的人,愛不是單方面的努力,界線很重要。

3️⃣ 幫助自己與讀者,找到愛與自由的平衡,不再活在拉扯中。

------

好的,讓我們開始吧👇👇👇

曾經的我不懂怎麼去愛,但現在的我想告訴你,愛應該是安心,而不是試探與拉扯。

「他有時候很愛我,有時候又好冷淡……我該堅持,還是該放手?」


如果你正在愛一個像我這樣的人,你或許也有過這種感覺——

  • 當他熱情時,你彷彿擁有了全世界,覺得這份感情是對的。
  • 但當他退縮時,你開始懷疑,這段關係是不是只有你在努力。
  • 你試圖找出他的模式,想知道什麼時候該靠近,什麼時候該給他空間。


這不是你的錯,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本來就很折磨人。因為當你以為自己抓住了他的心,他卻在下一秒,把自己藏了起來。

這是一場情感的角力,而你,正在承受它帶來的所有不確定性。


他不是不愛你,而是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愛得好

《愛上我,是一場拉鋸戰》這篇裡,我提到過——「當你靠近,我的大腦就會發出警報,提醒我:太親密了,快退後!」


這種忽冷忽熱的行為,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種本能,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 當他覺得你不在乎時,他會主動靠近,因為他害怕失去你。
  • 但當你開始投入,他又會退縮,因為他害怕這段關係變得沉重。
  • 他並非不愛,而是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承擔這份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2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極光🪢、凌星|迴避型特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思›語室
378會員
572內容數
脆上累積超過 「1億」次閱讀、300萬次互動,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共鳴與思考。從軍旅生涯到全職創作,我書寫職場、愛情、人心,每一篇文章,都是對現實的觀察與體悟。如果你也在尋找深度內容,文章訂閱制已開放,更多長文與解析,寫給願意思考的你。尊重創作,嚴禁未註明出處之轉載。
‹思›語室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06
給那些從不討愛,卻一直渴望被愛的人。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脆弱。你只是努力學會不再逃,卻還在學習怎麼穩穩接住自己。願這一篇,讓你知道:愛,不必靠壓抑,也不必靠索求,你本來就值得被好好愛著——完整的你,全然的你。
2025/04/06
給那些從不討愛,卻一直渴望被愛的人。你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脆弱。你只是努力學會不再逃,卻還在學習怎麼穩穩接住自己。願這一篇,讓你知道:愛,不必靠壓抑,也不必靠索求,你本來就值得被好好愛著——完整的你,全然的你。
2025/02/27
曾經,我害怕靠近,以為「不投入就不會受傷」;我習慣退縮,認為愛是一場消耗。但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無法逃脫,而是即使可以離開,卻仍然選擇留下。 這篇文章,獻給曾經害怕愛、害怕被愛,卻仍渴望愛的人——願我們都能學會如何安心地待在愛裡。
2025/02/27
曾經,我害怕靠近,以為「不投入就不會受傷」;我習慣退縮,認為愛是一場消耗。但後來我才明白,真正的親密,不是無法逃脫,而是即使可以離開,卻仍然選擇留下。 這篇文章,獻給曾經害怕愛、害怕被愛,卻仍渴望愛的人——願我們都能學會如何安心地待在愛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會愛上對方的狀態,不外乎這兩種, 1.一見鍾情的人 2.日久生情的人 這是很常用的名詞,每個人對於其定義不同,也沒有特別想去定義這兩句話涵蓋範圍。 後來理解也有一種人,會在初次見面時,就將對方分類到"可交往"與"不可交往"的範圍裡。 簡單來說有好感、不排斥,實際上還是要相處才知...
Thumbnail
會愛上對方的狀態,不外乎這兩種, 1.一見鍾情的人 2.日久生情的人 這是很常用的名詞,每個人對於其定義不同,也沒有特別想去定義這兩句話涵蓋範圍。 後來理解也有一種人,會在初次見面時,就將對方分類到"可交往"與"不可交往"的範圍裡。 簡單來說有好感、不排斥,實際上還是要相處才知...
Thumbnail
戀愛時要注意對等性,從暗戀往嚮明戀的關鍵是適時表達自己的內心,在戀愛中注意給予與接受的均衡,此外,也要有自己的重心,不要過度追逐對方的喜好而影響自己。
Thumbnail
戀愛時要注意對等性,從暗戀往嚮明戀的關鍵是適時表達自己的內心,在戀愛中注意給予與接受的均衡,此外,也要有自己的重心,不要過度追逐對方的喜好而影響自己。
Thumbnail
愛一個人,是喜歡他最原始的樣子,喜歡他的本質。但如果對方身上的一點讓你不能接受,你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探討了喜歡卻不適合的感覺,以及愛一個人應該包容的程度。
Thumbnail
愛一個人,是喜歡他最原始的樣子,喜歡他的本質。但如果對方身上的一點讓你不能接受,你該怎麼辦呢?這篇文章探討了喜歡卻不適合的感覺,以及愛一個人應該包容的程度。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朋友會好奇我怎麼有辦法和逃避型的他這樣毫不在意的相處。老實說,我並非完全不在意,我也會懷疑自己這樣是不是只是滿足自我感動,也會擔心我這樣直球式的求愛方式會不會造成他的困擾。但和他在一起時,雖然他什麼都不說,但他的行為卻道盡一切對我的喜歡。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無法體會到自己與別人之間的感情。 我不理解自己有什麼值得別人愛的,又有什麼能給對方的。兩個人在一起就代表總有一天會分開,我相信。別人靠近我多少都有點目的性,不管是需要我成為他的朋友、我能陪他出去玩、我能和他聊天。有沒有人是真的喜歡我這個人的本性呢?老實說不知道,看不出來也不理解。所以當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你在感情中常感到焦慮嗎? 很多人常問另一半到底喜歡自己什麼?有人是單純好奇,有人則是因為焦慮不安,所以想找一個答案來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