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導演札維耶·萊格蘭德,擅長操作家庭暴力驚悚題材的他,第一部電影家戰就大放異采。這次第二部片繼承風暴,依然看的出他純熟的驚悚手法,還有令人驚世駭俗的家暴故事。
這次的家暴故事非常特別,沒有具體的事件,是父權暴力,但父親從來沒出現過。全然用男主角的心理恐懼,去展現他即使要成為時尚界的品牌藝術總監,依然走不出父權下的恐慌,每天懷疑自己罹患跟父親一樣的心臟病,想擺脫他與父親的關係。但有一天收到他父親過世消息後,幫他整理遺物時,發現父親住所裡藏了一個失縱女孩,他不得不負起責任來承擔這罪孽。
最後在父親葬禮上,發現父親駭人的犯罪真相,他難以置信,他懷疑自己在時尚界也冥冥之中,成為剝削女孩的罪人。差別只在於,他是用時尚藝術方式,讓女孩圍繞在他身邊,借以剝削她們價值,而他父親是用綁架的。
一個人的一生,註定擺脫不掉小時候家庭對自己影響,可怕的是還會復製父母的行為。自己最看扁父親的地方,自己卻默默的也變成自己最看不起父親的那個樣子。即便長大與父親分開住,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以為自己與父親已經徹底擺脫,但回首自己的習性,竟然跟父親還真有點像。
但故事高明地方是,對於父親的犯罪動機與具體事件的前後,完全沒講清楚;主角對於女性時尚有沒有抱有非分之想?也沒講清楚。但導演就做一個深淵給你跳,父親犯罪沒有細節,雖然綁架一個女孩,但怎麼綁架的根本沒人知道? 父親是如何綁? 他到底有沒有算犯罪? 沒講清楚;自己設計時尚雜誌封面,看起來有點像剝削女性? 但其實只是看設計師怎麼想這張封面,如果設計師真的往那方面想,那就的確是? 而電影似乎做個球,好像他就是往那裡想,但就是沒定論。
只能說,導演塑造這種心理驚悚的手段很高明,但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莫名其妙,什麼東西都沒講清楚? 但實際上他就是要把故事給講不清楚,讓你去腦補,他可能就是這樣的人。
只能說,就像尼采說的,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整部片主角,好像一直都是個受害者,被父親的陰霾給籠罩,但你怎麼知道? 自己可能也跟父親一樣? 當自己心裡有那樣想? 那就是,如果沒有! 那就不是。
只要不是犯罪事件,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被人知道自己是何居心?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罪孽吧?
你有沒有做? 你有沒有這樣想? 你有沒有那種心態? 誰會知道? 最終真相,還是只能自己去跟自己的良心去對質。
但無論怎樣? 這沒有事件的父權暴力,那個暴力感,似乎都是主角自己的想像,這就是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