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職必學:如何讓陌生人幫你內推(Referra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海外求職時,Referral(內推) 是獲得面試甚至工作的關鍵捷徑。根據 LinkedIn 的數據,透過內推獲得的求職者,獲得面試和錄取的機率比一般申請者高出 4 倍以上。但問題是 — 該如何讓陌生人願意內推呢? 本文將分享如何尋找內推人選與機會、如何開口請求內推,並分享請求內推的私訊架構。

延伸閱讀:台灣人在英國找工作難嗎?3 個困難點,解決困難就有機會找到工作!


如果你還不認識我的話...

大家好,我是 Yuwen,目前定居英國曼徹斯特,擔任英國上市跨國電商的行銷主管。18 年,抵達英國就讀研究所;19 年,畢業後開始英國行銷工作;20 年,工作之餘在台灣創辦自己的品牌;21 年,與現在的先生交往並於隔年在英國結婚;現在正在前往英國公民的路上。


一、如何找到願意幫忙內推的海外公司員工?

1. 親朋好友

如果你的親朋好友在你目標公司工作,這無疑是最直接且可信的內推資源,可以主動詢問對方是否能幫忙內推,或請對方介紹其他可能願意內推、更直接相關的崗位的同事。


2. 領英(LinkedIn)搜尋

內推並不一定要透過熟人,其實大多數人在內推時,都是透過領英請求陌生人的幫忙。以下分享幾個不錯的方法來尋找內推人選:

  • 直接搜尋公司名稱 + Recruiter / Hiring Manager / 相關組內職稱
  • 一般來說,越資深的員工,內推影響力越大,反之亦然
  • 查看公司底下 People you can reach out to 的欄位,領英會將你可能認識的人整理在這邊,一般會是曾經有相同經歷(母校、前公司等)的人
延伸閱讀: 海外求職新手必看!7個領英(LinkedIn)技巧分享,英國 6 年工作經驗實測


3. 線上求職內推平台

網路上有很多成立已久、有信用、有豐富網絡與資源的內推互助平台,一些分享常見的內推平台或社群:


二、如何開口請求內推?

1. 請求內推最重要的三件事

  • 簡短、直接,但保持禮貌:內推是在業界很常見的事情,不需要扭扭捏捏、假裝內推非目的,只要保持禮貌,簡短、直接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 減輕對方負擔,清楚提供所有資訊與連結:越大的公司,員工收到內推訊息的比例越高,因此,如果能讓內推者的工作簡單一些,對方更容易幫助你。完整提供「職位連結、履歷、3-5 點合適該職缺的原因」,確保對方能夠迅速了解你想申請的職位。
  • 不強求:若對方拒絕,或者沒有回覆,便尊重對方的決定。


2. 內推請求私訊架構範例

首段:簡短打招呼、提及目的(約 2-3 句即可)

以下資訊建議在首段文字後條列式提供

  • 完整姓名: 
  • 欲爭取內推的職缺名稱及職缺連結
  • 合適該職缺之 3-5 個原因(建議條列式)
  • 相關工作年資:
  • 簽證狀態:
  • 第三人稱介紹(有些公司內推時,會請內推者附上,所以建議以內推者口吻撰寫一小篇個人介紹)

末段:再次表達感謝。


三、海外求職內推常見問題

Q1. 內推一定會得到面試機會嗎?

不一定,但一定會增加 HR 閱讀你的履歷的機會。


Q2. 內推與一般投履歷的差別是什麼?

內推可讓簡歷直接送到人資或 Hiring Manager 手上,而非進入系統篩選。


Q3. 是否可以一次請求多人內推?

答案是可以,不過建議避免請求同一個職位、團隊的人,以免造成反效果。


Q4. 內推後多久會收到回覆?

視公司流程而定,通常 1-3 週內會有消息。


Q5. 內推是否需要付費?

不需要!真正的內推是免費的。業界難免有有心人士透過內推賺錢,建議三思後再決定是否要付費。


結語

內推雖然看似是個「人脈活動」,但其實透過 LinkedIn、校友網絡、職場社群,還是很有機會找到願意幫忙的內推人選。只要尋找到合適的內推人選、適當且有禮貌地開口請求,就可能可以提升求職成功率!

延伸閱讀:英國求職經驗分享:兩週上岸、全球遠端、40% 薪水增幅、行銷主管職!


如果你需要履歷健檢、面試練習等服務,歡迎直接 Email (yuwenchung.tw@gmail.com)預約付費諮詢,亦可透過下方連結訂購服務。祝福大家都能在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了解更多:一對一英國諮詢(英國找工作、履歷健檢、面試提點)
我從 2018 年抵達英國當留學生,緊接著開始工作,直到今年即將申請永居。我希望能夠為對於英國生活抱有憧憬的人們提供一些生活分享。無論是關於生活、工作、留學各方面,我都很樂意分享我的心得或經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 2024 年 12 月於英國求職的經驗,從準備履歷、設定求職目標、利用各種管道投遞履歷、到面試及談薪水,並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與工具,例如:求職紀錄表、能力與紀錄表、以及談薪水的策略。文章也提及在英國求職的心理調適的重要性,以及付費諮詢服務。
在海外求職的過程中,CV(履歷)和 Cover Letter(封面信)是兩個常見的必備申請檔案。很多人(包含剛來英國的我自己)會困惑,這兩者的差別究竟在哪?兩個都需要嗎?這篇文章介紹 CV 和 Cover Letter 的功能與寫法,讓你可以在茫茫 CV 海中脫穎而出!
善用 LinkedIn 提升海外求職成功率:7個技巧助你打造吸睛個人檔案,從頭貼、個性簽名到關鍵字優化,建立專業形象、拓展人脈,並分享個人經驗,提升被獵頭及企業青睞的機會。
本文介紹一種時間管理方法:12週計畫,並分享作者如何運用此方法設定2025年目標,以及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個人成長等面向。
0/5新年新希望!我的 2025 年度計畫
即使在英國職場擁有穩定工作,持續參加面試仍具有提升自我價值、拓展人脈、瞭解市場行情等多重益處。本文作者根據自身經驗,分享持續面試的五大原因,包括更瞭解自身市場價值、作為維持競爭力的定期檢測、獲得加薪機會、建立人脈網絡以及快速瞭解其他產業。
隨著 2024 年即將來臨,回顧過去的一年,本文分享了六個能顯著提升生活質量的習慣。這些習慣包括理解「Output」的重要性、獨處的必要性、勇於開始新事物、善待負面經驗、每月回顧生活績效以及積極回饋社會。透過這些實踐,作者感受到更高的生活掌控感和心理健康,並希望與讀者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反思。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 2024 年 12 月於英國求職的經驗,從準備履歷、設定求職目標、利用各種管道投遞履歷、到面試及談薪水,並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與工具,例如:求職紀錄表、能力與紀錄表、以及談薪水的策略。文章也提及在英國求職的心理調適的重要性,以及付費諮詢服務。
在海外求職的過程中,CV(履歷)和 Cover Letter(封面信)是兩個常見的必備申請檔案。很多人(包含剛來英國的我自己)會困惑,這兩者的差別究竟在哪?兩個都需要嗎?這篇文章介紹 CV 和 Cover Letter 的功能與寫法,讓你可以在茫茫 CV 海中脫穎而出!
善用 LinkedIn 提升海外求職成功率:7個技巧助你打造吸睛個人檔案,從頭貼、個性簽名到關鍵字優化,建立專業形象、拓展人脈,並分享個人經驗,提升被獵頭及企業青睞的機會。
本文介紹一種時間管理方法:12週計畫,並分享作者如何運用此方法設定2025年目標,以及如何平衡工作、生活、個人成長等面向。
0/5新年新希望!我的 2025 年度計畫
即使在英國職場擁有穩定工作,持續參加面試仍具有提升自我價值、拓展人脈、瞭解市場行情等多重益處。本文作者根據自身經驗,分享持續面試的五大原因,包括更瞭解自身市場價值、作為維持競爭力的定期檢測、獲得加薪機會、建立人脈網絡以及快速瞭解其他產業。
隨著 2024 年即將來臨,回顧過去的一年,本文分享了六個能顯著提升生活質量的習慣。這些習慣包括理解「Output」的重要性、獨處的必要性、勇於開始新事物、善待負面經驗、每月回顧生活績效以及積極回饋社會。透過這些實踐,作者感受到更高的生活掌控感和心理健康,並希望與讀者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建議 LinkedIn 新手應積極申請加好友,目標是先達到 500+ 人脈,以增加曝光率和可信度。雖然大多數連結可能無效,但仍能透過他人分享的內容學習並獲得流量。文章提供了幾個增加連結的技巧,如說明背景、鎖定學長姐或同行業者,以及主動加人資或獵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面試和找工作的技巧,特別是如何增加被人力資源挑選的機會。文章分享了人力資源通常的篩選流程,包括 ATS 關鍵字檢查、過去工作背景分析、內部推薦及獵頭名單。根據文章分析,內部推薦和用人主管的直接推薦成功率最高。建議求職者應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新 LinkedIn 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Thumbnail
求才公司要求提供推薦人,請求職者列出前一份工作的主管或同事,供公司確認用。Reference check是在check什麼呢?💃獻給優雅阿姨職涯上的貴人們。
Thumbnail
中高階求職者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求職策略,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透過檢視履歷亮點、慎選申請的職務、大膽嘗試主管職務、及耐心尋找合適工作等建議,可以協助求職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先自首,我並不是Linkedin的活躍用戶,意思是我並沒有很常發文或到別人貼文底下留言。不過,我定期會更新、維護自己的個人檔案,並且把每個欄位用好用滿。除此之外。這幾年都有「刻意」經營人脈連結,策略性的建立連結。 因此目前我的個人檔案,每週一定會收到獵頭/面試邀請;並且近幾月也透過平台,獲得3+個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內部推薦是一個有效的求職途徑,但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合適的人選,並以誠懇和專業的態度進行溝通。本文分享瞭如何優雅地開口請人內部推薦的技巧。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接觸到一位積極的求職者, 他計畫向一家德國公司投遞履歷。這家公司目前並沒有開出職缺, 他想毛遂自薦, 讓公司知道他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和能力可以為公司做貢獻。主動向心儀的公司毛遂自薦是靠自己開發出隱藏版工作機會的一種求職方式, 但怎麼樣的內容才能讓公司留下好印象呢? 我認為有以下4點需要注意。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建議 LinkedIn 新手應積極申請加好友,目標是先達到 500+ 人脈,以增加曝光率和可信度。雖然大多數連結可能無效,但仍能透過他人分享的內容學習並獲得流量。文章提供了幾個增加連結的技巧,如說明背景、鎖定學長姐或同行業者,以及主動加人資或獵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面試和找工作的技巧,特別是如何增加被人力資源挑選的機會。文章分享了人力資源通常的篩選流程,包括 ATS 關鍵字檢查、過去工作背景分析、內部推薦及獵頭名單。根據文章分析,內部推薦和用人主管的直接推薦成功率最高。建議求職者應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更新 LinkedIn 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Thumbnail
求才公司要求提供推薦人,請求職者列出前一份工作的主管或同事,供公司確認用。Reference check是在check什麼呢?💃獻給優雅阿姨職涯上的貴人們。
Thumbnail
中高階求職者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求職策略,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透過檢視履歷亮點、慎選申請的職務、大膽嘗試主管職務、及耐心尋找合適工作等建議,可以協助求職者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Thumbnail
先自首,我並不是Linkedin的活躍用戶,意思是我並沒有很常發文或到別人貼文底下留言。不過,我定期會更新、維護自己的個人檔案,並且把每個欄位用好用滿。除此之外。這幾年都有「刻意」經營人脈連結,策略性的建立連結。 因此目前我的個人檔案,每週一定會收到獵頭/面試邀請;並且近幾月也透過平台,獲得3+個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內部推薦是一個有效的求職途徑,但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選擇合適的人選,並以誠懇和專業的態度進行溝通。本文分享瞭如何優雅地開口請人內部推薦的技巧。
Thumbnail
Hi, 我是 #邊走邊聊 的Una🙌 接續上篇聊到求職前的準備,今天想與正準備投履歷的朋友們分享,該怎麼有效率地為不同公司的職缺客製化履歷,才能引起HR或主管的高度興趣呢🤔
Thumbnail
在求職管道看到理想的工作並投遞履歷應徵之後,招募HR第1關是依據履歷篩選;第2關篩選時機,就是求職者在電話中的回應,也是HR決定要不要邀約面談的重要關鍵喔! 電訪中可以如何表現,提高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或是留下好印象?
接觸到一位積極的求職者, 他計畫向一家德國公司投遞履歷。這家公司目前並沒有開出職缺, 他想毛遂自薦, 讓公司知道他有相關的專業背景和能力可以為公司做貢獻。主動向心儀的公司毛遂自薦是靠自己開發出隱藏版工作機會的一種求職方式, 但怎麼樣的內容才能讓公司留下好印象呢? 我認為有以下4點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