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役世代悲歌(3):預見自己將孤獨死的44歲女性,另一個就業冰河期壓力下的故事

日本現役世代悲歌(3):預見自己將孤獨死的44歲女性,另一個就業冰河期壓力下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就業冰河期世代】生於1971-82年

「就業冰河期」一詞最早出現在Recruit公司發行的招聘資訊雜誌《就業月刊》1992年11月號上,後來在1994年的「新語和流行語大賞」評選中獲得了評委特選造詞獎。這一代人也被稱作「迷失的世代」和「失落的世代」。

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進入了漫長的經濟衰退期。企業縮減了招聘規模,許多人無法成為正式員工,只能以契約工或者派遣員工的身份從事非正式編制的工作。即便其中一些人有幸成為正式員工的人,他們也因置身於公司業績惡化、削減經費和裁員這樣的環境中,從就職之初就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這一代人中許多因為沒有正式編制而只能拿著低廉的薪水,到了30幾至40幾歲的年紀時,他們已經孤立於社會,政府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採取就業援助措施。

系列報導主題圍繞著現役世代的孤獨死,這個議題正與日本社會與政府失控的發展,以及失能的政策補救方案環環相扣。



星期五晚上下班後,一如往常在家裡獨自享用晚餐。晚上九點,手機響了,收到了一條LINE的訊息。

「您好嗎?」點擊訊息下方顯示的「OK」,不久後便收到自動回覆的訊息。

「謝謝您的聯絡」跳出這條訊息後交流就此結束。

「幾乎沒有OK的事,但我還是勉強活著。」她總是這樣想。

raw-image


44歲的艾米(エミ)住在千葉縣,去年十月開始使用由NPO法人「Enrich」(東京都江戶川區)免費提供的關懷服務。為了防止孤獨死,該服務會定期透過LINE發送安危確認訊息,如果沒有反應,則會直接打電話給使用者本人或通知親屬。也有使用者之間互相關懷的付費服務。

警察廳去年首次公佈了全國「孤獨死」的統計數據。1月至6月有37227人。生產年齡人口(15至64歲)的「現役世代」佔23.7%(8826人),數據顯示這不只是老年人的問題。44歲的艾米為何開始使用關懷服務呢?我們對她的理由以及她日常生活中進行了採訪。

艾米已經在圖書館擔任圖書管理員工作20年。是非正規雇用員工,月收入不到15萬日圓。即使加上寫網路小說的收入,總計年收約200萬日圓,仍無法達到「工作貧困層」的邊界。(働く貧困層:指擁有正職或全職工作,但收入卻低於生活保障的水準,這樣的工作者在日本社會階層被稱為「工作貧困層」)

raw-image


除了工作,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會跟人碰面,與同事的關係也僅限於寒暄,跟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很疏遠。

在網路新聞中看到的字眼

我去年年初經歷了一次大手術,發現即使身體不適也沒有人可以求助。就在那時,我在網路新聞中看到這樣的字眼:「孤獨死正在增加」似乎越來越多人在家中無人陪伴下去世,且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發現。「我有一天也會獨自死去吧?」這樣的未來感覺越來越真實。

raw-image



「我是一個不被社會需要的人」

1980年出生於埼玉縣。2003年左右經歷了求職活動,正值「就業冰河期」。

我從小就喜歡書,曾希望在出版社工作或成為編輯,但未能如願。大學的行政職和教師招聘考試也都不順利。當被40多家公司告知不錄用時,就不再計算應徵失敗的間數了。

「我是一個不被社會需要的人」

最後沒有獲得任何內定。只剩下自我否定感。為了獲得圖書管理員資格而延畢,24歲時大學畢業。曾在當地的小學和中學的圖書館做了約半年的書籍整理等輔助工作。

之後在派遣公司註冊,25歲時作為非正規的圖書管理員在大學圖書館工作,38歲時開始獨居。比她小5歲的弟弟天生患有腦性麻痺。父母不在時,艾米會準備餐食,外出時則推著輪椅陪伴。

隨父母年齡增長,她可能要負起照顧弟弟的全責。想到這樣的未來,她當時認為在大學入學時應該選擇社會福利相關科系才對。其實她還有其他想學的東西。但為了弟弟,她一直認為自己的犧牲也是無可奈何。

然而,弟弟成年,她自己就業後,照顧的負擔卻越來越重,生活中沒有自由的時間。

「這樣下去,家人會把我的人生全部帶走。」

她開始存錢想搬離家,但在非正規工作中,五年內最多也只能存到30萬日圓。她把所有的積蓄都用來租房,並搬離家中。與家人的聯繫在23年夏天的郵件中結束。那是一封告知愛犬去世的內容。自那以後,她就再也沒有與家人聯絡。

raw-image


手術後意識到孤獨的風險

新冠疫情擴散時,大學圖書館也長期關閉。在沒有人的館內繼續工作,與同事幾乎不再見面,也幾乎沒有跟人交談。原本打算為了在職進修參加的圖書管理相關認證考試,因疫情而取消。雖然派遣工作對有經驗的人提供待遇較好,但增加的時薪卻微乎其微。

「手頭上幾乎沒有剩餘的錢。」生活費和水電費以外的支出被壓縮到極限。

在21年中期,她感到下腹部鈍痛,隨著時間推移,疼痛逐漸加劇。然而,為了控制診療費用,所以沒有去醫院繼續工作。

到了新年,疼痛依然沒有緩解,還出現了蕁麻疹。去婦產科檢查時,發現之前診斷的子宮肌瘤惡化。24年1月進行了子宮全切手術,即使保險有給付,仍然面臨高額支出。

她是在手術後看到有關孤獨死的網路新聞。那時她休息了兩個多星期,獨自在家。

報導中提到,越來越多人在家中獨自去世,並介紹了特殊清掃的工作,負責恢復死者房間的原狀或整理遺物。她了解到如果在去世後未被發現,房間的污損會導致無法使用。

如果孤獨死去,會給公寓的房東或遠方的朋友帶來麻煩和擔憂。

「死去我不在乎,但我想避免給周圍的人添麻煩。」於是她查詢了Enrich的關懷服務,並立即註冊。


raw-image


「希望在50歲之前能夠乾脆地死去」

雖然已經接近40多歲,但過去六年來生活不斷重複。

早上五點半起床,帶著提前準備好的便當在七點前出門。圖書館的工作到下午四點半結束。然後她會在家附近的三家超市尋找便宜食材。

「偶爾想在燉菜裡加點牛肉。」這樣的願望也無法實現。吃完晚餐後,看電視或玩玩手機遊戲。大約在晚上十點上床,然後迎接新的一天。

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於房租,存款每月約3000日圓,這幾乎都用在兩年一次的公寓續租費。

raw-image


為什麼要繼續這樣的生活呢?追本溯源,或許是求職失敗開始的。

「我在社會上不被需要。」就業冰河期的重擔,已經在她心中留存了20多年。在這樣的生活中,她開始思考某些事情。

到了60歲,身體的不適可能會增加,屆時將需要接受照護。然而,她沒有可依靠的對象,也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雇人幫忙。

「希望在50歲之前能夠乾脆地死去。也希望死法不要帶給任何人麻煩。」

如果沒有錢,即使能長壽,也將置身於惡劣的環境中。就算心中有不捨,但總比麻煩他人要好。每當她這樣想,心情就會比較輕鬆。

然而,當她晚上獨自在家坐著時,偶爾會想「如果生活能稍微寬裕一點,我也不想這樣死去。」「只要活著,應該會有快樂的事情。」即使預測到孤獨死的情況,心中仍然會萌生出不捨的情感。

(待續)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1.1K會員
241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探討日本「現役世代」孤獨死議題,分析其成因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並提出改善方案。
本文探討日本現役世代的孤獨死議題,以一位42歲男性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因。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這次工作坊中有個學員的題目設定在台灣8+9跟日本黑道的現況比較,以及青少年安全網。這個題目一開始就卡關了,因為8+9這個新名詞的定義究竟要定義成玩陣頭的人、不良少年還是青少年犯罪組織成員,這在學員間都有一些爭議,而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 在日本方面,黑道分為傳統黑幫“極道”跟“半グレ”,在日
威靈頓獵人在東京的故事。包含在東京尋找威靈頓牛排的經過,以及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趣事。作者介紹了「阿舍」這個詞彙在臺灣的語義演變,並分享了對阿舍的深入思考,對於富有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的特徵以及自救會的必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探討日本「現役世代」孤獨死議題,分析其成因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並提出改善方案。
本文探討日本現役世代的孤獨死議題,以一位42歲男性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因。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這次工作坊中有個學員的題目設定在台灣8+9跟日本黑道的現況比較,以及青少年安全網。這個題目一開始就卡關了,因為8+9這個新名詞的定義究竟要定義成玩陣頭的人、不良少年還是青少年犯罪組織成員,這在學員間都有一些爭議,而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 在日本方面,黑道分為傳統黑幫“極道”跟“半グレ”,在日
威靈頓獵人在東京的故事。包含在東京尋找威靈頓牛排的經過,以及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趣事。作者介紹了「阿舍」這個詞彙在臺灣的語義演變,並分享了對阿舍的深入思考,對於富有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的特徵以及自救會的必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
這是帶有惡意的詛咒信性質虛構怪談。 這是虛構的創作故事,大家看看就好噢~原故事為知名怪談「昔田舎で起こったこと」 (完整故事如下‼️) 這是第一次跟人講這件事,如果有空的人就看看吧。 先說好,文章很長,文筆也可能很爛,沒有任何情色內容。 而且我大概不會回覆,我真的沒有太多時間。
在古道具展看到一顆像哆啦A夢一樣可愛的鈴鐺,當下覺得「啊這也太可愛了吧」,毫不猶豫就買回家。 誰知道,自從它來到我家,夜裡有時候就會聽見鈴聲響起……像是從那天起,就有什麼東西悄悄跟著我了。 這次我乾脆把這顆詭異的鈴鐺,做成哆啦A夢風的項鍊,自己都越來越有感情。 結果在家裡戴著走廊上走來走去
東京一棟45年歷史公寓的房東將租金調漲近三倍,引發住戶不滿。新房東A公司為一家疑似空殼公司,似乎想以高租金驅逐住戶。文章探討了日本租賃法律對房客的保護,以及房東不合理漲價的案例,並提及該地區的都市再開發計畫。